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天路”进西藏,看70年经济民生巨变

2021-03-08 04:52李晗雪
统一论坛 2021年5期
关键词:天路拉萨西藏

■ 李晗雪

沿着318国道进藏,芒康、波密、林芝、拉萨、日喀则……串连起西藏奇绝的美景。许多人说,这是中国“最美国道”。

318国道,起自上海,终点为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聂拉木县,全程5476千米。其中最早开始修建的,是成都-拉萨线。1951年和平解放前,西藏没有一条现代意义上的公路。1950年初,解放军奉命进军西藏、完成祖国大陆统一的历史使命时,毛泽东指示进藏部队:“一面进军,一面修路。”11万人民解放军、工程技术人员和各族民工用铁锤、钢钎、铁锹和镐头劈开悬崖峭壁,降服险川大河,在4年多时间里,修起了穿越横断山脉的川藏公路。

1954年12月,川藏公路、青藏公路同时通车,成为进出西藏的两条“大动脉”,结束了西藏没有公路的历史,也创造了人类公路建设史上的奇迹。

这,是中国修筑的“天路”的组成部分。

今天,从“天路”进西藏,可以看到,和平解放70年来,这片曾经封闭滞后的雪域高原,已经打通了经济民生从无到“全”的发展血脉。

绝对贫困问题,历史性消除

曾经,西藏是全国贫困发生率最高、贫困程度最深、扶贫成本最高、脱贫难度最大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

在旧西藏,占人口不足5%的三大领主及其代理人几乎占有西藏全部耕地、牧场、森林、山川、河流、河滩以及大部分牲畜。封建农奴制下,占人口95%的农奴和奴隶没有生产资料和人身自由,遭受着沉重的赋税、乌拉差役和高利贷盘剥。恶劣封闭的自然环境,更让生活改善难上加难。

“1951年之前,西藏的社会制度是非常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当时的经济几近崩溃,人民生活非常困苦,也导致西藏的经济基础一直非常薄弱。”藏族学者、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社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格桑卓玛谈道。

西藏和平解放后,民主改革废除了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实现政教分离;废除生产资料封建领主所有制,确立农牧民个体所有制;废除对“三大领主”的人身依附,使农奴和奴隶获得人身自由。在民主改革中,农奴和奴隶共分得土地约280多万藏克(约18.67万公顷)。随后,西藏建立起第一个供销社、第一个农村信用社、第一所民办小学、第一所夜校、第一个识字班、第一个电影放映队、第一个医疗卫生机构。

如果说民主改革使西藏社会制度一步跨千年,近年开展的脱贫攻坚,则让西藏人民生活方式一步跨千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连续5年召开深化对口援藏扶贫工作会议,通过精准施策、精准帮扶,在不同地区,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例如在农牧区,大力发展青稞和牦牛产业,扶持深加工,创新产品供给,扩展产业链。2020年,西藏共有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62家,农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57亿元,比2015年末翻了一番。

在有旅游资源的地区,创新升级“藏文化体验游”,打造“最美318线”,推出“冬游西藏”等。截至2020年,西藏农牧民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参与乡村旅游就业8.6万人(次),年人均增收4300余元。

传统文化的市场化开发也受到大力扶持,唐卡、塑像及传统手工技艺如纺织、服饰、家居装饰等供需两旺,已形成颇具规模的新兴产业。

2020年10月18日,西藏日喀则市谢通门县农牧区脱贫致富家庭的四世同堂合影 贡桑拉姆 摄

与此同时,农村危房改造、异地搬迁等改善居住生活条件的工作也在推进。格桑卓玛对曾去调研的那曲市双湖县嘎措乡印象很深。嘎措乡海拔5000多米,许多村民因为高寒的气候患上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甚至因病丧失劳动能力。近年,嘎措乡村民在政府组织下向海拔较低处搬迁。其中一个搬迁点就设在海拔3800米左右、有温泉资源的拉萨市羊八井镇。村民们不仅住了新房,还能在家中用上温泉水,村里更设有温泉疗养中心。羊八井离拉萨市中心近,就业机会也多。“民众搬迁后,身体、生活的改善很明显。”格桑卓玛说。

