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OOC的《基础会计学》在线课程建设

2021-02-24 04:06罗丽
中国民商 2021年12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人才培养

罗丽

摘 要:《基础会计学》是财务专业学生的核心专业课程,通过在线课程的建设,以期提升基础会计学科教育质量,适应“互联网 +”背景下人才培养要求;另一方面,在线课程建设有利于老师们开展课程研发、提升其在讲授及课堂设计方面的能力。本论文结合信息化时代背景对《基础会计学》课程的教学要求,围绕我院学生网络化阅读和碎片化学习的现状,针对该课程具有“入门级、理论性强、知识点多和杂、应用场景生疏”的特点,分析《基础会计学》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及教学资源等方面阐述了建设思路。

关键词:《基础会计学》;专业课程;人才培养

基金项目:本论文系2019年度桂林旅游学院教学改革建设项目编号[2019XJJGB005] “基于 MOOC 的《基础会计学》在线课程建设”和2021 年度桂林旅游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2021XJJG012] “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打造旅游院校《基础会计学》“金课”的探索与实践”的研究成果。

一、课程建设背景

2016 年 6 月,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指出,继续推动高校建设并向社会开放在线课程,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由此可见,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与应用已成为“十三五”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篇章。2018年4月国家教育部印发了《教育信息化 2.0 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计划》),《计划》中指出,优化“平台 + 教育”服务模式与能力。提升慕课服务,汇聚高校、企业等各方力量,提供精品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达成优质的个性化学习体验,满足学习者、教学者和管理者的个性化需求

基础会计学课程目前在我校商学院、酒店管理学院、国际酒店管理学院、文传学院等相关专业中开设,年选课学生超过500名,由商学院财会教研室为主承担了该课程在全校的教学工作,这些保障了在线课程后期的使用推广,为本在线课程提供了可观的应用前景。

财会教研室结合信息化时代背景对基础会计学课程的教学要求,围绕我院学生网络化阅读和碎片化学习的现状,针对该课程具有“入门级、理论性强、知识点多和杂、应用场景生疏”的特点,提出仅仅依靠传统的课堂讲授和多媒体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现实需要,以高效的“线下自学”+“线上课堂”+“面授互动”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教学、实践和考核,能有效地提升教学效果,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适时开展该课程的在线课程教学改革是势在必行。

二、课程建设意义

对基础会计学课程进行在线教学改革,可以打破传统教育受时空、年龄的限制,使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具有即时信息交流、在线教学、在线答疑、在线考核、在线作业等功能,让学生的学习充分自主,提升课程吸引力的同时最大程度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提升学生信息整合水平和创新能力,跨学科的整合其应用能力,符合我校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目标。通过对基础会计学教学进行在线课程建设,还具有如下意义:

第一,能创新会计课程教学方法。在线课程可以打破传统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唯一信息源的局限,学生可以通过线上学习观看老师精心设计的教学视频资源,线上资源完成课前预习、自学和动手实践,丰富学习资源,快速地更新、学习变化中的会计政策和会计法规等。

第二,拓展了会计课堂教学互动的内容。因为《基础会计学》课程前部分知识偏理论概念,对于还未进入企业一线不了解企业的学生而言,学习内容就显得比价枯燥乏味,因此容易让初学者望而却步。通过在线课程线上展示、线下教学、线下实践的互动,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缺乏实践的短板补充应用场景,将理论性、直观性和操作性于一体融入互动教学内容中,实现高效的基础会计学课程教学目标。

第三,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学习效率。在线课程中的视频是经过教学团队老师多次打磨提炼最后整理出来的精华部分,同时教师也可以在在线课程中融入更加生动的案例,并与时俱进地更新案例库,并在线下开展与知识点结合的游戏互动,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参與中体验,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效果。

三、课程设计目标与思路

(一)课程设计目标

1、创建课程教学资源

重构教学内容并建设《基础会计学》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高质量的教材、教辅资源、配套课件、习题库等自主学习资源,以及学校购置的财税一体化、财会情景互动微课资源平台。本课程的特色教学资源主要包括微助教智慧教学平台、超星学习通课程资源,以及专门组织财会教研室老师录制的课程视频和实践教学演示性视频,集教研室全体老师的智慧开发课程线上学习资源。

2、将线上线下教学深度融合,相互补充

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线上视频与线下课堂讲授内容合理分工衔接,线上教学环节主要完成本课程的基础知识的讲解,线下课程能够对线上课程进行拓展,补充以及对重难点知识的强化巩固。

