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飘色”民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探究

2021-03-07 19:31彭爽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年11期
关键词:巡游民俗文化民俗

彭爽

(广东省文化馆,广东广州 510000)

中华五千年的人文历史,孕育了深厚、璀璨的民族文化,具有不同特色的民俗文化更是绚丽多姿。尤其是广东的飘色民俗更具有华夏民俗的典型特征。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工业化导致一些传统民俗文化濒临流失的状态;同时一些地方为了追求所谓的政绩和经济效益,对一些民俗进行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更有甚者制造虚假的民俗吸引游客,破坏了民俗文化的原生态。怎样保护传承民俗文化,是相关部门需要认真探讨的课题。

1 广东飘色的历史渊源及特色

随着中原汉人的不断南迁,“飘色”民俗文化便开始在广东一带得到完善,并在清代发展到鼎盛时期[1]。从明代开始,岭南地区的一些地方戏剧种类就已经成型并受到民众的喜欢,其中最典型的有粤剧、潮剧、汉剧等,每当有喜事或者节日到来,当地民众都要进行戏剧欢庆表演。但在清朝咸丰时期却有所改变,因为粤剧名伶李文茂支持太平天国运动引起的,朝廷下诏解散所有戏班,对戏曲演出明令禁止。每一个景屏都是一个汉族的历史故事或者是英雄人物。抬着“舞台”在街上巡游时候,色板上的彩带颜色鲜艳,异彩纷呈,随风飘舞,这就是最初的“飘色”的由来。

1.1 中山南朗崖口飘色

南崖口飘色,距今已有近300年的历史了,每年农历五月初六当地居民都会自发集中起来组织飘色巡游,浩浩荡荡的巡游队伍穿梭于庙宇、大街小巷之间,观看人数多达百万,场面十分壮观。南崖口村是位于广东省中山市东南部的一个小村庄,与翠亭村相邻,翠亭村是孙中山先生的故居,每当中山市有盛大活动时,都会恰巧赶上中山南朗崖口飘色巡游,像2016年孙中山150 周年诞辰时,也恰好有中山南朗崖口飘色巡游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当地文化。而中山南朗崖口村最具特色的一点是中山南朗崖口村是珠三角区域内唯一的人民公社,自从20 世纪80年代初以来,人民公社制度开始在当地实施,直到现在,依然在实行人民公社制度,土地仍然是由当地生产队负责,集体土地资源也多是由集体负责对外出租经营。中山南朗崖口飘色是最具当地特色的飘色民俗,主要是由于中山南朗崖口不仅具有特色民俗活动飘色,同样具有令人羡慕的海景田园风光,两者结合,形成了具有独特美的中山南朗崖口飘色。

1.2 台山浮石飘色

台山浮石飘色是由清代举人赵家壁上京会试时,在观看陕西飘色的时候识破了诀窍,并掌握了飘色的技艺并带回家乡,至今已经有200 多年的历史,形成独具特色的广东浮石飘色。浮石飘色近年间不断地获得省内外的大奖。每年的三月三、九月九当地居民都会举行飘色巡游,由瑞狮鸣锣开道,旁边伴有舞狮、舞龙等艺术表演组成一个方队,游遍全村的所有坊街。这种独具一格的表演方式很快受到了亲朋好友、邻里亲朋的喜爱,每当举行巡游时,都会有很多外乡人不辞辛苦跑来观看,后来,在诸位乡里乡亲和有关单位的资助下,浮石飘色从20 世纪80年代末开始逐渐走出家门到澳门、江门、中山等地表演,非常受当地人们的欢迎,浮石飘色队伍俨然已经成为“活动的民间艺术活动品牌”,之后在澳门回归祖国时,浮石飘色队伍也曾受邀参与巡演,这样壮观的阵容和色彩的多姿吸引国内外的游客,让各大媒体和摄影爱好者蜂拥而至。浮石飘色多以传统故事为主题,像嫦娥奔月、赵子龙一人一骑救阿斗、昭君出塞等,而且其中最大的特点就是色仔和色女,两位扮演者的精神状态直接影响到整个活动的水平。

