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在早产儿缺血缺氧性脑损伤诊断及预后脑发育评估中的应用观察

2021-03-07 14:05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儿内科河南郑州450000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1年3期
关键词:胎龄白质脑损伤

1.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儿内科(河南 郑州 450000)

2.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新生儿科(河南 郑州 450000)

3.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影像科(河南 郑州 450000)

李二娜1,* 刘静炎1 王 凯2刘 磊2 慎源洁3

早产儿缺血缺氧性脑损伤主要是胎儿宫内窘迫、分娩过程及出生后缺氧窒息导致[1],缺血缺氧影响早产儿脑细胞能量供给及代谢,大脑血流动力学改变,脑血流灌注减少,大脑再灌注损伤,进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学改变[2-3]。缺血缺氧性脑损伤是早产儿死亡和脑瘫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脑细胞发生不可逆性损伤前及时诊断、治疗,有利于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因此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尤为重要。既往文献报道[4-5],MRI诊断评估颅脑疾病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广泛应用于脑损伤、颅脑肿瘤、脑血管病的诊断中,相比超声、CT以及血液学指标、临床评分等具有明显的优势。本研究探讨MRI在早产儿缺血缺氧性脑损伤诊断及预后脑发育评估中的应用价值,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42例缺血缺氧性脑损伤早产儿,设为病例组,男23例,女19例;胎龄29~36周,平均胎龄(32.56±1.76)周;出生体重900~2520g,平均出生体重(1923.47±386.25)g。选取同期住院的30例非脑病早产儿,设为对照组,男15例,女15例;胎龄29~35周,平均胎龄(32.42±1.61)周;出生体重950~2630g,平均出生体重(1952.63±374.59)g。病例组、对照组早产儿的性别、胎龄、出生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早产儿父母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符合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的诊断标准[6];早产儿,28周≤胎龄<37周;患儿监护人愿意积极治疗并定期随访。

排除标准:合并先天性疾病、内分泌代谢异常;先天性畸形儿;产伤、颅脑外伤、颅内出血、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导致的脑损伤。

1.2 方法所有早产儿均于出生后5~7d进行MRI检查。仪器设备为MAGNETOM Spectra 3.0T磁共振成像仪(德国西门子公司),使用高密度18通道头颅专用线圈。考虑到新生儿自主控制能力差,检查前30min给予5%水合氯醛口服,镇静,给药剂量为1mL/kg,对于镇静效果差的患儿可适当增加1次用药。患儿双耳塞入棉球,避免MRI检查产生的电流震荡噪音对患儿的影响。当患儿安静入睡后,保持仰卧位,棉被包裹好并用特制胶带固定,避免患儿中途醒来身体不自主运动干扰成像。若患儿头部有留置针,在MRI检查前应去除留置针,避免造成伪影干扰。在MRI检查时,密切关注患儿的生命体征、皮肤等情况,若有异常停止检查。扫描序列包括:T1加权成像(T1-weighted imaging,T1WI)、T2加权成像(T2-weighted imaging,T2WI)、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进行头颅横轴位、矢状位扫描。扫描参数:T1WI横轴位:重复时间(TR)为500ms,回波时间(TE)为18ms,层距5mm,视野(FOV)为240mm,采集矩阵320×224,平均次数(NEX)为2次。T1WI矢状位:TR为5100ms,TE为130ms,层距为5mm,FOV为240mm,矩阵512×288,NEX为2次。T2WI横轴位:TR为700ms,TE为20ms,层距为5mm,FOV为240mm,矩阵288×192,NEX为2次。T2WI矢状位:TR为4000ms,TE为130ms,层距为5mm,FOV为240mm,矩阵320×256,NEX为2次。DWI横轴位:TR为6200ms,TE为12ms,层距为5mm,FOV为240mm,矩阵192×192,NEX为2次。观察颅脑病变部位及信号变化等。

1.3 成像处理扫描完成后,成像资料自动导入Sante MRI Viewer(MRI图像处理软件),由2名中级职称、5年以上经验的影像学医师独立阅片,勾画双侧基底节苍白球区为感兴趣区,分别计算T1WI、T2WI、DWI成像下的感兴趣区的信号强度值T1值、T2值、DWI值,测量3次取平均值。

