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新冠疫情时代中国开拓印度洋出海大通道的机遇与挑战

2021-03-04 05:28何咏洁
南亚东南亚研究 2021年1期
关键词:大通道印度洋战略

胡 娟 何咏洁

出海大通道是国家战略利益通往海外的输送通道,它由一系列海上战略性基点和陆上战略支点、运输通道连贯起来形成,是国家战略利益的自然延伸。出海通道的建设涉及国家的政治、经济和能源运输安全,在国家的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中国出海通道分布广泛,主要集中在东部海域,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开辟面向印度洋出海通道具有现实的战略意义。本文基于疫情对周边国家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在后疫情时代中国开拓印度洋出海通道将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开拓的印度洋出海通道主要路径。

一、对相关文献的梳理

出海大通道作为国家战略利益通往海外的输送通道,应由一系列海上战略性基点(要地)和陆上战略支点、运输通道连贯而成,是国家战略利益的自然延伸。国外对出海大通道的研究较多地体现在战略地理学、海权、军事学研究相关的成果中。如美国战略地理学家路易·C.佩尔蒂尔、G.埃特泽尔·珀西在其《军事地理学概论》一书中,所提战略地理学研究的六项要素,其中有两项即“通道性”和“机动性”,紧系于交通运输通道,并强调“通达性为其核心”;①Louis C.Peltier,George E.Pearcy,Military Geography,New Jersey:D.Van Nostrand Company,Inc.,1966.19世纪末,美国海军战略思想家马汉发表了《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年》《海权对法兰西革命与帝国的影响,1793~1812年》等一系列著作,开创了海权学说。马汉提出制海权对国家战略利益的发展至关重要,关系着一国的兴衰。他认为获得制海权最主要是建立海上军事力量,例如控制海上重要的交通要道、发展远洋海军、海上军事基地以及包括港口在内的基础设施建设。此外还需要发展海外贸易,扩大国家的海洋经济实力。②Alfred Thayer Mahan,The Influence of Sea Power upon History,1660~1783,Dover Publications,1987.The influence of sea power upon the French revolution and empire,1793~1812,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10.

印度洋是全球重要海上通道分布最广、最集中的地区,拥有众多的海上交通枢纽和海峡。在国际公认的“锁住世界的五把钥匙”中,印度洋地区就拥有其中三把,包括马六甲海峡、苏伊士运河和好望角。因此国外关于印度洋海上战略通道的研究也非常多。近年来最具代表性的当属2010年罗伯特·卡普兰出版的《季风:印度洋与美国强权的未来》(Monsoon:The Indian Ocean and the Future of American Power)一书。③Robert D.Kaplan,Monsoon:The Indian Ocean and the Future of American Power,Random House Trade Paperbacks,2011.卡普兰全面地阐述了印度洋地区的地缘战略环境,并对这一地区地缘政治格局的演变对世界格局的冲击做了深刻的分析。卡普兰在书中预测道:“在21世纪中国将在印度洋方向扩张,印度将会试图向印度洋西部和东部同时扩张,而两国交叉的地带将会成为未来大国角逐的核心区域。”中国开拓印度洋海上战略通道的举措,还被西方学者杜撰成了所谓的“珍珠链战略”(String of Pearls Strategy)。“珍珠链战略”一词是2004年美国的一家战略咨询机构(布兹·阿伦·汉密尔顿)最早提出。该观点认为,中国正在海外的投资特别是在印度洋海域的项目建设,例如中国在缅甸建设的皎漂港、在巴基斯坦建设的瓜达尔港以及在孟加拉国和斯里兰卡的投资,这些项目从地图上看像一串珍珠围绕着印度,对印度形成战略包围态势。此类观点显然是戴着有色眼镜在看问题,有失偏颇。

关于出海大通道的研究,近年来国内不断有相关的著作、研究报告、论文等成果涌现。梁芳的《海上战略通道论》则直接分析了海上战略通道的特性,总结了海洋强国争夺和控制海上战略通道的一般规律,可以对中国开拓印度洋出海大通道提供一种宏观上的思考与战略建议。①梁芳:《海上战略通道论》,时事出版社2011 年版。李兵的《国际战略通道研究》专门有一章介绍了印度洋海域的重要战略通道,该论文重点阐述了国际战略通道对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影响和作用。②李兵:《国际战略通道研究》,当代世界出版社2009 年版,第86~105 页。王立东教授在《国家海上利益论》里阐述了海上战略利益通道的概念,指出中国要建成海洋大国,海上利益对国家和民族的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他的研究对我们认识开拓印度洋出海大通道的重要性、迫切性有很大启发。③王立东:《国家海上利益论》,国防大学出版社2007 年版。《关于开创“两洋出海”格局保障国家利益拓展的战略推进构想》《关于中国面向世界开拓两洋出海大通道的战略构想》,两篇文章均明确提出了依据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中国必须适时探讨和形成两洋出海大通道的战略构想。④李靖宇、陈医、马平:《关于开创“两洋出海”格局保障国家利益拓展的战略推进构想》,《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 年第6 期;李靖宇、张卓《关于中国面向世界开拓两洋出海大通道的战略构想》,《中国软科学》,2010 年第8 期。《打通西南出海大通道启动印度洋战略》则提出打通西南出海大通道,由于中国距印度洋较远,从西南地区建设出海通道是中国通向印度洋最短的距离。即以重庆为战略支点,打通经云南至缅甸,再到印度洋沿岸的高铁、公路等综合性的国际贸易物流大通道的观点。⑤朱顺知、朱健:《打通西南出海大通道启动印度洋战略》,《重庆教育学院学报》,第23 卷第6 期。《加快建设和完善西南出海大通道》《建设西南出海大通道问题研究》也从不同角度阐述了从西南方向开辟出海通道的观点。⑥章远新:《加快建设和完善西南出海大通道》,《宏观经济研究》,2003 年第4 期;符远宪、张培胜:《建设西南出海大通道问题研究》,《改革与战略》,1996 年第2 期。此外,《美国岛链封锁及其对中国海上安全的影响》《中国海上战略通道数量及分布》等文章,分析了包括印度洋在内的中国出海通道的现状,探讨了怎样保障中国海上通道安全,认为开拓出海通道是保障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关键。①参见史春林、李秀英:《美国岛链封锁及其对中国海上安全的影响》,《世界地理研究》,2013年第2 期;郑中义等:《中国海上战略通道数量及分布》,《中国航海》,2012 年第2 期。

