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心理情景剧教学法应用研究
——以《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课堂教学为例

2021-02-27 13:46林丽芬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婴儿期心理剧情景剧

林丽芬

(集美大学法学院,福建厦门 361021)

一、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的心理情景剧教学法

课堂革命就是要直面大学课堂教学长期存在的问题,转变传统的“为了教师教而教”教师中心的教学方式,形成为了学生“学而教”的学生中心的教学方式,实现教学方式的根本性变革[1]。传统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为达成教学目标单向讲解知识,学生被动学习。而翻转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帮助者、鼓励者,提前组织教学资源和布置学习任务单,学生遇到问题可以在课中实践环节进行反馈,获得个性化指导,有利于因材施教。[2]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教学应该是引导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学习,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从做中学”的教学模式。“只有当学生有机会从其经验中做出一点贡献的时候,他才真正受到教育。”[3]

社会工作者要在复杂的环境中达到助人自助的目的,必须具有完整的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方面的基本知识。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接纳、评估服务对象,为实务过程打下专业知识基础,是社会工作者的理论工具箱,是连接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的一座桥梁,课程知识理论性强也与个体成长过程的生活与心理密切相关,单纯的讲授方法较难达到好的教学教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忽视其实践性,本次教学改革采用了基于翻转课堂教学理念的心理情景剧教学法来达成教学目标。

心理情景剧最早由精神病理学家Moero在20世纪60年代创立,是利用与生活相似的情景通过角色扮演等心理剧的方法重现当时的心理活动与冲突,使当事人和参与者认识到其中的主要问题从而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促进心理健康的发展[4]。文章借鉴Moero创立的心理情景剧的理论和原理,基于翻转课堂的理念,将心理情景剧的三个过程:暖身、演出、分享与审视三个部分与翻转课堂的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模块结合起来,应用于《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教学中,探索提升学生对该课程理论知识应用能力的效果。

二、心理情景剧的相关教学设计与实践过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2018级学生77人按埃里克森人生发展八阶段论的各个阶段分成八个小组,每组9-10人,分别根据各个阶段所面临的心理与社会任务设定主题,在八阶段章节的学习课时内展开,加上一学时的心理情景剧理论与方法介绍,如剧本、人物、表演、技术、舞台等要素的学习以及团队组织过程与规则的介绍,课堂时间一共9学时。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一)课前准备与实践阶段

该阶段教师的角色与功能是:指导学生分组;推进课前学习、发布各阶段典型问题参考单;发布学习任务单;学生在此阶段要做的是:自主学习教学资源、制定心理剧的总体方案和分工合作、发现疑难问题、参与交流互动、完成学习任务单。

以第二章婴儿期为例,教师发布了婴儿期阶段的典型问题参考和学习任务单后,学生首先需要根据任务单将课本内容通过教学资源进行事先的学习,总结分析出该阶段的发展特点和面临的阶段性挑战,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婴儿期父母做一些相关问题的调查及研究并选定主题对该阶段的典型问题进行相应的社会调查,学生选了“产后抑郁”作为主题,选定主题后,组员分工进行心理情景剧的编剧、暖身、角色扮演等作业任务分配,其中暖身是用来催化演员创造性的潜能,熟悉剧情、参演成员和舞台等等,是表演的准备阶段,[5]若选择课堂外场景作为舞台则需要视频制作;通过小组成员共同参与扮演人生过程各阶段发展中常见生理心理特点及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的角色,使学生更为直观地学习各阶段发展的理论知识,并从中学习和获得处理问题的灵感。在这一过程中,小组的组织和协作十分重要,教师应当给与充分的指导。

(二)课堂展示与讨论阶段

翻转课堂教学设计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充分利用课堂时间组织有效教学,师生共同参与,注重学生的讨论交流、学习成果展示,实现知识内化效益的最大化[2],教师的角色是讨论的组织者、参与者,学生问题解决的鼓励者,个性化答疑的指导者。

1.心理情景剧展示。在对进行该章节知识点的简要讲解和小测后,小组进行该阶段社会调查结果分析的展示,可以是事先拍成情景剧的视频。如婴儿期阶段小组同学将该阶段的主要特点和挑战任务分为“主要知识点”“问卷调查分析”“心理剧”三个部分进行展示汇报,其中主要知识点呈现了学生对婴儿期阶段知识点的理解;问卷调查部分揭示了家庭观念、代际差异、母亲产后状态、夫妻关系等因素对婴儿期的影响;心理剧“鲜红的墙”凸显婴儿期母亲容易产生的产后抑郁心理过程中的内心冲突与外在家庭环境影响因素。

2.课堂提问与讨论。心理情景剧展示后,汇报人提出该组成员结合问卷调查结果和心理剧情提出对主题的思考问题,进行课堂讨论:如婴儿期阶段同学提出“如何处理不同婴儿期养育观念的婆媳矛盾”等问题进行课堂讨论,其他同学给予回应和共同讨论,讨论结果和成果展示情况进行同学互评和教师最后的总结和点评;此阶段教师的角色为引导者、参与者、学生问题解决的鼓励者,问题解决的反馈及深化者等。

3.课堂学习成效评估。课堂讨论结束后,各组组长整理小组学习成果并进行学习思考和体验总结,主要包含对知识的总结、对社会调查方法和过程以及心理剧小组合作、自我感受的反思三方面内容;学习成效部分开展了组员互评、组间互评,教师针对主题选择、问卷调查方法、心理剧展现成效、问题的提炼和讨论深度进行点评,并记录为学生该门课程的平时成绩参考。

