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城一体化背景下国际旅游城市建设研究

2021-03-04 19:51陈清姚学辉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九江市庐山旅游

陈清 姚学辉

摘 要: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是九江市最早被评为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的一个景区。庐山凭借其独特的地貌特征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吸引了大量的海内外游客。近年来,九江市大力发展旅游业,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因此,在景城一体化背景下,要进一步实现九江市“国际山水文化旅游城市”的建设目标,提高庐山在国际上的知名度,不断开辟出一些富有特色和具有吸引力的旅游路线。

关键词:九江市;庐山;景城一体化;旅游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度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受众视角下江西5A级景区海外传播策略研究——以庐山日文网站建设为例”(JC20236)阶段性成果。

江西省九江市是江西省最北部的城市,位于长江、鄱阳湖、京九铁路三大经济开发带的交叉点,风景优美、交通便利。九江市以丘陵为主,水资源丰富,万亩以上的湖泊就有10个。原始社会考古表明,九江市的先民们早在新石器时代早中期就在这里劳动、生息、繁衍,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凭借好山好水的地理优势,九江市积极发展旅游业,打造山水文化名城。截至2021年,九江市共有国家5A级风景区2个,国家4A级风景区23个。其中,庐山风景区于2007年就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并享有“世界地质公园”和“世界文化景观”的荣誉称号。

一、九江市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九江市瞄准“全省龙头、全国示范、世界知名”的文化旅游强市目标,采取多种措施刺激旅游经济的发展,紧紧围绕打造“国际山水文化旅游城市”发展定位,狠抓品牌、品位、品质,全力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格局。2020年,旅游工作在全省高质量发展考评中位居第二。同时,2021年3月15日,《九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指出:“在更高层次把九江打造成江西江海直达开放门户城市、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国际山水文化旅游城市,奋力描绘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江西篇章的‘九江画卷’。”九江市围绕唱响“庐山天下悠”主品牌,着力塑造“悠然庐山,自在九江”城市文旅品牌,全力把九江市的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认真对标国家5A级旅游景区标准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要求,大力推进全市景区景点全方位提升,高标准建成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九江样板”。

其实,无论是九江市“庐山天下悠”的主品牌,还是“悠然庐山,自在九江”的城市文旅品牌,抑或是打造“九江庐山文化旅游”示范区、“山城共建”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样本,“九江”和“庐山”这两个关键词都是同时出现的,表明九江市的旅游业发展离不开庐山景区,庐山景区的发展也需要以九江市的旅游业为基础。

鉴于庐山景区旅游所造成的“阴影效应”,九江市区虽然是游客上下庐山的途经之地,但由于存在“景城”结合度不够、城市旅游目的地属性不强、城市旅游产品相对单一、城市旅游形象不够突出、城市旅游吸引力不强等问题,很难吸引游客驻足游览,而且在旅游旺季时还会给交通和基础设施带来较大的压力[1]。此外,庐山的龙头地位逐渐弱化、九江品牌特色不够鲜明、旅游资源整合融合没有到位、重大引爆型龙头型项目缺乏等文旅融合短板導致“游客不落浔阳城”[2]。因此,为了促进庐山景区和九江市旅游的进一步融合与发展,必须推动庐山景区与九江市旅游的一体化建设,这样才有助于实现“国际山水文化旅游城市”的建设目标。

二、景城一体化的内涵及可行性

在传统的旅游规划中,城市建设和景区建设是分开的。城市建设中更注重建筑规模及建筑物,忽视了城市旅游发展的要素、游客的消费需求及景城一体化的内涵[3]。景城一体化的内涵重点在于将“景”“城”“一体”三者相融合,从而实现“化”的目标。景城一体化突出强调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而不能将二者进行简单的叠加和复制,“景”必须是具有文化底蕴和生命力的景致,“城”必须是具有文化氛围的文化场所[4]。

庐山景区位于九江市近郊,每年都有大量游客经由九江出入,这是实现景城一体化的现实基础。由于地理位置比较的相近,庐山文化与九江文化也有较多相似点,这为推动景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提供了保障。庐山是“世界地质公园”和“世界文化景观”,每年有大量的外国游客慕名前来,同时景城一体化也可以极大地推动九江“国际山水文化旅游城市”的建设。

三、九江市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的策略研究

九江旅游的龙头是庐山,本质是名山旅游。庐山既是九江市借以扬名的平台,又是九江市旅游潜在的重要客源地。庐山景区的外来游客人数较多,因此九江市要在景城一体化、文旅融合的背景下,大力开展国际旅游的建设,不断开拓国际旅游的发展道路。

(一)加大政策和资金的支持

在政策方面,首先要加强对入境旅游的政策支持,简化国外游客入境旅游的手续,支持江西省旅游“走出去”;其次,要加强南昌昌北国际机场等国际口岸建设,大力发展国际旅游包机航线,积极培育国际航线;再次,支持九江市发展国际游轮旅游,完善泊船码头等设施建设;最后,加快建设昌景黄高铁,加大引进在黄山的境外游客力度。在资金投入方面,要积极打造对外文化交流合作平台,如庐山会议旧址等工程的建设。

