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术后疗效的Meta分析

2021-02-28 03:31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1年1期
关键词:西医异质性复发率

高 冰 孙 晶

1.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 沈阳 110847;2.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辽宁 沈阳 110032

子宫内膜息肉(Endometrial Polyps,EP)是妇科常见疾病,据国内外研究报道,EP的整体发病率在7.8%~34.9%[1],我国发病率约为24%~25%[2]。宫腔镜下切除息肉行病理学检查是目前诊断EP的金标准[3],但随访数据显示,术后如不采取治疗措施,复发率高达33.33%~52.00%[4]。目前EP的术后治疗,西医多以孕激素、避孕药、米非司酮等药物,或使用宫内节育器等。随着对本病认识的不断加深,中药治疗试验不断增多,但目前仍无足够证据支持EP术后的中医药疗法。鉴于此,研究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研究工具,对中医药治疗EP术后的多项RCT试验进行Meta分析,旨在为中医药治疗EP术后的疗效提供循证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检索策略 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文献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Data、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读秀、Pubmed数据库,检索时间自建库起至2019年12月,检索主题词为“子宫内膜息肉”、“EP”、“EPs”、“中医”、“中药”、“中西医”、“CTM”。

1.2 纳入标准 ①患者均确诊为子宫内膜息肉且于宫腔镜下行子宫内膜息肉摘除术,术后病理支持诊断;②临床研究必须为随机对照试验(RCT);③文献对照组均为单纯西医治疗,观察组为中医药或中西医结合治疗;④文献内容齐全,数据完整。

1.3 排除标准 ①确诊为子宫内膜息肉,但未经手术治疗者;②文献为报道类、护理类、经验总结类、专家意见类、历史对照类、动物实验类;③合并其他妇科疾病(子宫内膜癌、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异常子宫出血等);④重复文献(保留第一篇文献)。

1.4 资料提取 严格按照纳排标准进行文献筛选,提取文献中对照组与观察组的作者、年份、例数、治疗措施以及结局指标(包括子宫内膜厚度、临床有效率、复发率、妊娠率以及不良反应情况)。

1.5 文献质量 评价用改良后的Jadad评分量表,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评分。评分标准:随机序列的产生恰当2分、不清楚1分、不恰当0分;随机化隐藏恰当2分、不清楚1分;盲法恰当2分、不清楚1分、不恰当0分;描述退出与失访1分、未描述0分。

1.6 统计分析 应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二分类变量的效应值用相对危险度(RR)来表示,连续型变量采用均数差(MD)表示;两者均以95%置信区间(95% Confidence Interval,95%CI)表示;纳入研究的异质性检验用I2表示,若异质性小(P≥0.1,I2≤5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若异质性大(P<0.1,I2>50%),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统计量。最后用森林图分析结果。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按照主题词进行检索,共检索到文献2146篇(中文2137篇、外文9篇);通过阅读题目及摘要,初步筛选出35篇临床研究;进一步下载并阅读全文后,剔除非RCT文献4篇、对照组为非单纯西医治疗文献19篇,最终纳入RCT 12篇,并进行有效信息提取,结果见表1。

表1文献基本信息

2.2 Meta分析

2.2.1 子宫内膜厚度 有10篇文献[5-8,10-15]报道了子宫内膜厚度。异质性分析显示文献异质性较大(P<0.00001,I2=95%)。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分析结果提示,对于EP术后子宫内膜厚度的改善情况,中医药治疗组较西医对照组疗效好[MD=-0.90,95%CI(-1.62,-0.19),P=0.01]。如图1所示。

图1 子宫内膜厚度

2.2.2 临床有效率 有5篇文献[8,10-11,13-15]提到临床有效率[临床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例数/总病例数×100%]。其中有2篇文献[13-14]参照《妇产科学》,依据症状、体征、月经情况及辅助检查结果计算临床有效率,3篇文献[10-11,15]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依据中医证候积分改善率计算临床有效率,1篇文献[8]依据月经情况计算临床有效率。用RR合并统计量,文献无明显异质性(P=0.26,I2=23%),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示:中医药观察组临床有效率高于西药对照组[MD=1.18,95%CI(1.09,1.28),P<0.01],如图2所示。

图2 临床有效率

2.2.3 复发率 有10篇文献[5-6,8,10-16]提到复发率。采用RR合并统计量,显示文献具有同质性(P=0.67,I2=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示,与西医对照组相比,中医药观察组在减少EP复发率方面疗效较好[MD=0.30,95%CI(0.20,0.47),P<0.01],如图3所示。