1.4 治疗与预后评估记录所有早产儿出生5min的Apgar评分,其中8~10分为正常,4~7分为轻度窒息,0~3分为重度窒息。所有缺血缺氧性脑损伤早产儿接受常规住院治疗,治疗措施包括:(1)降低颅内压:出生后2~3d静脉滴注甘露醇,或静脉滴注呋塞米、地塞米松。(2)控制惊厥:静脉注射苯巴比妥控制惊厥,或水化氯醛灌肠。(3)消除脑干症状:对于重症深昏迷、伴有中枢性呼吸衰竭或存在循坏衰竭、胃肠紊乱、频繁惊厥发作的患儿,静脉滴注纳络酮。(4)高压氧治疗:10d为一疗程,一般进行2~4个疗程。(5)营养神经药物:静脉注射神经节苷脂、依达拉奉、1,6-二磷酸果糖等,促进神经细胞代谢、保护神经功能。对患儿进行1年随访追踪预后,患儿于12月龄时复查MRI,记录信号强度值T1值、T2值、DWI值。患儿于12月龄时接受贝利婴幼儿发展量表Ⅲ(Bayley scales of infant development-Ⅲ,BSID-Ⅲ)[7]测评,评估患儿预后。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2.0软件。满足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进行配对t检验。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病例组与对照组的MRI表现对照组MRI成像显示早产儿皮质薄、呈迂曲条带状,脑室较大、脑外间隙宽,T1WI皮层、髓鞘呈高信号,白质、脑脊液、颅骨呈低信号;T2WI皮层、髓鞘、颅骨呈低信号,白质、脑脊液呈高信号;DWI显示双侧大脑半球未见明显异常信号(图1)。病例组MRI成像显示广泛脑水肿35例,皮质下及脑室旁白质损害15例,丘脑及基底节区和脑干背侧异常信号24例,大脑皮质层层状坏死、皮层下白质及深部白质脱髓鞘改变9例(图2-6)。

2.2 病例组与对照组出生7d内的MRI测量值及出生5minApgar评分比较病例组出生5min Apgar评分低于对照组,病例组出生7d内的MRI测量值T1值、T2值、DWI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病例组与对照组出生7d内的MRI测量值及出生5 min Apgar评分比较(x-±s)

表2 病例组出生7d、12个月龄的MRI测量值及BSID评分比较(x-±s)

图1 男,胎龄33周,出生5min Apgar评分10分,出生后7d进行MRI检查,无脑损伤。1A:T1WI成像未见明显异常信号,双侧内囊后肢呈高信号为正常髓鞘化表现(箭头);1B:T2WI成像未见明显异常信号。

图2 女,胎龄35周,出生5min Apgar评分5分,出生后5d进行MRI检查,诊断为轻度缺血缺氧性脑病。2A:T1WI成像软脑膜增厚,沿着心室壁线性增强,基底节和右尾状核头部有多个局灶性圆形高信号病灶(箭头);2B:DWI成像显示尾状核有多处高信号病灶(箭头)。

图3 男,胎龄33周,出生5min Apgar评分5分,出生后6d进行MRI检查,诊断为轻度缺血缺氧性脑病。3A:T1WI成像软脑膜增强信号(箭头);3B:DWI成像显示上左枕区的微小病灶(箭头)。

图4 男,胎龄36周,出生5min Apgar评分3分,出生后7d进行MRI检查,诊断为轻度缺血缺氧性脑病。4A:T1WI成像未见明显异常信号;4B:T1WI成像可见基底节信号异常。

图5 男,胎龄30周,出生5min Apgar评分1分,出生后5d进行MRI检查,诊断为重度缺血缺氧性脑病。5A:T1WI成像可见弥漫性皮质信号异常;5B:T1WI成像可见弥漫性皮质和基底节/丘脑信号异常。

图6 男,重度缺血缺氧性脑病,治疗后1个月复查MRI。6A:T2WI成像可见白质体积轻度丢失,存在明显脑沟间隙(箭头);6B:T1WI成像显示胼胝体弥漫性变薄(箭头)。

2.3 病例组出生7d、12个月龄的MRI测量值及BSID评分比较治疗后,30例患儿病情较轻已痊愈,12例患儿由于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病情较重遗留有脑瘫后遗症,后续将接受脑瘫康复治疗。病例组12个月龄的MRI测量值T1值、T2值、DWI值均低于出生7d的MRI测量值,病例组12个月龄的BSID评分高于出生7d的BSID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 出生7d、12个月龄的MRI测量值与5min Apgar评分、BSID评分的相关性出生7d的MRI测量值T1值、T2值、DWI值与出生5min Apgar评分无明显相关性(r=-0.932,r= -0.085,r=-0.013,P>0.05)。12个月龄的MRI测量值T1值、T2值、DWI值与12个月龄的BSID评分呈负相关(r=-3.554,r= -4.367,r=-4.228,P<0.001)。