1.3 沙湾飘色

沙湾飘色是清代年末时当地民众创建的一种寄托其对粤剧喜爱的活动形式,通过当地民众的不断完善,最终发展成为现在的沙湾飘色。北帝原俗称北方神灵,也是被人们敬仰的水神,基于沙湾的水乡特点,民众自然会把北帝供奉为本地的保护神。每年的飘色娱神活动开始的时候,具体形式是由乡村里各坊里轮流组织活动,每次制作的色板二十到三十不等,参加活动的每一个人都无比虔诚,用自己的表演酬神的特殊方式与神灵进行真诚的沟通,对北帝一年中对众生保佑进行答谢,祈求北帝继续保佑来年风调雨顺,安康幸福。古时沙湾镇有李、赵、黎、王、何五大姓氏,其中何姓人最为富有,宋朝年间,五大姓发展迅速,而在当时几乎所有富有的家族都非常重视功名,五大姓氏族人也不例外,族里投入大量财富支持族人考取功名,反过来,功成名就的族人又继续为家族出力,长此以往,五大姓愈加兴盛,为了凝聚家族力量,当时的五大姓氏都在修建祠堂,在当地经济发展和宗族祠堂的影响下,沙湾飘色也得以进一步发展[3]。广东沙湾飘色在传承传统技艺的同时,也不断地进行完善和革新,在一些技艺作品中结合了一些科技元素,让古老的艺术形式更有了时代气息。

2 广东“飘色”民俗传承的重要作用

2.1 对道德行为的规范、教育作用

一个民族要想生生不息地发展,不仅是靠人类的繁衍功能不断增加新成员,更要加强对人的道德行为的规范,否则就会天下大乱。如果说法律是约束人的社会行为的工具,那么约束人道德情操的就应该是传统的民俗了。科学研究发现,人的潜意识往往会左右人的思维行动,然而潜意识究竟是一种意识形态还是一种思维,诸多学者也有不同的看法,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潜意识多半源于我们的生活环境的影响。也就是说我们从小到大耳濡目染的就是祖先遗留给我们的民俗文化。在古代广东被称为“南蛮之地”,也是朝廷命官们犯错后被流放的地方。由此可见,民俗已经是人们心目中的法律,约束着人们的日常行为。这些观念在民众的心里根深蒂固,成了人们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

2.2 广东飘色民俗娱乐、竞技作用

广东飘色民俗不仅是对人们道德行为规范作用,更是民众的娱乐和锻炼体魄的竞技活动。在我国民俗文化的范畴里,民俗体育是其中重要的内容。民众可以在他们依赖的民俗活动中抒发压抑的情感,积聚精神能量,提升对未来生活的信心,享受当下生活的乐趣。广东飘色民俗活动很壮观,具备很浓烈的娱乐属性,大街小巷、田间地头都可以进行表演,最壮观的时候巡游的队伍能绵延三五里路那么远,鼓乐、舞蹈、杂技贯穿其中,表演的艺人和巡游的民众和谐互动,其乐融融的景象感染着所有的人。在这样的原生态的民俗娱乐活动中,人们的真情实感都毫不掩饰地流露出来,在这样的氛围中已经没有了贫穷富贵之分、没有身份高低之别,没有民族地域差异,只有美的招展,只有快乐的享受[4]。广东飘色民俗不仅是一种民俗,更是独具匠心的民间艺术,飘色的“舞台”、色板和飘饰以及景屏的制作和绘制都是民间美术、民间工艺的体现。例如,2019年6月,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 周年,在汕尾陆河隆重举办了飘色类民俗巡游活动。沿途灯光璀璨、车水马龙,来自全省各地及当地的观众十万多人,一同见证了此次全省飘色巡游展演。据统计,此次飘色巡游活动,直接参与现场图文、视频直播的网络主流网络平台有人民日报、南方+、凤凰视频、新浪新闻、今日头条等20 多家,现场结束统计点击率100 万左右,截至6月30日下午,已累计点击达200 多万人次。陆河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打造优雅陆河、建设本土特色文化乡镇”充分结合当地飘色民俗习惯,既实现了文化振兴,发扬了当地特色文化,同时也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情趣。

3 广东飘色保护的有效措施

3.1 建立民俗博物馆对飘色进行固态保护

固态保护是对传统文化最有效的保护形式之一,也是发挥文化价值作用的有效方式。广东当地乡镇政府和相关单位应梳理有关飘色民俗文化的历史,收集并统计存在世上的所有飘色民俗文化的发源地、文化特征、表现形式和发展现状,并建档保存。固态保护形式通常以博物馆和文化馆的形式展开,建立民俗文化馆不仅起到对传统民俗文化的保存作用,更能通过游客自觉地传播本地区的民族文化,理解地方特色的民族风情,从而推动民俗文化的推广和普及。由此可见,文化部门建立民俗文化馆,是对广东飘色民俗文化最好的固态保护措施。例如:广东省博物馆就是成功的案例,馆内收藏了诸多的飘色艺术品,其中最有保护价值的是吴川市制作技艺精品“唐僧取经、康熙皇朝、游湖借伞”等飘色模型。