还有一些关于西方为主的其他国家海权思想和海洋战略的成果,虽然没有直接以印度洋出海大通道为研究对象,但是不同程度、不同角度地涉及印度洋出海大通道的研究。如冯梁著《亚太主要国家海洋安全战略研究》、李双建主编《主要沿海国家的海洋战略研究》、王生荣编著《蓝色争锋——海洋大国与海权争夺》,这些著作介绍了英、美、日、印、俄等一些国家的海权思想和海洋战略,介绍了这些国家开拓、维护、争夺印度洋出海战略通道的理论与实践。②参见冯梁:《亚太主要国家海洋安全战略研究》,《世界知识》,2012 年第20 期;李双建:《主要沿海国家的海洋战略研究》,海洋出版社2014 年版;王生荣:《蓝色争锋——海洋大国与海权争夺》,海潮出版社2004 年版。还有一部分中国学者结合中国的具体实际,研究中国特色的海权理论。如张文木著《论中国海权》、石家铸著《海权与中国》、鞠海龙《中国海权战略》,这些著作在探讨中国自己的海权理论时,也探讨了印度洋战略通道对中国的影响和作用,对本文同样具有很好的参考和启发。③参见张文木:《论中国海权》,海洋出版社2009 年版;石家铸:《海权与中国》,上海三联书店2008 年版;鞠海龙:《中国海权战略》,时事出版社2010 年版。

国外学者对印度洋出海大通道的研究始终保持较高的学术关注,研究成果体现了海权、军事学、战略学、地缘政治学等多学科交叉研究的学术面貌。但是国外对中国开辟印度洋出海大通道的研究显然缺乏客观、公正的立场。中国学者近年来在该领域研究虽然呈现了较高的学术热情,但是在研究深度与广度上都还不够。研究成果仍然十分零散,还缺乏系统性、针对性和操作性强的学术研究。本文将结合新冠疫情后国际格局的变化,对中国开拓大通道的构想进行全面的梳理,进而研究对中国建设印度洋出海大通道的机遇和挑战。

二、新冠疫情对中国印度洋出海大通道建设的影响

2020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已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现确诊病例。疫情对全球经济发展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2020年6月世界银行的报告显示全球经济将萎缩5.2%。④“Global Economic Prospects”,A World Bank Group Flagship Report,June 2020,https://openknowledge.worldbank.org/handle/10986/33748,p.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已将全球GDP增速预测从1月份的3.3%下调至-4.4%,这是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①“A long,uneven and uncertain ascent”,imfblog,Oct.13,2020,https://blogs.imf.org/2020/10/13/a-longuneven-and-uncertain-ascent/.疫情让中国周边形势发生了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对中国出海大通道建设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一)相关国家经济面临大幅度下滑

中国印度洋出海大通道建设涉及的相关国家大部分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严重依赖国际贸易、旅游以及国际投资等。受疫情以及全球经济下行的影响,周边国家和地区遭遇了严重的经济衰退,大部分国家GDP呈负增长(如下表所示)。

2019~2020 年部分环印度洋地区国家GDP 发展变化

此外,疫情也影响了一些国家的主要产业,例如旅游业。近年来,旅游业已成为许多发展中国家的主导产业,在一些环印度洋地区的国家中,旅游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一以上。②“Cross-Border Mobility,Covid-19 and global trade”,World Trade Organization,Aug.25,2020,p.4.https://www.wto-ilibrary.org/economic-research-and-trade-policy-analysis/cross-border-mobility-covid-19-andglobal-trade_5ff7e6fd-en.新冠肺炎大流行引发了该行业前所未有的危机。旅行限制、出入境限制导致国际游客大幅减少,国际旅游业的发展跌入低谷。对于依赖旅游业的国家来说,疫情加剧了国家经济的脆弱性。在马尔代夫,旅游业占该国GDP的70%,据世界银行预测,马尔代夫将是受到疫情影响最严重的南亚国家,国内生产总值预计萎缩将近13%。③“Maldives Development Update”,The World Bank,June 2020,https://openknowledge.worldbank.org/handle/10986/33904,p.24.尽管泰国在抗击疫情方面表现出色,从一月份至今感染病例仅3000多例,但是全球旅游业低迷也使泰国经济陷入衰退。据联合国发布的报告显示泰国的旅游业将损失470亿美元,经济至少萎缩5%,并需要两年多时间才能恢复到疫情暴发前的水平。①“Major impact from COVID-19 to Thailand’s economy,vulnerable households,firms:report”,The World Bank,June 30,2020,https://www.worldbank.org/en/news/press-release/2020/06/30/major-impact-from-covid-19-to-thailands-economy-vulnerable-households-firms-report.

