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北极勇士”

2021-02-23 01:13姜永伟
兵器知识 2021年1期
关键词:伊利亚破冰船俄海军

姜永伟

卫国战争胜利后,苏联海军装备的唯一一艘52型“暴风雪”号军用柴电动力破冰船

冷战时期,苏联海军军用柴电动力破冰船曾成功扮演了“北极勇士”的角色,为遏制美国及其北约盟友在北极的活动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2027年前,历经沧桑的俄海军军用柴电破冰船,能否续写保卫俄北极国家利益的辉煌历史,成为世人备受瞩目的话题。

曾经的荣耀

1945年5月9日,卫国战争胜利后,苏联海洋运输部只剩下几十艘十月革命胜利前生产的陈旧蒸汽动力破冰船,无法满足对北极北方航路民用船队的护航要求。因此,尽快研制大功率军用柴电动力破冰船,成为了苏联造船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当时,苏联海军仅装备了一艘国产52型“暴风雪”号军用柴电破冰船。

“暴风雪”号标准排水量3165吨,最大排水量3819吨;长95.3米,宽15.1米,吃水深度5.37米;最大航速17节,经济航速10节;全速航程3 467海里,经济航程12 588海里。安装6台37一D型柴油机,总功率8940千瓦,自持力35昼夜。武器为4门100毫米B-34YSM型舰炮,2门37毫米V-11M型双联装高射炮,4具BMB-2型深水炸弹发射器,12枚深水炸弹,30枚KB型水雷。船员219人(战时284人)。

1947年5月22日,根据苏联部长会议关于“研制新型柴电动力破冰船以确保北极北方海路船队海上运输”的命令,苏联造船工业部命令第15中央设计局(今天的“冰山”中央设计局),以德国赔偿、瑞典生产的“伊利亚·穆罗梅茨”号柴电破冰船为基础,研制97型柴电破冰船。1957年5月18日,苏联部长会议通过了97型柴电破冰船的研制方案。

1960年12月31日,苏联列宁格勒(今天的圣彼得堡)海军部造船厂制造的第一艘97型“多布雷尼亚·尼基京”号,正式在北方舰队辅助舰队服役。苏联海军辅助舰队是指由辅助船只组成的舰队,主要确保海军作战行动和日常生活。辅助船只包括后勤补给舰、水道测量船、军用货船、海洋調查船、实验船、消防船、冷藏船、卫生运输船、救生船和技术保障船等。当时,苏联海军共装备了3艘97型柴电破冰船。

20世纪60年代末,由于美国和加拿大的军舰及民船经常出没于苏联北极地区海岸线,苏联海军和国家安全委员会委托列宁格勒海军部造船厂,在97型基础上,研制97型军用柴电破冰船。

1960年12月31日,苏联列宁格勒海军部造船厂制造的第一艘97型“多布雷尼亚·尼基京”号民用柴电动力破冰船

1966年9月24日,第二艘97A型“暴风雪”号军用柴电动力破冰船在苏联海军波罗的海舰队服役

1973年12月31日,97P“伊万·苏萨宁”号军用破冰船开始在太平洋舰队勘察加区舰队服役

与民用型不同的是,97军用型取消了船艏螺旋桨,为卡-25PS直升机设置了起降平台。整个船体分为7个舱室,即使1~2个邻近舱室被海水淹没后,也能保证不沉没。为了减少船舶横摇,设置了两个减摇水舱,但该问题最终也没解决。由于横摇剧烈,有时水手和卡一25PS直升机无法正常工作。因此,苏联海军水手给97改进型起了“狒狒”的绰号。

97军用型长70米,宽18.1米,吃水深6.14米,高33米。标准排水量2785吨,最大排水量3710吨,安装3台4000千瓦13D100柴油机和5台辅助电机。航速15.4节,经济航程10700海里,全速航程6000海里,自持力50个昼夜。武器为1门76毫米AK-726双管舰炮,1部“旋转架”火控雷达,2门30毫米6管AK-630型舰炮,1部“信号旗”火控雷达,1部“驾驶室”警戒雷达,1架卡-25PS或卡-27PS直升机。舰员123人(含10名军官),可携带1艘1390型指挥艇和1艘338P型工作艇。

1965年12月31日,第一艘军用型97K“伊利亚·穆罗梅茨”号在太平洋舰队服役。说起“伊利亚·穆罗梅茨”这个名字,背后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97K型首船是第三艘以其命名的苏俄军用柴电动力破冰船。伊利亚·穆罗梅茨是俄古代一位传奇英雄,被称为勇士。传说他刚出生就不会走路,为了修炼钢筋铁骨和成为一名顶天立地的勇士,他在火炉里呆了整整33年。因此,他受到俄造船设计师的崇尚。

