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

2021-03-03 02:25浙江交投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财会学习 2021年6期
关键词:情况部门监督

浙江交投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引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企业需要进一步完善自身基础建设,不能继续采用传统管理办法,否则将导致企业内部情况与市场实际状况不匹配。尤其是企业不能继续传统发展策略,始终以外部市场为核心,而是要关注内部建设情况,实现从内到外的企业运行速率强化,同时,确保企业内部管理流畅,各部门配合区域完善,则可以更好应对市场中的外来危机。则需要企业做好内部控制制度强化工作,强调内控信息化建设,讲究内控与风险评估工作的配合。

一、当前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制度与企业实际情况不匹配

目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问题主要集中在内部控制制度与企业实际情况不匹配上,其核心在于,我国部分企业虽然开始逐渐强调内部控制工作内容,但是在内部控制工作建设中,始终以照搬照抄为核心,选择一部分成功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作为本公司的内控制度。这类制度本身足够健全,但并不符合公司实际情况,每个公司由于规模、人数、建制的不同,则意味着每个公司的内控制度,应该是独立的,是按照自身情况进行制定的。虽然在制定过程中,可以参考其他公司的成功案例,但并不意味着照搬照抄也有相应效果。同时,成功案例总有其自身独特性,若企业自身特性与参考公司不符,则参考意义不大。但目前企业领导层,始终难以认识到这一点,也就造成企业的内控制度失衡。此外,部分企业领导存在偏执,其始终认为,内部控制制度不匹配,所代表的是企业职工对制度的遵守不够到位,因而反复强调人员的问题,而不查看制度的问题,这为企业的发展埋下了一定的隐患。

(二)内控工作信息化建设不到位

内控工作的核心是对企业内部的高效掌控,是为了保障企业内部各部门的运行符合实际运行需求,不能代表企业内部最佳运行状态,从而提升企业内部运行速率,加速工作的完成。但一直以来,我国企业始终强调内控工作的独立性,而不考虑内控工作的联动性。即企业的领导认为,内控工作是独立的,是一种管理方式,是管理制度的集中体现,而不需要和其他的工作进行联动,导致内部控制工作独立性过高,部分内容处理和其他部门工作产生重复,从实际效能上来看,并不符合预期。最核心问题是,当前内控工作没有融合信息化内容,直接导致内控工作内容偏于老化,人为统计速度也远不及信息化统计速度,造成内控工作迟滞现象发生,影响内控工作起到实质性的效果。

(三)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考核反馈机制

多数企业家认为,内控制度本身就是监督考核制度,控制内部部门的运行速率,也就防止了问题发生。但企业家不曾发现的是,内部控制制度本身也是企业制度之一,其自身也需要进行监督与考核,需要相应人员管理,而不应该是独立于企业内部系统之外,或者说不应该承担监督考核工作,监督考核工作应该是监督管理部门的工作,是不能被一项制度替代的,或者说不能被任何的工作形式所取代。这才能有效地了解企业的内部情况,从而发现企业内部问题所在。也意味着,内部控制制度是基于现有内部问题而出现的,是监督考核工作完成后的补足工作内容。同时,监督管理工作也应该对内部控制工作产生效率,确保一切工作内容均在约束之内,方能令企业内部工作条理有序。

(四)风险评估工作需加强

内部控制制度内容繁多,除了各部门的管理之外,还包括了内部的运行情况、人员管理情况、部门协作情况等。其中涉及的一项主要内容是企业运行风险,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往往会遇到经营风险,其主要来自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外部的市场风险。随着市场的变动,产品的价格若出现下跌等,会给企业带来直观的经济损失,从而引发企业的运营风险。第二个方面是内部的运行风险,企业在内部运行过程中,若出现产能下降,部门崩溃等情况,会导致企业内部的连锁反应,最严重可能引发企业的崩盘,最终企业破产。而内部控制则主要是强调内部的协调,在企业的各部门出现风险状况时,需要针对相应状况进行风险预警,并针对问题作出相应处理。但目前企业中,内部管理工作人员始终无法意识到这一点。

(五)缺乏专业人才

内部控制工作本身属于专业类型工作,一方面,需要相应工作人员能初步掌握公司整体情况,包含对各个部门的简单了解以及工作任务、工作能力的简单需求。另一方面需要其对公司整体走向有着清晰的判断,从而了解企业内部运行应该如何调整,确保企业内部运行速率始终达到最大。但目前我国企业内部建设不够完善,对内部控制工作关注度不够,相关部门主要工作人员以老板亲信为核心,而不考虑人员的专业能力,造成内部控制工作效果不佳。同时,企业对内部控制工作认识度不够,在市场招聘中,难以给出相对应的薪酬价码,也就造成了人员招聘难的问题。所以,企业领导需要重视相关工作内容,以提升实际的工作效果。