(三)课后反思与练习阶段

这一阶段教师的角色是推进课后反思与总结,并指导课后实践与练习。要求学生对心理情景剧教学过程中提出的问题、解答思路及参考文献进行记录,提交心理剧剧本、过程、具体分工及成效总结,通过邮箱、雨课堂、QQ群文件等平台上传分享,心理剧课堂后的下一节课,教师布置同类案例题进行复训,提升实践应用能力,强化知识内化,巩固教学效果,以达到对教学内容反思和总结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成效调查结果与反思

(一)教学成效调查方法和与结果分析

1.调查方法

课程结束后,项目组对教学效果进行了成效调查,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了解学生知识、能力水平提升的主观感受以及教学满意度,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调查问卷针对教学改革实践班级的研究对象发放,共发放77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77份.评价内容包括是否认同该教学模式有促进对相关理论和知识的掌握、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拓展课外知识、提升创新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团队协助能力、是否促进与教师同学的交流及满意度7个方面,分为完全没有、有些、中等程度、非常(较好)4个等级,并设置主观题收集教学建议的主观反馈。

2.结果分析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99%的参与学生认为情景剧教学方法有促进对相关理论和知识的掌握。有同学反馈“通过此次表演,我对于人的一生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不仅是婴儿期这一小阶段”“通过这次的心理剧排练,一方面是更加熟悉了青春期的知识,在表演中我们将书上的内容融入剧本当中,这对我们学习青春期这章的内容也有所帮助”。

(2)所有参与学生都认为该方法有促进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同学反馈“此之前,我从未参加过此类心理剧的活动,所以在整个过程中,与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也带给了我很多不一样的感受。这种排练心理剧的形式,也激起了我对这一学科的学习兴趣”“增强了上课的乐趣,提高注意力,促进了与同学教师的交流锻炼汇报能力等”“心理情景剧教学的方法,把课本上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用情景剧来呈现,增强了知识的灵活性,把知识赋予实践中,提高了我学习这门学科的兴趣,让我感到真正的学有所得”。

(3)所有参与学生都认为该方法促进与同学和教师的交流、增强创新思维、促进团队协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同学反馈“体会到了创作的快乐”“感受到了团队协作的力量”,有同学认为“相关主题的讨论对自己的生活产生了比较大的触动”“通过排练,也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关系,社工是一个有温度的专业,增进了我的专业认同感”。有同学认为“学的东西需要进行实践,教师发布任务后,我们也能比较有意识地及时对自己学的东西进行运用和反思”。

(4)总体满意度高。在完全没有、有些、中等程度和较好(非常)的选项中,认为最高程度等级“较好”的促进比率最高,范围在39%-53%;满意度较高(80分及以上)的达94%。许多同学认为“以心理剧的形式将知识呈现出来的方式,是学习的一种很有效的方式”。“对这个方法较满意,生动形象且融汇专业知识,收获很大。”

(二)解决的教学问题和达成的教学改革目标

1.延长课堂时间,提升学习效率,有利于教学目标实现。该教学模式不局限于课堂,包括课前、课中、课后,延长了学习时间,提升了学习效率,能较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2.改变传统灌输式识记理论目标,培养多维思维视角。形成多维看问题的思维习惯是社会工作专业的一个重要培养目标。该方法引导学生运用生物、心理和社会等多维角度来看问题,把个体行为放入社会环境中观察,在编剧中深刻体会角色的思想、感受和行为,在课堂讨论互动中巩固学生们的系统观和多维观。

3.改变传统教学方法,较好地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思维结合心理情景剧,学生自编、自导、自演,并有了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能自主选择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主题和兴趣点,充分调动了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在心理情景剧中达到课程知识的启发和掌握。

4.达成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目标。在此次教学模式下,教学目标不是单一的完成任务,而是通过心理剧的体验式学习中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我认知能力、社会调查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综合能力素养,同时使学生个人心理获得成长,促进自我素质提升,达到课程思政的目标。

(三)反思与改进

1.课堂经验总结

(1)教师需要做好前期的指导工作:针对心理剧和团队协作、社会调查方法做事先的介绍;指导学生选定主题,调查的开展、组织心理剧的编写、角色分工和排练。(2)教师应加强课堂中针对心理剧聚焦的理论知识和具体的情境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的引导。(3)指导学生在课后做好知识点和感受、收获的总结和提炼并进行相应的课后实践与训练。

2.课程过程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方法

(1)组内学生有存在参与度不高的情况。应对方法为建组初期明确组员责任,事先做好规范和要求,制定出评分细则并可考虑自主组队,自选主题。(2)组内出现沟通矛盾和协调问题。应对方法为事先做好团队协作的说明,选出组长,制定规则。(3)选的主题过于聚焦情节而忽略了联系理论分析。应对方法为加强课前指导和课堂聚焦讨论和分析的时间。(4)课堂场地局限。应对方法为在课前选好场景拍成视频在课堂呈现。

猜你喜欢
婴儿期心理剧情景剧
新媒体时代下情景剧的“新”呈现
——以情景剧《半条被子》为例
Second-hand screen time
校园心理剧助力农村初中“临界生”心理强韧性的实践研究
校园心理剧的意义重构与功能优化
(情景剧)一江之水
校园心理剧对提高大学生德育自我教育能力的探讨*
浅议农村中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情景剧创作
人工智能尚处于“婴儿期”
大型生活情景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