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雷格·罗伯茨:不能对科学家要求所谓的“截止日期”

2021-03-02 13:36龚鸣
国际人才交流 2021年2期
关键词:罗伯茨南京大学南京

文/龚鸣

克雷格·罗伯茨(Craig D.Roberts)美国/澳大利亚籍,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此前就职于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2001年至2017年任物理部理论室主任。他是强相互作用理论与唯象领域国际领军人物之一,曾对美国核科学长期规划发挥重要作用。先后发表论文200余篇(总被引逾17000次)。在核物理与粒子物理领域的高影响力研究为其赢得了很多奖项,如Helmholtz国际奖、中国教育部“海外名师”等。

一身儒雅西装,一腔英式英语,一脸可掬笑容,克雷格·罗伯茨(Craig D.Roberts)教授给人的第一印象无疑是一位绅士。谈到日常生活,他无比平易近人;谈到科研工作,他富有耐心,强调开放合作;谈及更远的规划,他对未来充满信心。

“中国完全是另一幅图景”

2019年9月,罗伯茨教授全职加入南京大学物理学院,但他与中国的缘分可以追溯到2006年。在这期间,罗伯茨教授在与中国的科研合作中,不断了解和发现中国,最终来到南京工作和生活,可谓是水到渠成。

十多年前,罗伯茨教授第一次来到中国,受邀到北京参加一场国际会议。这次机会,让他开始改变对中国的看法,并与中国的科学界建立起联系。面对记者提问,罗伯茨教授非常坦诚:“第一次来中国时,我并没有很大的热情,但是来到中国之后,我庆幸作出了正确的决定。基于当时我所发现和了解到的中国,我迅速决定:以后一定要常来中国。”

谈及前后转变的原因,罗伯茨教授说,此前他对中国感到陌生,加上西方社会对中国有一些偏见,这影响了他对中国的判断。而在亲身接触、亲眼观察中国后,罗伯茨教授发现“中国人非常热情,对科学研究、教育等充满兴趣,对发掘新的研究分支有极强的好奇心”,他愉快地表示,随着来往中国的次数增多和交流的深入,“我对中国的看法改变了”,“在我面前的中国完全是另一幅图景”。

自此,罗伯茨教授与很多中国科学家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一定要亲眼看看中国”也成为他“说服”其他外国科学家来中国的最具说服力的办法。

十多年来,罗伯茨教授一直积极地鼓励身边的学者、科研工作者来中国,他常常以自己的亲身体验为例:“如果人们知道我的经历,知道中国是个好地方,可能就会有所触动。”在日常生活方面,罗伯茨教授认为,中国城市的国际化还需要加把劲儿,子女教育、银行业务办理等方面应该更加便利化。“如何让外国人舒适地与中国人一起生活,如何让他们留在中国五年甚至更长时间?”罗伯茨教授认为,中国进一步国际化将使中国和全世界受益,也将吸引更多外国人来中国长期工作和生活。

“我们在南京生活得很快乐”

在入职南京大学之前,罗伯茨教授在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担任物理部理论室主任,在核物理与粒子物理领域具有极高的影响力。究竟是什么促成了他和南京大学的相遇?

罗伯茨教授讲述,由于一些原因,他辞去当时的工作,在世界各地寻找机会。美国、欧洲国家的一些研究机构和院校也向他递来了橄榄枝,最终由于南京大学给出了“最具竞争力”的聘用条件,罗伯茨教授决定来中国工作,并且带上妻儿,把家安在了南京。

紫金山下,玄武湖畔,都是罗伯茨教授爱逛的地方。南京城市中心的优美环境让一家人十分喜爱,他用“超出预期”来形容当下在南京的生活。“我的妻子、儿子也都很喜欢南京,我们在南京生活得很快乐。”在罗伯茨教授看来,南京是一个既有中国特色也有国际范儿的城市。在这里,他感受到了家乡澳大利亚的氛围,一家人十分享受当下的生活。

不过,事情仍旧经历了一些曲折。

和罗伯茨教授一样,他的妻儿首次来中国时也有些忐忑,甚至有所抗拒。为了说服他们,罗伯茨教授用了最简单直接的方式——带妻儿来中国亲眼看看。2019年5月,罗伯茨教授一家专程来到南京,提前感受即将开启的南京生活。“就像我之前说过的,西方人对中国有一些根深蒂固的偏见,我认为他们需要用自己的眼睛去了解中国。这次中国之行也确实让我的家人感受到,南京是一个宜居城市。”罗伯茨教授说,妻子目前找到了一份教授德语的工作,儿子则在一家国际学校上学,他们都在慢慢融入南京本地的文化和生活。

“南京文化多元,非常宜居,尽管人口十分密集,但我们没有感受到它作为一个超级都市的压力。这里有遍地可寻的绿地公园和咖啡馆,生活节奏很舒适,公共交通系统也很发达,在南京的生活给人难以想象的放松。”罗伯茨教授感叹说。

“现在的投入是为了将来的发展”

谈起工作,罗伯茨教授让人感受到一名科研工作者的大智慧、大胸怀。

对于他的专业,罗伯茨教授试图以普通人能够理解的语言解释什么是核粒子物理。他说,这门科学要解决的问题是:“我为什么存在于这个世界?”在记者听来,这似乎更像一门哲学,罗伯茨教授不厌其烦地给出了科学家的思考维度:

“宇宙大爆炸之后演化到现在,如何生成物质?科学家有科学的答案。我们所看到的一切都是分子组成的,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里有原子核,其中又有质子和中子。质子从来不衰变,对人类的生存十分关键;质子一旦衰变,就没有人类现在的生存环境。这是为什么?50年前就有科学家写出了相关公式,40多个诺贝尔物理学奖都与此相关,但答案是什么,我们还在探索中……”

“这与我们的生活有何关联?”罗伯茨教授似乎对这个问题早有准备,他说:“核粒子物理是基础科学里的基础科学。基础科学就是树干,只有养好了树干,才能有树枝。事实上,基础科学和日常生活没有直接的联系,但是又和我们的生活紧密相关。我们拥有现在的生活,正是以前的科学家们用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基础研究实现的,比如晶体管,比如互联网。基础科学就是科学发明的基础。”

围绕这个话题,罗伯茨教授继续畅所欲言,记者也慢慢理解了基础科学的重要意义。正如罗伯茨教授所说:

——现在的投入是为了将来的发展。

——现在的研究就是为了满足新一代的新需求。

——为了应对未来的挑战,必须从现在就开始作准备。

……

秉持这样的充满哲学思考、人性光辉的思想,罗伯茨教授对学生提出了要求:“我告诉我的学生,每天早上起床,要告诉自己:我不只是去工作。我要求他们每天都要发现一点新的东西,否则当科学家就没有任何意义。”

常常有观点认为,中国人更加务实,所以在基础研究领域相对薄弱。在罗伯茨教授看来,这也是一种偏见。“创造力每个人都可以有,只是很多人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创造。”罗伯茨教授说,如果双手总是在做事情,就没有时间来思考创造,因此要支持科研发展,不能对科学家要求所谓的“截止日期”。如今,他在南京大学也能充分享受这样的自由。同时,罗伯茨教授也寄语年轻人:发明创造并不只是依靠灵感,而是需要付出努力,需要阅读,需要提高动手能力。

“闭门造车绝不会产生创新”

罗伯茨教授在南京大学还有一项工作——帮助南京大学引进外国人才,其中包括一项博士后计划,由于疫情原因暂时搁置,他发起的一些国际会议也被迫推迟。但这并没有影响他对未来的规划:“我们将举办很多国际会议,邀请全世界的科学家来到中国,和中国的学生交流,在我所从事的核粒子物理方面让南京成为顶尖科研城市。”

中国提倡开放创新,加强科研方面的国际合作,这让罗伯茨教授感同身受。“世界是一个整体,基础科学是开放的。在科研之间设置障碍,对任何一方都没有好处,闭门造车绝不会产生创新。”罗伯茨教授从科研历史出发,提出自己的观点,“不同国家的科学家之间开展合作,已经促成了世界上一些发展成就,比如互联网的诞生就是为了信息的频繁交流,如今互联网已成为像空气一般的存在了。”

罗伯茨教授认为,中国在创新方面有很强的实力,并且鼓励开放合作,是非常好的现象。中国有巨大的人才池,拥有世界上最优秀的年轻人,以南京大学为代表的中国顶尖高校也有着世界顶尖的创新人才。其次,科研发展与投入息息相关。中国正在应对许多方面的挑战,南京等城市在高科技、教育等领域也在加大投入力度。

“中国有这么多的资源、人才和增长潜力,如果不认真考虑与中国合作,那一些人将会失去很多机会。”罗伯茨教授说,中国有能力成为高科技、教育和基础科学等领域的领先国家,可以在与其他国家的相互竞争和相互学习中获得更大发展。罗伯茨教授对南京大学的学生寄予厚望,他认为,这里的学生们主动创新,只要给出一个框架,就能独立完成一些项目,并且发现一些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学生们拥有成长的能力和潜力,如果继续解放思想、创新思维,将为科研工作带来更多机会。

中国在世界范围内率先控制疫情,并正在逐步恢复到经济社会常态。罗伯茨教授一家期待疫情结束后到中国各地旅游,他感慨道:“新冠病毒对人类而言是一个全新的挑战,中国迅速果断采取措施,遏制了疫情蔓延,在疫情防控方面树立了世界典范。”罗伯茨教授分析说,中国的治理方式以人的生命为先,其次才是维持工业和商业的运转,而一些国家正好相反。他认为,鉴于新冠病毒的特性,社交隔离是非常关键的控制疫情的办法,这在中国得到了很好的执行。“现在,中国经济社会恢复正常,我和学生们可以面对面交流,这一切都非常令人鼓舞。”

猜你喜欢
罗伯茨南京大学南京
谆谆教导 殷殷期望——南京大学师生热议习近平总书记给南京大学留学归国青年学者的重要回信
“南京不会忘记”
雄心壮“智”塑品牌,四载春秋担使命——记南京大学华智全球治理研究院成立四周年
南京大闯关
艾玛·罗伯茨:甜美的“星二代”
朱莉娅·罗伯茨
———“人民的选择”
南京:诚实书店开张
南京、南京
南昌大学章程引发“南大”简称之争
艾玛·罗伯茨:“星二代”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