二、企业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对策

(一)内部控制的建设要贴合企业实际情况

为了进一步提升企业内部控制效果,则首要内容是确保相关制度贴合企业的实际情况。也就是说,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内部控制制度,是要按照自身的情况来建设的。可能在建设之初,相关的条例内容比较简单,但是这相对于完全地照搬照抄来说,更有效果,最起码可以确保每一条制度,都是直接针对问题而出现的。也就是说,大公司的内容未必全是正确的,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则目前来看,其主要的做法有两个方面:一方面,企业在设立制定内控制度时要从自身经营特点出发,不能照抄其他企业的制度。不同企业有着不同的特点,例如零售类企业和管理类企业的特点就完全不同,大型企业和小型企业的特点也完全不同,不同的企业特点有着不同的问题所在,则企业要根据自身的问题入手,以解决问题为核心,才能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效果。同时,在问题的发现上,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从本质内容入手,找到问题的核心所在,才能确保问题解决的效果是企业所需要的。另一方面,企业应该及时根据变化调整内部控制制度。在企业的经营期间,市场的变化、人事调动、经营策略改变等等,都会影响到企业的内部运行速率,则内部控制制度想要发挥效果,需要进一步按照企业的变化作出调整。尤其是在市场大变动的时候,外部压力是不可控的,企业必须做好内部控制策略的调整,加强内部强化,由内而外的增强抵抗力,才能应对市场的改变,是每一个企业不断走向强大的必经之路。同时,一些小方向的调整也需要关注,要注重积少成多。

(二)推动内控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提高执行力

企业内部控制强化,必须强调企业内控制度的强效联动,其核心在于信息化建设的高度融合,可以保证内部控制信息在网络中高速的传递,确保各个部门的信息能够快速联动。则需要企业将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提上日程,确立其核心建设地位。其主要建设方向有二:一是提高信息化程度,增强执行力。想要确保信息化程度提升,则企业需要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力度,通过大量的资金购买信息化设备来完成。在企业资金不充分的情况下,应该制定购买策略,按照实际需求,确认相应设备购买顺序。同时,给内部控制部门增加相应的专项资金,该资金仅可用于信息化建设,而不可用于其他花销。并且此资金必须定期发放,不得拖延,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提交申请,购买相应设备,需要开具相应发票,确保资金使用符合正常流程。则可保证企业内控信息化设备建设在最快速度内完成。二是建立信息共享平台,促进信息交流。针对企业内部信息壁垒严重情况,则目前提出,在企业建设过程中,建设信息共享平台,各部门要将信息登录平台,按照权限可以进行相关信息阅读。从而保证各部门之间信息壁垒消除。同时,身份制度也确定了信息的保密性,不符合身份的人员,不允许查看高等级信息,企业领导对于视图查阅高等级信息的员工,可以重点关注。除此之外,平台中设立公示信息部分,各部门与其他部门联动的内容,需要张贴在公示板中,方便各个部门阅读,从而了解工作信息情况,掌握工作信息要点。并定期对平台信息进行备案存档,确保信息不会丢失。

(三)建立有效的内控制度执行监督评价机制

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强化,需要进一步提升内部监督的效果,则其核心的内容在于如何实施监督评价,对各部分内容如何有效的关注,是其中的关键点。目前来看,企业内控制度的监督评价,应该从两个方面做起:一是建立内部控制监督评估制度,并切实实施。我国多数企业都没有内部控制监督评估制度,主要是企业领导认为内部控制就是监督,对监督实施监督属于多此一举,则没有相关建设。而实质上,内部控制属于统筹协调工作,对统筹协调工作的监督属于对整个内部情况的监督,对企业至关重要。在监督评估制度中,要做到逐次逐项评估,即每一次内部监督相关工作都需要做出评价,评价优秀则代表工作完成到位,评价中等,则代表基本完成工作,评价较差,则代表没有完成工作。而且必须将每一次的评价都落实到位,真正看到了工作内容和工作效果才能进行评价,否则将延缓评价。二是设置独立性的内部监督部门。内部控制工作在企业中权限较大,则会导致其他部门对内部控制工作部门过度尊敬,导致内部控制部门的工作情况难以有效反映。为了更好地监督内部控制工作部门,需要单独成立一个内部控制工作的部门,这个部门的权力是凌驾于内部监督部门之上的,即对内部监督部门有着直接管理的权力。如此才能保证内部监督部门的管控是合理有效的,而不会出现官官相护的情况。同时,在必要的情况下,该部门应该直属企业最高领导的管辖,非最高领导的命令,不得进行工作的调整,也就代表了该部门所具有的权威性。从而可以实现对内部控制部门的监督。

