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注射配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肺胀的疗效观察

2021-03-02 07:18肖卫
当代医学 2021年6期
关键词:肺胀穴位中药

肖卫

(抚州市中医院内2科,江西 抚州 344000)

肺胀为多类肺部疾病,发作次数频繁,迁延无愈,致肺气充胀无法有效排出的一种慢性疾病[1]。肺胀临床表现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及肺心病类似,发病诱因与部分慢性肺部、支气管病密切相关。我国北部区域肺胀发病率偏高,尤其于春冬季合并感染人数较多[2]。西药常规治疗肺胀多以支气管扩张剂,吸收糖皮质激素结合制剂辅助吸氧等治疗手段为主,虽具有一定疗效,但仍存在不良反应,可靠性低[3],因此,急需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案。中医辨证中肺胀多属肺脏至虚,由肺及心、虚实夹杂的危重症,肺功能失调因素为咳、喘,因此,治疗肺胀应以治宜扶正固本,兼以止咳平喘,且针对患者咳喘因素进行的治疗效果优于西药单纯治疗[4]。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穴位注射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肺胀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 年1 月至2019 年1 月本院收治的60 例肺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30 例。对照组男 18 例,女 12 例;年龄 65~75 岁,平均(69.81±1.98)岁;病程<2 年 11 例,≥2 年 19 例;吸烟者28 例,烟龄>1 年者 26 例。观察组男 16 例 ,女 14 例 ;年龄65~76 岁,平均(70.14±1.77)岁;病程<2 年 11 例,≥2 年19 例;吸烟者28 例,烟龄>1 年者26 例。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无严重器质性疾病者;临床资料完整,研究中途无退出者;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伴传染性、血液性疾病,需隔离治疗;智力或精神障碍,无法配合调查工作开展。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行常规西药治疗,包括抗感染治疗(静脉滴注头孢呋辛+左氧氟沙星)、雾化吸入(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布地奈德混悬液)及氧疗,持续治疗28 d。6 周为1个疗程,持续2个疗程,观察11周。

1.2.2 观察组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行穴位注射结合中药穴位治疗方案,包括:①穴位注射。取常规消毒后于患者足部三里穴给予黄芪注射液进针,注射2.6 mL,每天1次,持续5 d;②中药穴位敷贴。以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制附子等药物按1∶1∶1∶1研磨成末,取生姜汁调稀,取凡士林塑形,制为1 cm×0.6 cm左右药饼备用,3 ℃左右储存。使用时贴敷于患者膻中、双脾俞、肾俞、双肺俞穴,以药用胶纸绑固患处,时间2~2.5 h(超出患者耐受度为止),每天 1 次,持续治疗 28 d。6 周为 1 个疗程,持续 2 个疗程,观察11 周。

1.3 观察指标 ①治疗前后肺功能积分。采用FGC-A+型肺功能测试器评估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包括第1秒呼出量(FEV1)、呼出量/肺活量(FEV1/FVC)及最大呼气流量(PEF);②临床疗效测评。依据相关指标记录总有效率,显效,咳、痰、喘与肺鸣等症状恢复发作前标准,所有检查指标基本正常;有效,咳、痰、喘与肺鸣等症状有所减轻,但未恢复发作前标准,大部分检查指标相对正常;无效,咳、痰、喘与肺鸣等症状未得到减轻或有所加重,检查指标普遍未得到改善,证候积分降低程度<30.5%,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③生活质量评估。采取生活质量评估问卷(CAT)评估治疗前后的活动能力、睡眠质量3 个项目,满分40 分,评分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差。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肺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肺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肺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肺功能指标比较()

表1 两组肺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后64.10±6.27 57.21±5.05 4.687 0.000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30 30 FEV1(%)治疗前65.10±6.23 64.82±6.18 0.174 0.861治疗后73.98±4.15 68.43±3.62 5.520 0.000 FEV1/FVC(%)治疗前54.95±4.08 55.17±4.36 0.201 0.840治疗后68.19±5.26 60.36±4.17 6.277 0.000 PEF(L/min)治疗前53.96±5.69 53.85±5.62 0.078 0.937

2.2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n(%)]

2.3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30 30活动能力治疗前20.10±6.23 20.82±6.18 0.449 0.653治疗后13.98±4.15 19.43±3.62 5.420 0.000睡眠质量治疗前22.95±4.08 23.17±4.36 0.201 0.840治疗后12.19±5.26 18.36±4.17 5.034 0.000心理评分治疗前23.96±5.69 23.85±5.62 0.075 0.939治疗后14.10±6.27 17.21±5.05 2.115 0.038