3 讨 论

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的影像学诊断方法主要是超声、CT和MRI。头颅超声和CT操作便捷,对脑水肿、脑实质病变显示较为清楚。杨礼等[8]研究报道,头颅超声能实时反映缺血缺氧性脑损伤患儿的脑血流灌注情况,在形态学上大部分患儿出现双侧脑半球回声弥漫性增强,脑室、脑沟及半球裂隙变窄或消失,灰白界限不清,提示脑水肿。罗鹰等[9]研究报道,CT诊断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分型的准确率分别可达80%以上,对确定有无颅内出血和出血类型以及动态检查十分方便。随着MRI在临床的普及,MRI已成为颅脑病变的最佳影像学检查,对发现微小病灶及病灶分布的检出较为敏感,相比超声、CT诊断的灵敏性更高。张惠玲[10]研究发现,MRI诊断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及病情轻重程度分型的准确率较高,轻度、中度、重度脑损伤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7.5%、81.3%、93.8%,较好地反映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病理特征与病变程度。

目前临床发现,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发病初期1~2d时病变不明显,故而MRI常规序列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发病初期的阳性检出率较低, 建议在新生儿出生后5~7d检查更能获得明显的信号差异[11]。本研究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早产儿出生后5~7d的T1WI、T2WI、DWI的感兴趣区的信号强度值T1值、T2值、DWI值,定量评估诊断价值,结果发现,病例组出生7d内的MRI测量值T1值、T2值、DWI值均高于对照组。本研究发现,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的MRI成像主要为广泛脑水肿、皮质下及脑室旁白质损害、丘脑及基底节区和脑干背侧异常信号、大脑皮质层层状坏死、皮层下白质及深部白质脱髓鞘改变等,这与Rana等[12]、曹玲等[13]的研究报道大体相符,MRI下广泛脑水肿、脑白质软化及基底节/丘脑信号异常率较高。在临床实际中,通常发现不同胎龄、不同窒息程度的早产儿脑损伤的性质和病情程度不同,这可能与患儿缺血缺氧的时间、个体脑血管解剖结构的差异有关。分析其病理学机制,大脑缺氧时血管通透性增加,不良代谢产物在大脑组织内积聚;基底节、丘脑对缺氧更加敏感,容易发生损伤,丘脑下部-垂体系统受损,机体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进而发展为脑水肿和颅内压升高;缺血再灌注损伤也会造成区域性缺血或梗塞,若治疗不佳可发展为脑实质不可逆性损害,大脑皮层坏死、白质脱髓鞘改变甚至脑萎缩[14-15]。

降低颅内压、高压氧治疗、营养神经等是治疗早产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主要方法[16]。经治疗后,本研究于患儿12个月龄时复查MRI,结果发现患儿12个月龄时的MRI测量值T1值、T2值、DWI值均低于出生7d的MRI测量值,这表示患儿颅脑影像学改变明显好转,这与患儿的临床痊愈表现及BSID评分改善情况相符。新生儿Apgar评分是临床普及使用的评价新生儿窒息程度的重要方法,本研究发现,患儿出生7d的MRI测量值T1值、T2值、DWI值与出生5min Apgar评分无明显相关性,推测可能是因为影响Apgar评分的因素较多,包括皮肤黏膜颜色、心率、对刺激的反应、肌张力、呼吸5项指标,而受到患儿个体差异的影响,窒息程度与缺血缺氧性脑病的病变程度并不呈一致性。王雪源等[17]也发现MRI扩散张量成像FA值与1min、5min Apgar评分无明显相关性,与本研究结果相似。BSID评分被广泛用于评价婴幼儿智力及运动的发展情况,是评价婴幼儿的大脑发育是否正常的重要工具。本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后,患儿BSID评分明显升高,表示患儿大脑发育逐渐恢复完善,并且患儿12月龄的MRI测量值T1值、T2值、DWI值与12月龄的BSID评分呈负相关,这说明MRI定量评估患儿脑发育预后具有一定的价值。Rusli等[18]也报道以灰质和后肢内囊损伤为感兴趣区的MRI下T1WI、T2WI、DWI序列结果与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2年的神经发育结果具有关联性。

综上所述,MRI不仅可以早期诊断早产儿缺血缺氧性脑损伤,而且还能评估脑发育预后,临床应用价值高。不过在预后评估方面,本研究仅探讨了MRI对患儿1年的近期预后,MRI的中远期评估价值仍待后续进一步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胎龄白质脑损伤
新生儿脑损伤与围生期感染关联性的Meta分析
2004~2013年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创伤性脑损伤流行病学特征调查
综合护理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的临床干预分析
发现脑白质疏松不必紧张
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与出生体重及胎龄关系的研究
中年人过胖大脑年龄恐老化10岁
围生期窒息新生儿脑组织损伤后血清酶变化的胎龄差异性
缺血性脑白质病变与动态血压
低出生体重新生儿常用凝血功能参数变化的研究
Current pre-hospital traumatic brain injury management in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