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研究

2021-03-07 16:36赵纪龙韩斐琳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年30期
关键词:红色价值观价值

赵纪龙,韩斐琳

(青岛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青岛 266520)

红色文化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引领,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红色文化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且是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在扬弃、继承、整合历史文化成果的基础上发展的先进文化,具有丰富的物质和精神内涵,是高校进行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资源。狭义的红色文化主要指革命文化,广义的红色文化指的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领导人民群众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的理想信念、道德伦理等先进文化,以及内含着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广大人民群众追求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这一历史过程的文化形态,具有丰富的时代价值和教育意义。

1 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时代价值

红色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沉淀了丰富的物质和精神内涵。其物质内涵即承载红色文化精神的物质载体,包括文艺作品、史实资料、革命遗址旧址、纪念馆以及爱国教育示范基地等。精神方面则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人所坚持的理想信念和道德伦理等精神要素,包括对历史事件、革命人物事迹的精神提炼,如五四精神、红船精神、延安精神、长征精神、雷锋精神等都是红色文化的精神形态。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红色文化的内容不断得到充实和诠释,其内在的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使其体现的时代价值是无可比拟的。

1.1 红色文化与理想信念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1]。”红色文化的产生和发展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有着深切的关联,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体现着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红色文化的核心特征表现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初心使命和价值理念,它以崇高的共产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引领时代思想文化,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影响一代又一代先进分子投身到伟大实践当中。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实践中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价值取向,始终离不开人民群众这一价值主体。红色文化所体现的精神谱系正是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的价值理念。同时,红色文化无不体现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勇向前的理想和决心。生活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之下,当代大学生更需要接受红色文化的价值教育引领,通过了解史实资料,革命英雄事迹及红色文化精神,去追寻其中的深意,接受激励和启发教育。在这种熏陶之下,相信大批新时代青年,会用自己的方式为祖国建设、民族复兴添砖加瓦,发挥自身的光和热。

1.2 红色文化与爱国主义情怀

红色文化的显著特征表现为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对于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关切和无私奉献。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化,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得到极大提高,同时又存在诸多新问题,如道德失范、价值观迷茫、历史虚无主义等问题。红色文化形成的历史背景和时代条件虽然不复存在,但针对以上问题的解决,仍离不开红色文化所体现的爱国主义情怀和追求民族独立、人民幸福的高尚情操。红色文化的物质形态和精神内涵本身就充分彰显了爱国主义情怀,是爱国主义情怀的集中表达,其鲜活的教育案例和历史题材具有意义深远的时代价值。爱国主义是当代大学生行为处事的最基本的准则。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为人民服务、 实事求是、 创新实干、吃苦耐劳、勇于担当的红色文化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守爱国主义情怀和为民初心、 复兴使命的体现。红色文化既内含着史实资料所表达的爱国精神,也包括革命历史人物以自身的言行举止所展现的爱国行为,其爱国情怀给当代大学生以润物细无声的价值观教育。

1.3 红色文化与社会风尚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给个体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广泛的影响,部分大学生出现了价值观扭曲、社会责任感淡薄、奋斗精神弱化等问题,高校进行价值观教育具有紧迫性。红色文化凝聚着经过历史积淀的社会品德和道德风尚。遗址遗迹、史实资料都记载着无数仁人志士的理想信念,体现深切的爱国主义情怀以及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是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应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进行价值观教育引领,使当代大学生更好地认识革命先辈所崇尚的道德风尚和中国共产党的价值理念,加强大学生的自我约束、自我教育,使其主动践行社会主义道德准则,培养其敬重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的社会风尚。红色文化的物质形态和精神内涵不仅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长期实践的缩影,更承载了红色文化精神的宝贵遗产,通过发扬学习红色文化,可以进一步发挥优良的价值理念和道德伦理的作用,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

2 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意义

2.1 提高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红色文化的融入,可以激发大学生爱国热情和社会责任感,增强文化认同,树立积极正确的价值观。通过红色文化教育学习,加深对国家历史文化和国情的认知,可以培养大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意识,促进大学生形成责任感和归属感。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西方文化在交流过程中产生了消极影响,如西方极端社会思潮对我国大学生的国家意识和民族意识发起了不可忽视的挑战,在抓住经济全球化发展机遇的同时,更应该重视大学生民族意识的树立和培养。当代大学生是年轻、向上、充满活力,但也容易被影响的一代,肩负着社会主义现代化伟大事业的光荣使命。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内心真正认同并接受爱国主义教育,认识到西方极端文化渗透的本质,提高自身国家意识和民族意识,积极投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这将是我们当前和今后的一个重要课题。社会在不断地发展,相对应地,大学生的思想和认识也在不断地变化,随时都会出现一些不容忽视的思想偏离问题,因此需要重视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使其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浪潮中始终保持正确的价值理念。

