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共生

2021-03-04 08:25谢玲玲苏虹玮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和谐共生园林建筑环境

谢玲玲 苏虹玮

摘 要:园林建筑与其所处环境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故而,围绕园林建筑布局的因地制宜、空间构建的内外交融和形体设计的因势随形,探讨如何增强建筑与环境和谐共生的关系。

关键词:园林建筑;环境;和谐共生

一、园林建筑与园林、环境之间的关系

陈从周在《惟有园林》中写道:“中国园林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等组合而成的一个综合艺术品,富有诗情画意。叠山理水要造成‘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可见,中国园林的主要构成要素是建筑、山水和花木,且最终应呈现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景观。这三者总是根据不同设计理念,通过多变的形式来构成体量不一、风格迥异、意境独特的中国园林。园林中的山水皆源于真山真水,是大自然典型特征的浓缩与提炼,即便是很小的空间,也能呈现出千岩万壑与湖光山色的多变景色。而且为了体现其自然天成,应尽可能地减少人工构筑的痕迹。园林植物早期以实用为主,后来随着园艺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大量可供观赏的树木与花卉,并且植物在现代园林中的地位更加突出。园林植物的特性与四季多变的季相之美,不断为园林景观注入新的活力。

山水与花木皆为自然环境要素,为展现其自然魅力,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进行构筑。而园林建筑与山水、花木不同,它与人工景观的结合最为紧密,亦是最具变化空间的要素,能够充分展现人们的聪明才智与巨大的创造力。园林建筑在园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分布数量、体形大小、风格式样等对园林风格的形成具有很大的影响,一处园林是幽静、雅致还是喧闹、华丽,与其间的园林建筑有很大关系。无论是在古代皇家园林或私家园林中,还是在现代园林中,园林建筑往往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所以在园林的关键点处,常置以适宜的园林建筑作为“点景之笔”。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园林营造境界决定了园林建筑与所处环境的和谐共生关系,如此才能更好地达到宛如天成的景观效果。因此,园林建筑同普通民用建筑既有共性,亦有其个性,园林建筑应高度融于环境,相较于其他类型的建筑,更加注重与环境的融合与共生。

二、园林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园林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生关系对园林建筑设计的成功与否具有极大的影响,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增强园林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生关系。

(一)因地制宜——园林建筑设计的布局与环境

“布局是园林建筑设计方法和技巧的中心问题。”“‘相地合宜,构园得体’,是进行园林建筑空间布局的一项重要准则。”一处具有良好环境条件的基址,如果仅有好的立意,但布局凌乱,亦很难达到良好的效果。因此,园林建筑设计的布局应因地制宜、因景制宜,充分了解与分析环境特征。因地制宜在中国传统建筑设计的布局中表现得十分明显,在园林建筑上尤为典型,主要是顺应环境特征及走势,突出建筑与环境的融合与渗透。

皇家园林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即为一个比较典型的因地制宜的案例。山庄面积大且环境空间形态多样,其规划布局以自然环境条件为基础,将园区划分成四大既各具特色又相互关联的区域:山庄南部采用对称的布局构成了用以处理朝政、举行庆典和生活起居的宫殿区,既充分利用了自然环境条件,又对其加以适当改造,将人工建筑与自然环境巧妙融合,使宫殿建筑既具有皇家建筑的气派又具有园林特色;山庄东南部的湖泊区以不规则的布局构成了比较适宜休憩和游赏的景观环境;山庄北部拥有多片草地,与辽阔的自然草原空间十分相似,所以顺应环境的特征,在此建造了可供骑马、摔跤等的活动空间;山庄西北部为群峰环绕的山区,结合高低错落的山岩地形点缀以适宜的园林建筑,构成了寻幽访胜的静谧空间。可见,整个园区巧借地形,以自然环境条件为基础,构成了与环境和谐共生且各具特色的园林景观。北京颐和园佛香阁建筑群是全园的中心,整组建筑规模宏大,气势壮观。在建筑布局上,佛香阁建筑群因山就势,采用了中轴对称的布局形式,沿高低起伏的万寿山而建,同时在建筑的体量、尺度、造型、色彩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处理,使整组建筑群与山体紧密结合,建筑空间变化多端且节奏韵律感强烈。私家园林的建筑设计布局同样十分讲究因地制宜的原则,如苏州网师园中心彩霞池四周的各类建筑、环秀山庄的问泉亭等,无一不是因景制宜的佳例。

(二)内外交融——园林建筑设计的空间建构与环境

灰空间在现代建筑设计中日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它是一种沟通建筑内外空间的过渡空间,可以增强建筑与环境的融合,而且中国传统园林建筑在发展过程中就十分善于运用灰空间。灰空间之所以能有效连接建筑内外,主要是因其界面围合不严实,处理界面围合问题的关键即要根据空间布局需要合理把握围与透之间的关系。空间因界面限定要素的存在而产生,界面限定要素主要分为垂直界面限定要素与水平界面限定要素,在建筑上具体表现为垂直的墙体与水平的地面、頂棚等,而围与透之间的关系处理又主要体现在垂直界面限定上。

建筑的垂直界面限定主要通过墙体、柱子、门窗、栏杆等构件进行围合,不同的构件可形成虚实不一的界面。如封闭的建筑构件是建筑空间限定的一种常见形式,如不开洞的非透明墙体,可形成强烈的内外之感,即实面围合,而渗透性强的构件则会模糊建筑界面,如柱子、洞门、漏窗等,即虚面围合,具有良好的空间渗透效果。可见,建筑界面限定中实面围合的比例愈高,建筑空间的封闭感愈强,建筑的内部空间与外部环境的联系愈加疏远,反之,则内外关系愈加紧密。

