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研究

2021-03-07 15:38劳海英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年14期
关键词:工匠院校精神

劳海英

(绍兴职业技术学院,浙江绍兴 312000)

工匠精神作为我国几千年文化传承下来的优秀民族精神,在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尤其是2016年李克强总理使用“工匠精神”这个词汇之后,各行各业立马纷纷展开了对相关文件、精神以及传统文化、历史的学习。作为培养高等职业类人才的第一线,高等职业院校也应当认清自己的责任与定位,努力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结合相关事迹、生产实践,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国外先进生产思想相结合,为学生全面、立体的注入工匠精神[1]。

1 什么是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价值观中敬业精神的拓展内容,其融合了对于生产实践中的责任意识、个人能力、职业道德等多方面的要求。具体而言,工匠精神要求一线劳动者勤于钻研、敢于创新、不怕吃苦、勇于担当,它赞扬并号召大家学习几十年如一日在一线刻苦奋斗的劳动者。

这种精神,来源于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2],都江堰、赵州桥都是秉持着工匠精神的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汗水的结晶; 这种精神也是对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契约精神的学习,坚信唯物主义、认真工作、严谨作业便是工匠精神在西方劳动者身上的体现。

2 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中的工匠精神培养

2.1 将工匠精神培养与唯物主义教育相结合

工匠精神背后代表的是实事求是、认真勤恳的态度,因此必须要时刻坚持马克思主义第一主科的地位,在职业教育中的专业课程、核心课程及思政课程,应当时刻以唯物主义为核心开展相关的教学工作。让学生站在唯物主义的角度看待问题,使用唯物辩证法分析问题,使用人民史观、唯物史观看待自己的定位、选择自己未来的择业方向。用唯物主义,为学生的工匠精神奠定下有力的保障。

2.2 将工匠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个人做出了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要求,因此,可结合具体事例,宣讲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诸多生产英雄、科学家的先进事迹。如“三钱”学成归国的故事、“铁人”王进喜的事迹,以及新时代的黄旭华、黄大发等诸多共和国的无名英雄科学家的事迹。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榜样,激励他们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结合,为他们树立实现个人价值、为社会主义祖国五个现代化而拼搏奋斗的理想。

2.3 将工匠精神培养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相结合

工匠精神强调人在“一生”这一尺度内的奋斗,通过将工匠精神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相结合,可以有效地为学生树立“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的就业态度。使得学生不仅有物质的、短期的人生择业目标,还为学生树立下了远大的志向,启发学生站在更长远的角度对自身的职业规划进行思考[3]。

2.4 将工匠精神培养与职业道德教育相结合

工匠精神强调人在生产中的重要性,从而要求生产者、劳动者要提升其自身的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将工匠精神与高职类院校思想政治课程中的职业道德教育相结合,可以更有力地树立学生的职业道德,为尚未步入社会的学生提前注入道德与责任的意识,使得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可以更好地重视自己的岗位、担负起自己的责任。

3 结合工匠精神培养开展高职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3.1 工匠精神是高职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

工匠精神是高等职业类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职业道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思想概论等多门课程的重要内容。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想、经济理论、历史观点应用于未来的生产生活实践当中,必须结合具体的生产先进事迹,为他们注入工匠精神,使得他们在工匠精神的指引下更好地参与到未来的生产生活当中,助力他们实现个人价值,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添砖加瓦。

3.2 工匠精神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

工匠精神是我国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思想与智慧的结晶之一,它代表着我国劳动人民几千年来艰苦奋斗、不向自然屈服的拼搏精神,它代表着我国劳动人民几千年来了解自然、改造自然的智慧结晶。因此,为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就必须开展结合社会主义观点的工匠精神教育,弘扬传统文化,培养“四有”青年。

3.3 培养工匠精神有助于学习先进科学技术与管理制度

工匠精神强调实事求是,强调以工作为导向组织生产,在高等职业类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结合工匠精神开展相关教育,可以极大地抵御“人情社会”“酒桌文化”等不良生产习气对学生的侵蚀。从而激励学生积极学习先进的生产技术,大胆质疑、勇于创新;为学生奠定下良好的契约精神,促进科学公证的管理制度的推行。因此,必须开展工匠精神的教育,整顿当前社会不良习气为学生带来的落后思想与认识,让学生秉持着工匠精神,担当起未来主人公的责任。

3.4 培养工匠精神是十三五规划中的重要要求

改革开放40年以来的艰苦奋斗,我国的社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民群众对于生活生产资料有了更高层次和水平的需求。因此推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历史之大势[4]。作为社会主义一线生产人才的摇篮,高等职业类院校必须担负起自己的责任,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的创新型高精尖人才。为达成这一目的,开展工匠精神教育,势在必行。通过工匠精神的教育,为学生树立了来自中国古代、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国外等不同时间、不同空间的榜样,强化学生的工作责任意识,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奠定学生客观看待工作实事求是的态度,从而为学生注入工匠精神,将他们教育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一代社会主义生产建设人才。

3.5 结合工匠精神培养开展教育是高职教育转型的重要方向

当前的高等职业类院校教育体系仍然有待完善,在一线教育实践中,经常存在着片面刻板的灌输知识的现象,这不利于响应国家号召全面提升职业教育办学水平。因此,必须结合实践,让学生认识到自身所学知识对于日后生产生活的重要性,认识到这些知识对于实现个人价值创造社会财富的必要性,从而激励学生刻苦学习、勤于思考、努力奋斗。而结合工匠精神开展相关教育,这是进行高等职业类院校教育体系转型、全面提升职业教育办学水平的重要方向之一。

