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一类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现存问题及对策

2021-03-05 22:59陈奕巧
商业文化 2021年32期
关键词:预算编制公益部门

陈奕巧

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深化,国家對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在高要求和“过紧日子”的双重压力下,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唯有利用好预算这一控制手段,通过科学、精细的资金规划和安排,才能在保持单位正常运转的同时,又履行好公益服务的职责。然而在实践中,很多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并未发挥好预算管理的重要作用,预算编制、执行等环节都存在诸多问题,这不仅制约了财政资金效益的发挥,也不利于单位长期健康发展。因此,有必要对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当前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措施进行深入研究。

部门预算与单位内部预算契合度不高

部门预算是单位按财政要求以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为基础编制的反映单位整体收支情况的综合预算,最终以经济科目、功能科目和支出类别等区别为不同的国库支付指标。单位内部预算是单位根据内部各处室的职责和年度工作任务对部门预算的再次分配和细化,全面反映了单位具体的工作内容,最终以支出内容和管理部门等区别为不同的报账指标。因此,单位内部预算主要用于规范各处室的资金使用,协调推进单位各项工作,处于财务报账端;部门预算是政府预算的组成部分,主要反映财政资金运动和使用方向,处于资金支付端。虽然部门预算和内部预算表现形式及作用不同,但是体现的都是单位整体的收支情况,两者之间应该是相互契合和对应的。然而,由于编制时间、编制基础和编制内容不同,部门预算和内部预算往往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脱节,相互契合度不高。比如部门预算中已批复的项目支出在后期单位内部预算中进行了调整,造成部门预算中完成的各项目资金数和单位实际发生的各项目资金数不一致;部门预算的基本支出按办公费、差旅费、劳务费等经济科目进行分类,单位内部预算按各处室完成工作任务保持正常运转所需经费列示,以各处室实际资金用途核算的经济科目数额往往与部门预算中支出的经济科目数额不一致,这些情况使部门预算和单位内部预算相互脱节,出现预算两张皮的情况。

预算执行管控力度不强

预算执行并不是简单的资金使用,而是严格按照预算的内容、资金的类别等要素选择对应的预算指标进行支付,从而精准反映单位各项经济活动的过程。严格按照预算内容执行预算,有利于政府清楚了解财政资金用于了哪些地方,能够发挥什么效益,也有利于单位各项计划目标的实现和长远健康发展。然而很多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在经费的使用过程中,对预算执行不够重视,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对预算执行过程进行严格管控,加之部门预算和单位内部预算脱节,导致预算执行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一是各处室在资金使用过程中,往往认为只要支出金额不突破单位分配的预算数即可,而不关心是否严格按照申报预算时的支出明细和各明细金额报销经费,导致未列入预算的支出名目以及超出预算明细金额的情况常有发生,从而年底处室预算资金不足,需要从其他地方进行预算调剂,预算的严谨性大打折扣。二是各处室的资金使用都是以单位内部预算为基础,按照职责、任务选择相应的预算指标进行账务报销,而财务部门是按照部门预算选择与报销业务相符的预算指标进行资金支付,可是部门预算和单位内部预算较低的契合度,使财务部门在选择指标支付时往往难以完全和实际报销内容相符,导致支付的资金不能真实反映资金的实际用途,还会出现部门预算中的项目支出被用于单位日常基本支出的情况。

预算分析评价和考核重视度不够

年度预算执行完成后,及时组织对执行情况进行分析、评价和考核,有利于发现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从而不断提高单位的预算管理水平,以安全、高效、严谨的资金使用为单位履行好公益职责、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保障。尤其是那些对部门预算进行再次分配实行两套预算的单位,更应该及时、深入地进行预算执行分析,不断改进两套预算的编制方法和流程,实现两套预算的完美契合。然而,很多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毫不重视预算的执行分析,认为只要当年的预算金额足够单位的正常运转和工作任务完成就行,资金的实际使用是否严格按照预算执行,预算执行结果是否反映了单位真实的运营情况,以及资金使用的效率高不高并不关心。所以,有些单位虽然制定了预算执行分析、评价和考核的相关制度,但流于形式,只是定期简单统计一下内部预算执行情况,看看各处室和各项目预算执行率怎么样,是否达到了财政的预算进度要求,既缺乏对预算执行的深入分析,也没有将评价结果纳入考核,未起到激励和改进的作用;有些单位甚至完全缺失预算执行分析制度,评价和考核更是无从谈起,一般情况下,年度终了,当年预算相关的工作也基本告一段落。

