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场域中新闻传播策略分析

2021-03-04 23:22丹璐
科学与财富 2021年26期
关键词:新闻传播策略研究新媒体

丹璐

关键词:新媒体;新闻传播;策略研究

引言:新媒体指的是在传统媒体发展中融入信息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在相互交融发展的背景下所衍生出来的一种新兴媒体模式,其中蕴含着无界性、共享性以及时代性的发展特征。在新媒體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新闻传播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也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传统媒体的传播形式彻底颠覆,新媒体打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让信息收发随时随地。大数据在新媒体平台的应用促进了精准推送,一方面更好地满足了受众的信息需求,另一方面也容易产生“信息茧房”效应。在新媒体场域中探讨新闻传播策略,有助于强化传播效果,提升受众体验。

一、新媒体场域中新闻传播的特点

(一)世界的互联性

1964年,加拿大传播学家马歇尔?麦克卢汉在他的《理解媒介:人的延伸》一书中提出了“地球村”的概念。彼时,电子媒介方兴未艾,而计算机网络尚未诞生。几十年后的今天,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飞速发展,“地球村”在新媒体时代从预言走向真实。全世界共享一张互联网,信息一旦上网,瞬间就能触达各个角落,没有时间与空间的障碍,真正实现了零成本全球化传播。不仅如此,这种便利性还体现在信息的海量性,存储与检索的便利性,以及超文本的呈现方式。受众不仅可以及时获得信息,还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找到需要的信息,通过超文本链接获得相关信息。可以说实现了“坐井观天”,方便与世界的互联互通。

(二)参与的直接性

随着数字采集、数字加工、数字存储等技术在信息生产与发布各个环节的不断渗透,新闻传播的技术门槛大大降低。受众只要拥有一台电脑或一部智能手机,接入互联网或移动通信网络,就能随时随地发布信息。智能终端设备的迭代与普及,移动通信网络的升级与换代,带来了人人都是传播者、人人都是自媒体的“全民新闻”时代。根据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1)》,截至2020年底,我国网民规模为9.89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70.4%,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用户总数超过16亿。新媒体改变了传统媒体“庙堂式”居高临下的传播地位,呈现出“去中心化”的特点,进一步彰显了受众的主体地位,促进了信息双向反馈。

(三)创作的灵活性

微信、微博、抖音、快手……日益丰富的社交网络平台为用户提供了极其灵活的信息传播方式。从图文展现到音视频制作,多样化的形式极大地调动了受众的参与性。再加上这些网络平台的社交属性,受众将自己所见所闻以各类形式发布在朋友圈或短视频平台上,很快就能与好友进行分享、互动,获得关注、点赞,进一步激发了受众参与内容创作的积极性。而与此同时,这些草根化的内容创作,成为传统媒体报道的有益补充,不断完善和还原着新闻事件的全貌。这在重大灾难性事件的报道中体现尤为充分。2021年7月,河南省郑州市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水灾,深处暴雨裹挟之下的百姓们用手机拍下了一个个灾难现场,也记录了一个个抗汛救灾的感人瞬间。

(五)内容的无序性

受众参与的直接性、便利性不可避免带来了新闻传播内容的无序性。互联网在虚拟与现实世界之间架起了桥梁,在新媒体场域中,受众不会受到国籍、种族、身份等的限制,草根也能成为“顶流”,独立判断、深度思考的内容创作者也能成为意见领袖。但与此同时,一些缺少专业媒体平台进行把关的内容也会在互联网平台上传播开来,这就容易滋生网络谣言,煽动网络暴力,这些内容一旦钻了媒体监管的漏洞,就会引起社会恐慌,甚至对社会稳定与健康发展造成威胁。