2.2 培养大学生优良的社会品格和行为

大学生不仅是国家的普通公民,更是国家伟大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所以培养大学生优良的社会品格和社会行为,使其拥有强烈的社会公德意识至关重要。红色文化精神凝练了丰富的价值观教育资源,符合人民群众对优良社会品格和行为的要求,红色文化教育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可行性。因此,在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深入发掘史实资料的教育资源,加强大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使大学生懂得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以及如此做的意义。同时,培养大学生优良的社会品格,更要在弘扬红色文化的社会实践中积极践行,使其拥有良好的社会行为。大学生的社会品格和社会行为体现国家高素质人才的水平,有利于进一步地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其自由全面发展,关系着国家未来的建设大业。

2.3 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最终目标是面向大学生自由全面的发展,通过红色文化的融入教育,高扬爱国主义旗帜,增强文化自信,提高认知和实践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建立全面培养德智体美劳的教育体系”“推行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并举,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以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净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即净化青年大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校园环境、家庭环境”[2]。红色文化不仅体现了文化自觉和自信,文化自觉和自信更是红色文化的题中之义。红色文化在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时代价值的重要体现,就是将红色文化体现的中国共产党的价值理念融入大学生的思想行动中,使其坚定理想信念,树立价值理念,做到言行一致、知行合一。这就需要开拓价值观教育引领的路径,从而更好地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以促进其全面发展。

3 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路径

重视红色文化时代价值以及其对价值观教育引领意义的同时,更需要深入探究融入的路径,真正实现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引领。首先,重视课堂教学在价值观教育引领中的作用。其次,加强校园红色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最后,发挥社会实践学以致用的主阵地作用。教育引领的过程要充分利用好这些载体中介,使红色文化精髓入脑入心,形成符合社会发展要求有利于自身健康成长的正确的价值理念[3]。

3.1 红色文化进课堂

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价值观教育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的作用,在课堂教育教学中加大红色文化教育的比重。首先,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可以通过实地参观遗址遗迹、 珍贵史实资料、 陵园祭扫等特色活动,也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VR 实践教学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特色体验式教学活动,加深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知,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使学生切身体验感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的革命历程和红色文化精神,将其内化为正确的价值理念。其次,提升课程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将红色文化理论教育与大学生情感需要相结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与时俱进、因材施教,使大学生在心理上与红色文化和正确价值理念形成共鸣。红色文化进课堂是理论教育的主要渠道,要达到引领效果和理论学习的升华更离不开校园环境和社会实践的一体育人功能[4]。

3.2 加强校园红色文化建设

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坚定,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及人格自我的发展都离不开环境的影响。大学校园是大学生学习成长生活的主要场所,具有显著的育人功能,高校需要深入挖掘校园育人素材和资源,将红色文化融入其中,把校园红色文化建设作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利用红色文化教育元素,充分利用当地红色文化资源,科学合理地将其融入到校园环境设计和校园规划当中。其次,将红色文化融入校园精神文化建设[5]。通过开展红色文化主题教育活动、社团活动、文艺演出等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接受教育引领,发挥校园广播、校报、宣传栏等传统媒体和微信公众号、新浪、微博等新媒体舆论宣传教育的作用,营造良好的红色文化教育氛围,使大学生在环境的潜移默化作用中接受价值观教育。

3.3 加强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是高校大学生融入社会生活的重要渠道,是高校进行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引领的方式之一,是大学生把在校学习的理论知识学以致用的主阵地,通过社会实践可以更好地使大学生将自身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掌握科学方法,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做好融入社会的衔接。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内含着实践能力的提高,因此不仅要重视理论教育的学习,更需要利用劳动实践、考察实践和社会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6]。高校组织学生投入社会实践的过程需要立足大学生自身实际情况和现实社会情况,从实际出发,利用当地福利机构和爱国教育基地等,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以形式多样的方式巩固实践教育的效果,例如社会实践报告会,社会实践成果展演,以亲身体会撰写实践报告等,使红色文化所蕴含的价值理念内化到大学生价值观中。

新时代红色文化具有独特的育人功能和时代价值,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提供理想信念资源、爱国主义情怀资源、社会风尚教育资源,将其融入高校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引领工作,不仅可以促进青年大学生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和社会主义理想,还可以坚定文化自信,“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就是要坚定文化自信[7]。”红色文化教育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指明方向,能够增强大学生的爱国热情社会责任感和归属感,培养大学生优良的社会品格和行为,使其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提升综合素质,实现自由全面的发展。

猜你喜欢
红色价值观价值
我的价值观
红色是什么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红色在哪里?
追忆红色浪漫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小黑羊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