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芪黄饮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纤维化的影响

2021-03-03 11:06周艳利蒙向欣李辉远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1年11期
关键词:光密度胶原肾小球

周艳利,蒙向欣,李辉远,何 骋

(1.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广东 广州 510130;2.广东省广州市东升医院,广东 广州 510130)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较重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首要原因。近年来,DN发病率越来越高,且治疗费用较高,社会的经济负担重[1]。肾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肾病进展到终末期肾衰竭的共同通路,也是DN引起肾功能衰竭的主要途径[2]。DN的形态学改变如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的过度增生、沉积及肾小球基底膜(glomerular basement membrane,GBM)的增厚等与肾功能降低密切相关。Ⅲ型胶原(Collagen type III,Col-Ⅲ)及Ⅳ型胶原(Collagen type IV,Col-Ⅳ)均属胶原蛋白,是构成ECM的主要成分[3]。血清中IV、Ⅲ型胶原增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体内纤维化情况,被称为肾纤维化指标[4]。本研究拟通过观察加味芪黄饮对DN大鼠的治疗作用,研究其对Col-Ⅲ、Col-Ⅳ的表达的影响,以期为加味芪黄饮治疗DN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动物

3月龄SD大鼠(南方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许可证号:SYXK(粤)2018-0001)60只,雄性,SPF级,体质量(300±25)g。

1.2 药物及试剂

加味芪黄饮由广州市中医医院中药制剂室提供。药用黄芪30g,太子参、生地、山药、白茅根各20g,泽泻、茯苓、蝉蜕、溪黄草、女贞子各15g、山茱萸、丹皮各10g。加水500mL,用我院传统容器煎药机浓煎45min,用无菌保鲜的真空包装,1袋150mL,放置冰箱保存,使用时加热至30℃胃饲。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美国Sigma公司生成,批号S0130),碘125胰岛素放射免疫分析试剂盒(北京科美东雅公司),HRP标记的羊抗兔IgG(美国CST公司,批号CST #5127)。

1.3 仪器

RM2135型石蜡切片机(德国LEICA公司);IX71型普通荧光倒置显微镜(日本OLYMPUS公司);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本日立公司);HL-10型循环式无压力传统容器煎药机(韩国和印物业)。

1.4 T2DM肾病大鼠模型复制

SD大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5例)和T2DM肾病组(45例)。正常对照组大鼠予普通饲料喂养。T2DM肾病组:大鼠予高糖高脂饮食(66.5%常规饲料+20%蔗糖+10%猪油+2.5%胆固醇+1%胆酸盐),喂养8周后,禁食24h,空腹状态下取1%STZ按45mg/kg一次性腹腔注射。1周后,内眦静脉取血测定大鼠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水平,当FBG>7.8mmol/L,表明T2DM模型建立成功。STZ注射后2周,用代谢笼收集两组大鼠24h尿液,检测24h尿白蛋白(24h urine albumin,24h UAlb)水平,当24h UAlb>正常对照组均值3倍时,表明T2DM肾病模型制备成功,结果制备成功的大鼠模型共有39只。

1.5 分组及给药方法

进一步将T2DM肾病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加味芪黄饮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以下简称低剂量组、高剂量组),每组各13只。低、高剂量组大鼠每日分别予加味芪黄饮400mg/kg、800 mg/kg,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大鼠则分别予等量生理盐水。均灌胃给药12周。

1.6 血及尿生化指标检测

给药结束后用代谢笼收集各组大鼠24h尿液行24h UAlb定量,收集大鼠内眦静脉血测定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水平。

1.7 肾组织HE染色检查

给药结束后检杀各组大鼠,取一侧肾脏置于10%福尔马林固定后,石蜡包埋备用。用切片机将肾组织制成厚度2μm切片,常规脱蜡后,进行HE染色,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肾组织病理变化。

1.8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

检测残肾组织中Col-Ⅲ及Col-Ⅳ的表达。光镜下观察,阳性染色细胞胞浆或胞膜出现黄色或棕黄色颗粒,胞核呈蓝色。采用IPP6.0医学图像分析系统,每张切片随机选取5个不含肾小球和小血管的肾皮质400倍视野,测定累积光密度(IOD)值,对Col-Ⅲ及Col-Ⅳ进行图像分析。

1.9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数据以(±s)表示。组内分析采用成组t检验方法。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差齐时,用方差分析-LSD法,方差不齐时,用校正方差分析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组大鼠24 h UAlb、Scr、BUN、FBG测定

测定各组大鼠血、尿生化指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大鼠24h UAlb、Scr、BUN、FBG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加味芪黄饮高、低剂量组大鼠24h UAlb、Scr、BUN、FBG、水平均更低(P<0.05)。见表1。

表1 各组大鼠24 h UAlb、Scr、BUN、FBG测定 (±s )

表1 各组大鼠24 h UAlb、Scr、BUN、FBG测定 (±s )

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5;与低剂量示组比较,▲P<0.05。

组别 鼠数 24 h UAlb/(mg·24 h) Scr/(mmol·L) BUN/(mmol·L) FBG/(mmol·L)正常对照组 15 9.27±2.63 62.31±3.45 6.78±1.54 6.05±0.68模型对照组 13 107.53±11.67* 105.74±7.89* 28.33±3.78* 21.15±1.55*低剂量组 13 84.89±10.54# 90.45±5.67# 23.67±3.37# 17.34±1.98#高剂量组 13 61.67±8.21#▲ 78.74±4.65#▲ 20.11±3.67#▲ 13.43±1.50#▲