图3 复发率

2.2.4 妊娠率 有5篇文献[6,9-10,13-14]提到妊娠率。采用RR合并统计量,结果提示文献异质性较小(P=0.55,I2=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示:中医药观察组妊娠率高于西医对照组[MD=1.88,95%CI(1.31,2.69),P<0.01],如图4所示。

图4 妊娠率

2.2.5 不良反应发生率 有6篇文献[6,10-14]提到不良反应。以RR为合并效应量,文献异质性较大(P=0.07,I2=54%),采用随机效应模型,结果提示两组无明显差异[MD=0.76,95%CI(0.26,2.21),P>0.05]。据文献记录,不良反应多为头晕及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1项试验[10]无不良反应发生;与对照组相比较,3项试验[6,11-12]不良反应发生较少,2项试验[13-14]不良反应发生较多;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小。提示中医药、单纯西医治疗EP的不良反应均较少,安全性良好。

3 讨论

子宫内膜息肉是子宫内膜局部过度生长所致,数量不等、大小不一,多为突出于内膜表面的良性结节。国内有学者称,EP恶变率为1.0%~1.6%[17]。美国妇科腹腔镜医师协会估计其恶变率为0%~12.9%[18]。因其具有恶变风险,且复发率高、对月经及妊娠率影响较大,造成了沉重的社会负担,因此文章选择子宫内膜厚度、临床有效率、复发率及妊娠率为结局指标,对中医药治疗EP术后的疗效进行全面分析。

目前EP的发生机制尚不明确,西医认为其产生与激素不平衡、细胞的增值与凋亡、炎症刺激、遗传因子、外源性药物的使用等因素相关。近来多项研究称中医药治疗EP疗效显著[19-21]。EP中医属“癥瘕”“不孕”等范畴,多因情志所伤,肝气郁结,导致气血运行不畅,日久化瘀;或因饮食不节,或素体脾胃虚弱,脾失运健,饮食难化,聚湿为痰饮,痰浊与瘀血相博,气血凝滞,积聚不散;或因经行产后,胞脉空虚;或因素体虚弱,房劳过度,损伤肾气,肾虚则气血无根为肾虚血瘀,阻滞胞宫,日久渐生癥瘕。综上可归纳为EP多与血瘀、气滞、痰湿、肾虚相关,其中“血瘀”贯穿疾病之始终。中医在治疗方面,以辨证论治为主,灵活运用活血化瘀法,配合舒肝理气、化痰除湿、软坚散结、补益脾肾的方法等,使瘀血去,新血生,从而改善宫内环境,使息肉无以生长。

纳入的试验均以活血化瘀为主,各试验依据其辩证,兼施以不同治法,在患者的相关症状方面,与西医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疗效改善:①改善月经量:有3项试验[13-15]用温阳散寒法,使得寒邪散去而血行通畅,气血得复;2项试验[6,8]采用行气解郁法,疏导气机,“气行则血行”,从而气血充盈,正气得复;1篇文献[16]使用软坚散结法,癥瘕积聚散,血行通畅,病邪得祛;1篇文献[6,8]运用燥湿法,湿邪粘滞重着,易袭阴位,燥湿则下焦气机得以调畅;1篇文献[7]用补肾益气法,肾藏精,主命门火,精血同源,元阳充盛则气血充足,而“月事以时下”;②改善贫血症状:有3篇文献[5-6,15]提到血红蛋白水平的改善,通过辨证论治,运用中药活血养血,产生了舒张血管,防止血管重构的临床疗效,从而改善血液流变性和微循环,增加缺血器官血流量。

本研究共纳入RCT12项,总样本量966例,包括观察组482例,对照组484例。通过对结局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医药治疗EP术后,在改善子宫内膜厚度、提高临床有效率、降低复发率、提高妊娠率方面疗效好,安全性良好。综上,与单纯西医治疗相比,中医药治疗EP术后疗效较好。由于纳入的部分文献质量不高,临床决策仍需慎重。期待后续试验优化试验方案,为中医药治疗EP术后提供更多可靠证据。

猜你喜欢
西医异质性复发率
桂枝茯苓汤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应用疗效和复发率分析
甲硝唑配合红外光治疗慢性宫颈炎的有效性及对复发率的影响
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联合ALA-PDT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及复发率分析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异质性债务治理与制度完善
延伸护理对颈椎病针刀术后复发率影响
浅谈心房颤动的蒙西医治疗
蒙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进展
蒙西医结合治疗眼底出血的临床疗效
现代社区异质性的变迁与启示
基于偏好异质性的市场契约设计及其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