(二)出口贸易受到严重冲击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促使各国采取封锁措施,工厂停工产量骤减,贸易运输中断以及市场需求低迷,导致2020年上半年国际贸易几近停止。据世界贸易组织预测国际贸易将下降13%~32%,其中亚洲地区的贸易将下降13%~34%,②“World Economic Situation And Prospects:September 2020 Briefing,NO.141”,United Nations,Sept.01,2020,https://www.un.org/development/desa/dpad/publication/world-economic-situation-and-prospectsseptember-2020-briefing-no-141/.这给依靠出口贸易的国家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例如,制造业占孟加拉国出口的95%以上,其中80%的商品销往欧洲和美国。由于疫情影响导致国际需求急剧下降,孟加拉国出口至少下降20%,而出口的下降可能导致该国2020年GDP至少下降2%~3%。③“UN/DESA Policy Brief 71:COVID-19 pandemic deals a huge blow to the manufacturing exports from LDCs”,United Nations,May 14,2020,https://www.un.org/development/desa/dpad/publication/un-desa-policybrief-71-covid-19-pandemic-deals-a-huge-blow-to-the-manufacturing-exports-from-ldcs/.

此外,疫情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石油的出口。自疫情暴发以来,石油需求急剧下降,据国际能源署估计,2020年上半年全球石油供应平均为9977万桶/d,较2019年下半年供应减少107万桶/d,也较2019年上半年减少54万桶/d。④祁新:《国际油价大幅下跌回顾及2020 年国际油价走势分析》,《中国能源》,2020 年第9 期,第27 页。国际石油价格暴跌了50%以上,这造成了伊朗和阿联酋等石油出口国的经济动荡。然而随着商品和服务出口收入的下降,国外投资的减少,再加上货币的贬值,许多发展中国家已经无力偿还数十年来累积的巨额债务。与此同时,疫情带来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高涨,医疗卫生相关用品进口大幅度增加,为抗击疫情的财政支出也在不断增大,这给大部分国家的财政带来巨大压力。随着政府财政赤字的进一步扩大,许多环印度洋地区小国家将面临严重的国际收支危机。

(三)产业供应链面临中断的风险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国供应链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而中国是全球供应链的核心一环,已成为全球供应链网络的中心。疫情影响到了中国向其他国家出口中间产品,而对中国中间产品依赖度较高的周边国家普遍面临着供应链危机。例如武汉在汽车工业、光电子信息以及生物制药领域在全球供应链中处于重要位置,但是受疫情影响相关产业停产,这给印度的制药领域带来了巨大冲击。尽管印度的仿制药生产全球领先,但是其70%的原材料都来自中国,其中三分之一来自武汉。①“The impact of COVID-19 on global supply chains”,Oxford business group,April 24,2020,https://oxfordbusinessgroup.com/news/impact-covid-19-global-supply-chains.中国和印度制药领域产业链的中断也对全球其他国家造成了影响,相关国家纷纷调整产业链并鼓励本地生产,以减轻产业链中断造成的冲击。

疫情在全球的蔓延,使各国产业链中断的风险都在不断增大,对全球产业供应链的安全也造成了挑战。例如印度的信息技术和软件产业,该产业在印度的出口总额中占将近45%,对印度GDP的贡献率将近8%。②“Managing the impact of COVID-19 on India’s supply chains”,July 2020,p.54.,https://www.ey.com/en_in.然而由于疫情影响,印度大量企业面临停产停工,而其主要出口市场美国和欧洲也是疫情严重的地区。这极大地影响了印度软件的出口,使整个产业供应链面临风险。此外,疫情也使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的电子元器件供应链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另外,还影响了周边国家产业链的转型升级。东南亚地区是承接中国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其中服装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最快。由于疫情影响大量服装企业濒临破产,原本进行产业升级的国家由于缺乏资金而被迫放弃,使其产业转型升级的努力遭受重大打击。

(四)面临着公共卫生危机的挑战

在中国的周边地区几乎所有国家都有确诊病例,在全球确诊排名前50的国家中周边国家就至少有8个。其中印度疫情最为严重,全球排名第二,并且还呈现暴发蔓延的趋势。尽管东南亚国家在控制第一波疫情的时候表现出色,成为国际社会抗击疫情的典范,但是随着第二波疫情的来袭,一些国家防线崩溃,缅甸在短短两个多月的时间内确诊人数突破6万,这给缅甸的医疗卫生系统带来了巨大压力,也提升了周边国家抗击疫情的难度,泰国、老挝等国纷纷关闭边境口岸以阻止疫情的蔓延。而中国周边大部分为发展中国家,医疗卫生水平较低,不仅缺乏足够的医疗卫生用品,检测能力也达不到要求。面对重大公共卫生危机的挑战,大部分国家缺乏足够的资金抵御疫情的影响。随着疫情在全球的二次蔓延,周边国家可能会持续遭受疫情的影响,加深这些国家的公共卫生危机。

