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三全育人”长效机制研究

2021-03-07 16:51赵玲玲熊湘玲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年9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育人政治

赵玲玲,熊湘玲

(张家界航空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张家界427099)

坚持以立德树人为中心环节,推进“三全育人”工作,既是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的必然要求,是我们做好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和工作理念,也是提升育人成效的根本方法和实现路径,是高校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推动高水平大学建设的题中之义。作为高职院校,由于办学层次较低,在推进“三全育人”工作中表现出诸多不足,存在其固有的特殊性、复杂性和艰巨性。亟待进一步提高认识,着力构建起适应高职院校办学特点、遵循高职学生成长规律的“三全育人”长效工作机制,切实提高育人工作水平。

1 “三全育人”原则的提出

2016年12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可见,“三全育人”概念乃是脱胎于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

2016年底,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发〔2016〕31号,以下简称《意见》),进一步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列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之一,这也是中央首次以文件形式明确“三全育人”理念。即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长效机制。

2 “三全育人”的基本内涵

根据百度词条,全员育人是指由学校、家庭、社会、学生组成的“四位一体”的育人机制,学校成员包括全体教职工,家庭主要是指父母亲,社会主要是指由校外知名人士、优秀校友等,学生主要是指学生中的先进分子。全过程育人,是指学生一进校门到毕业,从每个学期开学到结束,从双休日到寒暑假,学校都精心安排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始终。全方位育人是指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载体,主要包括学生综合测评和奖学金评比、贫困生资助与勤工助学、学生组织建设与管理、校园文化建设、学风建设、诚信教育、社会实践等,将思想政治教育寓于其中。

3 高职院校“三全育人”现状分析

3.1 “三全育人”有序推进

2017年12 月,教育部发布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在中共中央、国务院《意见》“七大育人”基础上,规划了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十大育人”体系,旨在构建一体化育人体系,打通高校层面“三全育人”的“最后一公里”,为提升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成效、推进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指明了路径。此后,教育部、各省教育厅均依托项目建设,吸引大批高校开展“三全育人”工作试点和“十大育人”创新研究,推进“三全育人”落地生根。

2019年,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又制定印发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再次强调“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在广大青少年中开展深入、持久、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让爱国主义精神牢牢扎根。”2020年,中央文明委主任的《全国高校文明校园测评细则》,将“三全育人”贯彻落实情况作为重要测评指标,成为衡量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水平高低的关键所在[1]。

近年来,伴随着中央、省、市围绕高校思想政治做出的系列工作部署的有序推进,高职院校对思想政治工作和“三全育人”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建立了党政齐抓共管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工作成效明显提升。以笔者所在的高职院校为例,主要取得了如下成绩:一是提高站位,成立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突出党委书记第一责任,进一步增强班子成员一岗双责意识;二是建章立制,先后出台了学院《党委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办法》《师德师风建设实施办法》《“课程思政”实施方案》等系列重要文件,强化育人导向,突出价值引领,教职工育人意识普遍增强;三是各系部、各职能部门守土尽责,教学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服务育人成效显著,职业技能大赛不断取得新成绩,师生荣获数百项省级以上奖励。

3.2 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三全育人”是一个大课题,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时代性,要解决的是新形势下如何确保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根本问题[2]。对照“三全育人”总要求和教育部“十大育人”工作标准,高职院校普遍在领导体制和制度建设等方面,基本上具备了推行“三全育人”的前提条件,但是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和不足,亟待在以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调查表明,当前影响高职院校“三全育人”工作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全员育人工作机制不健全。

各校基本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学生“四位一体”的育人工作体系,但是有关工作机制不健全,全员育人还有较大提升空间。比较突出的问题有:按照新确定的1∶350的师生比要求,政治理论课专业教师数量普遍不足;系部配备专职组织员尚未落实;辅导员、班主任临聘人员较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培养培训机制不健全;“课程思政”需要持续大力推进,切实提高专业教师协同育人意识;党政管理干部一岗双责意识欠佳,教育引导和关爱学生不够;安全保卫、后勤保障人员部分存在服务意识不强、业务不精现象;家校沟通不经常、不深入,平时不联系、出事找家长的现象较为普遍;知名人士、优秀校友宣传不够,榜样激励作用不明显;学生会、团组织等学生组织成员把关不严,教育培训较少,学生自我教育管理效果不佳等[3]。

