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俞穴埋线对高尿酸血症患者血清尿酸水平及肾功能的影响

2021-03-01 06:00金敏娟利小华邹群英陈迎春冯祯根章浩池蓉蓉
上海针灸杂志 2021年1期
关键词:俞穴尿蛋白肌酐

金敏娟,利小华,邹群英,陈迎春,冯祯根,章浩,池蓉蓉

(金华市中医医院,金华 321017)

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 HUA)是由嘌呤代谢紊乱或尿酸转运蛋白功能失常导致的血尿酸升高的代谢性疾病,常伴有一种或多种代谢综合征[1];痛风为单钠尿酸盐沉积导致的炎症及组织损伤,临床特点为HUA, HUA是痛风的主要致病因素[2]。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HUA及痛风的患病率不断增加[3],流行病学调查显示,HUA的发生与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诸多疾病关系密切,且该病的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4]。目前,临床上治疗 HUA的方法主要为药物治疗,包括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如苯磺唑酮、苯溴马龙等,抑制尿酸生成药物如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秋水仙碱,非甾体类抗炎药,糖皮质激素等,这些药虽可取得一定疗效,但不良反应较多,如过敏性皮疹、肠胃不适、肝功能损害、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等[5-6]。随着中医研究的不断深入,近年来,中医药治疗HUA方面取得一定进展[7]。本研究采用背俞穴埋线治疗HUA,探讨其对HUA患者血清尿酸水平及肾功能的影响。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10月金华市中医医院收治的80例HU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中男34例,女6例;年龄42~70岁,平均(54±12)岁;病程2~8年,平均(5.22±1.19)年。观察组中男33例,女 7例;年龄 43~68岁;平均(53±12)岁;病程 2~9年,平均(5.12±1.47)年。治疗过程中,对照组患者脱落2例,1例中途改变治疗方式,1例不能配合完成治疗。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标准

①符合《内科学》[8]中有关高尿酸血症的诊断标准,男性血清尿酸水平≥420 μmol/L,女性血清尿酸水平≥350 μmol/L,且无痛风发作;②患者年龄 40~70岁,均为原发性HUA患者;③伴有肥胖症、高血压、高血脂及高血糖中的一项或多项危险因素;④尿液中含尿酸或尿酸结石;⑤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①HUA正处于急性发作期患者;②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及肝、肾功能障碍等原发性疾病;③有其他疾病,需服用影响血清尿酸水平药物的患者;④有精神病史患者;⑤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参照《内科学》中有关高尿酸血症的一般治疗制定。以改善生活方式为主,控制每天饮食总量,限制高嘌呤食物的摄入,限制饮酒,每天饮水量>2000 mL促进尿酸排泄,在此基础上,口服别嘌醇片[世贸天街制药(江苏)有限责任公司,批号为国药准字 H20033683,规格为 0.1 g],每日 2~4次,每次 100 mg,疗程为 3个月。

2.2 观察组

采用背俞穴埋线治疗,包括双侧的膈俞、肾俞、脾俞、小肠俞。将00号埋线专用羊肠线剪成若干1 cm线段,置于75%的乙醇中浸泡、备用,外科无菌操作,患者取俯卧位,消毒、铺巾,将经乙醇浸泡过的线段放置在9号注射针管的前端,后接0.30 mm×50 mm针灸针,刺入穴位约15~25 mm,提插得气后,边推针芯,边退针管,将羊肠线留在穴位内,针眼处用创口贴外敷,必要时按压止血并进行防感染处理,埋线部位12 h内禁止碰水。女性月经期间禁止操作。根据患者局部吸收情况确定埋线间隔时间,一般间隔10~20 d,6次为1个疗程,3个月后统计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3 治疗效果

3.1 观察指标

①分别于治疗前后清晨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3 mL,采用离心机在4000 r/min的速度下离心10 min,静置、保留血清,检测患者血清尿酸、血肌酐水平。采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尿酸检查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血肌酐检查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②于治疗前后保留患者晨起7时至次日7时的24 h尿液,留取前先排空膀胱,混匀取10 mL检测尿白蛋白,计算24 h尿蛋白定量,同时监测内生肌酐清除率(Creatinine clearance rate, Ccr)水平变化。采用生化分析仪检测两组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检测方法使用免疫抑制比浊法。③比较两组患者血红蛋白及血清 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水平,血红蛋白采用沙利氏比色法检测,CRP采用乳胶免疫比浊法检测。

3.2 疗效标准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相关标准。

治愈:血清尿酸值<375 μmol/L。

有效:血清尿酸值为375~420 μmol/L。

无效:血清尿酸值>420 μmol/L。

3.3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采用 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符合正态分布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率(%)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4 治疗结果

3.4.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3.4.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尿酸水平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尿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尿酸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尿酸水平比较 (±s,μmol/L)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尿酸水平比较 (±s,μmol/L)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38 455.85±41.14 353.71±31.181)观察组 40 454.93±42.08 263.87±31.071)t - 0.098 12.742 P - 0.923 <0.001

3.4.3 两组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及Ccr水平比较

治疗前后,两组间的 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血肌酐及 Ccr水平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血肌酐水平降低,Ccr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及Ccr水平比较 (±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及Ccr水平比较 (±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5