2008年以来,西藏39.97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农村低保户、分散供养特困人员、贫困残疾人家庭等4类重点对象,告别了破旧的夯土房、石砌房等危房,住上了宽敞明亮的安全房。截至2020年,西藏在海拔较低、适宜生产生活的地区建成了964个易地扶贫搬迁区(点),26.6万曾居住在藏北高海拔牧区、南部边境地区和藏东横断山区等海拔高条件差、远离腹心市场的地区居民自愿搬迁。全区产业扶贫资金5%用于安置点产业发展,确保每个搬迁户至少“一户一人”就业。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西藏长达4000多公里的边境线上,多数地方生产生活条件一直十分恶劣。在党中央关怀下,边境地区投入逐年增加。截至2020年年底,边境一、二线行政村公路通达通畅,主电网延伸到全部边境乡(镇),实现村村通邮,移动通信网络全覆盖,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得到保障。

截至2019年年底,西藏62.8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74个贫困县区全部摘帽,历史性消除了绝对贫困问题。“70年来西藏的变化是全方位的,但经济方面最突出的历史性成就,我认为就是消除了绝对贫困,与全国人民一同迈入小康社会。”格桑卓玛说。

产业发展,为美好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西藏昌都市洛隆县是西藏粮食主产区之一,有“藏东粮仓”的美誉。洛隆盛产的青稞是藏族牧民传统主食糌粑主要原料。

过去的传统手工作坊里,青稞仅有做糌粑一个用处,一天产量仅200多斤。2006年,洛隆县成立了洛宗特色产品开发公司。公司成立后,随着流水线的引入,糌粑日产量达到5000—8000斤;公司还开发出青稞挂面、青稞糕点等特色产品50多种,销往全国各地。洛宗特色产品开发公司总经理泽仁顿珠告诉媒体记者,目前公司有员工45名,其中38名曾是本地建档立卡贫困户,如今年收入可达近4万元。

拉萨哲蚌寺附近,西藏美术馆正在建设中。而其建筑基础,正是昔日的拉萨水泥厂。

旧西藏没有任何现代意义上的工业企业,仅有一些传统家庭作坊式的民族手工业。民主改革后,西藏先后建成了电力、煤炭、机械修理、化工、建材等80个中小型工厂。而1960年建立的拉萨水泥厂,为新西藏的基础设施建设立下汗马功劳。当时,拉萨水泥厂和拉萨皮革厂、林芝毛纺厂、西藏火柴厂,共同形成了新西藏工业文明的象征。

不过,西藏由农业社会向非农业社会的转型,并未遵循传统工业化模式。这里自然资源丰富但生态脆弱,因此,服务业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工业则在满足民众生活需求的目标下适度、绿色发展。拉萨水泥厂,正是因工艺技术老旧退出历史舞台,并即将重生为西藏美术馆。这是西藏工业走向可持续发展之路的见证之一。

70年间,西藏形成了以优势矿产业、民族手工业、藏药业、农畜产品加工业、高原特色生物和绿色食(饮)品业、水电能源等工业为主、富有西藏特点的工业生产体系。而旅游文化、高原生物、绿色工业、清洁能源、现代服务、高新数字、边贸物流7大产业,成为西藏经济发展主引擎。“十三五”期间,7大产业实现增加值超1900亿元。

5月发布的《西藏和平解放与繁荣发展》白皮书介绍,西藏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从1965年的2.64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233.5亿元。2020年,即使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西藏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仍达9.6%,居全国首位。市县乡村四级电商服务全面推开,网络零售额累计突破200亿元。高新数字产业创新发展,数字经济规模突破330亿元。

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西藏的产业发展为西藏人民实现美好生活打下了坚实基础。

“天路”,已是一个四通八达的网络

今天,许多西藏旅行攻略分享着骑行、自驾、火车和飞机进藏的不同体验。而1930年出版的《西藏始末纪要》中形容西藏的道路:“乱石纵横,人马路绝,艰险万状,不可名态。”解放前,从青海西宁或四川雅安到拉萨往返一次,需要半年到一年时间。格桑卓玛说,青藏铁路修通前,还有句玩笑话,出国容易进藏难。

玩笑背后的严峻事实却是,原始封闭的交通极大限制了人流、物流、信息流,严重阻碍西藏经济社会发展。

把铁路修到西藏去!近代中华民族几代人的梦想,终于在和平解放后成为中国共产党向西藏人民庄严兑现的承诺。

1956年,铁道部正式承担修建进藏铁路的前期规划,青藏铁路列入国家铁路建设议程之内。高寒缺氧、多年冻土、生态脆弱,盐湖、大风、干旱……其中面临的困难几乎都是世界性工程技术难题。许多工人、铁道官兵、科技工作者为修筑青藏线而长眠高原。经过多年攻关,2006年7月1日,世界屋脊上的青藏铁路正式开通运营,西藏自此结束没有铁路的历史。一首《天路》,让全体中华儿女铭记了这份震惊世界的传奇与感动。

