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甸黑颈鹤省级自然保护区黑颈鹤与鸟类监测报告

2021-02-21 03:34马庆兵
绿色科技 2021年24期
关键词:黑颈鹤位点越冬

马庆兵

(云南寻甸黑颈鹤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云南 寻甸 655200)

1 监测寻甸黑颈鹤的重要意义

云南寻甸黑颈鹤省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是以保护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黑颈鹤(Grusnigricollis)及其栖息生境为主要目的建立的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地处六哨、甸沙、金所和仁德四个乡镇交界处的横河梁子。横河梁子是一片位于高海拔的山原台地,台地周边沟壑纵横,坡度较大,寻甸黑颈鹤自然保护区高山区域的降水通过沟壑,汇入昆明市集中饮用水水源地之一的清水海。

2013年3月,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复建立云南寻甸黑颈鹤省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东西宽9.9 km,南北长10.4 km,总面积7217.32 hm2。2016年5月,林业部门成立了云南寻甸黑颈鹤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管护局成立之后,开展了黑颈鹤监测,投食,保护区日常巡护,工作人员业务培训,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对社区群众进行保护宣传教育等多项保护管理工作,管理机构职能初见成效,保护区管理工作逐步规范化。

鉴于保护黑颈鹤的紧迫性,保护湿地生态功能的重要性,2019年管护局在国家相关资金的支持下,继续开展黑颈鹤监测。图1为自然保护区监测点位布置图。

图1 自然保护区监测点位布置

2 寻甸黑颈鹤省级自然保护区的基本状况

黑颈鹤(Grusnigricollis)是唯一的一种终生生活在高原的鹤类[1]。云南寻甸黑颈鹤省级自然保护区地处昆明市东北部寻甸县中西部,位于六哨乡、甸沙乡、金所乡和仁德镇之间隆起的高山台地上,属高寒山区。

保护区的地貌为典型的切割山原地貌,地势北高南低,具有上部下部不一致的双层倾斜结构,出露地层以上古生界石炭、二叠系的石灰岩与玄武岩为主体,伴有中生界与新生界地层。区内山体高大,顶部平坦,最低海拔2017.1m,最高峰小海梁子2996.2m。在低洼区域,积水形成多块沼泽化草甸湿地。这些亚高山沼泽化草甸湿地,冬季不形成亮水区,仅在小面积区域内形成潴水湿地。强化对黑颈鹤越冬地的保护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2]。

保护区的基带气候属于北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带,四季不明显,干湿季分明,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太阳辐射强,日照偏多,多风多云雾等气候特点。

保护区位于滇东高原的北缘,区内山地上较丰富的大气降水汇集成河溪,分别集中于块河(小江一级支流)两条上源的河道中。修改意见保护区大部分范围内,出露的岩石以玄武岩和砂页岩为主。

保护区建立之前开展的综合科学考察,记录陆生脊椎动物118种,隶属4纲19目48科,其中兽类8目17科38种;鸟类8目20科53种;爬行类1目5科16种;两栖类2目6科11种。在记录的物种中,受国家法定保护的陆生脊椎动物共有15种,其中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种(均为鸟类),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2种(包括2种哺乳动物、9种鸟类和1种两栖动物);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CITES,2018)附录I的哺乳动物1种,鸟类2种;被列入附录Ⅱ的哺乳动物3种和鸟类9种;被《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收录的“三有”野生动物,其中哺乳动物有12种,鸟类24种,两栖类和爬行类26种,加上15种中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确定的国家Ⅰ级和Ⅱ级重点保护动物,保护区记录的118种陆生野生脊椎动物中,受国家保护的共有77种。

3 主要监测方案

3.1 主要方案

在保护区范围内黑颈鹤主要活动区域,布设6个固定监测样点,3条固定监测样线。分别在2019年1~3月份,10~12月份开展两期越冬黑颈鹤监测。每月监测2次,每次监测1 d,共计12次野外监测。5~7月份在保护区范围内布设3条样线,保护区周边地区布设3条样线,开展2次4 d保护区春夏季繁殖鸟类监测和调查。

在固定监测样点采用扫描取样法和焦点动物法观察黑颈鹤活动行为与生境利用,沿样线观察记录黑颈鹤的位点和数量。大雾、大雨、大风天气不做监测。监测者沿固定样线行走,速度为1~2 km/h,观察记录样线两侧和前方看到或听到的黑颈鹤数量,以及活动生境和坐标位点。

3.2 监测样线和样点

3.2.1 监测样线

按照布设好的监测样线,使用10×40双筒望远镜观察记录样线两侧和前方出现的黑颈鹤与其他鸟类,记录种类、数量、栖息生境。使用手机的户外助手软件记录样线轨迹。共布设7条监测样线,样线总长度约45km。每次野外监测,安排监测人员沿样线行走,观察记录黑颈鹤以及其他鸟类的数量,活动位置和位点坐标。

