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理解的阅读:从节选到整本书再到一类书
——以革命文化类课文《小英雄雨来(节选)》为例

2021-02-27 19:22潘宇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21年9期
关键词:整本书英雄革命

潘宇

(福州市群众路小学,福建 福州 350005)

追求理解的阅读,是在明确的阅读目标中,将阅读知识联系起来,在实际任务和语言环境中,能够灵活自如地应用、迁移知识和技能,把自己所学的阅读知识转化为阅读技能。[1]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是阅读与鉴赏、梳理与探究、表达与交流的总和。阅读与鉴赏对学生而言,意味着吸纳接收,是汲取内化的过程;梳理与探究,对应的学习任务是“如何归类”“如何有规律”,即从“归类”到发现其内在规律的过程,需要内外联通,对接比较,将知识进行融会贯通的过程;表达与交流,是外显,是由内而外的演说,是个体将对文本的理解、感悟、揣摩的思想表达出来,与同伴(听者)交流、分享的过程。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分享交流、迁移应用,把阅读知识转化为阅读技能,如此循环反复,达到终极阅读目标。读好教材中的节选篇目,是读好整本书以及一类书的基础。本文以统编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小英雄雨来(节选)》为例,依据读节选—读整本书—读一类书的三级阅读目标,实施革命文化类书籍的阅读教学。

一、利用“样本”,初读节选

《小英雄雨来(节选)》这篇课文作为“样本”,具有典型性。叶圣陶认为,语文教学内容就是教给学生怎样读、怎样写的方法。[2]教师要从学生现在读的或将来要读的现实情境中真实取样,根据学生自己的经验,培养学生在与特定的文本交往过程中,形成怎样读、怎样写的方法或能力。统编教材循序渐进地编排革命传统类课文,有诗歌有故事,形式丰富多样。教学这类文章,既要落实革命传统教育,又要兼顾学生语文素养、语文能力的养成,做到人文主题和语文素养双轨并行,实现其传承革命传统文化教育的价值。《小英雄雨来(节选)》是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选自管桦的同名中篇小说,主要讲述抗日战争时期,雨来掩护交通员李大叔,与日本鬼子展开机智斗争的故事。从编者的意图来看,其编排目的:一是通过这篇节选的学习,获得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以及读长文要边读边回忆前面的内容,遇到忘记前面内容的地方,懂得返回看的方法;二是抛砖引玉,引发学生读同名中篇小说《小英雄雨来》等相关革命文化类整本书的阅读期待。课文篇幅较长,用序号的方式分成六个部分。其描写的故事年代较远,但情节引人入胜。如何让学生读懂这篇具有年代感的长文,感受雨来机智勇敢的英雄形象,习得阅读整本书以及这类红色经典书籍的方法呢?可采用以下三点教学策略。

(一)解析题目,找认知停靠点

革命文化题材的课文,所讲述的故事大多历史久远,远离现在学生的现实生活,在阅读理解与认知上会产生“陌生感”。新的文本自然更能引发读者的阅读期待,对于富有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小学生来说更是如此。这是阅读中的正常现象,教师不能忽视学生在阅读这类文本时存在的期待感。《小英雄雨来》的主人公与学生年龄相仿,他们往往好奇:题目为什么在“英雄”的前面加上一个“小”字?雨来在小小年纪就成为英雄,为什么我不能成为英雄?他有哪些厉害的地方?在教学时,要引入时代背景和历史资料,激发学生了解五十多年前那场风起云涌的民族解放战争中,燕赵大地人民抗日的感人故事,对故事中与自己年龄相仿的人物产生兴趣,引发问题,展开讨论交流,为深入学习课文奠定基础。

(二)整合要素,找文本异同点

统编教材训练体系上有一个重要特点,即前面学过的语文要素,在后面的语文学习活动中总是相互关联、反复应用,要求是螺旋上升式的。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学习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第七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这些语文要素之间既有联系又有提升。根据语文要素的要求,将第六单元的《小英雄雨来(节选)》和第七单元的《黄继光》重新组合,对雨来和黄继光这两个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描写进行比较,体会他们的异同点。通过具体语句品析,感受雨来机智、勇敢的小英雄形象,以及黄继光为了用占领597.9 高地夺取战斗的胜利,毅然用胸口堵住敌人枪眼的英雄气概和深深的爱国情怀。