加强部门预算和单位内部预算之间的协调性 杜绝“两张皮”现象

虽然单位内部预算的编制内容、编制基础和作用都与部门预算有所区别,但是因为部门预算是经人大审核批准具有法律效力的政府预算的一部分,也是财政部门对各单位进行资金管控的基础,所以在编制单位内部预算时,各单位应严格以部门预算为依据,保持部门预算与单位内部预算之间的高度衔接和相互对应,从而保证支付的预算资金与实际用途一致。比如部门预算资金主要分为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两大类,这两大类又按照经济分类、功能分类、预算项目等进行细分来反映预算资金不同用途和支出方向。为了保持两套预算的一致性,单位内部预算也应该以部门预算为基础严格划分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并保持两套预算中人员经费、日常公用经费和项目支出等各类预算金额一致,以及项目支出中各项目预算金额一致,若是因单位工作计划的变动或工作内容的增加对单位内部预算进行了调整,尤其是涉及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之间的调整,则单位也应该按照财政部门的要求向财政申请预算调整,从而杜绝因为各项工作计划、资金需求与部门预算资金不一致,出现人员支出和公用经费、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各不同项目经费之间等交叉、混用的情况。

强化预算执行管控力度 保持支出内容和预算内容的一致性

预算执行是预算管理中的重要环节,是落实预算权威性的重要途径。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作为财政全额拨款单位,要切实加强对预算执行过程的管控,保持单位各项实际支出和预算内容一致,从而保证财政资金使用的合规性、安全性和有效性。一是要加强预算理念的宣传,让各处室人员明白精准预算编制和严格预算执行的重要性,自觉形成预算管理的意识,继而在预算申报阶段全面考虑、精确测算和反复论证,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协调工作安排、规范经费报销,从源头上保障预算执行的规范性。二是单位财务部门要实时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测和跟踪,了解各处室对预算资金的使用情况,将报销明细和预算申报明细进行对比,若是发现存在资金使用明细和预算内容不符的情况,要及时与各处室沟通、了解详情,并视情节严重程度上报相关领导,从而对各资金使用处室产生一种外部约束力,促使各处室合理安排经费支出,强化预算执行的严肃性和精准性。

落实预算执行分析评价和考核制度提升预算管理水平

预算编制是否科学、合理,预算执行是否合规、有效,都要通过详细、透彻的预算执行分析来进行评价。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应该建立和完善预算执行分析机制,并严格按照制度要求落实到位。可以按月度、季度或者年度定期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并将评价结果与各处室考核以及下一年的预算安排挂钩,通过奖优罚劣来激发各处室重视和加强预算管理的积极性,促推单位预算管理整体水平的全面提升。预算执行分析可以着重从预算编制的精确度、预算执行的准确度、资金使用的有效度进行展开。一是分析预算编制的各类支出金额是否与单位实际发生的各类金额相符,是否存在过多的预算调整或大额的资金结余结转,判断预算编制是否足够科学和精确。二是分析预算执行的支出内容是否與预算指标明细相一致,预算执行的进度是否与工作的开展进度相当,判断预算执行的严谨性和资金的安全性。三是分析各项支出发挥的作用和产生的绩效,是否完成了年初设定的短期目标,是否有利于单位长期目标实现,还可以采取横向、纵向对比的方式,判断资金使用效率高低。

在财政拨款收入持续压减,经费紧张的形势下,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唯有着眼于内部,提高对预算管理的认识,从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预算分析各环节入手,多管齐下,精打细算,才能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更大的效益,充分履行好自己服务社会、满足民众需求的职责。

(湖南省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

参考文献:

[1]侯丽.高校校内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会学习,2020(06).

[2]张晓风.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0(08).

猜你喜欢
预算编制公益部门
试论国企全面预算编制问题及改进措施
公益
公益
公益
102个中央部门公开预算过“紧日子”成关键词
公益
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中的问题与对策
论事业单位政府采购预算编制与执行管理
浅析预算编制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影响
89家预算部门向社会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