皱肋文蛤规模化人工育苗技术初步研究

2021-03-05 02:51林国文
渔业研究 2021年1期
关键词:文蛤催产变态

林国文

(福建省闽东水产研究所,福建 宁德 352100)

皱肋文蛤(Meretrixlyrata),属帘蛤目、帘蛤科、文蛤属,又名琴文蛤、越南白蛤,是一种埋栖型的双壳经济贝类,主要分布在越南、菲律宾及我国的台湾、广西、广东和福建等地方[1]。该品种肉质鲜美、营养丰富,生长速度快,养殖周期短,产量高,适应性强,很受消费者和养殖户欢迎。皱肋文蛤属广温﹑广盐性贝类,可进行滩涂养殖、池塘养殖、浅海底播,是近年来我国南方海域具有规模化养殖潜力和市场前景的养殖品种之一。

专家、学者对皱肋文蛤开展了多方面的研究,其中栗志民等对皱肋文蛤苗种培育等进行了系列研究[2-6],但其浮游幼虫培育选择在室外池中进行,环境因素不可控,容易影响育苗效果,难以达到规模化育苗;刘志刚等进行了中间培育研究[7];蔡葆青等进行了人工育苗试验[8],但稚贝培育饵料不足时添加褐绿色、黄绿色池塘水,容易带来有害物质,影响水质及苗种生长,给生产带来隐患,不利于规模化生产;陈浩明阐述了育苗关键技术[9],报道内容较为简单。迄今尚未见有关皱肋文蛤规模化人工育苗的报道。为此,本文于2013年3月至2015年7月开展了皱肋文蛤规模化人工育苗技术研究,旨在为促进皱肋文蛤养殖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1 材料和方法

1.1 育苗设施

育苗设施主要有2 000 m2育苗池,1 000 m2三级饵料培养池、500 m2二级饵料培养场地,增温锅炉,供水系统:包括高位水塔、砂滤池、蓄水池等,供气系统:包括罗茨鼓风机、气管、散气石等,以及聚乙烯桶等。

1.2 亲贝来源

亲贝选自广东湛江海区、福建漳州海区,贝龄1~2龄,平均壳长达45 mm、平均体质量达36 g/粒以上的个体,亲贝选择壳表完整、无损伤、闭壳肌强劲有力的个体。亲贝性腺应饱满成熟,性腺检查方法:刺破内脏团,卵子能自动流出、在水中迅速扩散、无结块,卵细胞大多显圆形;精子能快速转动、活力好。

1.3 催产与孵化

亲贝通过网袋包装、保湿的方法进行运输,运输时间为5~7 h,经5 h左右阴干,之后进行催产,催产时将亲贝平均分布在催产床上(催产床规格为:长×宽=3 m×1 m),每张催产床催产的亲贝数量为25 kg,催产床吊挂于水面下100 mm处,催产床底部放2个气石大气量充气,催产池同样强充气,使池水呈沸腾状,模拟流水刺激。刺激约3 h后,雄贝喷出白色精液、呈云雾状扩散,雌贝喷出黄色卵。当受精卵密度达到10~15 cell/mL后,将亲贝移至其他催产池继续催产。受精卵留在原池孵化,投入浓度为5×10-6EDTA改良水质。孵化条件:盐度13.0~16.9,pH7.8~8.3,水温28~30℃。正常情况下,受精卵15 min左右出现第一极体,7 h后发育到担轮幼虫,16 h后发育至D形幼虫。

1.4 幼虫培育

受精卵发育至D形幼虫后,用400目筛绢网收集,倒池到育苗池培育,育苗池中保持EDTA浓度为5×10-6。

1.4.1 幼虫培育密度

D形幼虫培育密度为8~12 cell/mL,壳顶幼虫培育密度为7~10 cell/mL。

1.4.2 饵料投喂

饵料投喂根据幼虫肠胃和藻类供应情况进行适当调整,每天早晚各投喂一次。浮游幼虫前期投喂金藻,数量控制在(4~6)×104cell/mL;中后期投喂金藻、角毛藻,数量控制在(6~8)×104cell/mL;壳顶幼虫(壳长大于145 μm)除投喂(6~8)×104cell/mL金藻、角毛藻外,加投(0.2~0.6)×104cell/mL扁藻。

1.4.3 水质条件

水温28.5~30℃,盐度13~17,pH7.8~8.2,光照度1 500 Lux左右,溶解氧(DO)﹥5.0 mg/L,氨氮﹤0.05 mg/L,日换水一次,换水量为30%~60%,育苗池水位1.3 m。根据幼虫的摄食和生长情况,2~3 d倒池一次。

1.5 幼虫变态附着和稚贝培育

浮游幼虫培育约7 d后,壳长达170 μm左右时,出现眼点,面盘萎缩或消失,棒状足形成,开始由浮游逐步转为匍匐爬行,进入变态期。

1.5.1 附着基投放

附着基为滩涂表层淤泥,经曝晒、煮沸消毒后,用200目筛绢网过滤,附着基在幼虫变态附着前预先均匀泼洒于稚贝培育池中,在池底形成3~4 mm厚的淤泥层。

1.5.2 稚贝培育

附着基投放完成后,把育苗池中的变态幼虫用200目筛绢网收集,移入培育,培育密度为(200~350)×104cell/m2,匍匐幼虫约经25 d培育发育至单管稚贝,单管稚贝再经约8 d培育发育至双管稚贝。

