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不孤,天下一家”

2021-03-02 13:36姜广秀
国际人才交流 2021年2期
关键词:留学生交流世界

文/姜广秀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新年贺词中指出:“大道不孤,天下一家。”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国文化以其海纳百川的包容性和强大的生命力,促进了世界文化的繁荣,推动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程。

如何让国际青年体验中国文化是一个重要课题

在当代中国,如何让更多的国际青年,即世界各国青年,体验中国文化是一个重要课题。为了贯彻落实“一带一路”倡议,“体验中国文化”项目研讨会于2020年12月26日在北京举办。该研讨会邀请专家学者、行业精英、在华留学生等一起围绕“中国文化的内在价值与世界表达”和“感知中国文化的路径选择与多重视角”等内容进行交流研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历久弥新,是滋养中国人民精神世界的深厚源泉,也具有广泛的世界影响力。从文字到古籍,从书画到武术,从文化和自然遗产到非物质文化遗产,无不保存和记录着中华文明的发展脉络。在新时代,要努力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发扬光大,展现持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要努力做文化交流的先行者和生力军,提高国际视野和全球胜任力,积极和国际青年交流,传递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

让世界人民体验到东方文化的魅力和智慧

研讨会上,与会学者等高度概括了中国文化的三个品质。

第一,中国文化认同善良。战国时期,孟子的“性善”说认为,人本善良,人人皆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荀子提出了“性恶”,但他认为“恶人”经过社会教育便可向善,人的最终归路就是善良。善良的品质是中国人民内心的基因,是中国文化永不褪色的印记。

在中国文化的影响下,中国人民数千年来追求一个“善”字:与人共事,强调心存善良;与人交往,讲究与人为善;与己要求,主张独善其身。公元630年至834年的二百年间,日本十九次派遣唐使来华,规模之大少者二百人,多者五六百人。善良的中国人民无私分享经济、文化等成果,助推了日本的发展。

第二,中国文化崇尚和平。尧舜禅让,千百年来传颂不绝。春秋战国时期,虽兵事不断,但崇尚和平仍是主流。墨子提出“兼爱”“非攻”,孔子讲“礼”,孟子、荀子则说“行一不义,杀一不辜,而得天下,不为也”。

在中国文化的影响下,中国人民看得开、放得下,想得明白、过得洒脱。“宠辱不惊,去留无意”,平和待人处世的中国人民对和平有着坚定的信仰。鉴真六次东渡实现了中国人民与邻国友好交往的真诚愿望。

第三,中国文化海纳百川。“道并行而不相悖”始终是中国文化的底蕴。从历史上看,随着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许多外来文化进入中国地域,中国文化以其特有的张力,包容同化着这些外来的文化,共生共融推动人类社会发展。例如,在中国的许多寺庙中,往往存在着儒、释、道三教并祀一堂的现象,这说明了中国文化特有的包容性。多种外来文化,都在中华大地上得到融合与发展。

在中国文化的影响下,中国人民养成了宽以待人的品格。孔子说:“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宽容展现了中国人民的大度与涵养。面对外来文化,中国人民以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平等对待世界各国,在交往中相互学习,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文化,促进世界不同文化的和谐与共。

中国文化特有的品质,让世界人民体验到了东方文化的魅力和智慧。千年时光弹指一挥间,中国进入了伟大的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也是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力量,青年文化自信是中国发展的基本和持久力量的原动力。在新时代,充满文化自信的青年积极与世界文化交流,引领了文化思潮,吸引了国际青年体验中国文化,提升了中国文化的影响力。

和谐思想,加深国际青年对中国的认同

在全球化的今天,文化是世界交流互鉴的重要力量,青年因文化而凝聚在一起共同推动社会的发展。我们要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立场,以包容的态度让国际青年来分享中国文化的营养,帮助他们走好学习之路、智慧之路、发展之路,从根本上认同中国文化的价值和意义。