(2)全程育人效果不佳。

总体而言,学生一进校门到毕业,从每个学期开学到结束,从双休日到寒暑假,各校都安排了思想政治教育,如政治理论课、各级各类主题教育实践、主题班会、暑期社会实践乃至毕业离校教育等。从效果来看,虽然教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并且贯彻全程,但是组织实施和过程管理不到位,往往流于形式,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如政治理论课授课效果欠佳,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大多做样子、混成绩,很难做到入脑入心、外化于行;“课程思政”宣传舆论引导工作力度有待加强,“大思政”格局成效不明显;主题班会缺乏具体指导,学生参与度不高,思想引领作用发挥不出来;暑期社会实践指导力度不大,调研成果水平不高;志愿服务活动参与积极性不高,参与面不广,局限为少量学生骨干,影响力不大;“第二课堂”纳入学分体系推行缓慢,全程育人落实不到位等[4]。

(3)全方位育人合力有待提高。

各校“大思政”意识有所增强,注重拓展各种教育载体,将思想政治教育寓于其中,但是成效不佳。比较突出的问题有:学风建设采取了系列措施,但成效不明显,学生不愿学、应付学、不主动钻研的现状未能扭转;学生综合测评、奖助学金评选制度不完善,主观因素占一定比重;学生组织和社团建设管理水平较低,学生干部遴选机制不健全,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作用发挥十分有限,甚至因为学生干部自身的问题酿成一些突发事件;校园文化品牌不多,特色提炼仍然不够,文化育人职能发挥不充分;网络育人重视不够,办法不多,效果不佳;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压力较大,工作激励不足,预警机制不够健全;后勤管理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水平有待加强,服务质量一般,学生满意度不高;职业道德、诚信教育、社会实践等浮于表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力度有待加强等。

3.3 问题根源及成因分析

应当看到,高职院校在“三全育人”工作中暴露的问题和不足,既有学校办学内涵不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原因,同时在全国高校中又具有较强的普适性。因为“三全育人”是一篇大文章,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各个层面,都需要政策的支持,理论的指导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对症下药、久久为功。作为高职院校,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学生四位一体的育人体系,提高育人工作成效,难度更大,任务更艰巨。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顶层设计不完善,工作机制不健全。

尽管在国家大力提倡“三全育人”的基础上,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规划了十大育人体系,明确了改进方向和具体路径,但是“三全育人”作为一个新理念、新课题,理论和政策层面都处于探索阶段,教育部项目建设重点向本科以上层次高校倾斜,导致高职高专层次的理论研究和探索实践相对薄弱。就不少高职院校而言,对“三全育人”理念解读和宣传不到位,尚未出台“三全育人”专门文件,广大教职员工对“三全育人”的内涵和工作要求不够了解,各部门权责不够明晰,工作机制不健全,没有形成强大的育人合力[5]。

(2)师德师风建设水平不高,育人责任意识和工作水平有待加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要让教育者先受教育,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我们育人工作出现的一些问题和不足,也是师资队伍建设问题的直接体现。教育部部长陈宝生了一条“教师铁律”“我们不能期望一个坏人、师德不健康的人能够教育出好学生,能够教育出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能够教育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一代新人。”立德树人第一招就是师德建设,要把老师培养好。各校虽然大多出台了《师德师风建设实施办法》,但是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培训力度不够,师德“一票否决”贯彻不彻底,师资队伍建设宽、松、软,没有建立师德引领和育人优先导向,育人责任意识和工作水平良莠不齐。

3.4 高职学生成长成才规律认识不清,工作针对性、实效性不强

高职院校生源质量较差,学生普遍理想信念模糊,学习动力匮乏,自律能力较差,综合素质偏低,这是我们做好“三全育人”不可回避的主要矛盾。同时,高职学生也有自己的优点,比如相当一部分学生动手能力、心理素质、人际交往、环境适应能力较好,也能在大学生活中找准定位,发挥所长。具体到每一名学生,他的学习成长经历、人际关系、业余爱好等方面,必然有一些特殊性,就是我们引导其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突破口。这就要求广大教职员工充分了解学生、关爱学生,不能戴着有色眼镜看人,随意给学生戴帽子、贴标签,而错失引导和感化的契机。

