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歌剧《沂蒙山》中“海棠”的形象塑造研究

2021-03-07 12:38谢子玥
艺术科技 2021年21期
关键词:民族歌剧沂蒙山形象塑造

关键词:民族歌剧;《沂蒙山》;海棠;形象塑造

中图分类号:J61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21-0-03

1 民族歌剧《沂蒙山》简介

民族歌剧《沂蒙山》是由山东歌舞剧院创排的一部佳作,故事讲述的是20世纪30年代,在沂蒙山深处的一个村子里发生的故事。青梅竹马的林生和海棠正在举办婚礼,却没想到日寇突然在此刻发动了袭击,危难之际,由赵团长、夏荷夫妇带领的八路军及时赶到,赶走了日寇。新婚的林生也加入了八路军,而海棠则照顾负伤且怀孕的夏荷。在夏荷的感召和鼓励下,海棠也逐渐成为一个女战士。夏荷生下女儿小沂蒙后不幸去世,海棠则带着小沂蒙和自己的孩子小山子生活。后来又遭到日寇袭击,海棠忍痛让自己的亲骨肉小山子去引开敌人,而小山子不幸倒在了敌人的枪口下。战争结束后,八路军重新回到村中后,海棠得知林生也在战斗中牺牲了。海棠虽然先后失去了儿子和丈夫,但是她始终坚信林生和小山子会一直在天上陪着她。作品矛盾冲突激烈,人物形象鲜明,情真意切,感人肺腑,让无数观众流下热泪,深刻表现出了“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作品于2019年在北京首演后,获得了业界内外的广泛好评,并陆续在多地巡演,是革命题材民族歌剧中的又一部精品力作。

2 “海棠”的形象特点

作为该剧的女主角,海棠的形象特点十分丰富,而且在变化发展,对此可以结合多个唱段进行分析和解读。首先是热情爽朗的农家女形象。“山东人速来以豪爽著称,海棠没有读过书,自幼在大山里由乡亲们看着长大,也养成了她质朴、爽朗的性格。”[1]这一点在《婚礼歌》中有着鲜明的体现。海棠与其他新娘披着盖头静静等着新郎不同,海棠不要嫁妆,还要自己掀盖头,而且婚后要当家,这表现出了海棠豪放、泼辣的一面。当日寇入侵后,海棠则投入拥军中,与乡亲们唱起了《拥军忙》。从歌词中可以看出,在危难之际,海棠丝毫没有考虑个人得失,而是将红枣、煎饼全部贡献出来,同时也推着小车帮八路军运送给养。虽然生活是清贫的,但是海棠始终有着一颗热情的心,对生活充满了热爱。

其次是坚贞不渝的妻子形象。在海棠和林生的新婚之日,日寇入侵,后来在八路军的帮助下才打退了敌人。林生也决定参加革命,这对新人不得不面临着分别,并共同唱出了《等着我,亲爱的人》。第一句林生唱道:“我是家乡的雨,你是远行的风。风雨相随踏征程,等到再相逢。”此处风和雨这两个意象选择是有深意的。因为革命斗争无比残酷,就像是无情的风和雨,很有可能这一走就是永别,而最终的事实也正是这样。对此海棠则唱道:“我是村头的月,你是远方的星,星月相伴乘彩云,等到再相逢。”相比“风”和“雨”,海棠将两人比作星星和月亮,显然更加美好和宁静。在她看来,星星和月亮从来都是相伴相生的,而且还有彩云的相助,所以两人一定可以重逢。随后两人一起唱道:“等着我,亲爱的人;等着我,不变的心;听你听我,彼此互换,一生有情有梦。”强调了两个人无论在什么境遇下,都会永远倾听、挂念和呼唤对方,两个人的心永远紧紧相依。通过这个唱段可以看出,海棠对爱情是坚贞无比的,不管遇到怎样的困难,都不会动摇她相爱的信念。这既源于她自身,也源于对林生的信任。

再次是坚强不屈的母亲形象。林生跟随赵团长参加革命,赵团长将妻子夏荷留下来委托海棠照料,却不曾想夏荷在生下女儿小沂蒙后去世,留下海棠独自抚养儿子小山子和小沂蒙。海棠既怀念和夏荷之间的情义,也担忧日后不知如何向小沂蒙说起母亲身在何处,情不自禁地唱出了《就在山水间》。从唱段中可以看出,小沂蒙一声声喊海棠娘,而海棠也把她视为亲生女儿,甚至比小山子还要亲。海棠深刻地知道,正是小沂蒙的爸爸妈妈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了眼前的美丽家园,所以自己就算是拼尽性命,也要保护小沂蒙的周全。这既是源于海棠的母性光辉,更是她肩负的责任和义务所在。

