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故事阅读活动开展三策略

2021-02-27 10:25袁幸玲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22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策略

袁幸玲

【摘要】数学阅读能力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在小学数学故事阅读活动中,通过讲好数学故事,激发数学学习兴趣,积累数学知识经验,自主建构数学知识体系。用好数学故事,沟通数学与生活,把握数学学习本质,领会、理解數学思想方法。演好数学故事,体验数学文化,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思维,提升数学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故事阅读;策略

数学故事阅读是通过对数学材料的阅读,领会、理解数学方法思想,体验数学文化的过程。在有故事味又有思考性、参与性的数学故事阅读中,能有效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并使之理解数学知识本质,开拓数学思维,提升综合运用能力。结合小学生喜欢读故事、讲故事、演故事的特点,我们通过不同策略引导学生阅读数学故事,提高学生数学素养。

一、数学故事阅读的现状及其分析

谈及阅读,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文科的阅读。数学学习更多地与“精讲多练”挂钩。在实践中,我们可以发现,学生解决问题的错误主要来自“没看清题目”“题意理解错误”或“凭经验想当然”。大多数学生往往将题目重读一遍,就会订正了。

经分析,这与教学中部分教师对数学阅读重视不够,没有充分发掘数学素材的阅读功能,习惯把自己对教材的理解转述给学生,学生只是被动接受和理解,缺乏积极的数学思考与深刻的数学理解有关。

我们以智慧阅读引领,通过课内外阅读数学故事提高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知识理解,发展数学思维、逻辑思维能力的可行性策略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二、小学数学故事阅读活动开展的有效策略

通过小学数学教学中阅读教学现状分析,基于学生心理特点,我们开展阅读数学故事活动,它对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促进学科知识理解,发展学生思维,提高数学综合运用能力具有不可替代作用。

(一)讲好数学故事,激发学习兴趣

有趣的数学故事能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状态,提高教学效率。“量身打造”的数学故事更能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分析与思考。在课前预习阶段或课一开始时,通过故事引入可以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统一长度单位》时,“小裁缝”的故事牢牢地吸引了学生,为什么小裁缝明明做的是3拃,怎么师傅一量就变成了2拃?这是怎么回事呢? 由此引发了学生积极的思考。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针对性强的数学故事,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有效提高知识建构的广度。学生也会积极参与,主动求知,积极猜想。

(二)用好数学故事,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1.巧用数学故事,沟通数学与生活

数学故事能有效创设问题情境,体现数学的价值。在新知巩固和知识应用拓展阶段,通过阅读数学故事,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有助于培养其数学应用能力。

教学一年级数学《应用人民币解决问题》时,教师创设了开放的超市购物活动情境,通过莉莉和妈妈一起采购中秋团圆物品的小故事,为数学与生活搭建一座桥梁。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自觉运用人民币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真正领会了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价值。此外,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和喜好进入超市购物,通过编故事的形式,让学生在开放、交互的学习环境下,将所学的知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中去。

巧用数学故事,让教学充满数学味,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突出了“数学注重应用”的理念,使之受到数学思想的熏陶与启迪。

2.妙用数学故事,把握数学本质

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通过故事的描述将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在听故事、讲故事的过程中将其转化为数学问题,让学生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清晰其中的逻辑关系,理解数学的本质。

学习《最小公倍数》后,队列比赛的小故事可谓是恰到好处地演绎了生活中应用最小公倍数解决问题的妙处。这个故事实质上是求3,4,6的最小公倍数。 学习《轴对称图形〉时,在图形王国里,蝴蝶、树叶和瓢虫是一家人的数学本质缘于它们都是轴对称图形。

在数学故事阅读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提取信息,选择正确的方法,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尝试从数学的角度应用数学的方法思想来解决问题,探索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发展数学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3.活用数学故事,发展数学思维

在阅读与理解数学故事中,通过交流、对比、发现挖掘数学问题本质,亲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可以增强学生的推理和逻辑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例如,在学习裴波那契数列时,通过阅读数学故事,理解关键词,运用已有知识经验列表格、演算,寻找规律,这样得来的知识具有坚实的基础,是深刻的。

又如,在教学《认识厘米》用尺子量时,小山羊的尺子断了一截,没有0刻度怎么办?通过故事的阅读,学生跟随小动物们,然后通过观察、对比、争辩、思考,经历了一场思维的盛宴,恍然大悟,如果没有0刻度为起点测量时,要用物体末端对准的刻度减去起始端对准的刻度。

充分挖掘数学故事中的数学因素,在阅读中,不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灵敏度,分析问题的深刻性和解决问题的灵活性,从而促进数学思维的发展。

(三)演好数学故事,发展综合应用能力

演好数学故事不仅要动口,更要动脑去思考,动手去操作。不仅要理解故事中蕴含数学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其它数学知识,还要理解其它学科、其它业的知识才能更好地演绎数学故事。如,在演《圆形的妙用》故事时,我们要理解圆形的特点,如何解释为什么饮料瓶大多为圆形?为什么蒙古包是圆形的?为什么下水井盖是圆形的?为什么桥洞是圆形的?跨学科知识的融合让学生在演好数学故事时感受数学的趣味与神奇,体会数学思想方法的丰富内涵,体验数学文化的底蕴。

总之,数学阅读能力是数学学习的基础。通过数学故事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让学生沟通数学与生活,充分理解数学学习内容,积累数学知识经验,把握数学学习本质,自主建构数学知识体系,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理清逻辑关系,发展数学思维,提升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课程标准研制组.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王光明,范文贵.新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王玉莲.数学故事让数学课堂不再枯燥[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6(2).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策略
我的手机在哪?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