二、新媒体场域中新闻传播策略分析

新媒体的发展对于新闻传播而言是一把双刃剑。既要发挥新媒体的技术优势、平台优势,不断推动新闻传播效果的提升;又要杜绝信息内容监管不足、技术手段应用不善等弊端。

(一)优化信息内容,提升传播质量

在传统媒体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人才转型至关重要。提升新媒体平台上的内容传播质量,还要依靠专业媒体的人才队伍。新闻从业者要适应新媒体的传播环境和传播形态,学习并掌握新媒体场域中新闻语言的表达方式和传播技巧,针对受众碎片化的阅读习惯、浅阅读的浏览习惯,用受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以图文并茂、音视频并存的多媒体形式进行信息内容优化,进而提升传播质量。与此同时,新闻从业者要创新传播方式,积极策划选题,不仅要注重新闻报道的独家性,更要在深度性、新颖性上下功夫。依托传统媒体的公信力和影响力,以及在全行业范围内的媒介资源,一方面把传统优势平移到新媒体平台上来,另一方面培养更多的网络用户,增加用户粘性。

不仅如此,互联网极大地便利了传受者之间的反馈与互动。新闻从业者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交互优势,拉近与受众之间的距离,鼓励受众积极参与到新闻传播过程中,实现传受者的良性互动。

(二)加强舆论引导,政府不能缺位

在传统媒体,一条新闻信息的发布要经过记者、编辑、校对、政审等多条把关程序。但在新媒体平台,信息发布的便利性有时也难免带来内容监管的缺失。共创清朗的互联网信息空间,需要多方参与。一方面,传统媒体的把关人地位仍不可撼动,这也是传统媒体公信力的重要体现,在网络辟谣、舆论引导中应发挥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互联网运营平台要承担起把关人的责任,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实现对信息的监管。目前来看,在各大互联网平台上,通过对关键字词的精准把关,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确保信息发布的准确、可控。与此同时,在纷繁的互联网信息海洋中,政府应保持警觉,立足自身优势,保持正确的信息导向性、权威性以及公信力,不但要提升自身的媒介素养、强化舆论意识,还要加强对新媒体平台的培训与监管,强化社会舆论引导。

(三)创新传播手段,推进媒介融合

新媒体的不断发展给新闻传播带来新的课题。要“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全行业都在向着这一目标迈进。新闻从业者应当加强对新旧媒体融合的认知,密切关注新媒体发展动态,创新传播手段,推进媒介融合。当前,以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为主的主流媒体都在积极探索媒介融合新路径,并成功在微信公众平台、微博、视频号、抖音等互联网平台上形成了新媒体矩阵,打造了一次采集、多次加工、全渠道传播的“中央厨房式”新闻生产范式,不仅成为媒介融合的先行先试者,也是融媒体的成功打造者,为行业发展提供了范本。

(四)运用数字化技术,强化传播效果

从印刷时代到电子时代,再到当前的新媒体时代,传播技术无时无刻不在重塑着新闻传播格局。这一点在新闻传播的时效性上体现得尤为明显,互联网的一键发布改变了人们在报摊前等报纸、守在电视机前等节目的场景。积极运用数字化技术,能够有效提升新闻传播效果。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下,以今日头条为代表的新媒体平台实现了对新闻信息的精准化推送,满足了受众个性化的信息需求。未来,采用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并结合新闻媒体的专业化把关和议程设置,将进一步提升新闻传播效果。与此同时,数字化的音频、视频呈现方式,以及网络直播等传播形态的应用,也将极大地丰富新闻传播的内容和手段,让新闻传播更加多样化、多元化,给受众带来更优质的应用体验。

三、结束语

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等快速发展的当下,新闻传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只有对新媒体场域中新闻传播特点与趋势有更准确、更全面的把握,才能更好地利用新媒体优势,打破平台壁垒、丰富内容形式、提升传播效果,促进新媒体场域中新闻传播得到长足发展。

参考文獻:

[1]周耀宏.新媒体场域中党的创新理论传播的路径优化[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20(06):56-62.

[2]杜一柳.新媒体场域中体育新闻传播策略研究[J].传媒论坛,2020,3(10):15+17.

[3]李建伟,王怡冉.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编辑场域探析[J].中州学刊,2018(11):162-167.

[4]杨飞.新媒体场域中体育新闻传播策略研究[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8(11):67-69.

猜你喜欢
新闻传播策略研究新媒体
当传播遇上新技术,媒体人需怎样的新闻坚守?
关于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
目的论角度下的英语翻译策略研究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运用科技手段提升传播力
新闻传播专业硕士产学对接路径重构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