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高校治理中财务人员培养和专业能力提升

2021-02-24 04:06张旭
中国民商 2021年12期
关键词:高校治理培养模式人性化

张旭

摘 要:新时代,我国对于高校财务工作提出了众多改革与指导意见,也对高校财务人员提出新的要求与挑战,目前高校财务系统的发展主要聚焦于信息化建设与财务工作管理化转型两个方面,高校财务人员的培养方向与专业技能累计也应重点关注这两个方面。本文分析了新时代现代高校治理中体制、技术、政策方面的变化,并指出现有财务人员培养和专业能力提升的人员结构、知识储备、信息化应用、管理制度方面的问题,提出了以个性化、人性化、高效化、自主化为导向高校财务人员培育模式,希望取得有关方面的参考与重视。

关键词:高校治理;财务管理;培养模式;信息化;人性化

一、新时代现代高校治理中财务人员工作的变化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也不断上升,“双一流”工程、重点学科建设等项目使得我国各级政府对于高等院校的财政拨款额度也越来越大,高校的盈利渠道不断扩展,“产学研”结合的政策导向使得高校与企业的经济活动越来越频繁与广泛,使得高校财务人员的工作业务与工作强度呈倍翻增,财务风险也随之增加。此外,高校扩建的背景下,部分高校校址分散建设,有些高校甚至跨省跨市设立不同的分校区,校区间隶属情况不同、开设学科不同、科研经费不同,给跨校区的财务业务带来了巨大挑战。

同时现代企业财务制度的改革与政府会计制度的改革在高校中也有体现,高校最初实行的是高校财务制度,以现收现付制作为主要的会计制度与结算标准,业务内容大多为传统的借款、保障、核算,不适用于现在资金数量大、流动渠道多、业务周期多样的特点,而现代企业管理与会计制度改革以权责发生制作为主要会计制度,更为准确且科学的计算归期内的收支费用,业务范围也扩展为现代企业管理中常见的预算编制、税务管理、过程监督、风险防范等;根据财务部引发的财务[2018]19号文件指出高校作为行政事业单位执行政府会计制度,并在高校会计制度改革的细则,如科目设置、报表绘制等一系列问题给出了指导意见,高校财务工作应实行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的双轨制,提高预算会计在高校财务系统中的地位与作用,实现财务系统的管理型转变。

信息技术与大数据技术的兴起与结合不断辐射向各个行业,高校也正处于信息化改革的关键时期,高校正逐步构建健全财务信息管理平台,并逐渐与原有教务系统融合,将财务工作信息化、虚拟化、系统化,高校财务人员在信息化的改革中需要进行大量软件技能与业务技能的培训与实践,从而掌握信息化财务管理模式,并利用信息化的财务管理工具提高工作效率,实现财务与管理的双重目标。

国家对于社会发展与民生需求的探究体现在众多财税政策上,以供给侧改革的核心的财税改革对于高校财务系统也做出了一定的指示,“营改增”的制度变化涉及了隶属于现代服务业的高校研发活动与技术服务,高校在赋税税率、发票使用、税务申报、会计核算等多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这也对高校财务人员提出了财务工作上的新要求。

二、现代高校治理中财务人员的现存问题

(一)人员队伍结构不合理

由于高校人员结构相对稳定,对于部分岗位采用终身聘请制,因此部分高校的财务人员存在年龄结构偏大的问题,此外由于这一部分年龄偏大的财务人员的学历基本聚集在本科及以下,从而造成了高校财务系统改革进程慢,改革落实困难的部分问题。同时,由于高校体制改革与高等院校扩招的客观因素,社会培养的财务人员数量大于高校需求的人才数量,这样供大于求的供需关系导致了现代高校招募财务人员的竞争激烈,高校择优录取的录取机制使得新晋财务人员普遍呈现高学历的特点,这与原来财务人员的较低学历产生了激烈的冲突,而高校普遍未设置严格的人才迭代机制,导致财务系统只为设置可能会出现冗余现象,此外还导致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差距较大,部分高校存在资历老的财务人员处于上层管理地位,而新进高学历财务人员处于基层地位的问题,同时高校普遍存在缺乏总会计师及管理制度的问题。总的来说,目前高校财务人员存在人员素质水平差距较大、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缺乏人才迭代机制的问题,关键岗位的人员配置不足,低端服务性岗位设置冗余。