3、有效组织和开展混合式教学活动

课程的教学活动,主要围绕课前在线学习、课堂在线互动、课堂知识精讲以及课后素质养成四个环节来展开,以实现线上线下无缝衔接。

4、制定过程化考核评价标准

制定的过程化考核标准要能充分体现学生参与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其平时成绩的评定从在线视频学习、课后作业、单元测试、实践作业、线上线下活跃度等方面进行多维度考核,平时成绩占比的构成应更具体更明确,应提高学生在线上自主学习、课后练习和线下课堂参与度等过程性成绩占比。

5、取教师所长打造一支高水平的专业教师团队

参与本课程建设的团队成员包括博士、教授、高级会计师、广西领军会计人才,研究方向覆盖会计、税法等专业领域,主编教材多部,以及具有丰富会计实践经验的课程教学团队。

(二)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建设结合信息化时代背景对《基础会计学》课程的教学要求,围绕我院学生网络化阅读和碎片化学习的现状,针对该课程具有“入门级、理论性强、知识点多和杂、应用场景生疏”的特点,本课程建设的目标是为了提高会计教学的参与性、实践性和趣味性,从而打造一门通俗易懂简单易学的会计专业基础课程。其设计理念主要围绕“一个目标-两种资源-三大理念”来展开,一个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基本的财务素养,熟悉会计处理流程,能看懂会计报表。两种资源包括线上和线下资源。三大理念是紧贴旅游行业的业财融合理念、注重课程思政的立德树人理念、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本教育理念。因此课程设计主要围绕课程内容设计和教学方法设计两个方面展开:

1、课程内容设计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会计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所以,《基础会计学》课程设计是根据财会工作流程及其相关岗位能力需求来开展的,因此把课程对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作为该课程的基础理论部分作为第一个模块,因为通过基础理论和概念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对会计职业产生初步认识,而这对于他们日后从事会计工作是必不可少的。会计工作方法的基本要求是掌握会计要素、会计等式等基础知识以及借贷记账法的运用。在此基础上,按照会计工作的过程,即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账簿登记、期末账务处理、编制会计报表的会计工作过程选取课程内容。

具体的课程内容安排为:第一、二章作为会计基本理论部分知识;第三、四章关于会计要素、会计等式和复式记账法作为会计的基本方法部分对应知识点;第五章至第九章围绕制造企业分别在筹资、供应、生产、销售和财务成果形成及分配5个环节所发生的主要经济业务,按照“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账簿登记-期末账务处理-编制会计报表”会计处理流程展开会计核算,即为会计技能教学相应的知识点。因此,本课程最终形成“模块 + 主题”的课程体系,包括基础理论模块,方法应用模块,技能拓展模块三大模块,22个知识点。

2、教学方法设计

本课程教学活动的开展主要采用的是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因此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上主要围绕课前在线学习、课堂在线互动、课堂知识精讲以及课后素质养成四个环节来展开,实现了线上线下无缝衔接。同时还有效的将课堂教学、线上教学和实践教学融为一体,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四、课程资源建设情况

本课程所使用的教学资源主要包括:(1)课程团队师资自主创建的线上、线下教学资源;(2)已有的优质实践教学资源。其中自主创建的线上教学资源主要包括《基础会计学》SPOC主体资源,包括教师自己录制的在线课程、教学主题、讨论主题、单元测试、中期测验和期末考试;线下教学资源具体包括:教师主编的理论和实训教材、课件、习题库、教学大纲、教案等教学资源。本课程实践教学资源主要是学校購置的财税一体化会计沙盘、科云财会情景互动微课资源平台、ERP企业模拟经营沙盘等实训平台以及突出旅游行业特色案例资源库。

为了更好地实践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本课程在建设期的第一年已基本完成课程所配套的线上资源的创建,并以独立SPOC的方式上线中国大学MOOC平台。同时于2020年-2021年度第一学期在商学院2020级会计、工商管理等专业开展第一个运行周期的线上教学实践,截止目前为止已参与本课程选课学生人数约为100人。所以第一阶段课程建设的成果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已完成SPOC主体资源的创建,包括教学短视频、教学课件、课中思考题、讨论主题、单元测试、中期测验和期末考试。

(2)进一步完善和丰富了课程的线下及实践教学资源。其线下资源包括教师主编的理论和实训教教材、案例资源、课程习题库等;实践教学资源主要是学校购置的财税一体化会计沙盘、科云财会情景互动微课资源平台、ERP企业模拟经营沙盘等实训平台以及突出旅游行业特色案例资源库。

(3)制定并实践《基础会计学》混合式课堂总体方案的设计。

本课程已初步制定了“三平台三阶段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总体设计方案,并于2020年-2021年度第一学期在课堂上实践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

