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和血管内超声指导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

2021-02-27 03:44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天津3018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1年1期
关键词:管腔经皮断层

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天津 301800)

内容提要: 目的:分析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和血管内超声指导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8年4月~2019年4月在本院经皮冠状动脉治疗的500例患者进行分析,均分为对照组250例患者予以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观察组250例患者予以血管内超声(IVUS)指导介入治疗,分析相关数据。结果:两组患者数据对比后差异不明显,观察组资料的斑块检出率为98%,对照组为97.2%,对照组患者的随访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0.8%,观察组随访后的并发症发生率43.6%,统计学意义不存在(P>0.05)。结论: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和血管内超声指导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较好,总体检出率较高,两种方式的临床效果相似度较高。

近年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在我国临床上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导致患病群体的生命健康受到严重威胁。临床上治疗该病多应用介入疗法,该种治疗方式的应用需要依据患者的实际临床特点进行选择。并且,PCI介入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冠状动脉的血氧供给。血管内超声以及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均可用于经皮冠状动脉的检查及指导[1]。所以,为了探究两者应用后的不同临床效果,本文针对500例实施PCI手术的患者进行分析,具体报告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8年4月~2019年4月入院实施PCI治疗的患者500例进行分析。500例患者中,男275例,女225例;患者年龄43~71岁,平均(57.3±2.4)岁。其中存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15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85例。均分为对照组250例,观察组250例。两组样本在性别、年龄等资料对比上无差距,统计学意义不存在(P>0.05)。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年龄均在40岁以上;所有参与研究的样本患者及家属需签订同意书。排除标准:排除存在重大躯体疾病患者,排除患有家族精神病史患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的临床支架置入前的检查、治疗流程以及预后诊断均由同一组医护人员实施。其中观察组样本应用血管内超声指导介入疗法,仪器型号为S5,选择的仪器为美国VOLCANO公司提供;对照组样本则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介入治疗,应用的仪器型号为C7TMXR,且属于美国Light Lab公司产出的。予以所有患者术前相应检查,主要检查有以下内容:内衬纤维帽厚度、斑块性质的评估,检测管腔面积狭窄率、最小管腔直径以及最小管腔面积。500例患者由相同医师执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且两组分别应用不同的方式开展辅助检查并及时进行支架植入。并于术后1年进行随访,观察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1.3 观察指标

评估所有患者斑块检出率以及斑块性质,其中包含钙化斑块、脂质斑块以及纤维板块三种;分析所有资料经过检查后的最小管腔面积、最小管腔直径以及管腔面积狭窄率;患者出院1年后进行随访,观察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其中并发症有内膜脱垂、支架贴壁、冠状动脉夹层以及支架内血栓等。

1.4 统计学分析

利用SPPS22.0软件对所有样本患者进行检测,并将数据中计量数据的通过±s表示,实施t检验。且所有数据结果中的比对通过%显示,及时予以χ2检验,所有分析结果中,若P<0.05,则统计学意义存在。

2.结果

2.1 斑块检出情况

应用不同方式介入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斑块检出率为98%,对照组资料的斑块检出率为97.2%,组间数据对比差异不显著,统计学意义不存在(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斑块检出情况(n=250,n)

2.2 管腔相关指标

两组资料对比后,相关指标参数无明显差距,统计学意义不存在(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n=250,±s)

表2. 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n=250,±s)

管腔面积狭窄率(%)对照组 0.29±0.12 3.20±0.59 58.11±6.12观察组 0.27±0.18 3.15±0.61 57.89±5.67 t 1.4617 0.9315 0.4169 P 1.4444 0.3520 0.6769组别 最小管腔直径(mm)最小管腔面积(mm2)

2.3 并发症发生率

1年后随访,两组资料的并发症情况差距较小,数据对比不明显,统计学意义不存在(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n=250)

3.讨论

PCI介入治疗能促进患者闭塞、狭窄的冠状动脉血管开通,改善血氧供给,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临床治疗前需要对患者的疾病程度进行判断,继而需要选择适当的检查方法。以往,临床常用冠状动脉造影予以病变程度检测,但具有一定局限性,无法真实明确患者的管壁现象。随着我国医学的发展,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有效替代了传统的评估方式,其可针对分辨率极低的组织进行评估[2]。有学者指出,OCT可以明确患者组织病变内的斑块性质,其成像速度较快,清晰度较高,但其对设备的技术要求高,仅有少数机构可以达到要求。可知,OCT技术对于基层医院适应性较低,操作不够便捷,有一定局限性。

作为临床上最新型的检查技术,血管内超声不仅存在无创的超声技术,也存在有创性的导管技术,其通过超声探头进入患者血管内进行探测,进一步明确患者的具体病变情况及血管结构[3]。IVUS的应用不需要较高水平的设备,其更适用于大多数基层医院,对于患者血管内部结构以及管壁现状具有较高的诊断率,是临床上冠心病介入治疗的重要辅助检测方式[4,5]。

经过本文研究发现,对照组患者与观察组患者经过不同方式介入后的效果相差较小,其斑块检出率无明显差距,随访后的并发症发生率相近,数据指标等差异不显著,统计学意义不存在(P>0.05)。可知,这两种技术的应用具有相似的检查效果,临床医师需要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以及院内设备选择适当的介入治疗方式,进而保证疾病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和血管内超声指导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具有相近的临床效果,证明这两种技术均可应用于冠心病的临床诊疗,且相较于传统方式检出率较高,在临床上的研究意义显著。

猜你喜欢
管腔经皮断层
3~4级支气管管腔分嵴HRCT定位的临床意义
嘛甸油田喇北西块一区断层修正研究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腔器械手工清洗方法的实践探索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管腔器械清洗效果不同检测方式的比较
一种用于经皮脊髓电刺激的可调便携式刺激器设计
消毒供应中心管腔类手术器械清洗方法探讨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在胆汁瘤治疗中的应用
冀中坳陷廊固凹陷古近纪断层活动特征
球囊扩张法建立经皮肾通道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