(五)加剧社会不稳定状况

疫情导致各国失业率居高不下,对经济的影响可能会使全球1亿人口陷入极端贫困。③“Projected poverty impacts of COVID-19 (coronavirus)”,The World Bank,June 08,2020,https://www.worldbank.org/en/topic/poverty/brief/projected-poverty-impacts-of-COVID-19.此外,疫情还加剧了全球粮食不安全状况,据世界粮食计划署估计,疫情的蔓延可能会使全球营养不良的人口从8300万增加至1.32亿,到2020年底还将有1.35亿人面临长期粮食不安全的风险。①“The State of Food Security and Nutrition in the World (SOFI) Report 2020”,United Nations World Food Programme,July 21,2020,p.8.疫情激化了社会矛盾,引发了政治、经济等领域的动荡。例如,疫情在泰国造成了广泛的失业,据估计有830万人将失去工作和收入,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年轻人。②“Major impact from COVID-19 to Thailand’s economy,vulnerable households,firms:report”,The World Bank,June 30,2020,https://www.worldbank.org/en/news/press-release/2020/06/30/major-impact-from-covid-19-to-thailands-economy-vulnerable-households-firms-report.民众生活陷入困境,看不到希望的年轻人纷纷涌上街头,将矛头指向政府要求总理下台,修改宪法并限制国王的权力。抗议浪潮已经持续了几个月,引发了泰国政治、经济等领域的连锁危机,造成了社会的持续动荡。

三、后新冠疫情时代中国开拓印度洋出海大通道面临的挑战

(一)逆全球化思潮兴起

疫情重创了全球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逆全球化思潮不断兴起。逆全球化的概念与全球化相对应,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全球化主要是指经济上的概念,是商品、技术、信息、服务、资金等生产要素跨越国界和地区的流动,使得世界日益联系成为一个整体。而逆全球化主要是指全球化在经济和政治方面存在某种程度的倒退或停滞。③孙依然:《逆全球化的根源与中国的应对选择》,《浙江学刊》,2017 年第5 期,第6 页。逆全球化思潮由来已久,早在200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就已经出现,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这一思潮的发展。

导致逆全球化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有:首先,经济全球化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全球利益分配不均。发达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处于主导地位,而发展中国家由于自身实力的差距在全球化进程中处于被动地位,并且越来越依靠全球产业链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发展中国家经济的脆弱性。在此次疫情中发展中国家受到的冲击最大,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预测,2020年发展中国家将损失至少2200亿美元的收入。④“COVID-19:Looming crisi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threatens to devastate economies and ramp up inequality”,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Mar.30,2020,https://www.undp.org/content/undp/en/home/news-centre/news/2020/COVID19_Crisis_in_developing_countries_threatens_devastate_economies.html.而因疫情产生的巨额债务将拖垮发展中国家数十年的发展。其次,随着全球产业布局的一体化,发达国家纷纷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制造产业,导致发达国家就业急剧减少、贫富差距增大、产业空心化现象严重。最后,经济全球化导致大量生产资料向少数几个产业高度集中,容易引发经济危机。

后疫情时代逆全球化在政治上主要表现为民粹主义。例如美国的一系列“退团”行动、英国“脱欧”、欧洲国家极右翼民粹主义政党的兴起,以及疫情期间西方国家将主要责任“甩锅”给中国,将“病毒政治化”并且大肆渲染中国威胁论,引发中美关系的动荡。在经济上主要表现为贸易保护主义。例如中美在贸易领域的摩擦,这是当今“逆全球化”最重要的表现。①万广华、朱美华:《“逆全球化”:特征、起因与前瞻》,《学术月刊》,2020 年第7 期,第36 页。美国打击中国企业,并对中国出口的商品征收大额关税。此外,西方国家打击中国5G技术的发展,撤回在中国的产业链,力图使制造业回流等。在社会文化上主要表现为排外主义、反移民等。一些极右翼政党趁机崛起,其反移民言论以及游行加剧了欧洲社会对于移民问题的意见分歧。美国政府也颁布了一系列反移民的政策措施,像“禁穆令”、在美墨边境建墙等,导致美国社会进一步分裂。在亚洲罗兴亚难民问题也困扰着缅甸和孟加拉国的发展。而疫情期间的封锁隔离措施,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国际社会的反移民和排外主义倾向。

中国开拓印度洋出海战略大通道不仅是为了保障中国的能源安全和国家安全,也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潮流。“逆全球化”思潮的再度兴起,给中国在后疫情时代开拓出海战略大通道营造了不利的国际环境。将会给中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带来一系列的挑战。

