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企业持续创新能力的激励和强化策略研究*

2021-02-27 09:17
科学与信息化 2021年1期
关键词:高新技术创新能力因素

四川川核地质有限公司 四川 成都 610052

引言

在目前市场经济大环境下,高新技术企业可持续创新的基本激励因素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企业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高新技术企业持续创新实力的内部环境激励因素主要来自于企业自身创新效益的推动,对企业不断壮大且长久发展目标以及企业利益阶梯式持续增长的追求;而高新技术企业持续创新实力的内部环境激励因素主要来自于社会行业大环境的影响:技术驱动、市场需求,政府政策支持力度,社会认可度,经济模式等。只有将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两者良好地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企业持续创新驱动作用。所以要提升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持续创新实力,必须要进行科学的管理,迫切需要建立健全可持续创新水平的激励和强化制度。

1 高新技术企业持续创新能力的激励模式

1.1 企业创新能力的激励模式分析

综合分析目前企业创新能力的激励模式研究,主要分为单一因素、双重因素及多重因素综合作用分析,总体可概括为下面几种模式:

(1)单一因素模式

技术驱动模式:科学技术不断持续发展的必然结果即是持续创新水平的提升,科学技术的每一个重大突破都势必导致技术创新能力的产生和高潮。

市场需求模式:在这个模式的概念中,坚持强调不断的社会市场需求是产生和提升持续创新能力的巨大动力。通过大量调查统计发现,约百分之七十的企业所进行的创新能力是为了满足自身不断发展壮大的生产所需或者是市场拉动作用。

技术规范一技术轨道模式:企业能够利用依靠持续创新能力找到的新的技术标准所获取高额利益。技术标准将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持续产生作用,影响到该行业,并将固化成技术轨道。同时跟随该技术轨道,企业也将持续不断增强自身创新水平的激发。

R模式:在日本学者斋腾优的观点中认为,创新能力是为了解决行业需求与行业资源不对等关系下造成的一连串的冲突与阻碍而产生的,并且在持续发展。

(2)双因素模式

双因素模式也可称之为“市场拉综合作用模式”,它的提出是在技术驱动模式和市场需求模式上综合所得,其关键在于两者相互的协同和调和,创新水平要想持续创造且不断提升只有依靠二者相互作用。这种模式在单一因素模式的基础上又前进了一步,但它也存在一定的弊端,没有考虑到创新本身的内部环境,多在于关注外在环境的影响作用,全面性上有所欠缺[1]。

(3)多因素模式

多因素模式主要是指三元论模式、四元论模式和五元论模式。三元论模式着重申述政府行为对创新能力的激励以及推动作用,但同样限制在创新体系外在环境的动因来源上;四元论的提出得益于三元论认知,认为企业创新能力的不断发展除了技术驱动、市场需求和政府行为引导作用外,作为创新主体的企业家们还应具备热烈的创新激情和素养。这一模式不仅关注了创新的来源问题,更是考虑到内在与外在因素的综合作用,比较全面的对创新能力进行了分析,但对内在环境因素的剖析还不够详尽和周全;五元论模式是对四元论的延续,除了四元论所提到的四种因素外还提出了各个因素环境间的相互组织影响,这种模式的明智之处在于能够关注到各因素之间依赖与协同作用,已经基本摸索到创新能力体系的雏形。

综上分析研究,对于创新能力激励体系的研究在不断完善与发展,需要考虑涉及的因素愈发全面,对各因素的作用力也分析的愈发周全。目前,多因素模式在对企业的创新能力激励体系研究上已经得到认可,但其影响力的大小方面研究上还未达成共识。

2 高新技术企业持续创新能力激励模式分析

高新技术企业的可持续创新能力是一个综合的反映,没有一个单独因素能够影响它。可持续创新能力的激励模式是由多重因素合组的综合均衡的复杂体系。可持续创新能力模式是多种复杂环境下的模式,不存在可持续创新能力孤立模式。使得企业持续创新能力得以顺利开展的重点在于企业持续创新能力激励模式和运转模式完备。一般而言,企业持续创新能力未能平稳快速发展的原因出现在缺乏激励动力或者激励运作中存在中断。所以要保障企业创新能力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必须确保持续创新能力激励模式的完善。

创新激励是高新技术企业持续创新能力的重点所在。只有使得创新激励模式得到保障并及时调整解决相关问题,高新技术企业才能使其创新水平保持可持续发展。这就使得研究和建设可持续创新能力激励模型显得尤为关键。高新技术企业所谓可持续创新能力激励模式,是指高新技术企业在经营发展中对所有生产要素进行重组,不断的内部创新需求与迎合外部创新环境变化的外部需求相互作用的总和。

