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六堡茶文化的内涵及推广

2021-03-08 04:14古能平孙晓冬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南宁530226
文化产业 2021年11期
关键词:六堡传统工艺古道

古能平 孙晓冬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 广西 南宁 530226

一、引言

六堡茶是有历史、有故事、有浓郁人文气息的山川灵物,因产于广西梧州苍梧县六堡镇而得名。清嘉庆年间(1796—1820年),六堡茶就以其独特的槟榔香味入选中国24个名茶之列,成为朝廷贡品。同治年间出版的《苍梧县志》里对六堡茶有这样的描述:“茶产多贤产六堡,味厚隔宿不变。”《广西特产志略》(公元1937年)载:“在苍梧之最大出品,且为特产者,首推六堡茶,就其六堡一区而言(五堡、四堡)俱有出茶,但不及六堡之多,每年出口者,产额在60万斤以上,在1926—1927年,每担估价三十元左右。”当年的产茶盛况跃然纸上。如今,六堡茶已成为广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在中国,红色象征幸福、和谐、团聚和繁荣,中国红是中华民族的主题色彩,也是民族的哲学观。六堡茶的红色、浓厚、陈年醇香和独特的槟榔香气,演绎了“中国红”,体现了中国传统茶文化的自然与和谐之美。中国当代著名文化学者肖健对六堡茶进行了文化定位,指出六堡茶的文化内涵在于“中国红”的特色。

二、新时代背景下六堡茶文化的内涵

(一)六堡茶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文化

六堡茶属黑茶类,是后发酵茶,以“红、浓、陈、醇”四绝著称,是具有1500多年悠久历史的中国历史名茶。六堡茶制作技艺独特,是一份极其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六堡茶制作技艺是广西梧州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的劳动创造及智慧结晶,主要分布在苍梧县六堡镇的一些村落。这些地方村落的制茶厂,都保持着传统的手工制茶方法,经过多道工序制造出外观色泽黑褐光润、茶汤呈琥珀黄红之色、喝时滋味醇厚甘爽、闻有槟榔香味等品质特征的六堡茶,具有养身保健的功效,且耐久藏,被誉为“可喝的古董”。

为了保护六堡茶的传统制作技艺,发挥好六堡茶的历史文化优势,为做强做大六堡茶产业提供有利条件,广西有关部门努力为六堡茶申请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11月10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二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一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的通知,六堡茶制作技艺列入第二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年11月11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公布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六堡茶制作技艺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随着六堡茶产业的发展,六堡茶的生产也已经扩大到整个广西区域范围,为加快推动广西六堡茶品牌培育工作,广西有关部门也于2020年9月启动了广西六堡茶申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相关工作,正在抓紧制订广西六堡茶地方标准,建设绿色标准茶园,强化品牌质量监管,由原“梧州六堡茶”扩大范围到广西六堡茶申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对广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广西有关部门积极发掘和打造六堡茶制作技艺县、市、省(自治区)到国家级的非遗传承人,构筑了县、市、省(自治区)、国家四级非遗技艺传承文化。2018年5月8日,根据文旅非遗发〔2018〕8号文《文化和旅游部关于公布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通知》,韦洁群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黑茶制作技艺(六堡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二)六堡茶船古道,新海上丝绸之路文化

自古以来,梧州人民采用独特的制茶工艺制作出享誉海外的六堡茶,形成了传承千年的名茶发展历史。每一个产茶季节,六堡产出的大量优质茶叶,从六堡的合口街码头装上尖头船,沿珠江北上、秦灵渠、长江和京杭大运河上贡朝廷。南下经梨埠换大木船,进入贺江,经封川江口,进入西江之后再经都城装卸到大船中,运送到广州,再转口南洋和世界各地,构成六堡茶著名的“茶船古道”。“茶船古道”是以茶叶贸易为主要内容的重要线性文化遗产,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茶船古道,把茶中‘黑宝石’六堡茶的名气推向世界。”在《苍梧县志》《广西通志稿》等历史文献和诗词典故中均记载六堡茶“茶船古道”的千年踪迹。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是茶的故乡。茶叶深深融入中国人生活,成为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从古代丝绸之路、茶马古道、茶船古道,到今天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茶穿越历史、跨越国界,深受世界各国人民喜爱。”“一带一路”沿线涵盖的区域是全球最重要的茶叶生产和消费区域,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进,“茶船古道”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广西作为中国面向东盟开放的前沿窗口,正在成为“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这为广西各地与东盟地区进一步开展茶产业交流与合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六堡茶老茶飘新香,已成为广西重点发展的特色茶产业之一。从梧州六堡镇开始至广州的“茶船古道”,再与“海上丝绸之路”紧密连接,延伸到港澳、东南亚乃至北美地区,有着广阔的历史文化空间。