(二)中美战略竞争全面升级

自从特朗普上台执政以来美国对华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向,中美关系发生了深刻的转变,从以往的战略合作者转变为战略竞争者。2017年特朗普政府发布的首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全面地阐述了其“美国优先”理念,将中国定义为修正主义国家、战略竞争者。认为中国挑战了美国的力量、影响力和国家利益,并试图削弱美国的安全和繁荣。该报告认为美国对中国长时间实施的接触战略是错误的,中国并没有按照美国的利益和期望发展。相反美国认为中国与美国在国家利益和价值观方面是完全对立的,中国将会不断在印度洋和太平洋地区扩展影响力,企图取代美国,扩大社会主义经济模式的范围,并重新塑造地区秩序。②“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The White House,December 2017,https://www.state.gov/president-trump-releases-national-security-strategy/,pp.2~25.此外该报告在阐述中美在印太地区竞争时指出尽管美国寻求与中国继续合作,但中国正在利用其经济和军事威胁来迫使其他国家接受中国的政治和安全议程。中国在印太地区的基础设施投资以及贸易战略强化了其地缘政治意图,中国在南海建立的军事化前哨基地威胁了贸易自由和其他国家的主权,并威胁了地区安全稳定。①“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The White House,December 2017,p.46.https://www.state.gov/president-trump-releases-national-security-strategy/.这份报告是冷战结束以来美国首次将中国定位为“战略竞争者”,并且以应对“中国威胁”为战略导向的国家安全报告。表明了美国对华战略认知发生了深刻的转向,美国已将中国视为全球性的首要战略竞争者,将全方位展开与中国的竞争。

后疫情时代中美战略竞争全面升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在政治上,政治意识形态之争是美国对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2020年7月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发表演讲宣布特朗普政府将以意识形态为基础建立全球反华联盟,企图加剧中美意识形态的对立。②“Communist China and the Free World’s Future”,The White House,July 23,2020,https://www.state.gov/communist-china-and-the-free-worlds-future/.此外,美国以意识形态为基础加大了对中国香港、新疆和西藏问题上的“人权攻击”。并指责中国对美国进行政治渗透,对南亚和东南亚等国扩展政治意识形态。2020年7月21日,美国国务院以中国干涉美国内政、偷窃美国知识产权、开展商业间谍活动要求中国关闭其驻休斯敦领事馆,并宣布制裁中国高级官员,撤销香港在其外交和贸易关系中的特殊地位,宣布中国在南海的海洋主张是非法的。③“Officials Push U.S.-China Relations Toward Point of No Return”,The New York Times,https://www.nytimes.com/2020/07/25/world/asia/us-china-trump-xi.amp.html.美国在政治上对华战略不断升级导致中美关系降至历史冰点。

其次在经济上,经济安全被视为美国国家安全利益的核心。2020年5月美国白宫还向国会提交了《美国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战略方针》,在报告中详细介绍了美国对中国的战略,认为中国在经济、价值观和安全领域对美国的国家利益构成了三大挑战。并认为中国的“一带一路”建设是为了实现中国的全球利益,满足中国国内的经济需求,对美国的经济利益构成了挑战。④“United States Strategic Approach to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The White House,May 2020,pp.2~7.对此美国为推动制造业回流,在全世界发动了“去中国化”运动,企图与中国的产业链脱钩。在贸易领域发动对中国的贸易战,对中国的商品加征大额关税,迫使中国加大对美国商品的进口,进一步开放金融市场。此外,还加大对中国的技术限制,打压中国的高科技企业,对中国的5G技术进行全球“围堵”,发动对于中国的“科技战”。

中美战略竞争的全面升级对后疫情时代中国开拓出海战略大通道带来了许多不利的影响。一方面恶化了中国的地缘政治环境。中国开拓出海战略大通道主要面向印度洋和太平洋,而印太地区是美国对华开展地缘政治竞争的重点。美国一再强调印太地区海上通道的自由,并将印度拉进中美竞争的战略轨道,企图利用印度平衡中国在印度洋的力量,体现了美国对中国在印度洋地区影响力不断增强的关注。①吴心伯:《论中美战略竞争》,《世界经济与政治》,2020 年第5 期,第115 页。另一方面造成环印度洋地区小国面临“选边站”的难题。部分环印度洋地区国家是中国开拓出海通道的重要战略依托。美国对东南亚、南亚各国的政治经济有着广泛和长期的影响,而中美竞争的全面升级将会给一些国家的对外政策造成影响,不可避免地导致这些国家的战略分化,这将不利于营造中国建设出海通道的有利国际环境。

(三)中印关系问题

2020年6月印军违背承诺再次越过实控线蓄意发动对中方的挑衅攻击,中印两国军队在边境加勒万河谷地区爆发了严重的冲突,这是自2017年洞朗危机以来中印两国爆发的最严重的军事对峙事件。近年来印度屡次挑衅中国边界,对中国的领土主权和国家安全构成了严峻挑战。随着中印边境冲突的爆发,印度国内“反华情绪”高涨,多地还爆发了针对中国的示威游行活动,发起了抵制“中国制造”的运动。印度的行为加剧了中国在南亚地区地缘战略环境的复杂性,增加了中印之间关系的不确定性。

此外,印度还位于中国开辟印度洋出海大通道的重要关节点上。由于印度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印度对于印度洋非常重视,正如印度外交家潘尼迦所说:“谁控制了印度洋,谁就能主宰和控制整个印度。”②潘尼迦:《印度和印度洋:略论海权对印度历史的影响》,世界知识出版社1965 年版,第89 页。因此印度出于对印度洋霸权的追求,对于中国在印度洋上的经济活动非常敏感,将中国在印度洋沿岸各国建立的港口视为包围印度的“珍珠链战略”,与周边各国的经济合作项目也被打上了“地缘政治”的标签。③邹应猛,龚贤周:《“印太”语境下印度的印度洋战略及其地缘政治的影响》,《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9 年第4 期,第171 页。认为中国进入印度洋带有政治和军事意图,主要在于与印度争夺海上霸权。更为重要的是中国的“海上丝绸之路”以及“开辟出海大通道战略”与印度的“海洋战略”相冲突。对此,近年来,印度加强了其海上军事力量的发展,并将其海权不断扩展至中国南海,给中国开辟出海战略大通道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四)疫情影响的持续性与反复性

