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典民间游戏课程的校本化建构研究

2021-02-27 10:25杨泽经邓秀兰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22期
关键词:校本化民间游戏课程

杨泽经 邓秀兰

【摘要】中国经典民间游戏课程是彰显跨学科意识的统整校本课程。作为本课程的首要载体,学本的编撰至关重要。编订学本,遵循着筛选课程资源、编排课程内容、固化课程成果等基本程序。只有把每一个步骤做实研细,最终的学本质量才能得以保证,惠及学生。

【关键词】民间游戏;课程;校本化;学本编撰

中国经典民间游戏是华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表征,然而,它正与现代都市里的儿童渐行渐远。显而易见,如果将民间游戏建设成一门独具特色的小学校本课程,必将为儿童所喜爱。以此为问题意识,笔者申请了一个课题。经过研究,笔者发现:编撰符合小学生审美惯习的民间游戏课程学本(即学习手册)非常关键。为了确保学本质量,在编撰时应严格遵循如下步骤——

一、筛选课程资源

建构一门课程,首先要甄选课程资源,民间游戏课程也不例外。只有科学地选定课程资源,这门课程才能持续顺利地推进。笔者认为,在选择民间游戏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一)适切性

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民间游戏数量庞大,可谓浩如烟海。在建设校本课程时,限于受众、课时等因素,不可能穷尽,只能选取一小部分“适合”小学生的民间游戏,即它们应具有适切性。

1.安全度高

民间游戏的适切性,首先体现在安全性上。学生在校学习生活,安全始终居于首位。因而,我们给学生配置的民间游戏,务必是安全度高的,否则不宜选进学本。例如,射箭、抛石、蹴鞠等是年代久远的民间游戏,惊险、刺激,但很明显,由于上述游戏过于考验人体力量,或器材存在安全隐患,我们不能将它们编入学本中。

2.区分性好

我们选择民间游戏时,还需注意它们有较好的区分性。中国经典民间游戏课程是面向小学一至六年级学生的,横跨六年,学生在身体、心理等各方面都有很大差异。小学低段、中段、高段的学情也有很大不同。有的民间游戏,适合六年级,不见得适合一二年级,如放风筝;有的适合一、二年级,三、四年级以上的学生玩起来可能就觉得幼稚了,如丢手绢……因此,筛选时,我们要具备为各年级“量身定做”民间游戏的意识,使之具有良好的区分性。

(二)趣味性

我们选进学本中的民间游戏,还需具有趣味性,即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当他们玩起来时,津津有味、赞不绝口。诚然,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多数民间游戏本身充满了趣味性,但是,在我们筛选民间游戏时,仍需认真思考被选的游戏是不是不同年段的学生真正喜爱的。例如,跳竹竿,十分考验肢体力量、协调性、灵敏度和相互配合的默契度,相对而言,高年级学生乐于挑战,倘若把它放在低段就不很合适了。

(三)教育性

毋庸置疑,中国多数民间游戏本身存有历史、文化、教育、民俗等多种珍贵价值。但是,由于民间游戏的“民间”属性,传衍于世间万象和有差别的风土人情中,也难免存在一些不适合小学生成长和发展的游戏。例如,有些语言类民间游戏,充斥着一些庸俗的“黄段子”,有些民间游戏中包含的动作少儿不宜,这些民间游戏是断然不能选入学本之中的。因此,教育性是我们筛选民间游戏时的重要考量。

二、编排课程内容

遵循上述若干原则,课题组推进了课题的研究工作。

(一)选定游戏条目

1.扩大视域精挑细选

为了真正研制出高质量的民间游戏校本课程学本,选材环节应慎之又慎。因此,在筛选民间游戏条目时,我们把视域打开,尽可能广泛地查找资料,研读数据,归档整理。据不完全统计,历时数月,课题组全体教师从各类书刊文献阅览的民间游戏条目不下15000个。经过充分研讨,我们统合各种因素,仔细对比、精中选精,共确定112个民间游戏编入学本。

2.依据学情细化分组

我们把112个民间游戏初步商定后,随即按主打游戏和重点游戏两类、再依照学段、学情和课时等因素,对所选民间游戏条目进行了分组。最终,我们给每个年级安排了2-3个主打游戏和16-18个重点游戏。例如,一年级的主打游戏有跳房子、翻花绳,重点游戏有矮脚走路、踩矮跷、剁白菜、过家家、老鹰捉小鸡、跳田字格等。四年级的主打游戏有荡秋千、孩儿灯,重点游戏有蹦对对、炒黄豆、穿四门、赶猪、拉大锯、弹玻璃球等。

(二)确定学本框架

完成民间游戏条目分组后,我们进一步思考,学本究竟如何编才更为科学?这一阶段,我们又做了两项研究:

首先,研究编排思路。主打游戏,蕴含的文化信息丰厚,研究资料多,关涉领域多,不仅和体育有关,往往还和语文、美术、历史、音乐、数学、科学等学科有关,集中体现出跨学科的特性。相对而言,重点游戏属性单一,偏向于纯玩。基于上述特点,我们认为:在编学本时,要给足主打游戏篇幅,从学科统整的角度,引导学生探究游戏背后诸多知识,通过关联性学习,打通学科壁垒,提升学生思维品质。对于重点游戏,我们则需介绍其特点、玩法等即可。

其次,研究学本框架。在厘清了上述思路后,学本的框架自然就形成了。我们按照“类别优先、区分主次”的原则,确定了学本的体例。对于主打游戏,我们设置了历史源流、文海采萍、艺域畅游、科普时光四大板块,最后是学有所得。其中,历史源流又包含文献记述、字源探究;文海采萍又包括童谣童趣、诗词赏读、奇幻故事、文林精粹、文海拾贝;艺域畅游又包括墨笔丹青、手工制作、音乐欣赏、嬉戏乐园;科普时光则将该民间游戏相关的科学知识呈现其中。而对于重点游戏,我们设置了活动准备、嬉戏乐园、点滴感悟等栏目,从而使学本框架更加立体化、科学化。

三、固化课程成果

(一)学本编订

课题组经过多次反复研讨,最终确定了学本框架。此后,课题组全体教师精诚配合、统筹分工、深耕细作,依循前期筛选的民间游戏课程资源和学本框架,以科学严谨的学术态度,集中精力,又历时数月,将各个年级的学本初稿用心编订出来。这个过程,既是查找、整理资料的过程,更是有着自觉、合作意识的学术研究过程。

(二)学本排版

当我们科学有序地完成民间游戏课程学本的初编工作后,本课题的学术成果亦初步成型。此后,课题组全体教师又对学本进行了数次审稿,把发现出来的问题及时修正,持续提升民间游戏课程学本的质量。下一步,在学校的全力支持下,我们聘请了校外专业编印公司对学本进行设计、排版,进一步提高了民间游戏课程学本的学科性、专業性、可读性、美观性。

最终,中国经典民间游戏课程学本得以以较高的质量呈现出来。

猜你喜欢
校本化民间游戏课程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体育游戏在教学中的运用
依托民间游戏提高学生身心素质研究
谈民间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价值和运用
国外高水平教材的引进与“校本化”的改造研究
高校体育教师职业能力探究
校本化视角下初中“阳光体育”的探索与实践
自行车的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