(四)强化风险评估和控制机制

企业运营与发展过程中,需要面对的风险较多,有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为更好规避这些风险,则应对风险作出判断,从而调整内部运行机制,强化风险的应对能力。即是说,在企业运营中,内部控制工作不应是独立的,要与风险评估工作作出联动,在发现风险以及面对风险的时候,作出积极的内部调整,增强企业的应变能力,促进内部控制工作效果的提升。目前来看,其主要的办法有三个:一是做好企业的风险评估工作。企业运行中,风险基于实际情况,会出现一定的征兆,在发现征兆的时候,就能对相应风险进行评估。评估中,风险一般分为四个等级。第一等级风险,往往对企业不会产生过多影响,或仅仅产生一定口碑、风评上的影响,危害并不大。第二等级风险,往往会带来企业的利润损失,但损失在可承受范围内。第三等级风险,往往代表企业难以承受的风险,会造成企业业务的大面积萎缩、市场丢失,企业大规模亏损等等情况。第四等级风险,往往代表会造成企业破产的风险。在评估风险中,这四个等级的风险,可以很好地给内部控制部门一定的提示。二是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在风险到来之前,要有充分的预警工作,目前来看,其主要的预警就是颜色预警。即分为三个部分,绿色预警代表风险可能到来,黄色预警代表风险将要到来,但需要一定时间,红色预警则代表风险马上到来,刻不容缓。不同颜色的出现,会让企业内部控制部门认识到紧迫性所在。三是企业要做好风险分析工作。企业运行中会存在不同的风险情况,根据不同风险进行风险应对是最有效手段,即代表了内部控制部门可以按照给出的风险分析,来做出相应的应对办法。

(五)实现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企业为了提升内部控制部门的工作效果,则需要尽可能地实现人才队伍的建设,其中主要的内容在于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常规招聘。当前市场中关于内部控制工作的人才较少,且企业给予的待遇相对一般。企业为了更好地招聘人才,可以通过略微提升薪酬的方式来进行人才的争夺,从而保证人才符合企业的需求。而在人才招聘过程中,主要通过考试来确定人才的能力,考试成绩较好的人才,则选择聘用,而考试成绩不合格的,则不予录用。同时,在高端人才,以及部门带头人的招聘上,需要选择另一种招聘方式——猎头招聘。主要是通过猎头公司来尽可能地找到一些能力特别出众的人,保证相关的工作效果。对整体来说,这会极大程度地提升内部控制部门的工作效果。但同时,猎头招聘付出代价过大,如非必要,则一般不选择这类办法。第二个方面是校企合作模式。学校的人才理论培养能力要由于企业,企业的人才实践能力培养要由于学校,则校企合作,可以提升人才的培养效果,总体来看,能为企业的人才储备做出一定的贡献。在总体来看,企业的人才培养工作,主要是倾向于未来的发展,则校企合作是一项不错的策略。但同时,基于其自身的特点,想要短期获得人才,校企合作是不可行的。因此,两种人才补充办法需要有机结合,才能满足实际需求。

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市场化进程中,内部问题处理不当,是企业走向衰落的必经之路。则当前企业将内部控制与外部市场扩张,作为企业两大核心战略内容,一方面,对外市场扩张,有利于企业外部市场利润提升。另一方面,企业内部控制强化,有利于企业内部运行速率提升,促进各部门高度融合,消除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同时,各部门信息内容高度整合,有利于企业财务部门判断企业存在的风险情况,做好企业经营风险评估,并提出相应对策。将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彻底扼杀在摇篮中,保证企业的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情况部门监督
我觉得自己在三种情况下最有阳刚之气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做到监督常在 形成监督常态
102个中央部门公开预算过“紧日子”成关键词
脱发 养“老金”
监督不因面熟而“弱视”——不主动作为的监督,就是形同虚设的“稻草人”
一周融资融劵情况
夯实监督之基
我们欢迎你!
我国多部门联合行动打击网上造谣传谣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