苏俄首艘“伊利亚·穆罗梅茨”号军用蒸汽动力破冰船,建造于英国纽卡斯尔市斯旺亨特造船厂。该船最大功率4000马力,破冰厚度0.6~1米,曾先后参加了两次世界大战。第二艘“伊利亚·穆罗梅茨”号,是1946年德国战败赔偿给苏联的,原名“北极熊”号,1942年由德国下单瑞典哥德堡造船厂制造,参加了二战。

1966年9月24日和1973年12月31日,第二艘97A型“暴风雪”号和第三艘97P型“伊万·苏萨宁”号分别在波罗的海舰队和太平洋舰队服役。1979年,“伊万·苏萨宁”号先后完成了护送K-320核潜艇由北方舰队赴太平洋舰队,护送K-320核潜艇在楚科奇海冰下航行,以及护送水面舰艇冰上航行的任务。

1975年2月6日,第4艘97P型“冰山”号在国家安全委员会远东第1边防巡逻舰师服役。該船曾多次参加海上救援行动,共计救出了36名船员。1978年3月,“冰山”号成功营救了在利特克湾失事的“沃洛恰耶夫斯克”号常规动力潜艇。1983年6月23日,该船营救了K-429核潜艇的全部艇员。

1946年,战败国德国“北极熊”号军用蒸汽动力破冰船移交苏联海军,后易名为“伊利亚·穆罗梅茨”号

1990年5月10日,97P“伏尔加河”号破冰船访问美国旧金山港,参加庆祝美国海岸警卫队成立200周年活动

1975年9月25日,第5艘97P型“鲁斯兰”号在苏联海军北方舰队服役。1976年9月30日,第6艘97P型“苏共第二十五大”号,在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远东第1边防巡逻舰师服役。该船曾参加寻找失事的韩国波音-747客机的行动。1977年12月12日,第7艘97P型“多瑙河”号,在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远东第1边防巡逻舰师服役。1978年,该船曾参加在白令海营救美国“猎户座”海上巡逻机和围堵海上走私船只的作战行动。

1978年12月29日,第8艘97P型“涅瓦河”号在北方舰队服役。1980年,该船开始在太平洋舰队服役,曾参加掩护K-223核潜艇的作战行动。2000~2002年,该船曾多次参加海上缉私作战行动,查获数百吨走私物品。

1980年12月26日,第9艘97P型“伏尔加河”号,在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远东第1边防巡逻舰师服役。80年代,该船主要担负海上巡逻、海上缉私和海上救援任务。1990年5月10日,该船正式访问了美国旧金山港,参加庆祝美国海岸警卫队成立200周年的活动。为参加庆典,该船特意安装了2门45毫米口径礼炮。这是冷战时期,苏联军用柴电破冰船首次访问美国。

1981年12月25日,第10艘97P型“摩尔曼斯克”号,在摩尔曼斯克库夫申斯科耶萨尔马第1边防独立巡逻舰旅服役。该船创造了苏俄航海史上第一个驶入法兰士约瑟夫地群岛的历史,并在该岛竖立了界碑。

苏联解体前,苏联海军共计装备了3艘97型民用柴电破冰船和5艘97A、K、P等型号的军用柴电动力破冰船。同时,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共装备了5艘97P型。此外,苏联海洋运输部还有20余艘97型民用柴电破冰船。同时期,美国海岸警卫队仅装备了1艘“北极星”号和1艘“北极海”号柴电破冰船,远远逊色于苏联。20世纪七八十年代,苏联军用柴电动力破冰船经常出没于北极海域,对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海军构成了强大威慑,被俄罗斯人称为最荣耀的年代。

纠结的现实

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苏联解体,俄海军军用柴电破冰船风光不在。由于军费严重短缺,俄海军太平洋舰队和北方舰队除各保留了2艘军用97型外,剩余的4艘97型民用和军用柴电破冰船,或转交俄海洋运输部,或直接退出现役。

2014年,基于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公开宣称在北极存在战略利益,以及在北极频繁举行大规模军事演习,俄国防部长绍伊古向媒体宣布:俄军将在北极组建军队集群,以确保在该地区的国家利益不受外来侵犯。同时,俄国防部正式启动研制21180型“伊利亚·穆罗梅茨”号军用柴电动力破冰船计划,以取代老旧的97型。21180型首船也成为苏俄第4艘以“伊利亚·穆罗梅茨”命名的军用柴电动力破冰船。

