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应用益气化瘀方联合米非司酮临床研究

2021-03-03 11:06宋亚蕊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1年11期
关键词:化瘀异位症益气

宋亚蕊

(河南省尉氏县人民医院,河南 尉氏 475500)

子宫内膜异位症(EM)早期缺乏特异性,随着病情的发展,则会增加发生高卵巢透明细胞癌的风险[1]。目前腹腔镜手术为治疗EM的主要手段,能控制病情的发展,缓解症状,但由于无法保证将病变组织完全切除,因此术后易复发。若需要保留卵巢功能则复发可能性增大[2]。研究表明,EM术后用药物治疗对提高疗效有关键性作用[3]。米非司酮是治疗EM常用药物,其能使异位的子宫内膜细胞萎缩,且不抑制正常排卵功能,但副作用较大,易引发诸多不良反应。中医注重辨证施治及多靶点共同作用下治疗EM具有显著优势[4]。笔者在EM术后用益气化瘀方联合米非司酮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82例,均为2017年5月至2020年2月于我院收治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1例。治疗组年龄27~40岁,平均(33.12±4.08)岁;病程2~10年,平均(5.16±2.29)年;美国生育学会r-AFS分期为II期13例,III期16例,IV期12例。对照组年龄28~41岁,平均(33.23±4.13)岁;病程1~9年,平均(5.10±2.34)年;r-AFS分期为II期14例,III期16例,IV期11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诊断标准:①西医诊断符合《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和治疗规范》[5]中的相关诊断,痛经、盆腔包块、月经异常、慢性盆腔痛及后穹隆、子宫骶骨韧带或者子宫峡部有触痛性结节;②中医诊断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中肾虚血瘀的辨证分型标准,经行不畅,夹有血块,大便频,质稀,月经量少、色黯淡,舌紫黯苔薄白,脉弦;③经B超检查确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

纳入标准:①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②美国生育学会r-AFS分期II~Ⅳ期;③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存在严重精神疾病;②患有造血系统疾病;③对研究所用药物过敏;④合并恶性肿瘤、急慢性感染性疾病。

2 治疗方案

两组均接受手术治疗,术后进行常规治疗及护理。术后5天予以米非司酮片(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80141)2g(1片),口服,日1次。

研究组加用益气化瘀方。黄芪30g,当归、菟丝子、生地黄、党参、桃仁、旱莲草各15g,鹿角霜、红花、肉苁蓉、巴戟天各10g,川芎、甘草、延胡索各6g。大便溏泻加茯苓、白术各10g,心悸加生龙骨6g,百合10g;眠甚加煅牡蛎20g、柏子仁10g。水煎300mL,早晚饭后温服。

两组均治疗3个月。

3 观察指标

中医证候积分,对大便稀薄、腰部酸胀及头晕目眩等症状进行评分,根据轻、中、重程度,分别记0、1、2分,满分15分,症状严重程度和总分呈反比。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FSH、E2、LH及CA125水平。

用SPSS19.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显效:大便稀薄、腰部酸胀及头晕目眩等症状完全消失,且盆腔未查及包块。好转:症状基本消失,且盆腔未查及包块。无效:症状没有好转甚至加重。

5 治疗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性激素指标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性激素指标比较 (±s )

表1 两组治疗前后性激素指标比较 (±s )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例 LH(U/L) FSH(U/L) E2(ng/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41 10.23±2.03 5.21±0.90* 18.63±2.43 5.85±1.35* 188.21±39.02 94.26±20.71*对照组 41 10.27±2.05 7.31±1.32* 18.51±2.34 14.02±2.27* 191.96±38.14 128.30±36.01*t 0.09 8.13 0.04 19.47 0.41 4.93 P 0.93 0.00 0.97 0.00 0.68 0.00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分,±s )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分,±s )

组别 例 治疗前 治疗后 t P治疗组 41 12.07±1.93 5.15±0.86 11.23 0.00对照组 41 12.11±1.94 9.24±1.28 6.62 0.00 t 0.09 8.13 P 0.93 0.00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CA125水平比较。治疗前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血清CA125水平分别为(51.79±8.67)、(51.83±8.70)U/mL,治疗后两组水平分别为(33.21±5.84)、(21.57±3.92)U/mL;治疗后两组CA125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治疗组下降幅度更明显(P<0.05)。

6 讨 论

中医认为,EM的发生与肾气衰弱有关,先天肾气不足,阳虚不能温煦冲任、胞宫,虚寒滞血。宫腔手术后瘀血积聚,日久化热,冲任失调。益气化瘀方中党参、黄芪补益脾胃、扶正固本,当归、桃仁、红花活血化瘀,肉苁蓉、菟丝子、巴戟天、鹿角霜、旱莲草补益肝肾,川芎、延胡索行气活血,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活血化瘀、补益肝肾之功。药理研究证明,党参、黄芪能提高免疫功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强造血功能,改善血液循环;当归、桃仁、红花有改善血流动力学,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保肝作用;肉苁蓉、菟丝子、巴戟天、鹿角霜、旱莲草有降低血压,促进造血功能,保肝,抗肿瘤等作用;甘草有提高免疫力,解毒作用[6]。

米非司酮能抑制卵巢细胞发育与雌激素分泌,且不抑制排卵功能和月经周期,益气化瘀方益气化瘀,补益肝肾,可有助于调节内分泌,两者联合使用起到协同作用。

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用益气化瘀方联合米非司酮能减轻症状,改善内分泌功能。

猜你喜欢
化瘀异位症益气
补虚解毒化瘀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随机对照试验
腰椎椎管子宫内膜异位症1例
miRNA-145负向调控子宫内膜异位症中OCT4的表达
扶正化瘀方抗肝纤维化主要成分的配伍研究
COX-2、NFP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同证候的表达研究
分析益气强心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阳虚水泛证的效果
化瘀解毒健脾方联合穴位贴敷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结节的临床观察
基于药效学实验的化瘀骨合片提取工艺筛选
大枣煮浮小麦益气止虚汗
腹腔镜联合GnRH-a治疗Ⅰ期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