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教育中的批判性思维培养

2021-03-08 02:55赵丰兴
科学与财富 2021年31期
关键词:通识批判性思维能力

赵丰兴

摘 要:近年来,国内各大高校相继开设了大量的通识课,其核心理念是着眼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帮助锻炼其后续可持续发展、深入学习所需要的思维能力,而怎样塑造学生的思维能力,正是批判性思维的研究宗旨。如何在通识教育中培养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是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通识教育;批判性思维

当前,越来越多的教育教学活动尤其是高等教育把培养批判性思维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近年来,国内各大高校相继开设了大量的通识课,其核心理念是着眼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帮助锻炼其后续可持续发展、深入学习所需要的思维能力,而怎样塑造学生的思维能力,正是批判性思维的研究宗旨。

一、批判性思维的内涵

批判性思維是一种基于充分的理性和客观事实而进行理论评估与客观评判的能力与意愿,批判性思维实质是人们通过对认识事物对象的质疑、分析和论证,从而形成关于事物对象是非对错的独立见解,它不为感性和无事实根据的传闻所左右。面对不断涌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仅凭以往经验去对待和解决显然不行,“一招鲜”无法“吃遍天”,必须有针对性地提出新思路、拿出新解法。这就需要善于运用“批判性思维”这种抓住问题要领、遵循逻辑规律、善于质疑反省的思维方式,自觉摆脱思维定式、转变思维方式,打破条条框框、善于推陈出新,在创新中实现突破发展。此外,批判性思维绝不是单纯的质疑、反驳和怀疑,它同时包含思维和实践活动中的创新特性和对事态正常发展的促进作用。

二、通识教育与批判性思维

(一)何谓通识教育

19世纪初,通识教育的理念第一次由美国博德学院的帕卡德教授提出,并将它与大学教育联系起来。根据这种理念,高校教育可区分为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两种类型。专业教育主要学习本专业所需的相关课程,更加注重于培养学生的学科知识和专业素养,侧重于专业能力的提升和应用技能的培训。通识教育的核心是思维训练和通用能力的提升,更加侧重把学生培养为兼具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综合性人才,使学生们能够借助学习,培养更加开阔、理性、锐利的思维,打开眼界,了解更为广大的世界和从前不曾涉足的领域,深入而有条理地思考,从而让心态更为开放,让心智更为成熟,让思维更为锐利。

(二)高校通识教育与批判性思维关系

通识教育,也被称为通才教育或一般教育,目前还没有公认、规范表述,但是通识教育研究者有一个普遍共识:通识教育目的是通过增加学生知识广度,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包括思维、表达、写作、体育、沟通等方面。通识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以素质教育为中心,提升大学生文化素养,培养全面健全人格。通识教育的最终任务不是要教会学生学科知识,而是着眼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帮助锻炼其后续可持续发展、深入学习所需要的思维能力,而怎样塑造学生的思维能力,正是批判性思维的研究宗旨。

三、通识教育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策略

一是教为主导。在高校通识课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在于其设计、导向和自我反思,教师需要在授课前、备课时、教学中经常性审视自我,反思自身是否具有教学所需的批判性思维。也就是说,教师作为学生批判性思维的主要塑造者,起着主导作用,必须有针对性的思考在教学过程中的言行,在要求学生的时候,使自身首先具备批判、反思、怀疑的精神。

二是课程设计。注重课堂教学设计在学生批判性思维塑造中的作用,不是说单单在形式上引入批判性思维的教学方式,不在于反复的强调和生硬的穿插,而是要采用与课程特点相适应的教学形式。在教师具备反思、质疑、批判精神的前提下,显性或隐性的引导学生的学科学习,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考。作为教师,可查阅、搜集大量的课程相关资料,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在吸收消化,充分掌握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探讨思辨,提出合理质疑、做出推理判断、验证推理结果、进行科学评价等,从而使学生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中锻炼、塑造、强化批判性思维。

三是理念创新。教育教学活动不是一次次的机械重复,而是思考-实践-总结-反思,而后再实践、再总结、再反思的创造式的螺旋上升过程。作为实施教学活动的主导力量,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必须尤为重视理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塑造,通过教学实践和教学反思不断推陈出新,更新教学理念。要使教学活动具备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功能和力量,就必须有效发挥教师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教学能力。

四是教学内容。批判性思维教学理念旨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提升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环节,根据教学进程设计出和教学内容密切联系的开放性问题,不预设答案,鼓励学生创新观点。采用讲练结合、互动讨论、情境模拟、事例剖析、技能训练等教学方法,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课堂训练,让学员在学中做、做中学,在潜移默化中培养提升学员批判性思维能力。

五是丰富实践。在通识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通常需要形式多样、环节生动、内容充实、计划缜密的课堂内外教育实践活动为配合。在实践方法上,倾向选择讨论法、发现法和探究法,采取研讨辩论、参观实践等教学形式,比如主题演讲、小组研讨、模拟辩论、专题讲座、训练拓展等活动,充分发挥学员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参与活动的准备、环节的设计、实施过程中的答疑、对同学观点的点评等,从而有效激发其批判性思维精神。基于通识课程的开放式教学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影响通常是非显性的、非一蹴而就的,而是隐性的、循序渐进的,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一旦形成了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这种思维方式就能够具备较高的思维迁移能力,从而更进一步形成批判性思维惯性。

参考文献:

[1]仇瑛.基于批判性思维为导向的高校通识教育课程研究[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2):101-104.

[2]乔婵.通识教育视角下的批判性思维教学策略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6.

[3]关于批判性思维为导向的高校通识教育课程研究[E].百度文库,2021.

猜你喜欢
通识批判性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探讨樋口一叶作品中的批判性——以《青梅竹马》为例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简述大学通识课教学改革
通识少年“种”石油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通识少年小课堂 血液之旅
通识少年·拿破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