(三)整体把握,找内容概括点

整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是四年级上册新的阅读技能学习点,也是语文能力的重要训练点。统编教材在文本旁空白处增添了诸多问题,并引导学生根据泡泡的提示,瞻前顾后,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小英雄雨来(节选)》的提示共有两处,第一处是在第一部分“望着妈妈笑”旁边:“读完这部分后,我要停下来想一想,这部分主要讲的是什么?”第二处是在第六部分的开头:“李大叔是谁?前面好像提到过,我再看看前面的内容。”教给学生阅读长文时,边读边想,读一部分后,停下来想一想这部分的内容,再继续往下读。可利用旁批的问题或点评,让学生写下阅读时的疑问和体会,做好批注。另外,课文用序号标示每部分内容,阅读提示中也提出用列小标题的方法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阅读要求,降低学生阅读长文时概括内容的难度。教学时,教师先示范引路,教给学生概括小标题的方法,再运用“谁、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干什么、怎么做、结果怎样”这几个要素,尝试自己列小标题概括主要内容。

二、迁移学法,会读整本书

追求理解的阅读,阅读目标是为获得信息、获得方法而读,为求得理解而读。阅读是学习、思考,是感觉、想象、观察、记忆以及自我发现的学习技巧和分析能力。阅读发现是学生开始用前面的技巧消化阅读经验,将“样本”阅读中习得的知识、方法运用到整本书的阅读中,实现从“想读整本书”向“会读整本书”转化,迁移“样本”学法读原著的过程。

(一)关注人物描写,了解性格特征

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己任,因此读原著的重点应落在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上,以此达成锁定语文要素,实施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目标。如教学《小英雄雨来(节选)》第四部分,引导学生聚焦描写雨来面对敌人的训斥与盘问,甚至毒打,三次说道“没看见”的语言描写,感受勇敢机智、坚强不屈的小英雄形象。明白读懂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及心理描写的语句,是了解人物性格特征的主要方法之一,并且可以把这些方法迁移到《小英雄雨来》的原著阅读中。读完原著,学生对人物的评价是:“雨来最初也有些调皮,后来在抗日战争中逐渐长大,变得成熟懂事,并为抗战做出应有的贡献。”说明学生已经通过人物描写方法,了解并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再根据《小英雄雨来》中的人物及故事情节,分角色扮演,进一步走进人物的内心,感受雨来的小英雄形象以及爱国情怀。

(二)把握关键情节,理清内在联系

把握关键情节,是学会阅读和概括小说重要事件的重要途径之一。关键情节一般是主人公生死攸关的重要事件,决定一件事成败的关键等。雨来为了掩护交通员大叔被敌人抓了,后来通过自己的机智勇敢同敌人作斗争,并成功脱险,是整个故事发展的关键情节。提示学生把握这一情节与原著中的前后每个情节之间的关系,因为从这一刻开始,雨来走上了自己成长之路。《小英雄雨来》每个部分的内容都是相互勾连的,又各有侧重,特别是第一部分突出描写的“游泳本领高”为后面的“机智逃脱”埋好伏笔,而“夜校学习”又为“掩护交通员李大叔”和“勇斗鬼子”奠定基础,雨来的机智勇敢、坚强不屈都来自夜校学习种下的爱国种子。理解了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学生就能把《小英雄雨来》的故事有条有理地讲给父母和朋友听,并且讲得绘声绘色,详略得当。

(三)鼓励创意表达,分享阅读收获

学生的思维方式不同,阅读经验自然也不同。对学生而言,获得阅读的乐趣是他们进行阅读的核心动力。教师在阅读指导的过程中,应让学生充分体验阅读的快乐。这些快乐有时来自图书的插图,有时来自文字欣赏,有时来自故事情节。如《小英雄雨来》中,雨来望着妈妈笑、与铁头摔跤等情节,学生都可以感受到快乐。教师应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表达,与其他同学分享,以不同形式展示自己的阅读收获:如一段故事、一篇简短的读后感、一张手抄报、一首自创或引用的儿童诗、一个思维导图等,在分享中收获阅读的幸福感,在“复述”“解释”“重整”“延伸”“评鉴”“创意”中,实现从读懂他人到发展自我。

