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一问,才能拿

2021-03-03 09:26霍平欣
家教世界 2021年2期
关键词:兰兰物权物品

文/霍平欣

两三岁是孩子物权意识发展的敏感期,家长既要尊重孩子的物权意识,不随便把孩子的东西给别人,也要帮助孩子建立好物权意识,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养成『问一问才能拿』的好习惯。

兰兰今年3 岁了,周末妈妈带兰兰去亲戚家做客。 小主人丽丽有一个特别漂亮的芭比娃娃,两位小朋友都很喜欢,一直玩到吃饭时都停不下来。 没想到晚上回到家,妈妈发现兰兰竟然把丽丽的芭比娃娃带回来了!

孩子随便拿别人的东西,是品德问题吗?

案例中兰兰的行为往往容易被成人看作“偷”,看成是道德层面的问题。事实上,对这个年龄的孩子来说,拿别人的东西与“偷”,与品德还没有直接关系。他们这种行为的产生仅仅是因为“我没有”“我喜欢”“我想要”。

根据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两三岁的孩子还处在“自我为中心”的阶段,缺乏按照规则来规范行为的自觉性,需要依靠“他律”来约束自己的行为。此时,父母要恰当地引导孩子,而不是随意给孩子贴上“小偷”的标签。负面的标签具有消极导向作用,会影响孩子的个性发展。

发现孩子不问就拿,该怎么引导?

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

对于孩子未经准许就拿别人东西的行为,父母反应过度和置之不理这两种处理方式都是不可取的,父母尤其要避免说出“偷东西”之类具有伤害性的语言。我们可以先稳定自己的情绪,然后问问孩子,为什么会拿这个东西,从而判断孩子是单纯因为喜欢,还是以前向父母要了却没有得到,或是有其他什么原因。如果是因为曾经向父母要了很多次没有得到才忍不住拿了回来这个原因,我们也可以反思一下,对于孩子的一些合理要求是否满足得太少,或者是忽视了孩子在某一个阶段特别渴望某种物质的需求。该满足孩子的哪些物质需求,要限制哪些,这是父母在养育中要做的功课。

及时纠正,让孩子主动承担后果

当孩子不经过允许拿别人的东西时,我们要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后果。比如,先询问孩子:“如果是你喜欢的娃娃被别人拿走了,你会不会难过呢?丽丽的玩具被你拿走了,她心里也一定很难过。”当孩子认识到错误以后,我们可以带着孩子,及时登门去向对方道歉,并且物归原主。这时,有的孩子可能会觉得比较失落,也可能不情愿归还,我们要及时安抚孩子的情绪,表扬他主动归还非常勇敢,甚至可以给孩子一些小奖励,比如爱抚和拥抱。

需要注意的是,从纠正孩子的行为,到安抚孩子的情绪,再到表扬孩子改正,父母的行为要及时,不要等事情过去好几天才开始行动。如果间隔时间过长,孩子就不能在自己的行为与奖罚之间建立联系。奖励和惩罚,也就失去了意义。

帮孩子养成“问一问才能拿”的好习惯

生活中帮助孩子分清“你的”“我的”“他的”

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父母正好用这样的契机培养孩子的物权意识。培养物权意识的第一步,是让孩子分清“你的”“我的”“他的”。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就要告诉孩子,哪些东西是他自己的,哪些东西是父母的,哪些东西是大家的。比如,在整理衣柜时,可以让孩子来分一分,告诉他哪一层的衣服是他的,哪一层的衣服是父母的,接着让他来折叠和存放自己的衣服。也可以告诉孩子,书架上哪一格是他的,可以放玩具、图书,哪一格是父母的,想拿这一格里的东西时,要先经过父母的同意。我们还可以让孩子尝试管理自己的物品,告诉孩子我们也会经过他的同意再处置你的物品等。在不断进行类似情境的互动过程中,在父母的耐心指导下,孩子会慢慢理解物权,会遵守“问一问才能拿”的规则。

制定并反复练习“问一问才能拿”的规矩

很多孩子之所以不经过他人的允许就拿了,是因为他不知道在这样的情境下该怎么做,甚至根本没有“问一问再拿”的意识。因此,父母首先要给孩子制定“问一问才能拿”的规矩。比如,在家里要先问父母可不可以;在与其他小朋友玩的时候,如果想玩其他人的玩具,要遵循这样的步骤:询问小朋友是否可以玩他的玩具,如果对方同意,应该说“谢谢”,如果对方不同意,可以尝试和对方交换玩具或求助父母一起想办法解决。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阅读图画书或角色扮演等孩子容易接受的方式,让他学习征求他人同意的技巧、感受被别人随意拿走物品的伤心和失落,以此强化“问一问才能拿”的意识。

让孩子知道“借用”与“归还”

孩子每次玩其他小朋友的玩具,或者借用别人的物品后,要提醒孩子“归还”,并告诉他“这是别人借给你玩的,玩具还是别人的,借用后一定要按时归还”。

如果有必要,我们可以陪孩子一起去还东西。长此以往,孩子不仅会逐步建立物权意识,而且在不知不觉中还践行着信守承诺的行为品质。

特别提醒:父母一定要学着尊重孩子的“物权”

两三岁的孩子开始对属于自己的物品非常敏感,想要培养孩子的物权意识,让孩子学会尊重他人,我们首先就要尊重自己孩子的“物权”。

不强行要求孩子分享。强行要求孩子分享,不仅可能让孩子感情上受到伤害,甚至会引起孩子的抗拒,表现为大哭或者发脾气。

这对孩子安全感的建立,以及自尊的发展都会带来不利影响。

而且,如果父母随便将孩子的物品分给别人,也可能让孩子觉得“我”拿别人的东西也没问题,这也不利于孩子物权意识的建立。

不拒绝孩子的主动分享。当孩子想把自己最喜欢的玩具或者零食分享给父母时,与其对孩子说:“你吃吧,我们不要”,不如开心地接受孩子的分享。虽然我们总愿意把更好的都留给孩子,但接受孩子的分享,就是对孩子分享行为的认可。这不仅能让孩子感受到分享的愉悦,也能帮助孩子强化分享意识、增强分享行为。

猜你喜欢
兰兰物权物品
物权效力及其法律定位分析
On the green aurora emission of Ar atmospheric pressure plasma
称物品
图画捉迷藏
找物品
创意,源自生活的可爱小物品
事实物权:理论困境与出路
在新加坡的兰兰姐姐(下)
在新加坡的兰兰姐姐(中)
在新加坡的兰兰姐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