最后是甘于奉献的红嫂形象。在近代中国革命历史上,有一个伟大的母性群体,被称为“沂蒙红嫂”,歌剧《沂蒙山》中的海棠正是沂蒙红嫂的代表。在歌剧第三幕中,九龙叔不幸牺牲,海棠爬到了山顶上,诉说着自己的悲痛之情。痛定思痛后,海棠终于明白了,唯有挺身向前,与敌人殊死搏斗,才能换得亲人和家园的平安。最让人感动的还在最后,为了保护革命后代,信守与夏荷的承诺,保住小沂蒙,海棠承受着巨大的悲痛和不舍让亲生儿子小山子只身赴险,小山子不幸遇难。海棠一边含着眼泪请求孩子原谅妈妈,一边又不断给自己打气,为了沂蒙的山與水,为了沂蒙的百姓和保家卫国的八路军,自己必须坚持下去,直到胜利的到来。至此,海棠已经成为舍生取义的革命女战士,她心中有大爱,肩上有责任,始终挺身站立在风雨和炮火中。

3 海棠主要唱段《等着我,亲爱的人》

《等着我,亲爱的人》是海棠在剧中的主要唱段。“当时的海棠和林生新婚燕尔,但是林生却不得不奔赴前线,每一个音符都倾注了海棠的不舍、爱恋和笃定,情真意切。”[2]首先,在歌词方面,该唱段虽然篇幅不长,但是却通过几个意象的精准选择实现了情感的升华。先是林生将二人比作风和雨,既表明了风雨的相伴相生,也表明了前路的风雨兼程。而海棠则将两人比作星星和月亮,星月是如影随形的,而且还有彩云相助,坚信两人一定能够重逢。随后两人一起唱道:“不变的心,彼此互换,一生有情有梦。”歌词从两对意象开始,引出了两人的深情告白,表现出了二人真挚而浓郁的情感。

其次,在结构方面,全曲采用了常见单二部曲式结构,分为前奏、A段、B段、间奏、B1和尾声六个部分。前奏包含八个小节,前四个小节引出全曲,后四个小节则通过柱式和弦与琶音的交替营造出深情的氛围。A段为9~17小节,由a和a1两个乐句构成,而且a1乐句要比a乐句多一个小节,正好是对“再相逢”一句的强调。B段为18~33小节,由四个乐句构成,其中前两个乐句是对比乐句,后两句则是对前两个乐句的重复和变化。间奏部分采用了上行模进,带领乐曲进入了高潮段B1。此处的调性发生了变化,抒发了二人之间真挚的情感。尾声部分是对之前旋律的重复,同时也给人意犹未尽之感。

最后,在旋律方面,该曲的旋律既遵循了歌剧创作的一般规律,同时又对民歌素材进行了充分借鉴,舒展大气,唯美动听。前奏部分使用了《沂蒙山小调》的素材,这是一首家喻户晓的民歌,也是沂蒙革命精神的代表,采用这首民歌的素材作为引子,体现出了创作者对历史的敬意。A段的旋律整体以平稳为主,旋律线缓慢地上行和下行,带有明显的宣叙色彩。而且特色之处在于该段的两个乐句呈相反的走向,暗示了两人马上就要分别。B段是一段二重唱。先由林生唱出,此处通过力度由弱到强的变化,表现出情绪的愈加激动。而海棠则用全曲的最高音予以回应。B1段在调式发生变化后开始了两人的齐唱。虽然是对之前旋律的再现,却不会给人重复之感。尾声部分速度和力度减慢减弱,最后在延音中结束了全曲。整个旋律起伏有致,变化自如,将两人之间的深情厚谊表现得淋漓尽致。

4 “海棠”的形象塑造方法

4.1 深入体验作品

歌剧是一门综合性艺术,歌剧的人物形象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这一点也在海棠身上有着鲜明的体现。因此要求演唱者从宏观到微观全面地体验作品,先感受整部歌剧的风格,把握每个唱段对应的形象特点。首先,从宏观角度来说,《沂蒙山》是一部革命题材的民族歌剧,赞颂了“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女主人公海棠原本是一个农家女,在经过多次历练,付出了巨大代价后,最终成长为一名沂蒙红嫂。她不仅质朴善良,而且无私无畏,勇于牺牲,没有她们的无私奉献,就没有革命的胜利和今天的幸福生活。所以整部歌剧是充满正能量的,更是感人至深的。其次,从微观角度来说,歌剧中海棠的多首唱段,都对应着不同时期的形象。以唱段《就在山水间》为例,这首唱段出现在海棠带着小沂蒙和小山子生活期间,虽然生活并不富足,但是海棠仍然将小沂蒙视为己出,在她身上倾注了无尽的关爱。但是在这背后也有所隐忧,那就是她害怕小沂蒙长大后问起自己的亲生母亲在哪里时,自己无法回答。但是仔细思考后,海棠告诉自己绝不能退缩,一定要将小沂蒙抚养长大,告诉她母亲夏荷就在沂水蒙山之间。通过分析可以看出,该唱段对应的是海棠的母亲形象,她有着伟大的母亲光辉和坚定的革命信仰,所以整体形象塑造应该是温润和坚韧的。深入体验作品,就能把握形象变化特点,形象塑造也自然更加精准和生动。