三、拓展延伸,读好一类书

(一)重构教材,拓展革命文化主题阅读

主题阅读者会读很多书,会罗列出一系列关于这些书之间异同之处的清单,提出一个这类书共同谈到的主题,进而展开全面深入的阅读。主题阅读是主动的,是所有阅读活动中最有收获的,也是最花时间的一种阅读。打破单元编排,重构革命文化题材的课文,实施主题阅读,是最完整,最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一种阅读。此外,可巧用相关课文及课后阅读链接,如《黄继光》后面的《祖国,我归来了》等,由课内向课外拓展,形成以革命文化为主题的群文阅读。同时,将“快乐读书吧”中的故事导读主题与语文要素联系起来,推荐阅读《小英雄雨来》原著,关注主人公,寻找支持雨来的小英雄形象的关键情节,有依据、符合逻辑地分析雨来性格,激发学生对于革命传统文化的价值认同感。

(二)触类旁通,延伸革命文化书籍阅读

在《小英雄雨来》整本书阅读过程中,学生对人物形象、人物关系的认知理解,经历了一个渐进的感悟、梳理过程,对革命文化书籍的特色、写作方法的认知感悟也进一步加深。有了前期的阅读技能的积淀,再推荐学生读革命文化书籍,学生就能够运用整本书的阅读方法,在革命文化书籍阅读中找到落脚点。如读完《刘胡兰》《放牛娃》《鸡毛信》等革命文化书籍,让学生思考刘胡兰、大兴、小武和海娃之间有何共同点?这几本小说在人物描写方面有何特色?从他们身上,你看到什么?想到什么?通过比较阅读,明白他们都是抗日战争或解放战争中涌现出来的英雄,他们身上都有坚强不屈的精神。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多角度思考,多形式表达见解和感悟,不断提升阅读思维品质,收获真正属于自己的阅读习惯和阅读经验。

四、反思评判,总结提升

从节选到整本书再到一类书籍的阅读,能否有效实现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发展,关键在于教师要把握不同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及阅读特征,了解学生阅读能力发展的进阶水平。只有对学生的阅读素养和能力有全面的了解,才能准确地设计阅读反思性评价点,建立目标明晰有效的阅读反思评价框架。

阅读过程是对文本的文字解码、信息提取、内化、整合,再联系个人经验,对文本信息以呈现方式做出判断与评价,构建新知识,形成新经验、新观点,并利用文本信息解决问题的过程。[3]基于对阅读的不同理解,不同阶段学生的阅读评价点也应不同。低年级学生,从阅读兴趣和动机两个方面进行评价。教师要有意识的设计教学活动,如给文本绘制精美插图、给主人公设置档案、制作阅读明信片等,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从书面材料中获取知识,自主表达。教师依据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的表现来评判,让学生学会有理有据地对文本、对自己的认知进行评价,激发他们保持阅读的兴趣和对革命烈士的崇敬之情。中年级学生,阅读应联系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发表看法,借助书中的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收获阅读的快乐。高年级引导学生归纳阅读方法,提升整本书阅读能力,懂得从两个方面进行反思:一是反思怎么读,指向学生阅读的过程;二是反思读到什么,指向阅读的结果。并追问:为什么喜欢这本书?通过阅读、思考、表达,我明白了什么?哪些方面是我没想到的?在今后的整本书阅读中,我要注意学习什么?在不断的反思、评判中提升思辨能力。同时,关注学生阅读能力和策略运用,引导学生多角度提取和整合文本信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文化中,多层面反思文本的意义,重构文本学习的新价值。

从节选到整本书再到一类书籍的阅读,教是开放的,学是自主的,阅读选择的方式是自由的。要学会迁移运用阅读技巧和方法,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书,读一类书籍,不断享受阅读给人生带来的愉悦。

猜你喜欢
整本书英雄革命
英雄犬
《论语》整本书阅读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低年级整本书阅读的推进与测评
2020年思辨式整本书主题阅读1+2书单
重走英雄路
绛红英雄谱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