(三)六堡茶传统工艺与现代工艺并存融合的原产地保护文化

六堡镇是六堡茶的发源地和核心产区,当地人把六堡茶称为“三原”六堡茶。“三原”即原种、原产地、原工艺。“原种”是指生长在六堡镇境内的六堡茶群体种。“原产地”是六堡茶的发源地六堡镇。“原工艺”是指传统工艺,采用本地群体种芽叶,用手工制作,自然存放陈化,有独特的传统槟榔香、菌香、药香味,味浓醇厚。六堡茶现代工艺主要是指现代渥堆工艺,该工艺于1958年试制成功,现代工艺的六堡茶产品于1965年正式出现。“渥堆”采用“初蒸渥堆”或“加冷水渥堆”两种形式,加速内含物的转化过程,并成功造就了六堡茶“红、浓、陈、醇”的四大特征。

2011年,国家质检总局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组织对梧州六堡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的审查合格,下发公告正式批准梧州六堡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获得保护的“六堡茶”执行《DB45/T479-2014 六堡茶加工技术规程》、《DB45/T1114-2014地理标志产品 六堡茶》等标准,规定了六堡茶适宜的加工区域,适制六堡茶的原料,六堡茶的特定制工艺包括六堡茶初制工艺和六堡茶精制工艺以及六堡茶的品质特征,明确指出六堡茶是具有“六堡香”及红、浓、陈、醇等品质特征的黑茶。

随着时代的变迁,六堡茶的加工分化出了传统工艺和现代工艺。传统工艺是六堡镇世代相传的自然陈化工艺,是六堡镇茶农智慧的结晶,特点是自然而优雅的老去,陈化年份够久的话会有槟榔香,在原产地一直得到保留和传承。现代工艺是大规模生产、人工加湿加水的发酵工艺,来自贸易商的创造,是现代人为适应现代生活需要而对六堡茶的发扬和光大,是对传统工艺的丰富和完善。现代工艺制作的六堡茶以熟香为主,由于原料不同,香气类型就不同,例如枣香、参香、菌香和药香等。

近年来,随着饮黑茶热潮的兴起,六堡茶亦为众多爱茶之人所推崇,其独有的品质风味和保健作用逐渐被人们重新认识。随着生产的发展,品六堡茶、谈六堡茶、藏六堡茶已成为饮茶爱好者追求的新时尚。六堡茶传统工艺和现代工艺应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摈弃传统工艺,就是无视了历史上六堡茶特有的工艺制法,否认历史,那么现代工艺的六堡茶就会无据可依。如果一味崇尚传统工艺,抵触现代化规范生产标准,就会脱离现代市场状况,也与市场对六堡茶要求背道而驰。

六堡茶传统工艺和现代工艺的并存,兼容互补,比翼发展。对六堡茶文化内涵的理解应重视六堡茶传统工艺与现代工艺并存融合的原产地文化保护。

三、新时代背景下梧州六堡茶文化的推广

作为中国黑茶和侨销茶的重要代表,六堡茶是极具风味的,六堡茶文化也很有特色。广西要抓住“一带一路”历史发展机遇,挖掘“茶船古道”历史轨迹和六堡茶历史文化,借力“新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大力推广六堡茶文化,打造六堡茶茶缘、情缘、商缘“三缘合一”的独特国际形象。