3.2.2 监测样点

在保护区黑颈鹤觅食活动范围内,选择视野开阔,便于观察的地点作为固定观察样点,使用双筒望远镜观察黑颈鹤的觅食活动与生境利用,并对数量进行统计。共布设13个固定观察点,每次监测安排调查人员,在固定监测点对黑颈鹤的觅食行为等进行观察记录。

3.2.3 访问调查

野外监测期间,访问保护区的护林员,在保护区劳动或放牧牛羊的村民,了解他们看见黑颈鹤活动的地点和夜间栖息地点,作为黑颈鹤活动位点的补充数据。

3.2.4 位点采集和制图

使用手机户外助手软件记录样线轨迹,观察位点地理坐标,黑颈鹤活动位点的地理坐标。在室内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做图,把监测样线、观察样点,黑颈鹤活动位点标注在地图上。

4 寻甸黑颈鹤的主要状况分析

4.1 基本状况

黑颈鹤是世界上现存15种鹤中主要分布于中国的鹤种,也是唯一一种终生栖息于高原的鹤种。在科学上它是发现最晚的鹤种。此后100多年,人类从科学上对它的了解十分有限,故它自1980年以来成为国际上最受关注的濒危物种之一。最近20多年来,学者和保护机构对其进行了较多的研究和保护,中国在黑颈鹤的繁殖地和越冬地建立了多个自然保护区,采取多种保护措施,科研院所、大学以及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对黑颈鹤开展了相对详细的研究,黑颈鹤种群数量逐渐增长。

4.2 种群数量与迁徙路线

黑颈鹤在中国青藏高原和印度的拉达克地区繁殖,在中国的繁殖区域为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高海拔地带的湖泊和沼泽湿地。繁殖期分布的海拔为2950~4900 m。约有500只黑颈鹤在不丹越冬,3000多只在云贵高原越冬,其中300~450只在云南西北部纳帕海越冬,2700只在云南东北部以及贵州西南部高原湖泊沼泽越冬。4500只在西藏南部的拉萨河、年楚河河谷地带农耕区越冬,越冬期分布区的海拔为1900~3950 m。目前全球种群数量约为11000只。学者将黑颈鹤分成了3个种群。

(1)东部种群:繁殖于四川若尔盖和甘肃南部,越冬于云南东北部和贵州西北部。该种群往返于四川诺尔盖与贵州威宁草海、昭通大山包,会泽大桥等地。迁徙路线为经松潘草地沿邛崃山脉、岷江南下,经雅安、乐山、宜宾到达乌蒙山区越冬,迁徙直线距离800 km左右。

(2)中部种群:在青海南部玉树及其通天河地区繁殖,越冬于云南西北部的香格里拉市的高原湖泊草甸。沿金沙江河谷及雀儿山、沙鲁里山,经四川西北部石渠、甘孜、理塘偏东南下,在云南纳帕海等地越冬,迁徙直线距离约为700 km。

(3)西部种群:繁殖于新疆东南部、青海西部、西藏中西部,其中新疆和青海西部繁殖的黑颈鹤通过唐古拉山口,在西藏北部繁殖的鹤向南或向东南迁徙到西藏中南部的雅鲁藏布江河谷地带越冬,部分个体飞越喜马拉雅山到不丹越冬。青海湖繁殖的黑颈鹤在西藏东南部的林芝地区的尼洋河河谷越冬。

5 建议

加强在资金和人力上面的投入。另外,由于寻甸的黑颈鹤生活在以草地为主的地方,所以在保护区内要有意识地加强对于植被的保护,对各种造成植被破坏的因素要逐渐消除。尤其要加强湿地的功能发挥,使湿地在真正意义上发挥出调节气候、调节生态环境的功能。同时,还要有意识地加强宣传,安排专门人员加强对游客和当地民众的宣传,并在保护区内的醒目地方设置专门的宣传牌,通过不同的渠道来加强宣传力度。另外,根据中国重要湿地的标准“一种或一数亚种水鸟总数的 1%终身或生活史的某一阶段栖息的湿地”的规定,确定项目区有的黑颈鹤数量,据此确定该湿地是国内黑颈鹤的主要繁殖地之一,为将该湿地列入国家重点湿地保护地提供可靠依据。

6 结语

人工投食能吸引黑颈鹤在投食区域逗留活动较长时间,减少在农地里觅食受人为驱赶的影响。但目前投喂食物仅限玉米,食物种类单调,建议以后每年冬季的投食,应适当增加荞麦、小麦之类的粮食作物和小块马铃薯。

猜你喜欢
黑颈鹤位点越冬
Pd改性多活性位点催化剂NH3-SCR脱硝反应机理研究
DNA脱碱基位点的检测方法及其生物学研究进展
罗氏沼虾越冬养殖试验
多环境下玉米保绿相关性状遗传位点的挖掘
萝卜萝卜快显形
水蛭越冬技术
归来吧!精灵(连载六)
归来吧!精灵(连载四)
神奇的黑颈鹤
一种改进的多聚腺苷酸化位点提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