4 当前工匠精神培育中存在的问题

4.1 缺乏系统化的教育体系

注入工匠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应当是全面化、系统化的,然而在当前的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大部分院校,只通过教师的会议、文件的传达等方式,进行了简单的任务布置。而没有站在整体的、教学体系的角度进行融入工匠精神培养的高等职业类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架设。这使得“结合工匠精神开展教育”这一要求不能得到很好的度量,在一线的实际教学工作中产生了随意性的现象,部分教师没有依照要求开展工匠的教育。并且,由于没有进行科学化、系统化的工匠精神教育体系的架设,因此一线教学工作者不能很好地权衡工匠精神教学内容的占比、也不能很好地把握工匠精神教学的深度。

4.2 缺乏正确的教学观念

由于高等职业类院校学生生源的限制,教师的教学水平与教学理念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部分教师只注重与专业能力知识的灌输、课堂态度的要求、课后作业的完成等形式上的内容,忽视了学生内心对于知识与职业精神的理解。由于缺乏正确的教育观念,阻碍了正常的思想政治类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更不利于进一步的工匠精神等内心道德品质的培养。

此外,当前的教育观念,强调对既有知识体系的灌输、对传统理念下的教学服从,忽视了对于学生创新意识与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这不利于对工匠精神中实事求是的态度、敢于创新勤于钻研的精神的发扬。

5 融合工匠精神培养开展高职思政教育

5.1 打造科学系统化的教学体系

应从教学课程设计的顶端,建设融入工匠精神培养的高等职业类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体系,明确专门的课程或课时,制定格式化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流程,确定数据化的评判标准与教学指标。从而让工匠精神培养方面的内容,在高等职业类院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体系中拥有一席之地[5]。让教师在开展融入工程工匠精神培养的思想政治教学工作时有章可循,让课程的规划者与设计者在考察教师教学质量完成情况时有明确的量化数据可依,让学生在工匠精神教育的学习中有清晰明确的课程内容可学。从而全面提升融合工匠精神培养的高等职业类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水平,为学生、教师打造一个科学完善、系统量化的教育教学体系,从而为工匠精神的培养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5.2 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师水平

教师是开展结合工匠精神培养的高等职业类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操作者,因此必须通过科学系统化的培训、交流与考察,让教师学习到更为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通过目的明确、言简意赅的会议,让教师认识到自己身上担负的责任与这项教育内容的重要性。

要加大相关的培训与交流频率、广度、深度,让全面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应积极组织教师对一线生产工作,尤其是与院校相对口企业的生产工作的参观与考察项目,让教师在日后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工作中,可以结合生产实践的实际为学生构建正确的思想认知,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使得学生掌握唯物主义的理论与方法。

要加大对于教师再教育方面的投入,对教师队伍的理论水平提出更高标准的要求,激励教师走出校门积极参与高水平、高等级的学术研究项目,在教育与在学习中进一步提升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能力,以教师为标杆带动学生认真思考、努力学习。

5.3 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应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转变他们在以往的应试教育中养成的不良习惯与不良认知,让他们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相关理论以及工匠精神,对于其日后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让学生明确,大学之“大”,大在知识体系的广袤、学习内容的长远、人生价值的升华,让他们理解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经济理论、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知识、职业道德与职业规划知识等内容是有利于其日后的生产生活工作的重要知识。

5.4 结合实践开展工匠精神教育

工匠精神乃至于整体的思想政治教育,都是离不开具体的生产生活实践的,近年来随着“课程思政”这一概念的提出,教育学界对于结合实践、结合具体专业知识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路径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广泛的研究。对于结合工匠精神培养的高等职业类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更是要结合一线生产经验,通过学生在实践中的所思所想、所见所闻,通过学生个人对于工作上的理解与体悟,使得学生自发地意识到工匠精神对于生产以及实现个人价值、为社会做出贡献的重要性[6]。

5.5 结合新媒体进行多维度教育

除了在课堂上的知识学习以及在实践中的经验体悟,高等职业类院校还应当结合新媒体对学生进行多维度的工匠精神教育与培养。使用微博、QQ 空间、微信公众号、抖音、快手、哔哩哔哩等众多文字、图片、视频、直播平台,积极宣传学生中刻苦学习、敢于创新、勤于创业并获得成功的先进事例,通过树立榜样让学生认识到自身长远发展的多种可能性,为学生明确自己日后奋斗的目标,鼓励学生找到属于自己的奋斗道路。

应充分学习并借鉴我国革命时期的重要宣传思想理论——“春风化雨”,让学生从身边的具体榜样,生活中的具体故事中体味感悟出相关的优秀品质与先进思想,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去学习和借鉴他们的奋斗精神与奋斗方法,使得他们主动地去提升自身的思想意识,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认识方法,批判性的继承古人的智慧与精神,从而成为一个具有工匠精神的新时代职业技术人才。

6 结语

工匠精神,可以指引人刻苦学习、努力拼搏、敢于创新,因此高等职业类院校必须重视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明确工匠精神在唯物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以及职业道德教育等多方面高职思政教育课程中的重要性。通过建设科学系统化的教学体系、改善教师的教学理念、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与认识水平、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观念、开拓实践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将其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有效的融合,从而培养出一批具有工匠精神的有理想、有信仰、有知识、有纪律的高等职业类技术人才,助力社会主义建设长远发展。

猜你喜欢
工匠院校精神
90后大工匠
虎虎生威见精神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工匠风采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工匠神形
拿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