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陉古道

2021-03-05 02:21文/图
中国公路 2021年3期
关键词:陵川县山神庙石桥

文/图

责任编辑/曹晶磊 美术编辑/李仪灵

白陉古道南起河南辉县薄壁,过孟门关经山西陵川长山底、双底等地至山西长治上党,全长约150公里,为太行八陉第三陉,迄今已有3300多年的历史。白陉古道不仅是一条军事要道,还是豫晋两地商人通货交流的南北重要商道。20世纪80年代陵马公路开通之后,该条道路才被停止使用。

沿崖古道绕太行

白陉地处南太行地段。大自然将最美丽的风景留给了南太行,“太行山高顶着天,拦腰三道金箍栓;朝生云,晚吐雾,桥上垒桥树上树。”这段当地流传的民谣生动地将南太行的地理特点概括出来。

从薄壁镇沿薄平线一路向北,登上老爷顶回首东望,豫东平原万里平畴尽收眼底,浮现在笔者眼前的是公元前550年齐庄公率雄师北上太行征伐晋国的情景,“齐侯遂伐晋,取朝歌,为二队,入孟门,登太行。”

穿过老爷顶隧道,蜿蜒行驶在宝泉大峡谷的绝壁公路上,右手是高耸入云的巍巍山峦,左手是一道万丈绝壁断崖,谷底的宝泉水库仿佛一块碧玉镶嵌其中。

宝泉大峡谷是由太行山脉在垂直节理发育过程中,受到河水的下切作用剥落形成的多级河谷叠置的嶂石岩陡崖断层地貌,上部是奥陶系石灰岩层断层,下部是赭红色红砂岩石形成的嶂谷地貌,两个地层中间为一条植被覆盖良好的绿色植被线,而这条植被线便是历史上的白陉古道路段。

目前白陉古道保存最长、最完整的一段,是山西省陵川县马圪当乡十里河大峡谷中的“七十二道拐”和“悬天古道”。

七十二拐萦回还

七十二道拐是白陉古道中较为重要的一段,也是现在徒步驴友们口中的网红路,起点位于陵川县双底村。

双底村四面被绝壁环绕,公路旁边的村民用翻新的楼房开设了农家旅店。顺着一条被磨得铮亮的青石坡进村,路边外墙用红漆书写着“磢(chuǎng)底村”三个大字。当地人把两侧山体对峙并夹着陡坡的地势称为“磢”。而村子地处白陉古道七十二道拐“磢”之底,顾名思义就叫“磢底村”。当地方言中“双”“磢”音亦难分,久而久之,“磢底”就写成了“双底”。

据了解,当年的白陉古道从河南进入山西,延伸至双底村时,被十里河大峡谷拦住了去路,峡窄无比,水恶石凶,先人们利用两山间的岈豁,凿出一条“之”字形路盘而登之,历经七十二拐登上巅峰,通过蜿蜒的栈道进入山西。

白陉古道七十二道拐

双底村所在地黑马沟大峡谷

悬天古道

行巅第一桥

七十二道拐路宽约2米,随着山坡的走向千折百回、重叠而上。每一拐路的外侧边缘都有石条砌成高约半米的石堰,路面每隔三四米远就有一块突出路面约两厘米的条石横隔在路上,一方面可以引流顺坡而下的雨水形成的急流,另一方面还能控制重车下坡的速度。

“一拐、两拐……四十四拐、四十五拐……”随着山的陡峭程度“拐”越来越短,越来越密,越来越陡,七十二拐时,折返的古道也缩短至四五米长,路边还有一座山神庙。

山神庙墙上镶一通《界碑》,“小磢之巅,钟磬号风,香烟含树,昔为山神祠,诚当两省之要害,属往来之冲衢。凡以供侍人歇定,游士息肩,莫不蒙神之庇佑。”从碑文也可看出这处山神庙曾是往来客商休息的地方。

悬天古道咏叹调

转过山神庙,绕过一个山梁,便进入白陉古道的悬天古道路段。悬天古道随山就势悬挂在万丈悬崖的腰部,路宽约2米,勉强可供两支骡马驮队相错而过,道路随着悬崖的弯度,随势赋形,遇沟填平,遇坎凿平。人行其间,上倚危岩,下临深渊,有的地方穿隙而过,有的地方绕巨石而行,有的地方凿石而通,有的地方垒岸而成。

盘在峡谷中的绝壁蜿蜒前行,途中一处腹部凹陷的山洞,是悬天古道上可供行人遮风避雨的一个天然歇脚驿站。继续前行,古道在一道深深的峡谷中断开,峡谷之上横跨着一座人水通行的两用石桥,桥下有一座废弃不用的旧石桥,这就是白陉古道上的“行巅第一桥”。

相传横水村村民张弥穿过白陉峡谷到河南做生意,从河南回家时遇大雨,石桥被洪水冲毁。面对高峡深谷,张弥只好改道走十里黑毛沟峡谷回家,不幸遇到强盗被图财害命。在家苦等丈夫回家的玉莲得知此消息,悲痛交加,发愿决心在此重修石桥。她将孩子托付给公婆,毅然外出赚钱。三年后,她将积攒的钱全部拿出来,亲自走上工地开山凿石修桥。后人感念玉莲的功德,便将此桥称之为“念夫桥”。

玉莲发愿修桥的故事令人哀叹,使笔者不禁想起了古代的孟姜女哭长城,在百姓心中,这座桥的地位不仅仅是为了赞颂玉莲和张弥感人的爱情故事,还是山里人面对凶险恶劣的太行山自然境地的无奈诉说,更是内心对走出大山、追求自由的殷切渴望。

俯瞰白陉古道与陵川县761县道

猜你喜欢
陵川县山神庙石桥
论碳审计主体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两次偷听与山神庙设置的思想艺术价值
石桥的传说
悠悠水乡 七溪石桥
“官告民”告出天价违约金
陵川县蛋鸡养殖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实录
2016年6月陵川县三次冰雹天气过程分析
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
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