“体验中国文化主题研讨会”合影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也是世界的未来。在国家与社会发展中要承担更大的责任,首先要有爱国思想,要有家国情怀。每位青年都是爱自己国家的,维护国家的利益是最高的原则,这一点国际青年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中国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家国情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自古是中国人的理想追求,也是中国文化中一脉相承的思想,因此中国文化里既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深刻认识,也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伟大担当。在青年与世界的互动中,应包含中国文化中的家国情怀,展现青年的担当与责任。

除了家国情怀,和谐思想在中国文化中也具有重要的地位。中国文化的和谐思想体现为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大自然之间的和谐,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和谐。深刻理解并认同和谐的思想,有助于增进国际青年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的认识和理解,有助于帮助国际青年充分理解当代中国的外交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大政方针,有助于国际青年形成胸怀天下的格局境界。这种和谐思想,能帮助国际青年提升处理好个人与社会关系的能力,能帮助他们提升国际视野和眼界,认清世界发展趋势。国际青年对中国文化中蕴含和谐思想的文化认同是参与国际事务重要的内容。

不同的文化构成了世界文明。各个国家在风俗信仰、生活方式、文化艺术、思想理念等方面都是不同的。正是这些不同的文化相互碰撞与融合产生了五彩缤纷的世界。虽然文化不同,但其本质是相同相通的,爱国与和谐是世界的共同追求。不论中国的文天祥还是国外的肖邦都以一颗爱国之心赢得了世界人民赞誉,这说明中国文化具有世界文化共性。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样化的发展,中国文化需要提高开放水平,广泛参与世界文明对话,向世界展现其独特魅力,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为世界的发展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在世界的发展中,青年是联系世界各国的桥梁与纽带,是实现和谐世界的有生力量,更是实现世界梦的重要力量。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是国际青年力量的源泉和原动力。青年的文化思想决定着世界未来的发展格局,青年因世界而发展,世界因青年而改变。因此,让国际青年体验中国文化能加深他们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对中国、世界,乃至人类的发展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包容并蓄,促进中国成为国际青年的向往地

中国文化之所以到现在还生生不息,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包容并蓄。在我国文化理念里,对于外来的异质文化,一方面接纳、包容、尊重它们的特色,另一方面又把外来异质文化中的一些成分、因素吸收、融合进来,充实、丰富我们自己的文化。用费孝通先生的话来说,这种对于不同文化、不同文明的态度,就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例如,平安夜本来就是一个西方的节日,却衍生出了中国的特色,吃苹果寓意平安是中国人结合平安夜加上中国文字而创造出来的。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高,这种强大的包容性吸引了世界各国的人来中国工作和生活,中国逐渐成为国际人士的向往之地。据数据统计,英美两国每年接待的非洲留学生大约在4万人次,而早在2014年,中国的非洲留学生已经超过了这个数字,当时的中国就已经成为非洲留学生排名第二的受欢迎的目的地,接待了仅次于法国9.5万人次的学生。到了2019年,中国成了非洲留学生最向往的留学目的地。

随着中国的教育越来越趋向于国际化,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日益增多。这些留学生学习中国文化后,在就业上获得了更多的机会。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人们最向往的留学目的地,将有各国愿意和中华文化实现交流融合、学习交流中国发展经验的有知识的学生、老师来中国交流,并在交流中实现共同进步。”中国不仅是留学生的向往地,也是科技人才的向往地。2012年,曾在美国耶鲁大学工作的西班牙遗传学家何塞·帕斯特-帕雷哈放弃耶鲁大学研究职位移居中国。他说:“中国的研究经费有保证,有充足的技术人员以及从头开始建立遗传学研究中心的机会。”在科学领域正在迅速崛起的中国已成为越来越多科技青年人才的向往地,当然也是国际青年艺术和爱情的向往地。神秘的东方文化吸引了世界各国的青年来中国进行艺术创作,中国经济的发展吸引了世界各国青年来中国寻找爱情。

“让中国文化不再遥远。”以有思想、有内涵、有感情为角度让国际青年体验中国文化,形成了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经贸往来的巨大推动力,促进了中国成为国际青年的向往地。

