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千年仍美丽,韩愈从来不“退之”

2021-03-01 23:26曲兆秋
新高考·教师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柳宗元韩愈

曲兆秋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了“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构建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2018年至2021年的高考语文,从总体上看,都在为落实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做了积极尝试和有效的探索。那么,在平时的语文学习中,我们应该借助怎样的文本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呢?在文言文教学方面,韩愈的作品尤其值得推荐。

欧阳修说韩愈“呜呼!韩氏之文之道,万事所共尊,天下所共传而有也”。韩愈的10篇古文被选人苏教版初高中语文教材,在《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一书中,韩愈的作品有7篇,占据了教材必讲篇目(必讲篇目共15篇)的半壁江山。韩愈是语言巨匠,他善于使用前人词语,又注重创造,他的作品里有体现“语言构建与运用”的内容,他所创造的词语有很多成为成语流传到今天,比如“落井下石”“佶屈聱牙”“地大物博”“细大不捐”等等;韩愈是著名的思想家,他能够独立思考不盲从,能够辩证分析不武断,能够深谋远虑不短视,他的作品里有培养“思维发展与提升”的内容;韩愈的散文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趣味,在佛老二教并存的时代,他仍然为儒家文化的传承不遗余力的进行努力,这些对于培养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都大有裨益。

韩愈从小饱读诗书,给自己取名“愈”,期望自己不断超越,长大以后能做一番大事。不料科场屡屡受挫,他便以“退之”作为自己的字,勉励自己谦虚踏实,厚积薄发。韩愈虽然选择“退之”作为自己的字,但他在唐王朝中期这条巨浪翻滚的河流中,却没有一日选择随波逐流,也没有选择退隐山林过潇洒自由的日子,而是始终以斗士的姿态,逆流而上,愈战愈勇。正如苏轼对韩愈的评价,“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

一、洞察世事,他深刻犀利

中唐时期藩镇的权力更大了,宦官开始擅权,社会矛盾重重,同时党争也出现苗头,文官之间也开始结党营私。针对这种社会现象,曾先后四次担任国子监学官的韩愈写下了《马说》《师说》《原毁》《进学解》。

韩愈借助“伯乐相马”的故事,用寥寥几百字,表达了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不重视人才、埋没人才的强烈愤慨,千里马明明就在眼前,但却“辱于奴隶人之手”,没有机会展示日行千里的才能,可笑的是统治者却在“执策”感叹“天下无马”,这实在让人唏嘘。韩愈还把“古之圣人”和“今之众人”进行对比,把手握权柄的“士大夫之族”和地位卑微的“巫医乐师百工之人”进行对比,语重心长地指出“圣益圣,愚益愚”的根源就在对待老师的态度上,他不留情面地批评了那些不愿意从师向学、热衷于“群聚而笑”的士大夫们。

《原毁》中,韩愈以周公、舜这样的古圣先贤为例,写古今君子对待自己和对待他人的态度完全不同,他一针见血地指出这背后的根源在于怠惰和嫉妒,同一时期的其他文人也对社会的乱象进行描写刻画,但能够对乱象根源挖掘到如此深度的,却极其少见,他也清楚地明白——“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难矣!”

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韩愈明知处境艰难,但依然挺身而出,积极以一己之力,对抗这混沌的世态。他在《进学解》中,以师生对话的形式,既勉励学生要心无旁骛、埋头进德修业,也含蓄地向宰相交代自己在治学、儒学、文章、为人等方面的成绩。韩愈虽然“大”材被“小”用、“弃”用,但他依然积极进取,以昂扬的姿态、尽己所能,在朝堂上振臂一呼,哪怕因此招来祸患,哪怕因此粉身碎骨,他仍旧义无反顾。

二、与人相交,他温和厚道

面对笃信佛教的皇帝,韩愈能够直接上疏《谏迎佛骨表》;面对朝堂上下结党营私的同僚,韩愈深恶痛绝、坚决抨击。而在面对至亲骨肉时,面对“和而不同”的好友时,他深情怀念、热心帮助,并予以真诚赞美。

《祭十二郎文》是祭文中的“千年绝调”,韩愈用最质朴的语言,表达最痛彻心扉的悲伤,读来实在令人动容。韩愈父母早亡,他由兄嫂抚养长大,所以他对亲情格外看重。他和十二郎,名为叔侄,情同兄弟,在嫂子说出“韩氏两世,为此而已”时,年幼的韩愈尚不能体会其中的悲恸;当他能够理解时,嫂子也撒手而去。所以当得知十二郎的噩耗后,他一时间很难接受这个事实,发出了一连串的质问“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从巨大悲伤中冷静下来的韩愈,写下了自己对侄儿十二郎的庄重承诺:“终葬汝于先人之兆”“教汝子”“长汝女”。身为叔叔的韩愈懂得侄儿心愿和牵挂,他愿意尽己所能,他愿意倾其所有,只为让一直是他心底最大骄傲、最大牵挂的侄儿可以安心,这份慈爱让人感动。如果说韩愈的其他文章展示了他高超的文学技巧,那么这篇文章则是韩愈情感的自然倾泻。

韩愈和刘禹锡是唇枪舌剑的辩友,和柳宗元是志同道合的文坛拍档,三个人情谊深厚,可是韩愈和刘禹锡、柳宗元政治立场并不相同,他们之间的交往是“君子和而不同”的典型例子。柳宗元去世时,韩愈写了三篇祭文,其中《柳子厚墓志銘》影响最大。文中,韩愈高度肯定了柳宗元的人品与才华,柳宗元在落难被贬之时,还能够考虑到刘禹锡的困境,主动提出“以柳易播”,哪怕因此再次获罪,也无怨无悔,这不禁让韩愈深有感慨,写下“士穷乃见节义”。韩愈把柳宗元的高风亮节和那些平日里口蜜腹剑、遇到变故就落井下石的小人进行了对比,他由衷地赞赏柳宗元,同时也希望那些小人知道柳宗元的做法后会感到惭愧。

三、表露心志,他坦荡自励

韩愈写《张中丞传后叙》时,因张巡、许远殉难已有半个世纪,安史之乱早已平息,但由此开始的藩镇割据并未停息。社会的动荡引起人们思想的混乱,一方面对张巡、许远缺少公正的评价,另一方面还有不少人主张姑息藩镇势力,反对用兵。

韩愈借助对张巡、许远守城往事的叙述,旗帜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立场。他赞美许远虽“位高”但对张巡“无所疑忌”“授之柄而处其下”的广阔胸襟,他赞美二公“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的悲壮气概,他斥责“小人之好议论,不乐成人之美”的愚蠢卑劣,他痛心大殿之上手持权柄却是非不分、颠倒黑白的朝臣。韩愈一片赤胆丹心,一身坦荡磊落,他既是在为张、许二公鸣不平,也是在鞭策自己矢志不渝。

这就是韩愈,铁骨铮铮的韩愈,深情温暖的韩愈,睿智深刻的韩愈,被贬谪到天涯海角仍然心系大唐江山社稷的韩愈,哪怕面对云横秦岭、雪拥蓝关,他也不会退让半步;哪怕面对举世皆浊、狂澜既倒,他也会坚定勇敢地走上前。韩愈,以他的生花妙笔,蘸满血泪,为我们留下了这一篇又一篇跨越千年的美丽诗文。

猜你喜欢
柳宗元韩愈
鹿寨江口宝塔与柳宗元诗
论韩愈奇文《毛颖传》
“两个”韩愈
江雪
江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