(二)丰富境外宣传渠道,加大境外网络推广和广告投放力度

首先,江西省政府和九江市政府要强化境外市场的推广工作,积极搭建国际交流平台,参与“美丽中国—万里茶道”欧洲旅游宣传等活动,并不断丰富在国际社交媒体平台Facebook、Youtube等开设的“江西风景独好”官方账号中的信息;其次,继续加大在经费和技术上的投入,丰富宣传内容和传播渠道,广泛利用网络、微博、微信、微电影等新媒体手段来宣传城市旅游形象。近几年,九江市在宣传城市时就非常重视与庐山景区旅游形象的结合,如《庐山·人文圣山》纪录片、主题为“欲识庐山真面目,请到江西九江来”的旅游形象宣传广告、在美国纽约时报广场大屏播放九江的旅游形象宣传短片等,都很好地向世界展现了庐山和九江一体化的旅游形象。相关部门可以把这些宣传片通过更多的途径传播出去。此外,旅游景区、旅游城市的外文网站也是重要的对外宣传渠道。目前,九江市政府官方网站支持中文简体、中文繁体和英语三种语言进行浏览,但是有关旅游信息的介绍则比较少。因此,建设语言表达规范、内容详实、数据新颖的外文网站也是九江市对外宣传的重要内容。

(三)全方位提高城市形象

通过对日本游客发表在日本大型旅游网4Travle和Tripadvisor中的日文游记进行分析,发现大多数游客也都是直奔庐山而来,游记多为对九江市的交通、住宿和酒店附近的社区公园的描述,而且对出行的便利性颇有微词。因此,九江市要在交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方面全方位提升城市形象,使来庐山旅游的境外游客在此多停留一两天。例如,日本游客来庐山的出行方式主要是自助游,坐火车到庐山站或九江站后,再坐三轮车或面包车到庐山景区,因此对交通不便抱怨的游客较多。对此,在景城一体化的背景下,可以增加九江市区到庐山景区的汽车班次,或者与酒店合作,推出面向外国游客的接机服务。在城区旅游方面,可以推进传统街区宜游化改造,把道路、建筑、设施、社区等打造为展示地域文化、弘扬邻里交际互助和精神文明的场所。结合外国游客的需求,使所有的图文标志符合国际化、标准化的要求,语言表述上要有中文繁体、英语、日语、韩语等语言。

(四)培养一大批高素质外语人才

高素质人才,特别是高素质外语人才是发展国际旅游业的关键。从业者的素质、技能水平、外语能力等都会影响到国际旅游的发展。九江市设有旅游专业、外语专业的高校众多。因此,相关院校可以通过引进优秀的教师、适当调整教学模式、增加实践教学的比例等方式,力争培养出一批专业基础扎实、责任心强、职业素养良好、精通外语的高素质外语人才。此外,在饮食、住宿、购物、出行等方面选择外语服务配套设施齐全的酒店作为示范点,并在旅游手册、旅游网站等信息平台重点推荐。

(五)加大创新力度,打造特色文化

文化是廬山和九江“景城一体化”的基础。九江市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有民俗文化、饮食文化、诗词文化、码头文化等。首先,庐山要深入挖掘庐山和九江的诗词文化、传统文化、民俗文化,要重视文化的作用,借助文化的力量提升九江市的旅游形象;其次,可以把八里湖夜市等打造成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使在九江短暂留宿的游客也能对九江市留下深刻的印象;第三,根据特色文化推出民俗体验游、文化体验游等各种特色旅游项目。

四、结语

“景城一体化”的最终目标就是实现景区和城市旅游的融合发展,实现双赢。首先,九江市在深入挖掘城区旅游特色的同时,还要与国际名气更大的庐山结合在一起,利用庐山宣传九江,通过九江城市的宣传片让更多的人了解庐山;其次,要培养出一批高水平的外语人才,为宣传九江的“好山好水好文化”作出贡献;最后,要加大资金和政策的支持,做好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为外国游客的出行提供便利。

参考文献:

[1]张辉.旅游业与城市互动发展研究:以九江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4(12):17-20.

[2]秦成星.关于推动九江文旅深度融合的调研报告[J].当代江西,2021(11):50-51.

[3]窦志萍,杨芬,和旭.“景城一体”城市型旅游目的地建设研究:以昆明为例[J].旅游研究,2015(3):5-9.

[4]王英.文旅融合背景下的乐山景城一体化战略分析[C]//中国旅游研究院.2019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北京:中国旅游研究院,2019:508-512.

作者单位:

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

猜你喜欢
九江市庐山旅游
九江市审计局开展“七个一”系列活动庆“七一”
我的“自画像”
做一次庐山客
不老的情缘(合唱)
——江西省九江市浔阳区老年大学校歌
毛泽东登庐山
旅游
九江市4848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