疫情影响的持续性体现在:第一,时间的持续性。从历史上的几次疫情大流行来看疫情影响的时间跨度都较长,例如查士丁尼瘟疫和欧洲的黑死病。而在疫苗没有完全研制完成和推广之前,疫情的影响短时间内难以消除。第二,对全球经济影响的持续性。疫情严重冲击了全球经济,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计在未来两年内,全球GDP将损失9万亿美元,比2008年金融危机造成的破坏更大。①“The Great Lockdown:Worst Economic Downturn Since the Great Depression”,IMFBlog,April 14,2020,https://blogs.imf.org/2020/04/14/the-great-lockdown-worst-economic-downturn-since-the-great-depression/.全球供应链中断,金融体系脆弱性凸显,在短时期内难以恢复。第三,对发展中国家影响的持续性。疫情对发展中国家的冲击最大,收入来源的减少将导致发展中国家长时间陷入债务危机,世界银行行长警告说,全球经济衰退可能会拖延发展中国家数十年的发展。②“World Bank president says ‘deep’ coronavirus recession will hurt world’s poorest countries the most”,Fox Business,April 20,2020,https://www.foxbusiness.com/economy/world-bank-president-says-deepglobal-recession-will-hurt-poorest-countries-the-most.

疫情影响的反复性体现在:由于部分国家防疫措施不到位,在疫情尚未完全控制时,因急于发展经济而开放边境导致确诊病例不断上升。鉴于疫情的发展状况以及全球的防疫形势,疫情可能会反复出现。疫情的反复性将进一步加剧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而因经济危机带来的溢出效应可能会扩展到政治、社会和安全领域,这对中国在后疫情时代开拓出海战略通道可能会带来一系列的影响。

四、后新冠疫情时代中国开拓印度洋出海大通道的潜在机遇

第一,发展经济的共同期盼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此次疫情极大地冲击了各国经济,造成了全球经济的衰退,后新冠疫情时代促进经济发展将会是各国共同的目标。而中国在第一阶段有效地控制住了疫情的蔓延,有力地推动了生产和生活秩序的恢复。据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前三个季度经济增速由负转正,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7%。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其中第三季度同比增长5.8%,比第二季度快1.4%,表明工业生产正逐渐恢复并快速增长。③《前三季度经济增长由负转正》,国家统计局,2020 年10 月19 日,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2010/t20201019_1794596.html。此外服务业也正逐步复苏,居民实际收入也由负转正,总体来看中国在防控疫情和发展经济方面成效显著。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中国的增长前景已从6月份预期的1.0%提高至1.9%,并成为2020年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大国。④“Crisis and Opportunities:New Finance and New Economy in a New Situation”,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October 24,2020,https://www.imf.org/en/News/Articles/2020/10/24/sp102420-crisis-and-opportunities-newfinance-and-new-economy-in-a-new-situation.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的复苏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将会增大。而中国在后疫情时代开拓出海大通道能够有效地对接各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带动周边其他国家经济的发展,使周边国家搭上中国经济增长的“快车”,共享中国经济发展的成果。

第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签署提供了有利平台。2020年11月《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签署将进一步推动中国在后疫情时代开拓印度洋出海大通道。RCEP是由东盟十国发起,并邀请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印度6个国家参加,谈判历时8年,而印度以协议会损害本国生产商的利益为由退出了RCEP协定。尽管如此RCEP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覆盖了全球22亿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30%,15个成员国2019年GDP规模达25.6万亿美元,占全球经济总量的29.3%,区域内贸易额10.4万亿美元,占全球贸易总额的27.4%。①《15 国签署RCEP,全球规模最大的自贸协定达成!》,《人民日报》,2020 年11 月15 日,https://ml.mbd.baidu.com/r/d6vOdXwsmI?f=cp&u=94b48063dcc279eb。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签署将给中国在后疫情时代开拓出海通道带来以下潜在机遇:首先,能够有效地对抗“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思潮的发展。后疫情时代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掀起“去中国化”,抵制中国产品的运动,“逆全球化思潮”的兴起给经济全球化带来了巨大挑战。而RCEP是旨在通过削减关税及非关税壁垒,建立统一市场的自由贸易协定,是对冲逆全球化思潮的重要举措。能够有效地促进区域内商品、经济和资本等生产要素的流通,促进区域内产业链和价值链的深度融合,以及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其次,能够为出海通道的开拓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随着中美竞争的全面升级,美国不断在中国周边挑起事端,企图恶化中国的发展环境。在后疫情时代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是中国开拓出海大通道的基本条件,而RCEP的签署能够有效地对接各国的发展战略、增强区域内战略互信、凝聚发展共识、提高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也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美国单边主义的行为,以及破坏地区安全稳定的企图。最后,能够促进“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发展。RCEP能够提升“一带一路”的机制化和制度化建设,促进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打造区域内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形成跨区域合作发展的典范,也为出海通道的开拓创造有利的合作平台。

