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状况探析
——以山西部分县市为例

2021-03-08 04:14王张凡太原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西太原030024
文化产业 2021年11期
关键词:思想道德儿童农村

王张凡 太原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山西 太原 030024

一、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的现状分析

(一)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的有利因素

由于农村留守儿童父母长期在外务工,他们大多由年迈的爷爷奶奶照顾,相比于同龄的孩子来说,较早地承担起了处理各种生活琐事的任务,独自面对生活或学习上的困难与挫折。

(二)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存在的问题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我们在看到有利方面的同时,也要分析其中存在的严重问题,通过调查研究,将其存在的不利因素概括如下:

1.由于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品质形成的间断性与非系统性,导致其道德认知的极端性和道德行为的越轨性。

2.由于农村留守儿童亲子思想道德教育的非持续性,导致其道德意志自控力较低和道德情感较为脆弱。

二、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问题产生的原因

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复杂且深刻的。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落后是导致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问题的根本原因[1]。亲情的过度缺失,使得留守儿童长期处于精神孤独的状态。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与指导,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发展出现断层。

(一)家庭方面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接受启蒙的初始之地。由此可见家庭教育在孩子思想道德教育中的重要性。通过调查,可以将造成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问题的家庭原因归因如下:

1.家长道德榜样引领作用的缺失。在家庭教育中,孩子最早从父母那里开始学习做人的基本道理,家长成为孩子处理事情的标杆或参照物。而对于父母在外务工的留守儿童来说,他们缺乏父母的管教,没有良好的道德榜样,会使他们在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等方面出现偏差。

2.农村家庭亲子教育观念的落后性。对于农村家庭而言,留守儿童的主要监护人就转换成为祖辈的爷爷奶奶或父母其中一方。祖辈监护人的教育方式大多偏于溺爱,只看重孩子的物质需求而忽略了孩子精神方面的需求。

(二)社会方面

社会的大环境也对留守儿童思想道德的培养有明显的影响。现将社会方面的原因归因如下:

1.乡政府以及村委会对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建设的相关措施缺乏。政府作为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保障性角色,是解决孩子们思想道德建设相关问题的重要推动力量。城乡发展的不平衡,导致教育资源投入比例不足。

2.农村地区的封建习俗对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产生影响。由于农村经济发展落后,生活娱乐方式较为单一,容易受到封建落后思想的影响。这就严重影响了留守儿童思想道德的发展。

(三)学校方面

学校是孩子接受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场所,是形成正确三观的主要阵地。学校对孩子们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分析,将造成留守儿童思想道德问题的学校原因归因如下:

1.农村学校的课堂设置体现学校对学生思想道德培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学校是培养孩子们成才的主阵地,担负着为国家培养全面人才的重任。但是,相当一部分农村地区的学校由于受应试教育观念的束缚,成绩这一硬指标一直是被用来衡量学校教学水平的标杆,导致课程设置重智轻德。

2.农村学校与家庭之间的协调出现裂痕。对于农村家庭而言,他们认为把孩子交给学校,孩子的所有教育就该交由学校负责。相应地对于学校而言,也缺乏与留守儿童家庭的沟通,对其没有侧重的家访工作,仅局限于对学生的理论知识的灌输,由此家校对接失调。

三、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问题的对策

解决当前的问题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需要各方的全力配合。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提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问题的对策,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

(一)重视当地传统文化,发挥良好家风的作用

文化是一个地域的灵魂。万荣历史传统文化厚重,这里蕴含着中华民族最深的根、最古的源,是华夏文化基因的重要谱系依据。

数千年的沧桑历史积淀了厚重的后土文化以及李家大院的“善”文化,充分显示了当地的传统文化给人们带来的积极影响,对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问题的解决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1.传承良好家风,营造以鼓励式教育为主的家庭氛围。家庭环境的影响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以鼓励式教育为主的家庭环境,可以为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创造积极的环境,了解孩子的思想道德变化情况,以便及时给予孩子适当的心理关怀与指导。

2.在传统文化所带来的积极影响下,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到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活动中。

3.良好的乡村风气为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提供环境。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我国公民的要求,重视乡风文明,创造良好的乡村环境,对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应组织村民进行一定形式的文化活动,增进村庄之间的凝聚力和村民之间的感情。

(二)完善的规章制度保障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发展

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问题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无论是社会还是学校,都需要一定完善的规章制度来保障促进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的健康发展。

1.基层政府及村委会组织建立专门的代理教育机构。对于外出务工的家长来说,应当选择合适的监护人来照看自己的孩子。而对于农村地区来讲,一般都是隔代监护人,而对于爷爷奶奶来说,他们的精力、能力有限,无法实现对孩子的全方位照顾[2]。可以由学校经验丰富的老师向他们讲授如何与孩子进行沟通,怎样关注孩子的思想道德变化,如何培育孩子的良好人格等问题,定期对监护人进行培训,使他们经常与孩子进行沟通,真正成为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的好帮手。

2.提倡父母就近择业,鼓励自主创业,并给予政策支持。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父母双方的陪伴以实现对孩子完整的家庭思想道德教育是不容忽视的。外出务工的家长应该合理安排外出时间,在孩子上学之前,父母最好都在孩子身边陪伴,父亲可以去就近的城镇务工,这一阶段要注重亲子之间的情感互动。

3.农村学校合理安排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课程设置。学校本该是教书育人的地方,但由于受到各类功利性的考核标准、升学率的压力,将成绩视为衡量的标准。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使农村地区的思想道德教育课程得不到保障,教育功能萎缩。为此,农村学校要探索出适合留守儿童发展的思想道德教育模式,改善当前的教育理念。

4.设立以提高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健康发展为目的的教师培训机制。针对农村地区缺乏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现状,学校可以联合当地的人事局招聘一定数量的相关专业教师,规范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教师的岗位要求,加强农村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3]。

猜你喜欢
思想道德儿童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创新机制 多措并举 加快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向纵深推进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策略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促进道德素质的提高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评选“三好标兵” 创新思想道德建设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