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补气祛湿汤辅治慢性盆腔炎合并盆腔积液疗效观察

2021-03-03 11:06马星科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1年11期
关键词:补气盆腔炎积液

马星科

(河南省南阳医专附属中医院药学部,河南 南阳 473000)

慢性盆腔炎为常见妇科疾病,是指女性生殖器官、盆腔腹膜等部位发生炎症,发病率较高[1-2]。该病具有病程长,难治愈的特点,临床表现为高热、头痛、尿频尿痛、食欲不振、精神不振等症状,严重影响身心健康。盆腔积液(pelvic effusion)是一种表现,是影像学对盆腔内液体的一种描述,可分为生理性盆腔积液和病理性盆腔积液两种,其中病理性盆腔积液为盆腔炎常见并发症,为盆腔炎的主要影像学特征,可导致月经紊乱、不孕[3]。本研究用活血补气祛湿汤辅治慢性盆腔炎合并盆腔积液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76例,均为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慢性盆腔炎合并盆腔积液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医组和西医组各38例。西医组年龄25~46岁,平均(35.43±5.12)岁;病程5~13d,平均(7.21±1.04)d;体质量48~71kg,平均(61.15±4.67)kg。中医组年龄25~47岁,平均(36.15±5.32)岁;病程5~14d,平均(7.44±1.02)d;体质量49~72kg,平均(60.48±4.73)kg。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①B超检查示积液量少时仅子宫旁或子宫直肠陷凹处探及长形、扁圆形或不规则形的小范围无回声区;液体较多时子宫周围和/或肠间隙可见范围较广泛的无回声区。发现积液的同时,可识别来自输卵管、卵巢及肠管粘连形成的包块或脓肿,有85%的准确性。②临床症状为下腹部坠胀、下腹(小腹一侧或两侧)、腰骶部疼痛,不孕,月经紊乱,月经量多,白带量多、色白或黄色,低热,神疲乏力等。③体征为宫体或两侧附件区有压痛、活动受限、或子宫一侧或两侧触到条索状增粗输卵管,并有轻度压痛等。

纳入标准:①符合《妇产科学》慢性盆腔炎的诊断,并根据病史、症状和体征及妇科常规检查诊断为慢性盆腔炎,经B超检查显示盆腔伴有积液;②取宫颈分泌物培养显示阴道分泌物异常;③伴有子宫压痛。

排除标准:①子宫内膜异位症囊肿、异位妊娠、黄体破裂、子宫穿孔、结核、恶性肿瘤及贫血等以上原因引起的盆腔积液;②其他脏器功能引起的腹痛;③肝硬化腹水;④凝血障碍;⑤心功能障碍。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华夏生生药业(北京)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63281)200mL和甲硝唑注射液(辰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7021754)100mL,静脉滴注,日1次;克拉霉素缓释片(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1041)0.5g,口服,每日1次。根据药敏结果与病原体培养对西药进行调整。

中医组加用活血补气祛湿汤治疗,药用蒲公英30g、当归20g、黄芪20g、莪术12g、车前子12g、三棱12g、川芎12g、香附9g。每日1剂,水煎400mL口服,早晚各1次。

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在治疗过程中,两组均防止疲劳过度,禁止进食油腻、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确保大小便顺畅。

3 疗效标准

痊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B超复查示子宫附件正常、盆腔积液消失,妇科常规检查各项指标均正常,疗效指数大于90%。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显著改善,B超复查示盆腔积液消除70%以上,妇科常规检查各项指标明显改善,疗效指数60%~89%。有效:临床症状、体征有所改善,B超复查示盆腔积液消除30%以上,妇科常规检查各项指标有所改善,疗效指数20%~59%。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改善或加重,B超复查示盆腔积液无明显变化或增多,妇科常规检查各项指标无改善,疗效指数不足20%。

4 观察指标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年版)》标准,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子宫一侧或双侧压痛且呈片状增厚记为5分,输卵管呈条索状压痛记为5分,子宫活动呈受限性压痛记为5分,下腹腰部下坠性疼痛记为3分,经期腹痛加重记为1分,带下增多记为1分,疲乏、低热各记为1分,病程每增加1年则加0.5分。