园林建筑设计的空间构建可充分利用这一规律来把握与外部环境的渗透程度,在传统园林建筑中亦有很多典型案例。如有三面围一面透的园林建筑,可以形成较明显的内部空间,同时通过透的一面模糊与外部环境的联系,引导游客观赏主要景观,如苏州拙政园的“与谁同坐轩”。相较于三面围一面的园林建筑,两面围两面透的园林建筑的开放度更高,与环境的融合也更强,主要引导游客观赏两个方向的外部景观。比如,苏州拙政园的芙蓉榭与苏州耦园的水阁——山水间等。芙蓉榭的东西两面十分通透,因其西部有植满荷花的水景,通透的界面处理使游者在皓月当空之时,伴着清风明月,欣赏荷塘月色。此外,还有一面围三面透的园林建筑,与环境的融合比两面围两面透的园林建筑更加强烈,如苏州拙政园的绣绮亭与苏州网师园的冷泉亭等。为了与环境达到高度融合,园林建筑中也有很多四面透的建筑,此类建筑的垂直界面限定非常弱,可以最大程度地把建筑地内外空间连为一体,比如苏州拙政园的荷风四面亭、绿漪亭、待霜亭、雪香云蔚亭等。在这类建筑中,游客可以全面观赏四面的景色。建筑界面的围与透又是相对的,在同一界面中,围与透一般是共存的,如实墙上开各式门窗洞口,或直接以大面积通透的门窗为界面,但其规律与前面所述是一致的。现代园林建筑中常在景观较佳的一面出现大面积的玻璃门窗,亦是用模糊界面限定来增强建筑与环境融合的一种有效方式。

(三)因势随形——园林建筑设计的形体与环境

园林建筑的形态与环境密切相关,无论是山地林间,还是水滨或沙漠,都会对其间的建筑产生极大的影响。建筑设计的灵感源自环境,建筑的体量、造型、色彩、材质等各方面需融于环境,建筑与环境是一个有机综合体,故其美亦为整体美,恰如“倾国宜通体,谁来独赏眉”。比如山地建筑为了与环境达到和谐共生之态,常采用错落有致的跌落形式,既保留了环境的特有地形地貌,又与环境高度统一。古典园林中的爬山廊与跌落廊就是对山地地形的一种有效回应,顺应高低起伏的地形,将园廊蜿蜒曲折又参差错落地向上缓缓展开,如北京北海公园濠濮间的爬山游廊、无锡锡惠公园的垂虹廊等。

建筑大师赖特提倡有机建筑论,强调建筑设计对自然环境的尊重与环境对建筑设计的决定作用,认为每幢建筑都应是所处环境的唯一产物,看起来就像是从环境中自然生长出来的一样。他的塔里埃森建筑学院与极负盛名的流水别墅便是这一理念的典型产物,使最初被作为住宅而设计的别墅成为与自然环境高度融合渗透的代表,化身为名副其实的“景观建筑”,对现代园林建筑设计具有一定的启发性。流水别墅的外形为多种体块的組合,这些体块有着微妙的长短、宽窄与厚薄之分,在巧妙的组合之下具有明显的雕塑感。建筑高低错落,一层体块往左右两边延展,二层体块向前方深远挑出,三层体块又大大往后退去,这三层体块间形成了明显的对比。垂直方向穿插着几片高耸的片石墙,与三层水平体块形成了很好的对比。整个造型看起来就像是简单的积木堆砌,但实则各体块间有着极为微妙的差异,使建筑展现出盎然生机与巨大魅力。体块的变化与起伏的山体高度相契合,加之建筑底部的一股清溪,使建筑与周边的山石、树木愈加自然地融为一体。建筑的色彩与质感同环境亦高度统一,一方面因其青色片石装饰表皮与山体岩石十分相似,米黄石建筑体块的质感类似于表面光滑的石材;另一方面,建筑体块间运用了大面积的玻璃窗作为界面限定,而透明玻璃的界线感十分微弱,有效地打破了建筑内外空间的隔离,使内外环境得到有效沟通。可见,建筑与环境统一的方式是多样的,既可从周边环境中提取相似元素,以达到和谐统一,又可采用与周边不同的元素形成与环境的对比。比如园林中的建筑不仅可以采用木材、石材等自然材料取得与环境的协调感,而且也可以采用钢材、玻璃等人工材料模糊建筑界面或反射周边环境,达到与环境的统一。

三、结语

综上所述,园林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生是其典型特征,在园林建筑设计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环境对建筑的制约与影响。因此,主要围绕园林建筑设计的布局、空间构建、形体三方面与环境的关系,分析了增强园林建筑与环境和谐共生的路径。然而,促进建筑与环境相统一的方法远不止这些,现有的园林建筑为增强园林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生提供了大量的可以借鉴的典型,同时建筑师们亦会不断地进行尝试与探索,使园林更加宛若天成。

参考文献:

[1]陈从周.惟有园林[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7.

[2]杜汝俭,李恩山,刘管平.园林建筑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3]计成.园冶[M].北京:中华书局,2011.

[4]成玉宁.园林建筑设计[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作者单位:

宜春学院

猜你喜欢
和谐共生园林建筑环境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唯美的中式园林建筑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环境
园林建筑小品在园林中的应用分析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路径探讨
园林建筑装饰的具体运用及未来发展
基于遗址保护的城市和谐共生机制研究
神圣的复兴 精美的定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