今天,“天路”早已不只是“一条路”,而是由四通八达的公路、铁路、航空、管道等多种运输方式织起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

1965年,北京-成都-拉萨民用航线正式通航,西藏迎来空中交通新天路。几十年间,拉萨贡嘎、昌都邦达、林芝米林、日喀则和平、阿里昆莎5座机场渐次建成,国际国内航线达到140条,通航城市66个。西藏建制村已村村通公路,西藏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1.88万公里。青藏铁路和拉日铁路已建成通车,川藏铁路正开工建设。所有行政村都有移动信号,光纤宽带通达率99%。2020年,阿里与藏中电网联网工程正式投运,西藏实现主电网全区覆盖。

一条条公路、铁路、航线,将机械和商品送进西藏,将活力和繁荣送进西藏,也给雪域的物产和人才带来了更开阔的远方。

西藏金塔建设集团,从2004年仅有5人的小型农牧民施工队,成长为今天注册资本约6亿的大型民营企业,其成长可谓随西藏经济民生变革而起,也推动着这一变革。金塔集团参与了西藏许多公路桥梁的修建,但集团董事长扎塔说,印象最深的还是修建自己家乡日星乡到日喀则的通乡油路。“心情特别激动,从没想过老家有一天还能通柏油路。”扎塔或许也未曾想到,自己有一天会成为经常往返于西藏和全国各地的杰出企业家。

2016年年底,林芝市墨脱县门巴族村民拉杰在京东商城购买的冰箱送到了家。“冰箱虽不是稀罕东西,但以前不管哪家网站,大件货品都不送墨脱。”2020年11月,位于珠穆朗玛峰脚下的日喀则市定日县扎西宗乡民众,也首次收到了快递包裹。京东大数据研究院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西藏家用电器整体下单金额同比2017年增长359%,品类数量增加60%。并且,若是身在拉萨,许多商品,京东物流已做到当日达、次日达。

今天,山不再高,路不再远。

来西藏,看看今天的美好生活

如今来到西藏乡村,会看到自然风光绮丽依旧,人居环境整洁。购物、上学、旅游、去外地工作发展,都已不是难事。

2021年6月25日,川藏铁路拉林段(拉林铁路)正式开通运营。这是西藏首条电气化铁路,也是复兴号动车组首次开进西藏。民众在拉萨火车站复兴号车头前拍照留念 江飞波 摄

扎塔回忆,小时候,日星乡的土坯房不通自来水也不通电。夏天出去放牛放羊可以顺便在河里洗个澡,“冬天就谈不上洗澡了”。为了节省点灯的酥油,家里经常早早就吃晚饭。半年或一年,人们会坐着拖拉机去江孜县、日喀则市购置物品。而现在,日星乡的房屋以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小楼为主,家家通水通电,家家有小轿车或摩托车,“天天都可以去逛日喀则”。“现在农村很舒服的。”扎塔说。这些年来,金塔集团参与了不少乡村“厕所革命”、庭院改造、污水纳管、垃圾分类、人畜分离等建设项目。

来到拉萨这样的西藏城市,大概更让第一次到西藏的人吃惊:城市道路上车水马龙,道路两边是居民小区、街心花园、共享电动车、来自世界各地的餐饮美食、电子产品旗舰店、大型商场……超市中果蔬品类丰富、日用杂货选择多样,甚至有琳琅满目的进口商品;星级酒店为远道而来的客人准备了周到服务和24小时热水。绛红或雪白的砖墙下,转经的人群仍在缓步虔诚念诵经文,布达拉宫和诸寺庙依然宁静庄严。但偶一仰头,又能看见飞机划过苍穹,今天西藏与世界又有怎样的往来呢?现代文明与古老文化,在西藏融合出独特的迷人气质。不经意发现的藏装摄影工作室、设计师首饰店和小酒馆,则为西藏城市更增一分国际化艺术气息。很难想象,就在半个多世纪以前,西藏还仅有一座只供少数上层贵族享受的小电站。而今,这里的城市面貌已与中国其他省份城市不相上下。

70年,西藏的变化伟大壮阔,却也具体细腻。或许,感受巨变的最好方式,就是即刻背上背包,沿着“天路”进西藏、走一走。

猜你喜欢
天路拉萨西藏
都是西藏的“错”
神奇的天路
拉萨舰,入列
第三届藏戏传承保护学术研讨会在拉萨召开
长飘带
Aresearchon lexical density-acase study of oral English teaching papers
天路无惧觉者攀
神奇瑰丽的西藏
一个人的西藏
西藏:存在与虚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