组别 例数 2 4 h尿蛋白定量(g/d) 血肌酐(μ m o l/L) C c r(m L/m i n)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3 8 2.3 1±0.4 1 2.3 2±0.3 8 1 5 2.2 4±4 2.3 1 1 7 2.6 2±3 4.3 6 1) 6 3.6 2±1 3.2 4 7 6.2 4±9.9 2 1)观察组 4 0 2.2 9±0.3 9 2.3 1±0.3 7 1 5 1.4 7±4 1.9 4 1 5 4.2 7±3 6.6 9 6 2.8 7±1 4.3 1 8 4.3 2±9.8 1 1)t - 0.2 2 1 0.1 1 8 0.0 8 1 2.2 8 1 0.2 4 0 3.6 1 6 P - 0.8 2 6 0.9 0 7 0.9 3 6 0.0 2 5 0.8 1 1 0.0 0 1

3.4.4 两组治疗前后血红蛋白及血清CRP水平比较

治疗前后,两组间的血红蛋白及血清 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红蛋白及血清CRP水平均无明显变化(P>0.05)。详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血红蛋白及血清CRP水平比较 (±s)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血红蛋白及血清CRP水平比较 (±s)

组别 例数 血红蛋白(g/d) 血清CRP(mg/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38 118.37±18.57 120.71±21.34 6.85±2.14 6.71±1.98观察组 40 117.93±17.84 117.68±19.69 6.93±2.18 6.85±2.14 t - 0.107 0.625 0.163 0.299 P - 0.915 0.534 0.871 0.765

4 讨论

高尿酸血症多发于中老年人群,且男性患者多于女性,该病起病隐匿,且有年轻化趋势[9]。近年来血尿酸水平与痛风、高血压、高血脂等慢性病的关系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长期高尿酸血症会导致痛风患者关节炎频繁发作,同时,也可导致患者尿路结石、尿酸盐肾病。研究认为,高水平的血尿酸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给患者健康带来极大威胁[10-11]。

HUA除了低嘌呤饮食、严格戒酒、控制体质量外,临床上常采用口服别嘌呤醇等药物治疗,但西药治疗HUA不良反应多,停药后血尿酸易反跳,远期疗效差,致使患者依从性较低[9,12-14]。因此,寻找一种不良反应小、疗效持久的治疗方法成为HUA的研究重点。因中医治疗具有毒性小、标本兼顾的特点,近年来,中医学者试图从整体调理,减少并发症方向着手治疗HUA[15-17]。中医学认为,痛风及 HUA致病因素在于先天禀赋不足,脾胃虚损,或饮食不节,多进肥厚之品,而使脾失健运,升降失调;脏腑功能减退,气血失调,使水液代谢排泄失常,津液不归正化为湿、为瘀,致气血运行不畅,治疗上应以益气健脾、祛邪通络为主[18-20]。

背俞穴是联系内脏与体表的部位。腹为阴,脏腑深居腹中,背为阳,俞穴所在,脏和腑,一阴一阳,互为表里,联系经络。《素问·长刺节论》:“破脏刺背,背俞也”,证明背俞穴是腰背部输注脏腑之气的腧穴,是调整脏腑功能的重要经穴。祁元刚等[21]采用针刺背俞穴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取得良好效果。李金金等[22]研究表明采用穴位埋线治疗失眠,可有效改善失眠患者睡眠质量。穴位埋线可通过羊肠线机械性刺激埋线穴位,产生针刺效应,并将刺激信息通过经络传入体内,从而达到“疏其气血,令其条达”的效果[23-24]。与普通针刺比较,穴位埋线具有一定优势,所埋羊肠线可在穴位中存留15 d左右,达到持续性刺激穴位的作用,从而减少患者就诊频次,提高患者依从性[25-26]。在HUA的治疗中,采用背俞穴埋线治疗的观察组较单纯改善饮食治疗的对照组总有效率高,提示背俞穴埋线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研究认为,尿酸可导致慢性间质性肾炎,并引起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机体炎症等应激反应,降低患者血清尿酸水平可延缓HUA进展[27-31]。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尿酸水平均降低(P<0.05);且与对照组患者比较,观察组治疗后患者的血清尿酸、血肌酐水平较低,Ccr水平较高(P<0.05),进一步研究发现,治疗前后两组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血红蛋白及血清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背俞穴埋线可显著降低HUA患者血清尿酸水平,升高Ccr水平,对血肌酐、24 h尿蛋白定量、血红蛋白及血清CRP水平无明显影响,从而控制病情进展,促进患者恢复。

综上所述,采用背俞穴埋线治疗 HUA可有效降低患者血清尿酸水平,升高Ccr水平,从而延缓肾功能损害,操作简单,收效明显,但该治疗方法还需进一步随访,研究背俞穴埋线与改善饮食方式的长期差异。

猜你喜欢
俞穴尿蛋白肌酐
一种病房用24小时尿蛋白培养收集器的说明
拔罐治疗脂肪肝
用脑过度揉揉后腰
中医推拿法提高宝宝免疫力
尿蛋白检测忽“+”忽“—”怎么回事
肌酐升高就是慢性肾衰吗
尿蛋白偏高如何诊断治疗
血肌酐升高非小事,你的肾可能已“坏了一半”
敦煌本《新集备急灸经》研究
尿蛋白正常了肌酐为何还是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