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互动策略研究

2021-03-07 15:38孙警予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年14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思政政治

孙警予

(白银矿冶职业技术学院,甘肃白银 730900)

2020年两会关于文化建设的提案数量增加,挖掘文化资源、加强文化建设成为两会热点议题,体现出我国对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思想建设、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是我国重点关注的教育问题。当前各种浮躁、利己主义思想充斥着人们的头脑,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高校更应该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通过二者良性、有效的互动纠正不良风气。基于此,该文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互动进行了研究,对于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促进科研创新有着积极的意义。

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相同点

1.1 育人目标的相同之处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通过系统传授思政理论知识以及相应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政治认识,陶冶学生政治情感,帮助学生树立坚定的政治信念,提高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是通过良好的环境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是以人为本[1]。高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需要以先进文化为引领,通过先进文化潜移默化提高全体师生文化素养,使其汲取校园文化深层丰富的养分,成为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作为一种精神力量,文化可以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是民族精神的根之所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通过教育促使人们学习接受与践行先进的文化,是培养与践行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所以高校思政教育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实践活动。整体看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育人目标有相同之处。

1.2 文化属性的内在统一性

高校校园文化是一种以校园为空间、以学生为主体的局部类文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除了教育属性以外还具有文化属性,其伴随着人类文化活动而产生,并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以及社会演变不断进步。优秀的传统文化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展现出强大的文化自信,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不竭的动力,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的文化资源[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从未脱离过人的活动,需要以先进文化为引领提升教育效果,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过程。当前,校园文化活动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隐性教育途径之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实际上也是在丰富思想政治教育途径。从文化属性方面来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有内在的统一性。

1.3 作用环境的内在统一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校园文化建设都深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同样对学生文化修养以及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也有着影响。在信息爆炸时代,大学生通过网络接触的信息更为复杂,高效环境表现出复杂性以及开放性的特征。从宏观层面来看,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西方国家的文化以及价值观念对我国传统思想文化价值观念带来了冲击,利己主义、享受主义等文化对当代青年思想价值观念以及道德品质的形成带来了消极影响[3]。从微观角度来看,学校是全体师生以及员工主要学习、生活与工作的场所,学校的文化氛围对全体师生以及员工的思想以及行为有着深刻的影响,学校的物质环境(教室与实验室的布置、宿舍管理等)是对学生进行文化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精神环境(学术气氛、校风学风等)对于全体师生的身心发展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校园精神环境对校园文化建设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不断提高。

2 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相互的积极影响

2.1 思想政治教育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方向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既要立足于实际,需要结合自身办学特色,也需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需要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策与部署。“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高校需要站在全局的角度上,将思想政治教育从课堂延伸到课外,需要努力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校园文化全面体现了学校的建设情况以及师生的精神风貌,对于师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高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需要以先进文化为引领,需要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基本方向,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积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同时校园文化建设中优秀文化以及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弘扬都离不开思政理论的指导,例如,校园文化中雷锋精神的学习与弘扬需要在思政教育提供有效理论的指导下得以顺利实施。整体看来,思想政治教育为校园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理论指导。

2.2 思想政治教育促进了校园文化的形成

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在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手段、丰富思政教育理论知识,这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师生的思想价值观念以及校风学风,这些都是校园文化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内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之一是通过教育手段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其中就包括了校园文化建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会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化认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道德品质,使学生能够有足够的能力支撑校园文化建设[4]。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在精神层面助力校园文化建设,引导学生以良好的道德品质与高尚的价值观念支持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校园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有着促进作用。

2.3 校园文化建设拓展了思政教育途径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以及道德品质,而校园文化则是通过优秀文化潜移默化的作用影响学生的行为方式,基于其与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目的以及文化属性等方面的一致性,其可以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一项重要的教育工作,以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思政理论课为主,但在教育过程中发现枯燥的课堂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自然也无法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预期目标。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一种特殊的文化传承过程,将校园文化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外教育途径,可以使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得以延伸,可以使思政教育更适应师生个人以及学校的发展。可见,校园文化建设必然会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

