基于空间品质塑造小城镇工业园区城市设计
——以仪征市大仪镇为例

2021-02-18 11:24胡梅梅
智能城市 2021年23期
关键词:风貌工业园区小城镇

胡梅梅 王 晨

(南京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江苏南京 210005)

1 小城镇工业园区空间特征

近年来,我国小城镇工业园区发展十分迅速,但在业态更新和产能升级的同时,工业园区的空间品质未得到同步提升,园区空间品质低下的问题突出。

1.1 用地碎片化,服务功能不足

传统小城镇工业园区用地功能以产业为主,公共服务功能弱。传统马路经济驱动模式导致产业用地沿路分布,工厂见缝插针,厂、村并存。碎片化的用地布局直接导致景观风貌混杂,空间品质不佳,企业创业环境以及配套服务难以得到保障。

1.2 水绿空间少,公共空间欠缺

小城镇工业园区发展初期,产值提升主要依靠扩大生产规模实现,产业用地规模的无序扩张、工业厂房挤压河道等生态廊道使园区缺少开敞的生态廊道,道路绿化景观界面不够连续,园区普遍缺乏各级绿地与休憩空间。

1.3 同质化发展,空间识别度低

在小城镇工业园区发展初级阶段,园区建设追求简单实用,随着企业数量和规模的扩展与产业的转型升级,面对更多样化的空间需求,园区仍简单复制之前的建设经验,导致空间形态单一化,呈现千篇一律的园区空间特征。小城镇工业园区忽视门户空间以及过境道路界面等需要特色打造的空间,进一步降低园区的空间识别度。

2 小城镇工业园区空间品质塑造策略

新型城镇化和高质量发展的双重要求下,小城镇工业园区在产业升级的同时需要注重空间环境的品质与特色塑造,推动小城镇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2.1 特色塑造,提升园区空间辨识度

梳理城镇和园区的文化和空间特色,明确空间的主题形象,有序组织特色空间结构。

提炼城镇和园区特色形象或标识,灵活运用门户标志物、构筑物、雕塑小品以及街道家具,推动园区空间特色具象化。

2.2 内外兼修,提升园区环境品质

对园区的建筑高度、风貌等统一控制引导,控制重要过境道路界面和天际线,提升园区整体形象;优化园区内部的交通联系,系统组织内部水绿景观网络,补充各级绿地与休憩空间,提升公共服务功能。

3 仪征市大仪镇规划实践探索

大仪镇位于仪征市北部,苏皖两省四县市交界处,紧临国省道和高速出入口,对外交通便利。大仪镇历史悠久、文化深厚。大仪镇工业区现有工业企业81家,制造业基础良好,新能源、新材料企业和商贸物流业发展迅速。大仪镇工业区现状空间品质不高,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即现状建筑缺乏统一,厂村并存风貌混杂;过境公路界面不佳,内部道路联通不足;滨水空间严重侵蚀,水系景观利用不足;绿化景观单一缺乏层次,园区缺乏空间识别性。

3.1 区域形象辨识度提升

结合城镇工业区现状和规划定位,打造以标准化设计、有地方文化内涵、高品质环境为特色的区域示范性的品质城镇园区。以过境公路为主要景观展示轴,以一水一路打造滨水景观带和产业景观带,以产业服务中心为核心,以门户和绿地空间为节点,形成“一轴、两带、一核、四节点”的特色空间结构,系统展现工业区形象,提升区域形象辨识度。

园区特色空间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园区特色空间结构

3.2 园区对外形象提升

(1)高度控制,形成主次分明的天际线。

整体建筑高度控制在24m以下,产业服务中心局部可突破至60m,形成园区标志性节点,沿主要轴线界面布置办公服务类建筑,总体形成中心高、外围低、疏密有致的空间形态。沿过境公路形成具有韵律感的天际线,以产业服务中心的公共建筑为园区制高点,形成总体平缓、地标凸显、节点点缀的天际轮廓线。

(2)分区引导,控制园区整体风貌。

以建筑功能为依据,将园区分为产业风貌区和公建配套风貌区两类风貌区。产业风貌区注重模块设计、形式统一,通过方格网状肌理和生产厂房与附属建筑大小体量相结合的建筑布局手法,打造兼具秩序与韵律的高效生产空间,塑造活力高效、现代秩序的产业风貌。公建配套风貌区重点营造层次和丰富景观,中心和商务办公区域以围合式建筑为主,保障贴线率,服务平台区域以半围合式建筑为主,保证沿街界面的同时提升地块功能复合。