第三,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抗疫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中日韩三国为国际抗疫合作树立了典范。在共同抗击疫情的过程中,中韩两国率先成立联防联控机制,创下了两国在疫情期间相互“零输入”的纪录,率先开通重要急需人员往来的“快捷通道”,保障经济稳定运行。日韩两国领导人也表示将积极支持中国抗击疫情,两国民间各界人士也纷纷支援中国,提供医疗物资援助。随着日韩两国疫情的严峻,中国积极地向日韩两国提供帮助,中国多地支援日韩城市“战疫”,并共同谱写了“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守望相助、共克时艰”的时代新篇章。此外,疫情期间中国与东盟各国也加强了抗疫合作,2020年2月中国—东盟开展了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问题特别外长会议。这是地区国家首次聚焦公共卫生安全的多边外长会议,双方达成了建立联防联控机制、确立长效合作机制、发展经济、携手抗击疫情等共识,为进一步扩展中国—东盟合作空间奠定了新的基础。①李晨阳、罗肖:《抗疫合作助推东亚命运共同体建设》,《世界知识》,2020 年第7 期,第21~22 页。

中国与周边国家“抗疫合作”的努力也为中国在后疫情时代开辟印度洋出海大通道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首先,促进了中国与环印度洋地区国家的友好来往,进一步增强了政治互信。在一定程度上扩展了中国对外交往的层次,促进了民间的人文交流,以及各国之间的“民心相通”。其次,通过抗疫合作建立跨地区的合作机制,为开拓出海大通道构建了合作平台,能够进一步加强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战略互信。最后,为中国开拓出海大通道提供了有利的国际舆论环境。疫情期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借疫情对中国进行抹黑,将新冠肺炎病毒称作“武汉病毒”“中国病毒”,甚至要联合其他国家对中国进行“清算”,让中国承担疫情暴发的责任。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污名化严重影响了中国的国际形象,给中国带来了不利的国际舆论环境。而中国与周边以及全球其他国家的抗疫合作,有力地打击了西方国家的企图,让世界看到了中国抗击疫情的努力,得到了周边国家的认同和支持,极大地改善了中国的国际舆论环境。

五、后新冠疫情时代中国开拓出海大通道的主要路径

(一)推动“两洋出海”格局的形成

“两洋出海战略”是指通过开拓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出海通道,形成两洋出海通道的战略互动,从而破解中国“出海”难的问题,保护中国的“能源安全”和“国家安全”,进一步维护中国的海洋权益。

近年来随着中国的不断崛起,美国将重点逐渐扩展到印度洋,扩大了对中国的围堵范围。在南海问题、台湾问题上不断挑起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矛盾,企图恶化中国的周边环境。而印度也加入到了与美国联合对抗中国的战略轨道,屡次挑衅中国西部边界,加大力度扩展海军,甚至将触角延伸至了中国南海地区。此外在疫情期间,一些西方国家在中国周边地区大肆散布“中国威胁论”,严重地影响了地区的和平稳定以及中国的舆论环境。纵观中国近代历史,海洋安全与中国的国家安全紧密相连。尽管目前在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中国周边海域暂未发生冲突,但是中国与多个国家存在着领土和海洋权益纠纷,随着中美竞争的不断升级,海洋安全问题将是中国未来长期关注的重点。在后疫情时代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海洋在中国的发展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制定“两洋出海战略”更具有紧迫性和必要性。为了更进一步推动“两洋出海战略”的实施,重点是要以中国国家利益为核心,从实际出发,逐步推进、形成太平洋和印度洋战略通道互动的整体格局。

首先要保障传统的太平洋出海通道。太平洋是世界上海上通道分布最广的大洋。有三条主要航线:北太平洋航线、中太平洋航线和南太平洋航线纵贯整个大洋。太平洋上的诸多海峡,例如白令海峡、朝鲜海峡、台湾海峡以及马六甲海峡等都是世界重要的海上交通要道。其中以白令海峡、麦哲伦海峡、巴拿马运河和马六甲海峡构成的水运网络,将太平洋与北冰洋、印度洋以及大西洋相互连通。太平洋是中国出海的传统通道,在中国的出海战略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中国每年海运量80%以上都要经过太平洋。在后疫情时代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保障中国太平洋出海通道的安全越来越重要。

其次积极开拓印度洋出海通道。印度洋集中分布着全球最多的海上交通要道。通过马六甲海峡和龙目海峡可直接进入太平洋;通过曼德海峡、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和直布罗陀海峡可到达西欧;通过好望角可直接进入大西洋。此外印度洋周边资源丰富,靠近中东产油区,是世界上重要的石油运输通道。中国的石油运输航线是从波斯湾向东穿过马六甲海峡或龙目海峡通往中国大陆。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石油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大,中国目前已成为全球第一大石油进口国。80%以上的石油运输都需要经过印度洋和马六甲海峡,印度洋的石油运输航线在中国能源安全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最后,实现“两洋出海通道”的战略互动。在后疫情时代为推动出海通道的开拓,实现战略通道的有效互动是必须考虑的问题。保障中国海上通道安全,通过岛屿之间的战略互动建立起海上经济走廊,进一步对接中国的“海上丝绸之路”,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发展。