1.5.3 倒池洗苗

皱肋文蛤稚贝附着后,稚贝会大量分泌黏液,造成贝壳表面粘附脏物,影响稚贝栖息、摄食和生长,处理不好会造成底质败坏,引起稚贝大量死亡,是规模化育苗成败的关键环节。本试验根据稚贝活动情况,3~4 d倒池一次,倒池时将稚贝全部收集起来,然后用淡水多次冲洗,把黏液完全洗去,直至稚贝体壳表清洁干净为止,同时去除死亡稚贝及其他杂质。

1.5.4 饵料投喂

饵料投喂每天早晚各投喂一次,根据稚贝肠胃饱满度进行适当调整。主要投喂角毛藻、扁藻,日投喂量为(8~10)×104cell/mL。

1.5.5 水质条件

水温28℃左右,盐度14~19,pH7.8~8.2,光照度2 000 Lux左右,DO﹥5.0 mg/L,氨氮﹤0.05 mg/L,日换水两次,换水量90%~150%,稚贝培育水位0.6 m。

2 结果

至2015年6月25日,本试验分六次,共催产皱肋文蛤亲贝580 kg,获受精卵40.336×108粒,孵出D形幼虫总量为28.437 ×108只,受精卵孵化率为70.5%;浮游幼虫培育7 d后开始变态附着,获初附稚贝15.157 ×108粒,幼虫变态附着率为53.3%;再经约33 d培育,共培育出平均壳长916.17 μm皱肋文蛤稚贝8.986 ×108粒,平均单位出苗量为249.6 ×104粒/m2,育苗成活率为31.6%,具体结果如表1、表2、图1所示(第一批次因未能成功催产,而不做统计)。

表1 皱肋文蛤育苗试验情况

表2 皱肋文蛤不同阶段幼虫培育情况

3 讨论

3.1 皱肋文蛤亲贝选择

亲贝选择壳长45 mm以上,壳表完整、无损伤、闭壳肌强劲有力,发育成熟的大个体,肉眼观察软体部丰满,内脏团表面被性腺覆盖,性腺组织延伸至基部,刺破内脏图,卵子能自动流出、在水中迅速扩散、无结块,卵细胞大显圆形,精子能快速转动、活力好。本试验第一批次催产不成功与性腺不成熟有关,与陈浩明[9]所描述的“性腺不成熟的亲贝不管如何刺激也不会引起排放反应”结果一致。

注:1.D型幼虫;2.壳顶初期幼虫;3.壳顶中期幼虫;4.壳顶后期幼虫;5.变态附着幼虫;6.无管稚贝;7.单管稚贝;8.双管稚贝。

3.2 温度

皱肋文蛤规模化育苗通过增温,将浮游幼虫阶段水温控制在28~30℃,优点是:1)可促进幼虫迅速成长;2)期间投喂的饵料为金藻和角毛藻,这两种藻类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5~30℃,有利于这两种藻类的保存和生长。幼虫变态附着后温度保持在28℃左右,因为水温太低易导致变态附着成活率降低或失败,与蔡葆青等[8]研究结果一致,也与栗志明等[3]报道的“皱肋文蛤幼贝最适生长温度为27~30℃”相似。

3.3 盐度

盐度是皱肋文蛤变态、发育、生长的关键因子,皱肋文蛤一般在有江、河淡水流入的河口、湾口繁殖,本试验盐度保持在13~19,能促进幼虫迅速成长和幼虫的变态,提高变态成活率,因为盐度太高、太低均易导致变态附着成活率降低或失败,这与蔡葆青等[8]报道的一致。

3.4 饵料

本试验全程投喂人工培育的单胞藻,浮游幼虫阶段主要投喂金藻、角毛藻,附着后主要投喂角毛藻、扁藻,根据其摄食和肠胃饱满度的情况进行适当调整,饵料投喂可控。饵料投喂少,会影响生长,而饵料投喂多,会形成藻渣,容易败坏底质,藻渣也会粘附在贝体上,影响摄食、生长;同时饵料浓度过高或者饵料不适口等,藻细胞进入鳃后不进入消化道,而是通过简单的黏液包裹后立即排出体外[10],产生假粪,假粪对其自身生长不利,最终影响单位出苗量和育苗成活率。

3.5 倒池洗苗

皱肋文蛤稚贝附着后,稚贝会大量分泌黏液,造成贝壳表面粘附脏物,影响稚贝栖息、摄食和生长,处理不好会引起稚贝大量死亡,是规模化育苗成败的关键环节。本试验根据日常观察稚贝活动情况,发现稚贝有脏物粘连马上倒池,倒池时将稚贝全部收集起来,然后用淡水多次冲洗,淡水较容易洗去黏液,清洁稚贝体壳表。倒池可同时去除池底残饵、代谢物质及敌害生物,更新了附着基,有利于稚贝生长,提高育苗成活率和出苗量,达到规模化育苗要求。

3.6 室内规模化育苗的优点

本规模化育苗试验的水质、温度可控,盐度可调;饵料全程投喂人工培养的单胞藻,二级、三级饵料培养面积大,可保质保量供应,是皱肋文蛤规模化育苗的前提保障;本试验在室内进行,还可做到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如发现贝壳表面粘附脏物可及时倒池,更新附着基,清除残饵、代谢物质及敌害生物,促进稚贝生长、提高成活率和出苗量。

猜你喜欢
文蛤催产变态
棘胸蛙养殖技术(四)——变态期饲养管理
大纹白蝶如何变态
文蛤蒸蛋
如东文蛤 天下至鲜
骂错人
按摩乳头能催产吗
大鲵的人工繁殖技术研究与应用
鱼类催产激素对齐口裂腹鱼繁殖的影响
捡文蛤
花的一年两次人工繁殖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