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性超声在颈部肿块穿刺活检中的应用价值

2021-02-27 03:44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超声科辽宁大连116011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1年1期
关键词:介入性颈部良性

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超声科 (辽宁 大连 116011)

内容提要: 目的:探讨介入性超声在颈部肿块穿刺活检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5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98例颈部肿块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已行在穿刺活检检查中给予介入性超声技术支持,并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观察分析在介入性超声技术支持下行穿刺活检检查颈部肿块结果及鉴别诊断不同类型颈部肿块情况。结果:介入性超声支持穿刺活检的诊断准确率为96.94%,与病理检查结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54,P=0.081);介入性超声支持穿刺活检与病理检查对甲状腺病变、淋巴结病变、转移性鳞癌、神经鞘瘤、炎性包块、纤维脂肪组织及结缔组织等检出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04、0.083、1.123、0.006、0.268、1.643,P=0.652、0.773、0.289、0.936、0.605、0.200)。结论:在穿刺活检过程中加入介入性超声的应用可显著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可靠依据。

颈部肿块主要指脖子上的淋巴结异常肿大,或颈部出现的异常包块。由于人体颈部结构复杂,因此颈部肿块可以由多种疾病所引起,按病因主要分为炎症性疾病(急慢性炎症和特殊感染等)、良性病变(先天性肿块和良性肿瘤)及恶性肿瘤(颈部自身的恶性肿瘤和其他部位的肿瘤转移至颈部淋巴结)[1]。临床通常采用穿刺活检方式对该疾病进行检查诊断,以确定如何对患者进行治疗和选择手术方式,但人体颈部周围组织结构较为复杂,对于处于位置较深及与颈部动脉血管相邻的肿块进行穿刺活检时,由于无法探知内部情况,在检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穿刺位置偏移等状况,从而对诊断准确性造成不利影响[2]。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介入性超声在颈部肿块穿刺活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5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98例颈部肿块患者的临床资料。本研究已通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患者及其家属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所有颈部肿块患者中男50例,女48例;年龄21~74岁,平均(54.16±6.58)岁;身体质量指数17~26kg/m2,平均(21.52±0.68)kg/m2;颈部肿块位置:28例左侧颈部,30例右侧颈部,18例左锁骨上窝位置,13例胸骨上窝位置,5例左下颌角部位,4例右面颊位置。

纳入标准:①未合并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器官功能严重损害;②临床资料与影像学资料均完整者;③无精神疾病史。排除标准:①认知功能正常;②凝血功能障碍者;③合并免疫系统疾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介入性超声技术支持下穿刺活检检查,检查具体内容如下:采用声科-声红、MG-152型自动活检穿刺枪(由美国BARD公司所提供)、活检穿刺针及专用穿刺设备,将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器的探头频率设置为13MHz,穿刺针选取18G、16G及20G。所有患者给予介入性超声进行探查对穿刺点位置、入路进行选择,同时对包块与皮肤表面之间的距离进行测定,选取皮肤与病变组织之间距离最近的最佳路线,并确保在该条路线可避开动脉等大血管,同时避免对周围重要组织造成不必要伤害。对穿刺部位进行常规消毒铺巾,采用局部麻醉方式,在介入性超声的技术支持下,选用合适的穿刺针进行穿刺,至病灶位置,确认成功后迅速将针撤出,之后将标本进行固定操作,送去进行病理检查。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详细记录介入性超声技术支持下穿刺活检结果及病理检查结果,并以病理检查结果为对照。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4.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介入性超声支持穿刺活检及病理检查对颈部肿块的检查结果

经病理检查结果显示,98例颈部肿块患者中,34例颈部肿块为恶性,65例颈部肿块为良性;介入性超声支持穿刺活检结果显示,32例颈部肿块为恶性,63例颈部肿块为良性。介入性超声支持穿刺活检的诊断准确率为96.94%,与病理诊断结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54,P=0.081),见表1。

表1. 介入性超声支持穿刺活检检测结果 (n)

2.2 介入性超声支持穿刺活检及病理检查的鉴别诊断结果

经病理检查结果显示,35例甲状腺病变(19例良性、15例恶性)、20例淋巴结病变(12例良性,8例恶性)、7例转移性鳞癌、15例神经鞘瘤、11例炎性包块、10例为纤维脂肪组织及结缔组织等。经介入性超声支持穿刺活检结果显示,31例甲状腺病变(18例良性、13例恶性)、21例淋巴结病变(12例良性,9例恶性)、11例转移性鳞癌、14例神经鞘瘤、13例炎性包块、5例为纤维脂肪组织及结缔组织等。介入性超声支持穿刺活检与病理检查对甲状腺病变、淋巴结病变、转移性鳞癌、神经鞘瘤、炎性包块、纤维脂肪组织及结缔组织等检出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04、0.083、1.123、0.006、0.268、1.643,P=0.652、0.773、0.289、0.936、0.605、0.200)。

3.讨论

颈部是人体的肿块多发区,主要由于颈部是头部和全身各处淋巴的汇总区,因此也是恶性肿瘤淋巴道转移的集散地[3]。有研究表明,颈部肿块可由高达60多种疾病所引起,炎症或先天性原因约占全部病因的20%,而其余80%的肿瘤中,良性肿瘤约占20%,剩下的可能会导致恶性肿瘤,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较大的影响[4]。

临床对颈部肿块的检查诊断方式较多,如超声、盲目穿刺及手术等,均有一定的诊断准确度,但盲目穿刺检查过程中由于对颈部内部的不可见因素,可能会出现穿刺部位不准确或偏移等情况,且在穿刺过程中也可能会对动脉大血管或周围重要组织造成不必要的损伤,从而对诊断准确性造成不利的影响,安全性也存在不稳定因素;而手术检查具有较大的创伤性,且检查费用较高,给患者及其家庭会带来较为沉重的负担[5]。本研究结果显示,介入性超声支持穿刺活检的诊断准确率为96.94%,与病理诊断结果无明显差异,且介入性超声支持穿刺活检与病理检查对甲状腺病变、淋巴结病变、转移性鳞癌、神经鞘瘤、炎性包块、纤维脂肪组织及结缔组织等检出率无明显差异,表明介入性超声在穿刺活检过程中能够提供清晰明了的视野,提高诊断准确性。

综上所述,在穿刺活检过程中加入介入性超声的应用可显著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可靠依据。

猜你喜欢
介入性颈部良性
居家运动——颈部练习(初级篇)
居家运动——颈部练习(中级篇)
走出睡眠认知误区,建立良性睡眠条件反射
改良颈部重要外敷方法
分析经导管介入性治疗肿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方法与效果
呼伦贝尔沙地实现良性逆转
优质护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性治疗老年冠心病的护理效果分析
基层良性发展从何入手
介入性超声医学影像在临床中的应用
甲状腺良性病变行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