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阅读“策略”要求,落实语文要素

2021-03-08 13:52王勤
阅读(教学研究) 2021年11期
关键词:策略

王勤

【摘要】《呼风唤雨的世纪》是一篇科技类说明文,短短的五百余字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教师在教学时,要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策略单元”的编写意图、编排特点,在关注整体的同时精准定位教学目标,关键之处巧妙帮扶,更好地促进学生掌握“提问”策略。

【关键词】策略 特点 整体 帮扶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是“提问策略”单元,本单元的人文主题采用的是宋代陆九渊的“为学患无疑,有疑则进”,语文要素一个指向阅读——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一个指向习作——写一个人,注意把印象最深的地方写出来。本单元编排了三篇精读课文《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蝙蝠和雷达》《呼风唤雨的世纪》和一篇略读课文《蝴蝶家》,有童话、说明文、散文等不同文体类型,每篇精读课文都有不同的侧重点,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学习提问的方法。对《呼风唤雨的世纪》一课的教学,笔者聚焦单元阅读“策略”要求,努力将语文学习要素落到实处,具体做法如下:

一、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策略单元”的编写意图、编排特点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从三年级(上册)起,每一册都编排了一个策略单元,由易到难,由感性到理性,从不同角度指向学生语文学习的关键能力。在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提问策略”这一环节中,根据课文的不同,教材分别给出了“尝试提问”“示范提问”“指导提问”和“独立提问”四种策略,循序渐进地对应着学生思考、提问的语文能力要素。

因为本单元指向的是阅读策略、阅读能力的培养,文本的功能发生了变化,所以课文的编排也与普通阅读单元不同。以《呼风唤雨的世纪》一文为例,在“随文旁注”和“课后习题”环节都安排了以“提问”为主题的内容,通过示范、归纳、总结和巩固深化,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在大力提倡由“知识本位”转向“育人本位”的时代,帮助学生形成关键能力是每个学科教师的责任与使命。只有透彻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准确把握教材的编排特点,教学设计与课堂实施才能“言归正传”、“殊途同归”。

二、在“整体”观念指导下,精准定位教学目标

“策略单元”的结构体例与其他阅读单元基本相似,所不同的是单元内3-4篇课文联系紧密,是作为一个整体呈现的,突出了语文要素的递进性与发展性。备课时,首先要把一个单元的全部教材作为一个“整体”来认识,所有学习材料都是为整体教学目标服务的;同时,还要关注一节课的“整体”,即一节语文课中,听、说、读、写、思维的训练等,都要围绕核心素养有序推进。基于这样的整体观,笔者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读准“潜、核”的字音,会写“唤、纪、奥、益、善”5个字,理解“呼风唤雨、世纪”等词语的意思,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2.能运用学过的提问策略进行课文阅读,尝试从课文写法上提出自己的问题;3.指导学生把问题归类,并筛选出对理解课文最有帮助的问题。

三、聚焦“策略”要求,设计丰富、有层级的学习活动

(一)课前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

1.圈画生字、新词,借助拼音读正确。

2.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通顺。

3.读完课文后,尝试从不同角度提出三个和随文旁批不一样的问题。

带着以上三个任务去预习,节省了课上学习生字词、通读课文的时间,为有效学习“提问”方法提供了時间保证。

(二)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时指导“唤”、“纪”两字的写法及要领,除了注意左窄右宽外,还要注意左右的长短高低。“唤”左短右长,短的在左要往上移,让出位置给右面;“纪”左右两边差不多高,左右等长要错位,左高右低有趣味。

2.齐读课题,理解“呼风唤雨”的意思。读题时想到“唤”的意思了吗?唤:呼喊、叫的意思。呼风唤雨,就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本领很大!“世纪”是什么意思?1个世纪是多少年?20世纪是从哪一年到哪一年?

