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内审工作融合发展的思路

2021-03-01 09:16王波中国铁路物资集团有限公司
审计月刊 2021年10期
关键词:审计工作信息系统成果

◆王波/中国铁路物资集团有限公司

国有企业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推进内部审计与生产经营、内控体系建设、监督体系建设融合发展,充分发挥审计监督、评价与服务职能,通过充分发挥组织、数据、成果等“三个融合力”,助推内部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推动公司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一、发挥组织融合力,营造良好审计环境

国有企业要认真贯彻落实审计署、国资委深化审计体制机制改革的工作部署,结合实际情况设立审计分支机构,理顺总部审计部门、审计分支机构、下级公司审计部门的审计职责权限,逐步形成“上审下”和上下联动的审计管理体制,进一步发挥集中管控、纵向联动、横向协同的组织融合力,营造良好的审计工作环境。

(一)建立健全内部审计领导体制,发挥领导把关作用。国有企业要认真落实“坚持党对审计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的要求,及时修订内部审计制度,建立起由公司党委、董事会负责的内部审计工作组织领导体系,坚持内审部门向党组织、董事会(或主要负责人)负责并报告工作,不断健全和完善党组织领导内部审计工作的制度和工作机制,强化对内部审计重大工作的顶层设计、统筹协调和督促落实,将党的领导落实到内部审计工作中。同时,各级公司要明确董事长(或主要负责人)具体分管内部审计,切实履行内部审计工作第一责任人职责。

(二)不断完善内部审计管理体制,提高纵向联动效能。国有企业要持续推进审计体制改革,由总部审计部门或审计分支机构负责对下级公司开展审计监督工作,直接对总部党委、董事会负责。下级公司承担内部审计职责的部门在向本级党组织、董事会(或主要负责人)负责的同时,还应接受总部审计部门的业务指导。国有企业要积极推进审计项目、审计组织方式“两统筹”,将总部审计项目与下级公司的审计或专项检查项目有机整合,加大审计计划、审计资源、项目管理、组织实施、成果运用等方面的统筹力度,着力拓展审计监督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强化总部对内部审计工作统一管控,开创内部审计工作“一盘棋”格局。

(三)强化监督力量协调联动机制,促进横向协同发展。国有企业要坚持以内部审计工作为抓手,以联席会议、议事协调机构为载体,建立健全财务、业务、审计、法律、巡视巡察、纪检监督和民主监督等部门协同会商机制,推动监督工作联动、监督信息共享、监督成果共用、问题整改共同落实,切实形成监督合力和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致力于服务决策层、管理层和被审计单位,努力做到让决策层、管理层、被审计单位以及广大职工满意。

二、发挥数据融合力,构建高效审计平台

国有企业要始终坚持科技强审,持续完善审计信息系统运用,不断加大审计信息化建设力度,逐步发挥分析平台、整改平台、管理平台的数据融合力,构建高效运转的审计监督平台。

(一)深挖数据价值,优化审计分析平台。国有企业要紧跟大数据分析趋势,开发审计信息系统,根据审计人员层级赋予相应的数据查询权限,不断优化、丰富和拓展审计模型,推进审计信息系统与“三重一大”决策、投资、财务、资金、运营、合同等业务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探索运用“总体分析、发现疑点、分散核实、系统研究”的数字化审计模式,动态跟踪分析公司业务经营、财务数据,挖掘问题线索和潜在风险,不断健全审计信息数据库,持续发挥审计信息系统数据分析平台功能。

(二)加大督促力度,搭建审计整改平台。国有企业要始终坚持以“钉钉子”精神,强化审计整改,制定督促审计整改工作方案,建立审计现场反馈机制,分解细化整改主体责任、督导责任、组织责任等,建立整改台账并将其嵌入审计信息系统,排出整改时间表,明确责任人、具体整改措施等,实行重大问题销号管理,运用信息化手段,实现线上提交、审核、跟踪、预警、共享审计发现问题整改情况,并推行专人跟踪、逐项督促、清单销号方式,强化“定期报告、限期整改、逾期约谈、纳入考核”要求,形成内审部门和各职能部门“分兵把守、齐抓共管”工作合力,督促下级公司将审计发现问题整改落到实处,切实破解“屡审屡犯”难题。

(三)规范审计流程,开发审计管理平台。国有企业要持续规范审计业务工作流程,制定内部审计工作操作手册,从审计工作标准、流程、程序到审计方式、方法、内容,从审计立项、项目实施、审计报告编写到审计项目审理、审计整改、审计档案归集,建立起一整套可操作、可透视、可追溯的规范化制度化流程。同时开发审计工作管理和在线作业信息系统,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审计业务全流程管理,推动实现审计基础工作信息化、审计资源配置合理化、审计业务流程规范化和审计队伍管理科学化,推进审计分析、审计整改、审计管理的数据融合,逐步构建一体化审计监督平台。

三、发挥成果融合力,提升审计质量水平

国有企业要高度重视审计成果转化利用,坚持做好审计工作闭环管理,持续推进成果产出、成果转化、成果利用的融合力,全面提升审计工作质量水平。

(一)多措并举,提高审计成果产出效率。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要围绕新使命、新任务、新要求,以审计人员绩效考核管理为抓手,加强评价体系建设,激发调动审计人员积极性,推行审计导师制度和建立内部审计专家库,培养高精尖的审计能手和业务专家,凝聚奋进合力,审计人员要积极创新审计方式方法,推进审计全覆盖。同时,坚持主审初核、组长复核、部门审理的审计项目质量控制流程,做到审计现场实施出成绩、审计分析平台出成果、审计管理提升出成效,审计效率再上新台阶。

(二)多点发力,提高审计成果转化水平。国有企业要及时总结内部审计经验,大力推进内部审计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建立审计法规库、审计案例库和审计资料库等,进一步提高审计定性的科学性、查证方法的可复制性和审计文书的规范性。要始终坚持结果公开,注重构建上下联动的良好格局,借助审计工作通讯、审计情况通报、审计要情专报等载体,交流审计工作动态及审计发现的重要问题,向全系统通报审计发现的典型性、普遍性问题,组织推进审计整改和排查规范,发挥警示作用,向公司领导及时汇报重要审计情况,有效提升审计监督效能。

(三)多方联动,提高审计成果利用价值。国有企业要始终坚持强化内部监督的协同配合,坚持以审计项目为抓手,以审计联席会议或专题会议制度为载体,内部审计部门加强与监事会、纪检机构以及法律合规、财务管理、经营管理等部门联动和协调,促进信息沟通交流,将各方面集中反映的问题领域作为重点关注事项,对问题定性、意见建议以及整改方式和结果进行联合把关,畅通审计成果利用渠道。对审计发现的违规违纪违法问题线索,及时移送相关部门或纪检机构处理。同时,压实整改落实责任,促进审计整改与结果运用,将内部审计结果及整改情况作为干部考核、任免、奖惩的重要依据,促进内部审计价值持续提升。

[图片新闻]

近日,江岸区审计局对参与政府投资审计的社会中介机构开展业务培训。此次培训将政府投资审计的审计程序和审计标准作为重点,着重强调了审计工作流程和现场审计工作的注意事项。

(胡文军 摄影报道)

猜你喜欢
审计工作信息系统成果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企业信息系统安全防护
如何做好高校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工作
验收成果
工大成果
基于区块链的通航维护信息系统研究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关于如何提升计算机审计工作质量的研究
“三医联动”扩大医改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