3.2 开发特色旅游对飘色进行动态保护

3.2.1 建立民俗文化村

民俗文化具有独特的魅力,对外地人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我国地域辽阔、大部分乡镇都有属于自己的民俗文化和习惯、地域差异下的民族文化丰富多彩,当地政府可以充分激发本土内生保护动力,通过发展旅游行业促使本土居民主动修复飘色文化基因,并实施保护。我们国家是多民族的体系,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俗文化,这是民俗旅游开发的宝贵资源,像广东飘色民俗文化这样有一定知名度的民俗文化更是民俗旅游的重点挖掘资源。但目前存在对民俗文化盲目开发的问题,为了地方利益不顾民俗文化的自身规律,对民俗文化造成很大的伤害。为此,各级政府要本着保护的意念进行开发,充分尊重民族文化的规律和特点制定旅游项目的亮点,获得双赢的效果。首先梳理乡镇历史,当地政府和文化保护单位应收集、整理本土文化基因,做好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发扬。并利用互联网技术构建了特色小镇培育网,与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金融单位进行联合,推出了扶持特色小镇开发旅游项目的政策。国家的政策鼓励和扶持给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带来了生机,广东飘色民俗文化也借助这样的机遇开始筹划自己的旅游项目。在开发民俗特色旅游的同时要充分考虑旅游者对民俗文化的需求,利用民俗文化的差异性进行布局,促进游客对民俗文化的理解,拓宽民俗文化的推广范围。

3.2.2 政府主导下的广东飘色民俗保护措施

政府主导下出台的对民俗文化的保护措施,是广东飘色民俗文化传承发展的最有力的保障,足以体现国家层面对民族文化的高度重视。而且近几年岭南、吴川、沙湾飘色陆续入选广东省非遗,这充分表明,广东的飘色民俗文化传承和保护的成绩喜人,已经受到广大民众的认可。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国家还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加强对保护飘色民俗文化的研究,首先,通过法律途径,完善与飘色文化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各级单位的保护职责,统筹协调好各级飘色文化保护单位;其次,制定详细的保护制度和处罚制度,确保执法单位有法可依、有利可据,对破坏飘色民俗文化的行为主体予以严厉的处罚。

3.2.3 文化遗产传承人职业化的保护措施

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过程中,对飘色艺人的扶持和保护是重要的环节,最有效的途径是建立飘色艺人技术资格制度,科学、合理评审文化遗产传承人职称,将其划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类飘色艺人,合理安排职称艺人考核,保证公平、公正,同时针对不同职称的飘色艺人制定不同的福利待遇,以激发年轻的飘色艺人不断学习进步,更能保证飘色民俗文化后继有人,形成传承、保护、发展的从业者梯队[5]。另外,由于现代生活的节奏和城市化的进程,一些年轻人对传承飘色这门古老艺术的兴趣不高,而那些老艺人都已经年逾古稀,面临着飘色技艺失传的危机。据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对项目飘色代表性传承人进行统计,得出的数据不容乐观。从广东省飘色民俗分布比较广泛的9 个市区进行数据统计,不同地区的飘色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一共有16 人,其中有4 人已经去世;而在世的只有一个年龄57 岁的传承人年龄最小,其余的11 人平均年龄79 岁。由此可见,广东飘色这个民俗文化面临技艺失传的危机,要想真正促进这项民俗文化得到传承和发展,有关部门务必须以鼓励年轻人投身民俗文化传承为主,出台更好的政策激励那些年轻的传承者接过老一辈手里的接力棒[6]。

4 结语

综上所述,民俗文化是我们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和精神遗产,对我们的民族精神的凝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保护民俗文化义不容辞。该文通过对广东“飘色”民俗文化的现状分析,阐述了民俗文化对我们生活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并提出了固态保护、特色旅游式的保护、政府行政介入保护和鼓励全民传承保护的诸多措施,具有一定的建设性和抛砖引玉的作用,希望能为传承保护民俗文化做出贡献。

猜你喜欢
巡游民俗文化民俗
冬季民俗节
“龙马”巡游
家乡的民俗文化街
跟淘气章鱼巡游世界遗产
民俗中的“牛”
建筑立向民俗文化泛谈
民俗节
乾隆巡游
看巡游踩街
庆六一 同成长民俗欢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