在“揭示新课”环节,将2个生字的书写要领巧妙地进行渗透指导,同时通过破解课题中的2个关键词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题,激发阅读期待。

(三)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用文中难读的几个句子来检查学生读书的情况:

1.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教师指导:把句中的2个问题和答案读清楚。)

2.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教师点拨:句中“上”这个字究竟跟前面的词连在一起读,还是跟后面的词连在一起读?联系下文想一想。读课文时要慢慢读、细心读、用心读。)

3.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教师提醒:“潜”,第二声;“原子核”要读准;注意分号的停顿。)

4.1923年,英国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说:“归根到底,是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教师范读后,提醒学生:在读出自然停顿的同时,还要尽量把句子读连贯。)

(四)运用“提问小妙招”自主阅读,进一步提问、学习整理问题

1.交流预习时各自提出的问题:第二单元是提问策略单元,通过《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蝙蝠和雷达》的学习,我们知道:可以从课文内容、课文写法、联系生活等不同角度提问。大家来交流下预习时提出的问题吧。

2.学生尝试运用教师出示的“提问小妙招”,(文章精彩、特别之处往往蕴含着值得我们探寻的写作奥秘。找到此处,驻足质疑:“为什么要这样写?”“怎么写的?”“可以那样写吗?”相信你的这次阅读之旅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自主读文、提问、交流。

3.学生自读“小组在整理问题时的讨论”范例,谈谈自己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1)让学生读一读课后清单中的问题,以及小伙伴对这些问题的讨论,说说哪些问题是对理解课文有帮助的,进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一不影响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问题二和问题三则有助于更加透彻地理解课文。

(2)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问题一不影响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交流反馈中,帮助学生明确:问题一这类问题只是作者列举的一种新发明,暂时不知道它是什么,也可以继续阅读,不影响理解文章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接着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二,先让学生交流诗句的意思,再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感受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充分体会这样的问题对理解课文是有帮助的。对于问题三,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和认识。

4.整理“问题清单”,筛选出对理解课文最有帮助的问题:

(1)出示“问题清单”

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发现”和“发明”有什么区别?“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在今天指代什么?……

(2)学生分组,按照梳理的提问类别,将上述问题归类。

(3)从帮助理解课文内容的、引发深入思考的两类提问中,筛选出对理解课文最有帮助的问题,留待下一节课学习探究。

这一版块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笔者从让学生交流预习时提出的问题开始,发现学生自主阅读时提问的角度比较单一、狭窄,于是相机进行提问方法的指导。学生尝试运用“小妙招”进一步练习提问,并整理“问题清单”、讨论交流、梳理归类。在此基础上,筛选出对理解课文最有帮助的问题。笔者把“学习巩固提问策略”、“筛选出对理解课文最有帮助的问题”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一系列丰富的学习活動设计由浅入深,聚力关键之处,巧妙地化解了难点,巩固、深化了单元语文要素的学习效果。

四、关键之处巧妙帮扶,促进学生成长

学情是教学的起点,教师了解了学生在学习新知时困难的地方在哪里,指导起来才会有的放矢,起到“雪中送炭”的效果。立足于学生的学习起点,笔者把“指导学生从课文写法角度提问”定位为教学难点;策略单元教学最核心的要点就是“实践”,教师在课堂上既需要给学生提供“提问”的时间和空间,又需要给予他们“提问”的方法与支架,这样才能有效突破难点。笔者设计了一个学习支架,也就是“提问小妙招”:文章精彩、特别之处往往蕴含着值得我们探寻的写作奥秘。找到此处,驻足质疑:“为什么要这样写?”“怎么写的?”“可以那样写吗?”相信你的这次阅读之旅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引导学生尝试运用“提问小妙招”,再次去完成“品读课文、找出特别之处、质疑提问、形成写法角度问题”一系列过程。这样一来,学生品读有了方法和路径,感悟就敏锐、细腻多了,再借助教师提供的疑问词,水到渠成地进行理性思考,提出了“课文第2小节为什么要自问自答?”“第3小节连用了四个‘没有,用一个‘没有来写不行吗?”等问题,清晰勾勒出学生在尝试运用“提问小妙招”时,提问的宽度、深度和提问的能力进阶的过程。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云龙区教师发展中心)

猜你喜欢
策略
我的手机在哪?
计算教学中“算用结合”的有效策略
大班美工区材料投放策略的实践与探索
凸显对比策略 促进数学思考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