4.2 夯实演唱技术

“演唱是塑造歌剧人物形象最基本的方式,要求演唱者具有扎实的演唱基础,同时能够对各类演唱技术予以灵活的运用,方能塑造出真实可感的人物形象。”[3]以唱段《等着我,亲爱的人》为例,虽然该曲篇幅不长,也没有明显的难点,但是因为该唱段的情绪变化十分丰富,所以演唱起来并不简单。开始部分的演唱中,要按照谱面的要求适当减小音量,采用以气带声的方式,在突出诉说感的同时保持声音的高位置,并迅速进入唱段所展示的情绪和气氛中。B段的二重唱部分中,力度较之前有了明显变化,如果说之前是温情和淡然的,那么此处则明显朝着激动的方向发展。特别是“等着我”中的“我”字,时值长达两拍半,对此就要提前做好气息准备,并做好归韵。随后的“听你听我”四个字都是闭口音,音色很容易发涩、发瘪,因此要充分打开上颚,将喉头和声带放松,方能自然圆润地唱出。B1段的调式调性发生了明显变化,对此演唱情绪要有所转变,体现出前后演唱的层次感。尾声部分的最后一个“梦”字,时值长达八拍半,力度要求是f,对此要提前做好气息准备,干脆利落的收尾,唱出两人对爱情的坚贞不渝。可见,演唱技术的扎实和灵活,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具有决定性影响,需要演唱者对此高度重视。

4.3 巧用肢体语言

一方面,“演唱”一词,本身就是表演和歌唱的融合,表演是演唱的题中之义;另一方面,与一般歌曲不同,歌剧作为综合性艺术形式,有着明确的内容和情境,观众也有强烈的代入感和沉浸感。“所以只有当观众感到舞台上的表演者就是形象本身的时候,才能产生情感共鸣。”[4]而若想实现这个目的,仅靠歌唱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辅以肢体语言的运用,在一招一式、一举一动之间,让观众觉得这就是角色本身。具体到海棠的形象塑造来说,肢体语言的运用主要包含形体和眼神两个方面。首先是形体。歌剧演唱不能像一般歌曲演唱一样,只需要站在舞臺中央基本保持静止即可,而要通过适当的形体动作,让形象塑造更加自然和真实。比如当海棠以不同身份出现时,其形态便是截然不同的。当海棠面对孩子们时,因为孩子们尚未长高,所以要经常弯腰,甚至半蹲,来体现出对孩子们的关爱。而当海棠作为一个革命战士出现的时候,则一定是含胸拔背、精神抖擞的,给人以自信和豪迈之感。其次是眼神。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在传情达意方面具有奇效,很多时候一个眼神能够胜过千言万语。比如在海棠与林生分别的时候,两个人的眼神交流便是必不可少的,一开始两人唱到的内容都带有远方、远行的意味,所以要眼望前方,眼神中充满不舍和留恋。而唱到“等着我,亲爱的人”时,则需要四目相对,深情凝视。最后一句“一生有情有梦”则要将目光上扬,体现出一种坚定之感,两人是互相追随、永不分离的。通过对肢体语言的巧妙运用,能够在形象塑造上起到画龙点睛的功效,使演唱质量有本质上的提升。

5 结语

自民族歌剧诞生以来,女性形象一直都是歌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如《白毛女》中的喜儿、《洪湖赤卫队》中的韩英、《江姐》中的江姐等,她们身上既有中国传统女性的多种美德,更有着坚定的革命信仰和无畏的牺牲精神,《沂蒙山》中的海棠则是继上述作品后又一位经典的革命女性形象。对其形象特点的总结,不仅有助于多个唱段的演唱,同时可以获得对民族歌剧更加深刻的认识。文章也正是基于此目的,就海棠的形象特点进行了分析,总结其多个唱段的演唱要点。也希望在未来的民族歌剧中,会涌现出更多经典的女性形象,成为中国民族歌剧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参考文献:

[1] 栾凯.攀登艺术高峰 不断开拓创新:民族歌剧《沂蒙山》创作谈[J].人民音乐,2019(5):46.

[2] 李吉提.中国民族歌剧音乐创作的得与失(下):在温故知新中寻求发展之路[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20(4):50.

[3] 黄奇石.歌剧要向戏曲学习[J].歌剧,2017(6):88.

[4] 王蓓.刍议新时期中国民族歌剧的发展瓶颈及市场复兴[J].戏剧之家,2018(6):100.

作者简介:谢子玥(2001—),女,河南郑州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声乐演唱。

猜你喜欢
民族歌剧沂蒙山形象塑造
沂蒙山小调
沂蒙山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
民族歌剧创作的往日辉煌与现实危机
新时期下民族歌剧发展思考和建议
论舞蹈表演中舞蹈演员的形象塑造
贾樟柯电影中的底层人物形象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