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价值研究

2021-03-08 04:14胡瑞霞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咸阳712000
文化产业 2021年11期
关键词:思政政治传统

胡瑞霞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 咸阳 712000

大学阶段是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和思想观的关键时期,面对高速发展不断变化的社会形势,不论学生学习哪个专业,将来从事哪个行业,都需要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水平,这样才能在学业深造和职业发展中取得更高成就。将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之中,既是学生发展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一、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

(一)人才培养的迫切需要

我国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除了注重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传授,更需要灌输爱国情怀、创新精神、自强不息和勤劳勇敢的优良品质,这些对于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来说,是必备的精神品质。我国传统文化所独有的营养内涵,正好契合人才培养这一需求。因此,传统文化在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能有效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爱国情怀,清楚认知到自身所肩负的建设社会主义重任,在学好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全面发展德智体美劳,更好地为国家建设而奋斗终身[1]。

(二)思政教育的必然要求

思想政治课程是大学生的必修课程,也是高校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其主要教学目的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其教学内容除了马列主义,我国传统文化也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将其融入到思政课程活动之中,通过传统文化的熏陶,让大学生认识到我国悠久的中华传统历史,激发继承传统并弘扬中华文化的使命感,这也是我国高校思政教育的必然要求。

(三)传统文化的教育作用

中国有着上下五千年悠久历史,其中蕴含的璀璨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宝贵财富,也是支撑中华民族发展繁荣的精神力量,是伟大中国梦的灵魂所在。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不仅仅是思政教育的需要,更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传统文化在教育中的作用使然。传统文化教育同时也是推动我国民族团结的有效利器。特别是在全面开放的当下,各种不良意识形态逐渐腐蚀我国年轻一代,想要保持青年学生正确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很有必要。

二、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价值

(一)有利于树立民族文化自信

我国有着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并孕育了火药、造纸术等辉煌的文明成果,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巨大发展,这是我们引以为荣的文化瑰宝,但是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我国的政治、文化和经济都遭受了猛烈的冲击,并在不断演变的进程中,涌现了一批批的思想浪潮。期间,中国传统文化曾受到质疑,甚至趋向西方文化,逐渐削弱了我国国民的文化自信,整个民族处于低谷状态,但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下,积极开展民族复兴,迎来了涅槃重生。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已经正式纳入我国战略部署,其中关于文化自信的核心正是传统文化的传播,它在青年学生中的普及推广,将是一次最生动的传承。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从这里启航,青年学生将从传统文化的土壤中吸取养分,重拾那份坚定的民族文化自信[2]。

(二)有利于提升学生道德水平

大学生正处于树立三观的关键时期,加上互联网时代的大量信息被广泛传播,大学生因缺乏准确的善恶识别能力,很难抵御不良信息造成的影响,很容易导致思想行动的摇摆不定,只有全面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三观,提升道德水平。因此,我国高校思政教育除了塑造学生的人格修养,还要克服当前社会的种种不利因素,宣扬崇高的道德思想。传统文化教育的开展,能让青年学生追随那束智慧之光,拨开遮挡在眼前的阴霾,遵循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从而获得一脉相承的优良品质,这也是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颇为重要的应用价值。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职业精神

当代青年学生成长的物质环境较为优越,部分“00后”大学生缺乏一定的吃苦精神和团队意识,这不仅影响他们的学习生活,还将影响到他们毕业后的职业生涯。敬业乐群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道德精神之一,它能有效培养学生对学业工作的认真执着,对为人处世的谨慎态度,这对于当前大学生而言有着积极的教育意义,对职业精神的培养有重要价值,带着这份敬业乐群的优良品格,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更容易获得良好的发展。

三、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一)拓宽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范畴

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需要切实的融入策略,不可流于形式。首先,高校要从教材入手,聘请传统文化研究专家,对现有的思想政治教材内容进行分析,寻找传统文化的切入点,全面整合思政与传统文化的教学内容,制定一套具有针对性与专业性的教材,为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必要保障。其次,高校应对传统思政教学体系进行更新,从传统的理论教学与理论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充分体会到传统文化的价值,从而发挥传统文化对学生思想道德的积极影响。最后,高校要充分深挖思政教育与传统文化的结合点,为教学工作营造一个良好氛围,从而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情感倾向。总之,要用一切渠道拓宽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范畴[3]。

(二)搭建传统文化融入新媒体的平台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不再局限于课堂,而是拓展到了各种新媒体网络平台,这些多时空的教学平台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渗入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因此,高校在进行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时,应对现有的新媒体资源进行挖掘,搭建有利于传统文化融合的新媒体平台,对学生实施全方位立体教育[4]。比如高校网站、广播站、微信公众号、校报等,都可以成为传统文化宣传平台,将一些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视频资料上传到高校网站或公众号,对学生进行文化熏陶,还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参加公众号传统文化征文,对优秀征文在多媒体渠道进行展示,或者利用校广播站开展传统红色歌曲演唱比赛等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寓教于乐,在学习中提升思想政治觉悟。

(三)构造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的系统

高校校园是大学生活动的主要场所,校园氛围的营造对校园文化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校园文化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另一课堂,能对高校师生的思想形态发挥导向性作用。鉴于此,高校应将中国传统文化充分融入到校园文化之中,落实到每一项具体开展的校园活动之中,为大学生构建一个传统文化输出的校园场所,构造一个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充分结合的双系统,让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全面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代对我国高校思政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而社会多元化发展也对我国高校思政教育带来了更大阻碍,想要突破重围提升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需要在原本的思政教育的基础上有效应用传统文化,通过传统文化的教育熏陶,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猜你喜欢
思政政治传统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思政课“需求侧”
“政治攀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