第一阶段,课前通过线上自主预习基本概念。任课教师会根据每周的学习任务通过微助教定期发布预习任务,同时会布置相应的课前练习已验收学生的课前预习效果。学生根据线上学习任务清单,利用中国mooc大学平台中的《基础会计学》在线视频、教案、PPT 等资源进行自我预习,参与线上交流,完成线上测试。

第二阶段,课中课堂现场教学形式有效的师生互动。第一阶段的线上预习后,学生会带着问题和思考来到课堂,因此,教师要通过第一阶段的互动交流掌握学生的疑难点、困惑点,真正做到有备而来。在课中使用“微助教”信息化教学平台辅助线下教学,这阶段主要采用生讲生评、以练代讲、案例点评、研讨辩论和边讲边练等方式展开,这样在有限的线下教学时间里,实现高质量的师生交流互动。

第三阶段, 课后阶段老师会根据学生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对重难点、疑难点进行整理并上传微助教;以便学生进行反复学习,完成“科云财会情境互动微课资源”平台中的实训任务,提高操作技能,实现知识内化。

(4)形成了一个完整教学周期的混合式教学过程性材料,具体包括:

第一,每周定时发布课前学习任务清单,讨论、答疑、单元测试和作业等形成过程性材料。每周任课老师通过班级QQ群发布课前学习任务清单,由学生自主完成线上视频学习并完成课前学习测验以检验课前学习效果。在课中使用“微助教”信息化教学平台辅助线下教学,通过课堂讨论、答疑、作业等形式完成重难点讲解及知识检验,并以此记录学生的线下学生情况作为平时成绩过程性考核的重要依据。

第二,收集并整理了3-4个混合式教学典型教学设计样例。

第三,一个完整教学周期学生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数据统计。

第四,学生对混合式教学的教学评价。

五、后期建设规划和方案

本课程后期建设规划主要分混合式教学运行期和成果提炼期两个阶段以此推进。

第一阶段为混合式教学运行期,继续实施为期两个教学周期的混合式教学。这样一方面可以积累两个教学周期的学生线上学习行为数据,为本课程后期申报区精品或国家精品在线做数据支撑。另一方面,经历两个教学周期的线上授课,可以更好的完善本课程的线上教学内容:视频、测验、讨论、作业、公告等,这些为《基础会计学》在线课程后期升级到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线做充分的准备。其阶段性成果主要包括:1.记录开展线上、线下教学活动的过程性材料,包括:每周发布课前学习任务清单、讨论、答疑、单元测试和作业等过程性材料。2.收集3-4个混合式教学典型教学设计样例。3. 两个完整教学周期学生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数据统计。4.每次教学周期结束后收集学生对混合式教学的反馈意见。

第二阶段为成果提炼阶段,预期成果主要包括:

(1)最终创建了一套《基础会计学》课程的特色教学资源包括spoc资源、教案、教学大纲、课件、习题库等自主学习资源。

(2)对混合式教学过程中开展的能体现混合式教学优势并取得较好教学成效的代表性的教学活动进行记录,归档形成一个《基础会计学》混合式教学设计样例库。

(3)结合混合式教学的特点及已创建的线上课程资源编写适应混合式教学的需求的特色教材,并在校内外推广使用。

(4)根据两期的混合式教学过程总结归纳此教学方法改革带来的积极效用以及需要进一步改进完善的方面,据此申报教改课题以及发表教改论文,提炼为课程建设成果之一。

同时,为了保障课程建设中各项任务的落实及完成本课程还筹划组建课程教学团队。由课程负责人牵头,统筹课程建设思路并合理分配团队教学任务的,进一步完善教学大纲以及试题库等教学资源,课程团队老师围绕课程教学大纲对各章节的重难点知识进行重新梳理,把其中的难点和晦涩难懂的知识点安排在线上教学,这样可以方便学生反复多次学习。同时团队成员还要坚持每次授课任务结束后对本次授课进行适当的反思,并不断优化本课程的教学设计。定期开展教研室活动,不断完善集体备课、资源共建共享等制度,形成高标准的常态化的课程教学质量保证机制。

参考文献:

[1]王小红.微课视域下中国特色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透视[J].财会通讯,2017( 25) : 34.

[2]周鲜华,潘宏婷,沈云飞.会计本科人才跨专业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财会通讯,2017( 28) : 7.

[3]闫寒冰,段春雨.面向学习者感知的在线课程内容质量分析框架[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8( 5) : 22.

[4]童莉莉,王艺婷.学习内驱力提升导向下的在线课程信息传播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学习资源与技术,2017( 8) : 108-112.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人才培养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基于“互联网+”的应用经济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