大同世界,青年文明交流互鉴成为时代主流

中国文化之所以生生不息,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同文明之间平等对话、交流互鉴。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受到国际社会普遍欢迎。这一主张通过文明交流增进共识、推动人类社会繁荣进步,反映了中华文化追求和平和谐、建设大同世界的理想,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潮流和诉求,是各国人民共同追求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青年文明交流互鉴是当今时代主流,也是世界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青年在交流互鉴中使文明更具有丰富内涵与深厚底蕴,进而形成强大生命力。2015年10月26日,习近平主席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九届青年论坛致贺词时表示,“世界的未来属于年轻一代。全球青年有理想、有担当,人类就有希望,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希望各国青年用欣赏、互鉴、共享的观点看待世界,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和谐共生,积极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添砖加瓦”。我们应推动不同文明和谐共处,让青年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和推动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动力。

外国留学生体验中华美食

交流互鉴的种子最容易在青年的心中生根发芽。在数千年前,长沙铜官窑的瓷器曾沿着海上丝绸之路远销世界29个国家和地区,与各国文化交融碰撞。千年之后,长沙铜官窑“泥人刘”工坊内,一抔小小的陶土却难倒了拉脱维亚留学生欧文。他一次次试图将陶土拉坯塑形,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欧文对此并不沮丧。相反,他笑着对记者说:“其实我家乡的黑陶土很有名,但如今我们的各种手工技艺正在流失。像今天这样的体验能够帮我们重拾被遗忘的文化,这也正是我们跋山涉水来到这里的原因。”巴基斯坦青年纳姆拉在参观湘绣、面塑、剪纸、核雕等湖湘非遗展示时表示:“希望把好的做法带回自己的祖国。”并认真地记录下中国匠人对于非遗传承的心得。

“在华留学生第二课堂”体验中国茶文化活动中,来自巴基斯坦、老挝、泰国、日本、赞比亚等国家的留学生在品茶活动中体验了中国茶文化的魅力。留学生不但见识了绿茶、红茶、白茶、黑茶、黄茶、青茶等不同种类的中国茶,认识了不同形态的茶具,了解了中国茶艺的基本礼仪,还品尝了中国茶的独特韵味。留学生们纷纷表达了对中国茶的喜爱:“中国茶文化太丰富了,不同茶有不同的味道,这很有意思,我很喜欢。”举办有关瓷器、剪纸、茶、美食、香道、文字、音乐、时尚等系列活动让国际青年体验中国文化,使他们感知了东方智慧。

通过听觉、味觉、触觉、视觉和嗅觉等方面体验中国文化让国际青年深度感知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在他们内心形成了不褪色的文化印记,加深了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在网络时代,我们要运用互联网科技及人工智能融入现代艺术和文化,通过互联网线上体验式的参与、展陈及线下活动等方式将中国传统和人文逻辑相融合,创造多重维度的体验方式,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深远而伟大的中国文化和国家形象。

青年最有生机活力、最具创新精神,是文明交流互鉴的生力军。让国际青年体验中国文化能培养一批具有全球视野的多元化青年领军人才,推动世界青年相知相识、互学互鉴,促进世界各国的交流合作,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

一个国家的文化只有融入世界大家庭才能得到永续发展,而发展的根本在于体验。既然体验中国文化有如此重要的作用,那么以什么方式体验让更多国际青年感知中国文化呢?“我们希望通过科技与文化相结合的方式,调动听觉、味觉、触觉、视觉和嗅觉等感官体验,让国际青年友人多维度感知武术、音乐、茶道、匠艺、文字、美食等中国文化。”“体验中国文化”项目的负责人王星娴如是说。

猜你喜欢
留学生交流世界
如此交流,太暖!
缘何“问道扶桑”?——留学生如是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留学生的“捡”生活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交流平台
我爱你和世界一样大
彩世界
奇妙有趣的数世界
世界上所有的幸福都是自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