2015年4月,21180型“伊利亚·穆罗梅茨”号在圣彼得堡海军部造船厂铺设龙骨,从而成为相隔45年后为俄海军辅助舰队研制的首艘新型军用柴电破冰船。2016年6月,该船在海军部造船厂下水,2018年1月2日,被正式编入俄海军北方舰队辅助舰队。

21180型首舰“伊利亚·穆罗梅茨”号柴电动力破冰船

21180型“伊利亚·穆罗梅茨”号军用柴电动力破冰船采用芬兰AZIPOD吊舱式电力推进系统

21180型“伊利亚·穆罗梅茨”号排水量6000吨,长85米,宽20米,船舷高10米,吃水深度6.8米,航速15节,破冰厚度1米,航程9000海里,自持力2个月,船员35人。

该型破冰船采用了单层甲板设计结构,摒弃了普通军用柴电破冰船垂直式前壁上层建筑,而改用像护卫舰和驱逐舰一样的倾斜式前壁上层建筑,在战时可装备AK-630舰炮。

21180型主要具备以下特点。

一是多用性。该型破冰船不仅可以遂行护送海军舰艇的军事任务,也可以遂行巡逻、拖船和科考任务。二是航程远。该船最大航程达到12000海里,可与核动力破冰船媲美。三是自持力长。该船自持能力最长达2个月。四是机动性强。该船动力由4部柴电推进系统(4×2650千瓦)和2部芬兰Steerprop公司生产的AZIPOD吊舱式电力推进系统(2×3500千瓦),以及1部船艏推进系统组成,大大提高了破冰船的机动性能。该船还安装了1部26吨起重机和1部2吨起重机,设置了卡-27或卡-32直升机起降平台,搭载1艘BL-820型勤务艇。该型艇长8.7米,高1.5米,最大重量1.5吨,发动机功率约220千瓦,载员14人,最大航速25节,航程200海里,自持力8小时,可在6级海浪条件下航行,艇体采用玻璃钢材料。

此外,21180型破冰船装备了新型气象观测仪器、试验设备、多功能计算机和水文勘测等设备。

盡管优点多多,但这艘21180型“伊利亚·穆罗梅茨”号也存在一个致命弱点,由于吃水深度较大,该船无法出入俄海军在北极的重要港口——季克西和迪克森港。根据《2022—2025年俄罗斯在北极的国家政策》,俄海军将重建季克西和迪克森港,以发展北方航路和北极海岸线。同时,俄军计划在季克西港部署S-400防空导弹系统和其它技术保障部队,以及海军舰艇修理厂。

20侣年春,俄国防部决定暂缓量产3艘21180型破冰船,并研制21180M型。同年12月30日,21180M型首舰“叶夫帕季·科洛夫拉特”号举行了铺设龙骨仪式。2020年11月20日,该船在“金刚石”造船公司完成建造并从干船坞下线。

与21180型“伊利亚·穆罗梅茨”号相比,21180M型吃水深度浅,外形尺寸小,价格低廉。

21180M型“叶夫帕季·科洛夫拉特”号排水量4800吨,长82米,宽19米,吃水深度4.6米,最大航速14节,航程7600海里。该船安装的“湾-LK-21180”数字控制系统,可对动力系统和其它设备的工作情况进行实时监控。船员28~30人,自持力30天。该船推进系统安装了2部芬兰Steerprop公司生产的AZIPOD吊舱式电力推进系统,1具俄“螺旋桨”科学生产联合公司生产的固定螺距螺旋桨,以及1部舰艏推进系统。与21180型相比,21180M型安装的吊舱式电力推进系统功率有所减少。

“信号旗”设计局21180M型项目总设计师米哈伊尔·巴赫罗夫指出,由于吃水深度减少到了4.6米,21180M型可自由出入季克西和迪克森港。该型船保留了21180型在航速2节时破冰厚度1米的性能。由于“螺旋桨”科学生产联合公司尚不具备生产吊舱式电力推进系统的能力,21180M型仍使用芬兰生产的系统。

21180M型船艏甲板设置了直升机起降平台。船尾甲板上层建筑可搭载一艘BL-820型勤务艇。此外,该型破冰船战时也可以安装AK-630舰炮。

“叶夫帕季·科洛夫拉特”号的下水仪式计划于2021年举行。2022年,该型破冰船将正式在太平洋舰队服役。第二艘21180M型计划于2027年前完成建造并交付北方舰队。由于西方制裁和新冠疫情的影响,该艘破冰船的交付时间存在很大变数。