观察治疗前后盆腔积液改善情况,治疗前后血清D-二聚体(D-D)、C反应蛋白(CRP)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5 治疗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两组治疗前后盆腔积液及中医症状积分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盆腔积液及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s )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盆腔积液及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s )

组别 例 盆腔积液(mm) 中医症状积分(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中医组 38 12.64±2.63 1.25±0.48 29.84±9.27 8.68±3.95西医组 38 12.57±2.93 3.87±1.27 29.63±9.15 15.87±5.31 χ2 0.110 11.896 0.099 6.697 P 0.913 <0.001 0.921 <0.001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D-D、CRP水平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D-D、CRP水平比较 (±s )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D-D、CRP水平比较 (±s )

组别 例 D-D(μg/L) CRP(mg/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中医组 38 434.24±74.31 231.37±40.26 12.47±2.24 3.01±0.42西医组 38 434.63±83.22 382.46±64.53 12.56±2.35 4.77±0.78 t 0.022 12.246 0.171 12.247 P 0.983 <0.001 0.865 <0.001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例(%)

6 讨 论

慢性盆腔炎合并盆腔积液属女性器官组织感染性疾病,主要因生殖器官感染引发,多出现各种生理不适的症状,合并盆腔积液会增加输卵管堵塞、不孕风险,影响患者身心健康[4-5]。

盆腔炎合并盆腔积液属中医“带下”、“崩漏”范畴。病机为正气不足、情志不畅导致气血不畅、瘀血内阻[6]。活血补气祛湿汤方中蒲公英性寒,味苦、甘,归肝、胃经,可消肿散结、清热解毒、利尿通淋;黄芪性微温,味甘,归脾、肺经,可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水消肿;车前子性微寒,味甘、淡,归肺、肝、肾、膀胱经,可渗湿止泻、清热利尿;三棱性平,味辛、苦,归肝、脾经,可消积止痛、破血行气;川芎性温,味辛,归肝、胆、心包经,可祛风止痛、活血行气;香附性平,味辛、微苦、微甘,归肝、脾、三焦经,可调经止痛,疏肝解郁,理气调中。诸药合用有祛湿、补气、活血之效[7]。研究结果显示,中医组总有效率较西医组高,提示治疗可提高疗效。同时,治疗后中医组盆腔积液和中医症状积分较西医组少,提示治疗可改善临床症状,促进盆腔积液吸收。

D-D为纤维蛋白交联后经纤溶酶水解产生的特异性降解产物,是反映机体高凝状态、纤溶活性的重要标记物,D-D水平呈高表达,提示病情严重[8-9]。CRP是反映机体炎性反应的非特异性标志物,在受到感染、损伤等刺激时,CRP水平显著升高[10]。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中医组血清D-D、CRP水平较西医组低,提示治疗可降低D-D、CRP水平。蒲公英可抗炎、抑菌、提高免疫功能,当归可改善微循环,莪术可抗菌、抗病毒、抗血小板聚集,车前子可止泻、降压、抑菌,三棱可抗血栓、抗炎、镇痛,活血补气祛湿汤通过增强免疫力,改善体质,减轻炎性反应,缓解症状。研究显示,不良反应发生率中医组较西医组低,提示该治疗方案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综上所述,活血补气祛湿汤辅治慢性盆腔炎合并盆腔积液可提高疗效,改善临床症状,减轻炎性反应,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猜你喜欢
补气盆腔炎积液
油压装置自动补气逻辑的修改与完善
“补气之王”黄芪,你吃对了吗?
夏季养生 重在补气
妇科超声见盆腔积液诊断探讨
蒙医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补气补阴就吃黄精炖瘦肉
一种新型眼科手术积液盒
针灸配合易罐运动对慢性盆腔炎疗效及预后观察
盆腔炎非小事! 详解4个常见的盆腔炎症状
慢性盆腔炎患者该如何保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