2.2 各组大鼠肾组织病理变化

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肾组织病理改变。正常对照组:肾小球体积正常,系膜细胞、系膜基质未见增生,基底膜无增厚,肾小管形态结构正常。模型对照组:肾小球肥大,肾小球囊腔呈裂隙状,系膜细胞、系膜基质弥漫增生,毛细血管袢塌陷或闭塞,肾小管管腔狭窄。加味芪黄饮高、低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病理损伤减轻,且随药物剂量增大,其损伤恢复程度更趋明显。

2.3 各组大鼠肾组织胶原蛋白表达变化

Ⅲ型胶原正常仅在于肾间质及肾小管上皮细胞轻度表达,阳性染色为棕黄色。实验中可见模型组大鼠肾小管间质可见大量Ⅲ型胶原沉积,小片状分布,着色深,与正常组相比Col-Ⅲ、Col-Ⅳ表达显著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加味芪黄饮低剂量组与高剂量组均较模型组表达减少,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加味芪黄饮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比较表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表明加味芪黄饮可显著降低肾组织中Col-Ⅲ、Col-Ⅳ的表达,提示加味芪黄饮可能通过减少细胞外基质的沉积,延缓肾纤维化,且与剂量呈正相关。

表2 Col-Ⅲ、Col-Ⅳ平均光密度的定量分析 (±s )

表2 Col-Ⅲ、Col-Ⅳ平均光密度的定量分析 (±s )

注:与正常组比较,◆P<0.05;与模型组比较,★P<0.05;与低剂量组比较,▲P<0.05。

组别 鼠数 Col-Ⅲ平均光密度 Col-Ⅳ平均光密度正常对照组 15 0.3128±0.0016▲ 0.2923±0.0065▲模型对照组 13 0.4002±0.0014◆ 0.3807±0.0016◆低剂量组 13 0.3675±0.0007◆★ 0.3487±0.0015◆★高剂量组 13 0.3302±0.0006◆★▲ 0.3113±0.0007◆★▲

3 讨 论

DN早期病理特征为肾小球肥大和GBM增厚以及ECM合成增多,逐步出现肾小球纤维化,最终引起肾功能衰竭[5-6]。肾间质纤维化的病理生理过程主要包括:细胞激活与损伤、形成纤维化的信号传递、纤维化形成以及肾脏损害等。过度沉积的纤维组织,包括间质胶原(I型、Ⅲ型、Ⅳ型)、纤维连接素和一些糖蛋白取代了健康的肾单位,导致肾脏原有组织结构的改变,损伤了肾功能,从而导致有效肾单位逐渐消失及相应的肾功能进行性下降,最终病情发展成终末期肾病。大量实验[7-8]证实,随着肾间质纤维化程度的加深,Ⅲ型胶原的沉积也随之增多,表明Ⅲ型胶原促进了小管间质纤维化。Col-IV在肾小管上表达异常增多的程度影响肾脏组织结构病理的改变、肾间质纤维化、肾小管萎缩及炎症细胞浸润,Col-IV分布与系膜增生相一致[9]。相关研究表明[10],Col-Ⅳ与肾纤维化成正相关,故早期抑制肾间质纤维化对延缓DN的进展至关展有重要。

DN属中医“消渴”“水肿”“尿浊”等范畴。属本虚标实之证,以五脏之气、血、阴、阳虚为本,以痰凝、瘀血、湿浊为标。因此治疗应以益肾为本,固其封藏,正其开阖,兼以化痰除湿、活血通络。本课题组中的加味芪黄饮,由中医治疗消渴虚劳方六味地黄丸、参芪地黄汤等化裁而成。方中黄芪为君药,益气固脱,利水消肿,摄血藏精;臣以太子参补中益气,健脾生津,山茱萸、生地、女贞子、山药、滋补肝肾健脾,涩精固脱;牡丹皮活血散瘀,泽泻利水渗湿化浊,茯苓补气健脾,溪黄草清热利湿,白茅根、蝉蜕清热解毒,共为佐使,全方有益肾固精,化瘀清利之功。大量研究表明[11-12],中药能从多方面起作用,以减轻肾脏的ECM积聚,防止肾纤维化。中药不仅能抑制导致肾纤维化的各种细胞因子,降解ECM成分的积聚,而且有些药物能直接抑制ECM相关组成成分的合成。本研究以加味芪黄饮治疗DN大鼠,发现其降低DN大鼠的24 h UAlb、Scr、BUN、FBG水平,推测加味芪黄饮对肾间质纤维化有一定的治疗,可能通过下调Col-Ⅲ及Col-Ⅳ在肾间质的表达,抑制细胞外基质的增生、积聚,从而达到保护肾脏、防止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延缓病程,且随剂量增加疗效更显著。

综上所述,加味芪黄饮治疗DN疗效确切,其可能通过下调肾组织Col-Ⅲ、Col-Ⅳ的表达,延缓DN进展。

猜你喜欢
光密度胶原肾小球
病理辅助诊断系统中数字滤光片的实现方法
圆锥角膜患者角膜光密度与形态及生物力学的相关性研究
黑鱼胶原溶液的流变、热稳定性及化学交联改性研究
赵振昌教授治疗急性肾小球肾炎经验
白藜芦醇改善高糖引起肾小球系膜细胞损伤的作用研究
胶原代谢与纤维化疾病研究进展
小麦种子活力测定方法的比较
肾小球系膜细胞与糖尿病肾病
应用数字图像技术测量炮口火焰的方法研究
末端病大鼠跟腱修复中胶原表达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