3.5 社会环境等其他因素给育人工作带来风险和挑战

育人不单纯是学校和老师的事情,个人健康状况、家庭教育、社会环境等因素的作用也不容忽视。特别是我们身处这样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西方敌对势力恶意渗透、社会不良思想侵蚀更加普遍、更为便捷,育人工作面临严峻风险和挑战。我们要抢占阵地、争夺青年,掌握主导权,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就目前而言,各校应对新媒体时代冲击的力量不够、手段不多、水平不高。此外,家庭教育和个人健康状况,也是导致大学生心理和行为异常的重要因素。一个熊孩子的背后往往是一对问题家长,行为不良必然伴随生理或者心理异常,这在一定程度上是育人工作最难攻克的问题所在[6]。

4 高职院校“三全育人”长效机制的建立

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我们要做好“三全育人”工作,就要树立问题导向,以教育部规划的“十大育人”体系为框架,不断健全工作体系,推进工作创新,探索建立“三全育人”长效机制。

4.1 建章立制,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明确将推进“三全育人”贯彻落实纳入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职能范围,党委书记落实第一责任,牵头建立经常性分析研判“三全育人”的工作机制;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尽快出台学院“三全育人”实施方案,树立育人优先导向,明确有关职责分工、培训提升、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严格贯彻落实;做好“三全育人”理念解读和宣传,提高教职工协同育人责任意识;将“课堂思政”和“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作为关键措施,大力推进并不断完善,实现教学育人和实践育人全覆盖;建立健全调查研究、监督检查、培训提升、激励制度等配套工作机制,构建“三全育人”长效工作机制[7]。

4.2 突出党建引领,加强和改善党对“三全育人”工作的领导

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全面加强党支部“五化”建设工作,实施好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完善党政联席会议制度等,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以党组织建设引领师德师风建设,以党建促团建,引导广大师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通过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切实转变观念,推进改革创新,带动校风、教风、学风转变,促进学院发展、改革、稳定各项事业发展,更好贯彻落实“三全育人”,不断提高育人工作实效。

4.3 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列为面向教育现代化的十大战略任务之首。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落实党委对哲学社会科学教材进行导向和质量把关的责任,建立主要领导和系部领导听课、上课常态机制;加大教师引进和培养培训力度,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优化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落实集体备课制度,进一步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创新教学方法,加大实践教学力度,指导青年学生运用其中蕴含的马克思主义方法认识世界、指导学习和实践,引导其增进思想认同、情感认同,进一步强化使命感和责任感。

4.4 加强课堂教学和各类思想文化阵地建设

大力推行“课程思政”,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因材施教,教学相长;严格课堂教学管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融入各类课程教学中去,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规范管理校园各类思想文化阵地,充分利用校内各大宣传平台,不断强化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大力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加强各类报告会、讲座管理,落实“一会一报”“一事一报”制度,严把人员、内容和场地等关键环节;加强校园媒体建设,加强校园网络安全管理,落实校园网络使用实名登记制度和用网责任制度;加强网络舆情搜集研判,规范师生自媒体管理,做好重大活动、重要节点、热点问题、突发事件的网上舆论引导,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

4.5 强化价值引领,充分发挥团学组织作用

以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为重点,强化爱国主义教育,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实将思想政治引领贯穿共青团各项工作和活动,比如,我们正在开展的升国旗仪式系列活动、“弘扬爱国情、奋进新时代”主题演讲比赛等。推进服务型团组织建设,加强学生会自身建设,充分发挥团学组织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服务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加强对学生社团的管理、引导、服务和联系,配备政治合格、品德优良、甘于奉献的指导教师,对成绩突出的指导教师给予适当奖励。实行大学生社团登记和年检制度,支持其开展主题鲜明、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促进学生社团有序发展。

4.6 关爱服务学生,提高学生管理和后勤保障工作科学化精细化水平

坚持围绕学生、关爱学生,加大班主任、辅导员引进和培训力度,遵循教育规律、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学生成长规律,把握大学生思想特点和发展需求,严慈相济,诲人不倦,做学生良师益友,不断提高学生日常管理、心理健康教育、学生资助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强化党政管理干部、安全保卫、后勤保障人员育人意识,坚持贴近学生、服务学生,切实提高工作科学化、精细化水平,提高学生、家长满意度。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育人政治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