本文在分析企业创新能力激励模式的基础上,考虑到高新技术企业的特殊性,认为高新技术企业持续创新能力的激励模式是“五元论模式”。其注重关注各要素的自我相互影响,交完整的剖析了提升高新技术企业可持续创新水平的因果关系,依靠可持续创新能力的形成和作用环境,对增强高新技术企业的可持续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意义[2]。

2.1 激励模式的构成要素

从下图(见图1)中可以看出,高新技术企业持续创新激励模式主要具备5个构成要素:①高新技术企业自身,其是开展创新工作的主体;②二是教育机构和科研机构,教育机构主要是进行创新人才培育,科研机构主要是开展新知识、新技术的研提,统称“科教机构”;③政府机构,其主要是开展有关创新活动、行为的政策资金支持和法律法规约束;④顾客团体,他们是重要的创新活动思想来源之一;⑤支撑机构,例如银行、科技成果转化部门、技术企业园区等,它们是支持和服务于技术创新活动开展的中间力量。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所产生的效益绝大多数取决于这5个构成要素在创新机理模式中互相协同作用。

图1 高新技术企业持续创新能力激励模式构成要素

2.2 激励模式的结构

持续创新能力激励模式的结构是指构成激励模型的主要因素之间的相互组合模式或者其之间关系形式。针对高新技术企业,其本身就位于企业中的关键地位,在其持续创新能力激励模式研究中,各企业间及企业和其他创新活动主办方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关系。但这些相互作用的程度受到持续创新环境的干预和阻碍。

创新企业间的相互关系。从内容来看,主要是资本、技术、资源及文化方面的联系。

创新企业与创新环境的关系。本次研究主要是关注在生产因素、行业需求、各企业间相互作用、政府机制、其他产业和外部环境等主要影响要素对高新技术企业持续创新的影响和限制[3]。

2.3 激励模式的运行机制

决定高新技术企业持续创新能力激励模式是否可以按照设想运作并取得较好利益的关键在于该模式运作过程以及相关机制执行到位。机制是包括其模式各构成要素间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的措施、方法和理论的总和。运行机制是人们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以达到一定的愿望和要求为出发点和终点而尽最大努力建立的机制,是激励模式的调节器。如果机制到位,将对企业的创新活动产生行之有效的协作、约束和推动,使其运作形式保持高效状态。相反,激励模式会出现混乱,导致创新失败。因此,有必要建立高效、适宜的运行机制,以确保高新技术企业持续创新能力的激励作用,最终达到预定的理想目标。

3 高新技术企业持续创新能力的强化策略

本文研究认为高新技术企业持续创新能力只是进行激励模式研究还远远是不够的,必须在激励的基础上加以强化策略,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目前持续创新能力滞后的现状才能得以改善。高投入、高风险行业性质决定了高新技术企业若想在持续创新过程中获取不间断的领先水平是异常艰难的,因此,企业间并购以及创新战略相结合是高新技术企业进行强化持续创新能力的首选措施[4]。

3.1 基于知识和技术耦合高新技术企业的并购

目前市场竞争压力日益增大,直接导致高新技术企业不乐观的局面,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企业也开始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深刻感觉到不管规模多么强大、资本多么雄厚,若只是单打独斗,完全依靠单独一个企业进行科技研发来满足自身在日益激烈的行业竞争中控制和发展独有的技术关键和知识产权是不太现实的。现在技术也日益复杂,高新技术企业管理者们体会到只有依靠企业并购以实现企业扩张和发展壮大。高新技术企业并购与其他企业并购所不同的是其主要是并购关键技术及知识产权。

3.2 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战略联盟的构建

持续创新能力是为了适应行业形势的高速变革而做出的应对反应,主要表现在整合、新建和重新设置的能力方面,是体现企业快速应对、革新的能力。高新技术企业持续创新的关键在于其本身与外在两方面能力的结合。结合前面内容对高新技术企业持续创新能力激励模式研究分析,该类型企业可以依靠建立创新战略联盟以达到其持续创新能力的不断进步,在快速变化的行业形势中持有竞争优势[5]。

4 结束语

构建高新技术企业持续创新能力激励体系首先要以创新激励源为根本,结合创新激励模式、外在激励要素和系统动力学边界原理,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发展,才可实现持续创新能力的有效激励。高新技术企业要在其持续创新能力方面构建高效适合的激励模式体系,需要高新技术企业全方位努力,协调发展。另外,要强化持续创新能力的知识成果是非常有必要的:一是在高新技术企业中开展知识技术并购;二是在高新技术企业中建立创新型战略联盟,增强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的可连续性。只有确保高新技术企业持续创新能力的协调发展,才能使其在行业中保持竞争优势。

猜你喜欢
高新技术创新能力因素
腹部胀气的饮食因素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大因素致牛肉价小幅回落
发展前景广阔的淮安高新技术开发区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高新技术在跨境并购中的价值评估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贵州省2019年高新技术企业增长40%
全省前三季度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