(二)知识储备与实际工作存在脱节现象

虽然现代高校招募的财务人员学历水平较高,人才队伍年龄结构适中且适应能力与学习能力强,部分人才甚至有海外顶尖高校的教育背景,但从实际情况来讲,财务工作的实践性非常强,工作细则与工作能力的培养需要长期在工作岗位上得以磨练,这与上述人员的高校教育与科研工作环境与工作要求是完全不同的,此外海外教育背景的财务人员对于国内情况与体制可能存在脱节现象,需要更长时间的熟悉与实践。高学历财务人员的普遍特点是拥有很高的理论储备、较强的学习能力以及較好的学术资源,海外教育背景的财务人员还拥有更高的国际视野以及政治、文化层面的见解,但上述人群普遍缺乏实践的财务管理经验以及风险预防与处理意识,同时所学专业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的落地能力是当前高校教育体制普遍欠缺的部分,客观造成财务人员的知识储备与实际需求相对脱节。

(三)信息化意识与信息化处理能力不足

信息化是目前高校财务制度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解决高校体量大、资金量大且流动复杂、高校财务涉及范围广且分散的唯一办法,同时信息化对于高校财务体系的改革涉及方方面面,这就需要整体高校财务人员的提高其信息化能力。目前高校财务系统与信息管理系统普遍由国内网络公司开发,功能上普遍只能满足信息的录入、储存以及简单的财务信息结算,而对于信息处理与风险管理等方面部份依赖国外高级软件,部分功能缺失需要高级财务人才通过其他方式进行人工处理,而这样高昂的使用成本与培养成本是目前我国高校财务系统升级与财务人员培养面临的重要问题,即目前高校的财务人员信息化与财务系统信息化同时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财务信息需要满足时效性、有效性、共享性原则,而如果财务人员不能很好的利用信息化手段处理财务信息,将无法保证财务信息的上述三点原则,更无法实现国家对于高校财务系统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的指示与高校财务管理的控制、预测、决策等实际需求。

(四)财务人员的管理意识与管理制度缺乏

当前高校财务系统改革的重点为“两个方向、一个目标”,两个方向即信息化改革方向与权责发生制改革方向,一个目标即“管理型”财务工作目标。与缺乏信息化能力导致的管理能力缺乏不同,财务人员还面临着管理意识的缺乏与管理制度的缺乏,传统财务人员的工作范围与专业知识的储备限制了其对财务工作的理解,传统的收付实现制也在制度上无法满足财务管理与风险预测的实现,同时不同于企业的管理制度,高校的管理层人员兼顾行政属性,同时编制获取难,编制获取以科研和教育成果为主要参考指标,财务人员作为高校中的非科教属性人员,在传统高校治理体系中属于辅助人员而非管理人员,客观限制了财务人员的权责范围,对于专项资金对应使用情况的不了解也限制了财务人员对于高校资产、负债与收入情况的深入理解。总的来说,高校财务人员的在定位、编制与专业性均存在劣势,导致了高校财务人员管理意识与管理能力的不到位,需要系统性的改革与针对性的培养。

(五)财务人员的工作负担过重

高校财务信息的待处理数量随着高校规模的扩大呈倍上涨,但高校财务人员占高校编制人员比例较低,即高校人员的数量配置不合理。根据统计,国外高校如剑桥大学、伯明翰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国际顶尖名校的财务人员配置占在编人数的3.3%~5.1%,这与我国高校财务人员占在编人数的0.4%~1.5%的现状产生了强烈的对比,即时我国对于高校财务人员编制在1979年《部署高等学校实施细则》中明确规定了1%的下限比例,但随着高校扩招扩建与人员的整体增加,对于财务人员的不重视造成了高校财务人员的缺乏。因此,财务人员的工作压力与工作强度巨大,据统计财务人员人均年度核算金额达到千万元等级,高强度的工作与社会地位的错位导致财务人员很难在工作中获得自我价值的实现,同时财务事故的后果也非个人所能承担,财务会计存在心理与生理的双重压力。