21180M型军用柴电动力破冰船概念图

2019年10月25日,圣彼得堡海军部造船厂隆重举行23550型首船“伊万·帕帕宁”号破冰船下水仪式

23550型军用柴电动力破冰船概念图

截至2018年12月,俄北方舰队仅装备了2艘军用柴电破冰船,其中一艘为刚刚装备的21180型“伊利亚·穆罗梅茨”号,另一艘为服役超过45年的97P型“鲁斯兰”号。俄太平洋舰队装备的2艘97P型破冰船也处于维持状态。如果21180M型首船未能如期在太平洋舰队服役,该舰队很可能会像波罗的海舰队一样,结束装备军用柴电动力破冰船的历史。此外,21180/21180M型破冰船平时均未装备舰载武器。

未来可期

针对21180/21180M型的不足,俄海军计划研制装备2艘全新的23550型军用柴电动力破冰船。

2017年4月19日,23550型(产品代号“北极”,工厂编号02460)首船“伊万·帕帕宁”号,在圣彼得堡海军部造船厂铺设龙骨。23550型是一艘集巡逻船、破冰船和拖船为一体的新概念多用途破冰船。23550型船体结构进行了加固,以确保在北极的作战行动。此外,该型破冰船可在热带海域航行。

“伊万·帕帕宁”号排水量9000吨,长114米,宽20米,吃水深度为6米,最大航程10000海里,自持力70昼夜,航速18节,破冰厚度1.7米,可在1米厚的结冰海域不间断行驶,船员60人。该型破冰船船艏采用典型的圆形轮廓和上层建筑后移的设计,与挪威海军“斯瓦尔巴德”号和加拿大海军“哈利·迪沃夫”号外形十分相似。

23550型具有以下鲜明特点。

首先,23550型全部实现了国产化,包括动力系统。该系统由4部科洛姆纳热电制造厂生产的28-9DG柴油发电机系统(4×3500千瓦)和电力机器制造公司生产的2台电力推进系统(2×6300千瓦),以及1部船艏推进系统组成。

其次,23550型不仅装备了AK-176MA舰炮,还装备了“小风琴”搜索制导雷达以及电子战装备。必要时还可以装备“俱乐部”K反舰导弹系统。

第三,23550型扩大了甲板直升机起降平台,还增加了搭载快艇的数量,可同时搭载1艘“猛禽”高速巡逻艇和1艘23321型“羊猞猁”级气垫艇。

最后,23550型提高了装卸货物的效率。该型破冰船可携带一座载重20吨的浮桥,以便将货物运抵难以靠近的海岸。该型破冰船还安装2台25吨起重机,船尾装备了特种救援设备,可对遇难船舶进行救援。

尽管装备了AK-176MA舰炮,但俄军事专家基里尔·利亚博夫认为23550型的舰载武器仍十分有限。如果与实力强大的敌人发生冲突,23550型将不堪一击,因此必须装备“俱乐部”K反舰导弹系统。

根据俄海军武器装备计划,俄海军将于2023年装备“伊万·帕帕宁”号。2024年,俄海军还将装备首艘23550量产型“尼古拉·祖博夫”号。实际上,按照最初计划,这两艘破冰船应分别于2019年和2020年交付俄海军。由于经费等原因,交付计划被迫推迟。

预计2027年前,俄海军共计装备1艘21180型(还有1艘铺设龙骨时间未定)、2艘21180M型和2艘23550型军用柴电动力破冰船,在数量上超过了美国即将装备的3艘新型PSC柴电破冰船。无论从技战术性能,还是在作战使用方面,俄海军新型柴电破冰船完全可与美国PSC破冰船对抗。对此,德国《明镜周刊》指出,2027年前,随着俄海军5~6艘新型军用柴电破冰船悉数登场,普京将把北极海域变成“普京的北极海域”。这让世人重新看到了40多年前苏联海军“北极勇士”的曾经荣耀。[编辑/行健]

猜你喜欢
伊利亚破冰船俄海军
画中奥秘
艺术家作为事件的讲述者
俄罗斯最新建造的首艘军用破冰船“伊利亚?穆罗梅茨”号将于2017年秋季交付海军
战斗民族
破冰船性能及设计经验述评
英媒贬低俄军海上能力
俄罗斯要造超级核动力破冰船
伊利亚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