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人工智能课程教材建设问题分析和研究

2021-02-26 21:20陈佳音
中国新通信 2021年22期
关键词:学情分析教材建设职业教育

陈佳音

【摘要】    人工智能作为一种划时代的技术,正在逐步改变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然而,据统计发现,职业教育人工智能类课程的教材建设仍是一个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现有的教材体系很难适应职业教育学生特点,本文就此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    职业教育    人工智能    教材建设    学情分析

一、职业教育人工智能课程教材建设现状

自2016年以来,物联网、机器人、大数据应用、云计算等人工智能相关专业先后在全国职业院校中如火如荼的展开。2019年,人工智能更是作为一个独立的专业获得了审批并逐步进入招生阶段,然而,人工智能类课程的教育、教学及教材建设等内容对于职业教育学校来讲,仍然是一个比较新的课题。

以“职业教育”、“人工智能”、 “教育”、“教学”、“教材”作为关键字对中国知网、超星、万方等主流学术网站进行搜索,查询结果显示:讨论职业教育人工智能类课程教育教学的文章合计只有11篇,而讨论其教材建设的文章则根本没有,很显然这并非是因为职业教育人工智能类课程的教材建设问题不值得探讨,而恰恰说明在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今天,进行该项研究是一个迫在眉睫的事情。既然这方面的论文比较少,那么在已出版的教材中是否有充足的备选素材呢?以“职业教育”、“人工智能”、“教材”作为关键字在当当网上进行搜索,符合条件的教材只有2019年末出版的1本相关教材。这说明针对职业教育学生特点的相关教材编写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领域。

综合可知,无论在论文研究方面还是在已出版的教材方面,职业教育人工智能类课程的教材建设都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其必将为职业教育人工智能相关学科的整体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二、职业教育学校的学情特点分析

对于国内职业教育学生的学情特点,有一部分教育界的学者做过相关研究。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的汪亚霜、汪霞在《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投入度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1]中采用多维综合模型对职业教育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互动性特点进行了分析。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赵颖、崔进[2],呼和浩特职业学院的陈锦平[3],浙江金融职业学院的戴小红[4],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的张维[5],山东交通职业学院的樊玉国[6],新疆教育学院的温江[7]等也对职业教育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了调研和分析。

为掌握职业教育学生学情特点的第一手资料,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的相关教研组通过移动端及网上教务平台连续三年针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学习情况统计,共累计下发问卷12365份,收到有效问卷12034份,并对11987名同学进行了学情统计。主要调查内容包括:

1.学生学习时更喜欢通过动脑理解还是通过动手实践的方式?

2.学生学习时更习惯主动的学习爱好的内容,还是被动的接受不太有感觉的内容?

3.学生学习某门课程所愿意付出的时间成本。

4.学生实验课程、理论课程及校外实习的出勤率及作业、项目完成度。

5.学生对于课程的看法及成绩。

调查结果显示:

1.职业院校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意愿也具备较好的动手能力,但数学基础理论相对比较薄弱,进行严密推理的能动性和行动力较差。

2.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较强,对于感兴趣的内容,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进行研究,但对于其不感兴趣的内容,则缺乏持久学习的能力和动力。

综上可以得出结论:职业教育学生的数学理论基础较薄弱,学习兴趣是其学习过程中的一个决定性因素,营造一个经典学习情境对其学习会起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现有人工智能课程教学材料的不足

本文梳理了Github,豆瓣书评,知乎,CSDN,阿里云栖社区,腾讯课堂、超星等国内外较著名学术社区的人工学习资料信息,其主要包括三类资料,第一类是国内各种学术专著,第二類是国内已出版的人工智能教材类相关书籍,第三类是国际上流行的各类人工智能学习材料。通过对上述学习材料的梳理和研读可以发现,这些学习材料虽然都是很好的人工智能教学素材但是却并不适合职业教育学生直接学习。具体原因如下:

1.国内学术专著的水平较高,但不适合职业教育学生直接学习。

国内专著大部分是由资深专家所编写,专业水平毋庸置疑,然而其编写的目的是作为整个行业指导性纲领或奠基性书籍,所涉及深度、广度、背景都很庞大,所面向的对象主要是浸淫行业多年的资深从业者,最少也应具有本科以上甚至研究生、博士生的水平,这类著作少则几百页多则数千页,专有词汇及数学标识往往多达数百个,对于一名职业教育学生来说,并不是一个很好的起点。

2.国内已出版的、非职业教育专用的人工智能课程教材,存在重灌输、轻引导的问题,职业教育学生学习起来有难度。

国内的人工智能教材,特别是基础理论教材,从学术角度上讲,都是严密而专业的,但却并不符合职业教育学生的“胃口”,并不适合直接用于职业教育人工智能类课程中。这类教材往往都喜爱罗列大量的数学推理和演算证明过程,对于有着深厚数学背景和具备一定数学技巧的专业人员来说这是没有问题的,但对于数学基础相对较为薄弱、更擅长感性认识的职业教育学生来说,这种方式显得极不友好,学生只被灌输了必须这样做或那样做,却无法了解为什么这样做,难以产生直观而具体的认识,乃至学到最后也不知道整本教材到底讲的是什么。

3.国际上的人工智能学习材料不适合职业教育的学生直接学习。

来自国际的学习材料相比于国内的学习材料更加注重对学生的引导,更加注重讲解人工智能的学术背景和学术渊源,但由于译者的理解及翻译词汇等问题,在表达性上往往会产生一定的折扣,再加上国外作者写作风格与国内学生日常阅读习惯差异及国外与国内学制差异等因素,因此国际上的人工智能学习材料也不适合职业教育的学生直接学习。

综上可知,纵观线上线下、国内国际,虽然人工智能的学习材料很多,但真正适合职业教育学生学情特点的人工智能教材类书籍却是寥寥无几、乏善可陈的。

四、人工智能类课程教材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笔者认为适合职业教育人工智能的新编教材或修订教材应在三方面采取对策:

1.职业教育人工智能类课程教材编写应重视基础理论。

2.人工智能类课程教材编写必须把人工智能的核心思想与职业教育的学生特点结合起来。

3.职业教育人工智能教材的编写,应注意把理论结合到学习情境中去。

《时间简史》是已故科学家霍金的著名作品,也是一本风靡世界的畅销书,其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案例讲述了深奥宇宙的前沿知识,让很多从未接触过宇宙学的普通读者能够了解其中的数学之美,职业教育人工智能类课程教材建设也应效仿这位大科学家的做法,让复杂归于简单,编写出让学生们能够“读得懂、读得进”的人工智能类课程教材。这也对编写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编者必须以学术上的博学和精深去弥补学生数学基础上的不足。因此,职业教育人工智能类课程教材建设任重而道远。

参  考  文  献

[1]汪亚霜,汪霞.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投入度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教育研究[J].2017(1):77-80

[2]赵颖、崔进.高职院校学情调研分析.黑龙江高教研究[J].2014(1):115-118

[3]陈锦平.职业教育学生学情调查分析_以呼和浩特职业学院为例.内蒙古电大学刊[J].2014(6):77-80

[4]戴小红.高职大学生学情分析的实证研究.黑龙江高教研究[J].2014(14):115-117

[5]张维.高职院校学生学情分析与研究.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2016(3):63-66

[6]樊玉国.基于合作理论的高职公共基础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讨. 职业技术教育[J]. 2016(14):23-26

[7]温江,熊黑钢,曹云.我国职业教育教育及其竞争力的时空差异研究.职业技术教育[J].2017(33):45-51

猜你喜欢
学情分析教材建设职业教育
浅谈高职数学素质教育
关于核科学技术专业英语教材建设的思考
学情分析不准对教学质量影响的例析
湖北民间舞蹈课程体系的建构
中高职衔接教材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学情分析: 有效教学的核心和关键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