(一)加强六堡茶文化的发掘和研究

六堡茶的历史文化、生产工艺、储藏、品种等方面资料和信息目前正在积极挖掘整理,也出版了一些介绍六堡茶生产和文化的专业书籍,但在广度和深度上仍有待加强。要重视六堡茶文化研究队伍建设,加强茶文化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各级政府、六堡茶生产企业和研究机构应着力于六堡茶文化的深度挖掘和研究,进一步挖掘六堡茶的文化、民间风俗和历史渊源,整理出版六堡茶文化专著,宣传六堡茶的悠久历史和文化,重点打造六堡茶文化品牌,提升六堡茶的文化品位,增强六堡茶的影响力。

(二)合力宣传六堡茶文化

六堡茶目前在社会和市场上已有一定的影响力,原产地也已形成了多个六堡茶的行业协会或其他交流团体,开展了多方面的六堡茶文化推广活动,如举办六堡茶文化摄影大赛、书画大赛及民间斗茶、茶艺大赛等民众参与度高的茶文化茶事活动。但在六堡茶文化推广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如各协会或团体许多仍处于一种松散状态,各自为战,各个茶企茶商仍然只注重自我品牌的宣传而忽略整个六堡茶文化的推广,形成不了合力,使六堡茶的历史挖掘和文化推广仍然力有不逮,市场话语权不强。各级政府应把区域内的茶企和茶商联合起来,强化和整合茶叶协会或交流团体,转变运行机制,使之形成合力,共同打造六堡茶文化推广合作体,协同推广六堡茶文化,把六堡茶文化品牌做大做强。同时要进行与六堡茶文化有关的文艺创作,有效地利用各种媒体传播功能,大力宣传六堡茶文化。

(三)深度开发梧州六堡茶文化产业,茶旅融合

为推广六堡茶文化,应把品六堡茶培育成一种时尚、一种文化、一种生活习惯,形成人人爱茶,处处饮茶的茶文化氛围。推广六堡茶文化的同时,应把六堡茶文化与骑楼文化、岭南文化进行有机的融合,起到相得益彰、交互促进的效果。

茶旅融合有利于梧州六堡茶文化的推广。各级政府应利用六堡茶古老独特、绚丽多姿的文化内涵和品质特色,发挥六堡茶文化中的“红元素”,把茶文化内涵与旅游开发结合起来,加快六堡茶文化旅游建设,以旅游文化促发展,推动茶文化、茶旅游、茶产业的互动共荣。结合生态旅游和休闲旅游,以六堡镇等乡镇为重点,发展茶山生态游,建设茶文化博览馆、茶叶产业园、生态观光茶园等文化旅游景点,尤其应建立一个集六堡茶历史、文化、旅游、茶艺培训展示、博物馆等于一体的六堡茶文化旅游综合体,形成多层次、多形式、内容丰富的茶旅产品系统。

(四)借力“新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扩大六堡茶文化的国际影响

在新时代背景下,应抓住发展机遇,继续深入挖掘六堡茶历史文化,把文化元素做得更有吸引力,更好地打造六堡茶品牌和茶船古道文化品牌,借助新的海上丝绸之路,开展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茶事活动,赋予“茶船古道”全新的历史意义。通过茶船古道,与新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一些国家建立经贸联系。与国际上的友好国家建立贸易合作关系,双方可以互相借鉴六堡茶文化的传播,加强互动交流,洽谈六堡茶经贸合作,开展茶事活动。

四、结语

在新时代背景下,六堡茶借助“新思路”再起航,重启“茶船古道”。六堡茶文化是一种抽象产业,也是六堡茶产业稳定发展的核心和精髓。各级政府积极主导,深度发掘、研究和推广六堡茶文化内涵价值,大力发展茶旅融合,提高六堡茶文化品牌和人文精神,把六堡茶文化推向全国乃至全世界。

猜你喜欢
六堡传统工艺古道
走古道
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发展
茶马古道的前世今生
参观六堡开茶节游记
传统工艺的活态化传承
六堡茶的“茶气”
与茶相逢在六堡
浅谈“锔瓷”传统工艺及其发展趋势
访茶马古道
六堡茶中“金花”菌的生物学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