3 讨论

肺胀为中医病名,西医称为阻塞性肺气肿(COPD)与部分肺心病,死亡率极高,且COPD为不可逆及病情缓慢性发展的常见呼吸病,其临床表现多为胸部膨胀、闷塞,咳喘上气,痰多,伴有心慌气躁等现象[5]。病程长,时轻时重且久病者常有面色晦暗、肢体浮肿,甚至喘脱等危重症状;肺胀发病率高,致残率高,且根治难度大;肺胀患者重复感染率高,身体机能差,病情繁杂,而抗菌药物频繁应用导致其极易出现耐药性,进一步提高治疗难度。现代医学尚未明确其发病机制,可能与肺部炎症反应、酶失衡相关[6],其易引起肺功能损害、血管异常等,导致通气功能障碍,从而出现缺氧缺血,最终引发全身器官正常功能障碍,严重威胁患者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有研究[5]指出,中药治疗可改善危急患者病情。中药制剂的研制与新型给药途径的开发对缓解病情具有关键作用,有研究[7]显示,通过穴位注射及中药敷贴可发挥中医优势,改善机体功能,提升免疫能力,增加抗生素效用。

西药常规治疗方法多以支气管扩张剂、全身糖皮质激素及抗生素配合雾化吸入治疗,依据患者情况进行通气,具有一定疗效,但常规西药治疗远期疗效不佳,或治疗症状不明确。中医依据肺胀表现,将其归属于“肺胀病”范畴,病机以肺脾密切相关。本研究使用的注射液为中药中黄芪提取物,具有健脾益气、扶正祛邪、养心通脉的功效[8],配合中药穴位敷贴可进一步加深健脾益气、扶正固本之效。现代研究表明,黄芪注射液可缓解脂质过氧化损坏,改善抗氧化酶水平,增强其抗氧化失衡效果,增加心肌收缩功能,从而保护心肌。黄芪对机体细胞及体液免疫力有确切提升作用,有利于防止二次感染及复发,从而改善患者全身状况,促进炎症消退,增强治疗效果。另外,黄芪注射液还可通过改善炎性因子及其受体,降低患者肺部症状发作频次,提升生活质量[9]。

中药穴位贴敷是结合中药、穴位,依据“既病防变”中医理论的中医治疗方法[10],在中医“治未病”理念下发挥理想的治疗效用,本研究穴位取足太阳膀胱经上的双脾俞、肾俞、双肺俞穴。膀胱可精通表里,低于外邪,振发阳气而护肺卫,膻中穴具有调节人体全身气机作用。选用药物为白芥子、白芷、荆芥、细辛、防风、生姜汁等。细辛,性温芳香,可散寒化痰,温肺化饮,因此,其疏散上下风邪,无微不入;生姜汁气味辛窜,内用可祛湿消痰,外用则可温血脉、暖肌肉、散寒邪;白芥子,性温,入肺经,可止咳平喘,利膈宽胸而化寒饮,为寒痰凝结之痰饮、咳喘之要药;甘遂,具性味甘甜,可逐水攻痰,善行脏腑经络痰饮之效。贴敷疗法为中医治疗疾病的外疗法,具备刺激穴位、进而提升药物吸收效果;延胡索则具有活血行气之效,制附子,辛、甘,有补火助阳,逐风寒湿邪之功效,用于阳虚易外感之人;灸麻黄散而微兼苦降之性,可外开皮毛郁闭,以达肺气宣畅,内降上逆之气,复肺司肃降之常,善平喘,为主治肺气咳喘的要药。合用诸药可达温肺散寒、消痰逐饮、行气活血、止咳平喘之功效[11]。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肺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肺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活动能力、睡眠质量等生活质量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穴位注射结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肺胀患者疗效显著,能改善生活质量,缓解咳喘症状,提升肺功能。

综上所述,穴位注射配合中药穴位贴敷确可改善肺胀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肺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肺胀穴位中药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中药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
您知道吗,沉香也是一味中药
什么是肺胀,如何预防和治疗!
中医,不仅仅有中药
肺胀患者便秘与呼吸困难的相关性研究
夏季穴位养心
男性排湿,常按这五个穴位
中药贴敷治疗足跟痛
咳嗽方和桑白皮汤治疗痰热郁肺型肺胀的疗效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