(3)分段控制,整治建筑与绿地界面。

将园区主要界面分为不同路段,提出不同建筑界面整治和绿化整治措施。拆除新建沿路杂乱无序建筑,保证建筑贴线率;整治更新规划保留建筑,统一建筑立面形式以及建筑色彩。绿化整治需要结合现状路侧绿化情况,提出绿化新增、提升层次、提亮色彩、绿化补缺等相应整治措施。

面整治分段如图2所示。

图2 界面整治分段

(4)起承转合,打造门户与景观节点。

重点打造园区的两个门户节点与三个绿化景观节点,导入乡镇地方特色牛文化,打造“奋蹄牛”自强主题景观、“春耕牛”勤恳主题景观、“拓荒牛”创新主题广场、“老黄牛”坚韧主题景观和“孺子牛”奉献主题景观五大牛文化主题节点,以起承转合之势塑造园区点状对外形象空间。

对外景观节点如图3所示。

图3 对外景观节点

3.3 园区内部品质塑造

(1)绿色生态,注入活力,塑造宜人滨水空间。

注重园区滨水空间景观塑造,形成绿色生态尺度宜人的滨水空间,在满足防洪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做好驳岸的生态和景观设计。官塘坝和向阳河重点打造生态驳岸,杨寿河以软质为主,结合绿地布置少量硬质场地与休闲步道。

(2)点线结合,多元整合,统筹开敞空间结构。

对园区重要的公共空间进行设计统筹,引导园区中心广场、片区街角绿地和厂区附属绿地三类点状绿化空间和主要道路绿化、次要道路绿化和滨水绿化三类线状绿化空间有机衔接,各产业组团的绿化空间由城市道路和绿化廊道串联,构成点线面结合的多元融合园区内部绿化景观体系.

内部开敞空间分类如图4所示。

图4 内部开敞空间分类

(3)主次有序,各有侧重,分类引导绿化空间。

工业区中心广场绿化设计中,利用公共建筑形成良好的公共场所界定,以景墙、植物、构筑物、空间为手段展示园区特色,凸显主题、丰富内涵,将建筑、绿化等造景要素有机结合,打造集约高效的现代化产业服务空间。

内部道路绿化设计中,按照相关要求设置行道树和道路分隔带绿化,在满足生产需求和交通安全的前提下提升道路绿化景观。根据当地地域气候选择树种,以当地生绿色乔木辅以观赏性灌木进行色彩搭配,塑造道路绿化空间。

街角绿地设计中,主要结合门户和道路交叉口空间,增加标志构筑物,展现现代高效的园区形象。对入口及街角空间及绿化进行设计,形成强烈的视觉效果和宜人的空间韵律感,展示园区形象,为园区职工提供休闲活动场所。

附属绿地设计中,以满足生产安全和环境保护要求为前提,结合工厂的特点、区位进行绿地建设。厂前区绿化应突出景观效果,体现企业形象,处理与街景的关系,打造协调统一有特色的内部绿地系统。

(4)形神兼备,锦上添花,凸显地方特色。

提炼大仪镇最具特色的“牛文化”,配合开放绿地、广场等公共场所环境,设置具象或抽象牛元素小品雕塑,彰显“大仪牛”体现出的“恒”“拼”“韧”“亲”“闯”等文化精神,凸显地方特色强化空间特性,增强可识别性。路灯、护栏、公交站亭、宣传栏、垃圾桶等街道家具应遵循工业区现代简约的风格要求,适当融入城镇Logo,突显地方特色。

4 结语

空间品质提升将成为小城镇工业园区转型升级的主要空间诉求,以仪征市大仪镇为例,解析基于空间品质塑造的小城镇工业园区城市设计策略,为其他地区提供案例参考。

猜你喜欢
风貌工业园区小城镇
磐安工业园区
包裹的一切
小城镇风貌控制研究——以中庙风貌控制规划为例
该不该在小镇附近建立工业园区
品质提升 让城乡风貌各具特色
邮亭工业园区管委会
小城镇社会治理创新逻辑
库车城市风貌
加快小城镇建设应采取的措施
工业园区环境治理之法律思考——以新疆阿克苏市工业园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