(二)把云南建成通向印度洋的陆路通道

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疆,是中国连接南亚、东南亚的重要大通道。”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考察云南,再次强调了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和环印度洋地区开放的问题。习总书记一再强调云南与南亚、东南亚和环印度洋地区的合作,与云南作为中国通向印度洋地区陆路通道的战略地位密切相关。云南已经成为面向印度洋周边经济圈的关键枢纽。云南北上可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南下可连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向东可连接长江经济带和泛珠经济圈,向西可经由孟中印缅经济走廊进入印度洋,地处“一带一路”的交汇点,是中国连接南亚、东南亚的重要路桥,从陆路进入印度洋最便捷的国际大通道,以及面向印度洋周边经济圈的关键枢纽。相较于国内其他省区,云南省是最具与环印度洋地区交往优势的省份之一。陆上通道的建设不仅有利于中国开拓通往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出海口,还有利于云南省经济社会的发展。

第一,继续推荐云南和环印度洋地区的互联互通。云南省正根据国家的战略发展规划完善省内交通,到2020年云南省要基本建成“三横四纵”铁路网,运营里程达5000公里;“五横五纵”高速公路主骨架,里程达8000公里;“两出省三出境”的水运通道,里程约5000公里。①“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2017—2030 年)等国家系列交通规划解读”新闻发布会,云南省人民政府,2017 年4 月7 日,http://www.yn.gov.cn/ynxwfbt/html/2017/shengzhengfuxinwe nbanfabuhui_0420/48.html。此外,还需加大构建云南与周边国家的交通网络,包括交通基础设施、能源基础设施以及跨境光缆等的互联互通,这是推动云南加强与周边国家联系,开拓两洋出海通道的关键。

第二,将云南建设成产业转移的基地,成为中国与周边国家合作交流的平台。云南特殊的区位,使之在承接中国东部地区产业转移方面存在着显著优势。能够有效对接中国长三角、珠三角以及环渤海经济圈的产业转移,并成为中国与东南亚经济圈、南亚经济圈的桥梁和纽带。此外,还需加快国际大通道的建设,畅通产业转移的渠道,加快中缅经济走廊以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建设,使云南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地区的物流基地、出口商品加工基地和产业转移基地。进一步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开拓南亚、东南亚市场。

第三,建立开拓出海大通道的合作机制,发挥云南在中国西南地区对外开放的前沿作用。为进一步推动中国在后疫情时代开拓出海大通道,云南应积极对接中国的“两洋出海”战略,发挥自身区位优势,利用现有的与周边国家的合作平台,积极建立更高层次的促进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出海通道建设的合作机制。增进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战略共识、增强政治互信,将中国的出海大战略进一步落到实处。

(三)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让中国的发展红利惠及环印度洋地区

在后疫情时代随着疫情对全球经济造成的巨大冲击,经济复苏和发展将会是全球的主要目标。中国应加大力度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促使“一带一路”建设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引擎,吸引更多的国家加入到建设当中。更为重要的是深化与周边国家的合作,坚持“周边是首要”的战略布局,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五个方面全方位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务实合作。让周边国家共享中国经济发展的“红利”,促进“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发展,助推中国出海通道建设。

此外,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全面签署之际,中国应积极抓住时代机遇,将RCEP打造成为后疫情时代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合作,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成,为中国在后疫情时代开拓出海大通道提供有利的条件。此外,通过RCEP促进中国与日本、韩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为中国开拓出海大通道带来有利的国际舆论环境,缓解中美战略竞争全面升级给中国周边带来的压力和挑战。最后将出海大通道的建设贯穿于RCEP的实施过程之中,设立出海通道建设的相关议题,建立合作机制,用RCEP助推中国出海大通道的建设。

(四)加强中国远洋海军建设,维护中国海洋安全和海洋权益

在后疫情时代随着中美竞争的不断升级,美国不断加大在南海问题和台湾问题上对中国的挑衅,给中国东部海域安全带来了较大的压力。此外,印度为了获得印度洋霸权,近几年也加大了海上力量的发展,不断扩充海军,与周边国家加强了海上演练,这给中国在印度洋海域航线的安全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对外贸易在中国经济中的比重不断增大,中国要开拓出海大通道以及保障海上经济利益,最重要的是建设一支强大的海上力量,这是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支撑。

对此,中国应该加大力度发展海上力量,首先发展海军的武器装备,增强海军的近海防御和远洋作战能力,维护中国的国家安全和海上利益,对其他国家形成一定的威慑作用。其次与周边国家开展海上军事合作,包括军事交流、联合演练、联合搜救、海上运输保护以及打击海盗等。①陈利君、胡娟:《海洋世纪与中国的战略抉择——兼论印度洋对中国的意义及应对之策》,《云南社会科学》,2012 年第6 期,第92 页。通过军事上的合作交流增进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理解,更好地维护中国的出海通道安全。总之,为了进一步开拓出海通道,在后疫情时代中国应该积极主动地推动出海大战略的实施,从安全、政治、经济等方面入手,多维度构建出海通道的整体格局。破解中国“出海难”问题,推动中国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

猜你喜欢
大通道印度洋战略
京港澳高速:版图上的“黄金大通道”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与南亚高压相联的欧亚大陆-印度洋经向环流
尼泊尔民族宗教问题对西藏南亚大通道建设的影响
走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大步
Поезд Харбин-Россия стимулирует рост китайско-российской торговли в провинции Хэйлунцзян哈俄班列拉动黑龙江中俄贸易增量
实施农村“党建护航”战略的创新实践思考
去印度洋
营口港海铁联运及国际多式物流大通道发展情况
印度洋上接“嫦娥”回家:远望3号船精确测控探月三期试验返回器顺利再入返回侧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