三、现代高校治理中财务人员培养与专业技能提升的具体措施

(一)提升岗位轮换制度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重要性

在现代高校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岗位轮换作为最基础的一环,不仅能让从业人员对单位整体的财务体系有最基本的了解,更是让从业人员熟悉整个学校的治理体系,在财务人员适应高校发展的同时,也要注重从业者本人个性发展的需求,在人才培养与人力资源配置中,一定要注意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不能低估个人对于自我价值实现的追求,岗位轮换还有利于环节财务人员在某一固定岗位长期工作的单调性与麻木性,同时岗位轮换还有利于责任制度的转换与员工学习能力的加强。以往的岗位轮换大多以部门领导为核心,直接安排部门人员进行轮换,现在可以引入个人选择的机制,财务人员在岗位轮换中会自然比较各岗位的优缺点以及自身的适应程度,在以定岗定责的条件下,让从业者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偏重方向,选择适应自己发展的岗位,不仅实现了积极性的最大化,更是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治理原则,同时不同岗位的工作经历还有利于财务人员对于整个财务系统的整体视角培养,更有利于发现工作中的不足并提出更科学的解决方式。

(二)拓宽高校财务人员的学习渠道

我国不断重视对于教育系统财务人员队伍的建设与培育,教育部关于印发《全国教育系统财务管理干部培训实施方案(2018—2022年)》明确指出,教育系统财务管理干部培训实现全员覆盖,并采用线上线下教学结合的方式进行,学习内容跟职称与编制相关。《方案》还强调了对于高校财务人员持证上岗的硬性规定,探索财务管理类、会计类相关资格证书(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在专业素质提升中的作用,鼓励财务人员以参加国家考试的方式提升专业知识,在考取证书之后可以在相应岗位或所在单位相应的建设和项目中发挥专业作用,同时提升相应的个人待遇,激发高校会计人员通过主动学习的学习热情,通过良性竞争快速提高行业人员的整体综合素质。

(三)提高高校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储备与实际工作结合

提升继续教育的专业性和实效性,引入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知名企业、上市公司等社会经济活动中实际发生的案例,通过财政部门或者税务部门的专题培训,学习最新的财经政策,让专业知识得到最新的更新,不仅仅是理论更新,更是对实际应用更新,通过实际案例的讲解,可以提升高校的现代治理能力,同时提升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

(四)加强高校财务人员的创新能力

在全社会鼓励創新的大背景下,各行业各领域各级人才都应该拥有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目前高校财务人员的培养与专业技能提升方面的问题主要聚焦于信息化方式的掌握与运用、会计职能管理化转型两个方面,从业人员以自身工作内容与实际需求出发,积极探索信息化技能应用、数据分析与高校财务运营决策的结合,以实际问题与需求为导向,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保证创新的可行性与有效性,通过自主学习掌握学习方式、问题解决方式、科学创新方式,以提高个人素质。此外,对于财务工作中的协作方式、管理机制、考核机制等方面也有着很高的研究与创新价值,高校财会人员在上述问题的分析与创新中将逐步掌握决策、控制等方面的可行性经验,在实现自我价值、完善财务工作、推动体制改革与行业发展的多方面取得建树。

参考文献:

[1]赵丽敏.新形势下高校财务人员培养问题探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1.

[2]陆美娟,周伶俐,雒敏.信息化条件下高校财务人员培养探讨[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3]高琰.高校财务人员素质的培养与提升[J].经济师,2021.

[4]田永光.高校财务会计人员的培养体系研究[J].办公室业务,2021.

猜你喜欢
高校治理培养模式人性化
人性化
加入人性化考量令体验更佳 TDG Audio IWLCR-66 & IWS-210
完善高校治理结构的管理之思
高校治理视角下内部审计职能定位研究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高校治理与会计信息质量监管研究
“扶不扶”的人性化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