3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互动的策略

3.1 明确二者的互动方向

在社会多元文化思潮的背景下,高校校园环境及其面临的社会环境更为复杂,当代大学生在多种思想文化的冲击下,思想价值观念发生了变化,同时“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也促进了各国文化经济之间的交流,在吸收各国优秀文化的同时,也应该将糟粕文化抵挡在外,这就需要高校用马克思主义正确思想观念对师生的思想、行为加以引导。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加快了各国文化的传播,也使得一些消极的、不良文化传入国内、传入校园中,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指导地位受到了挑战,这也是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应该重视的问题。在新时期,高校应该将意识形态教育与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需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互动,巩固马克思主义理论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需要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需要积极组织校园文化活动,通过课堂教育与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让师生感受到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学校浓厚的学习与学术氛围,让师生不忘初心,为社会以及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5]。高校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同时,还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育人方向。当前,社会竞争日益加剧,高校在重视学生理论知识、技能培养的过程中,也应该重视学生适应能力的培养,从而培养出全面发展、能够适应竞争压力、保持初心的高素质人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校园文化建设是提高师生思想觉悟的重要方式,需要高校重视二者的教育功能尤其是文化育人功能,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育人方向,培养出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人才。在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互动过程中,高校应该充分体现教师与学生的自主性,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人才培养的大框架依据教学需要自主调整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认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自主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育活动中,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互动的育人功能充分发挥出来。

3.2 加强互动队伍的建设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互动,需要有素质过硬的互动队伍来实现,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高校需要建设一支能力强素质高的互动队伍,使其能够更好地应对二者互动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

思政理论课教师、辅导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执行者应该主动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互动中,需要积极参与互动队伍建设中。思政理论课教师与辅导员应该在工作中加强沟通,共同提高职业素养与职业能力,积极承担相应的责任。因此,高校应该尽快建立起高校辅导员、思政教师以及校园文化建设人员合作交流渠道,促进三者之间相互学习与交流,提高教师辅导员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认识,提高校园文化建设人员对思政教育的认识,提高队伍思政理论水平以及专业能力。与辅导员相比,思政课教师对于学生思想动态不够了解,且因为课时的限制,思政课创新能力有所欠缺。与思政课教师相比,辅导员授课以及科研能力较弱,思政理论分析水平不高。与思政课教师及辅导员相比,负责校园文化建设的人员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工作缺乏系统性的认识。通过小组活动及交流,可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思考与学习如何更好地将思政课程理论融入专业课堂教学中,思考如何更好地加强思政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之间的互动。

高校教职人员也应该积极配合以上人员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之间的互动,创新教职人员民主管理形式是提高其参与度以及教职工队伍素质的基础。高校应该尊重教职工换届轮岗制度,立足于教职人员学习、工作的需要,积极开展岗位技能竞赛、业余文体活动等,同时还应该在维护教职人员合法权益的基础上加强人文关怀,增强教职人员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动力。

3.3 营造健康的互动环境

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效互动需要有健康的外部环境作为支撑。因此,高校教育管理人员应该深入研究国家相关的政策以及社会需求,通过校企合作办学等方式正确判断企业的目标,合理地设计思政教育与文化建设的互动活动。立法机关及政府部门也应该加强立法,积极维护社会秩序,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积极为二者有效互动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另一方面,高校也应该改善内部环境,加强软件环境建设与硬件环境建设,以良好的校园环境促进思政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之间的互动。首先,高校应该加强学风校风建设,通过新媒体以及传统媒体积极宣传学术讲座等学术活动,让全体师生感受到浓厚的学术氛围,引导教师积极学习探讨会议精神,激发广大师生钻研学术的热情。其次,还应该根据教学工作的要求,加大实验设备、教学设备等硬件设施建设,通过社会捐赠、校友会等途径解决资金难题,加大对硬件设施建设与管理力度,从而让师生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与学习中,营造良好的校园风气。

4 结语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在育人目标、文化属性及作用环境等方面有着高度协同性,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互动是适应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要求的重要举措。高校应该找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互动的方向,加强环境以及人才队伍的建设,让思政教育以及校园文化建设走进师生内心深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思政政治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思政课“需求侧”
“政治攀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