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法库县发展文旅产业的调研与思考

2021-03-08 04:14孙颖宋德伟中共法库县委党校辽宁法库110400
文化产业 2021年11期
关键词:法库法库县白鹤

孙颖 宋德伟 中共法库县委党校 辽宁 法库 110400

一、法库县文旅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一)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法库辽文化、白鹤文化、陶瓷文化、航空文化、民族文化、酒文化交相辉映,“大辽福地、宰相故里、白鹤之乡、人文法库”四大文化品牌声名远播。境内22座辽代古州城遗址,辽代时期出过萧袍鲁等6任宰相,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叶茂台圣迹山辽墓群记载着法库辽文化厚重的历史底蕴;辽代风情小镇、白鹤楼、辽代商业街、萧太后塑像、辽文化府院等特色景观彰显着城市文化的内涵;法库县是清朝时皇家牧场,也是贡米的重要产地,出过富察尼满、僧格林沁等重臣名将;中国电影第一人任庆泰、民国时期杨宇霆等历史名人都在这里出生;东北解放战争第一个春天的秀水河子战役在这里打响。

1.旅游资源禀赋优异

法库县林地面积100万亩,森林覆盖率28.7%,有15座水库,旅游业态丰富。拥有以獾子洞国家湿地公园、五龙山景区、辽河神龙湾景区为依托的生态旅游;以祥云度假村、沈阳财湖旅游度假区为依托的休闲旅游;以乡遇时光生态庄园、辽庄生态庄园、碧湖农业观光园、樱花庄园为依托的乡村旅游;以巴尔虎山、灵山湖景区、辽代风情小镇、圣迹山为依托的地域文化旅游;以爱新觉罗皇家博物院、老北味酒文化景区、桃山酒业为依托的酒文化游。

2.节庆品牌声名远播

法库每年举办白鹤节、登山节、荷花节、飞行大会、葡萄节、树莓节等一系列旅游节庆活动。白鹤、千年古枫、大辽荷花、白鹤楼已经是法库旅游靓丽的文化名片。

(二)旅游市场大势向好

法库旅游产业规模日益壮大,旅游人次与旅游收入逐年提升。2018年接待域内外游客180万人次,总收入达2.8亿元。国家级旅游景区11家。4A级景区1家,3A级5家,2A级3家。旅行社代理点15家。游客满意度与重游率有待提升,市场发展空间很大[1]。

二、制约法库县文旅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尽管法库县文旅产业发展有了一定的基础,已初具规模,但是差距仍然较大,亟待解决的瓶颈问题较多,主要表现为:

(一)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机制有待创新,旅游规划匮乏

文化旅游与相关部门协调配合还不够紧密,形成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旅游业“三张皮”现象。文化旅游产业的管理体制运行不畅,政府主管部门职能重叠,交叉管理,景区多处于双重管理状态,主管部门与景区景点职能关系有待进一步理顺和规范。旅游产业发展缺少全域旅游规划与重点景区发展详细规划。导致旅游项目盲目发展,缺乏差异化主题,旅游项目同质化严重。

(二)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接待水平低

一是旅游道路交通未突破最后一公里。如巴尔虎山、圣迹山、药王山道路可进入性差,部分路段凸凹不平、雨季路况湿滑;辽河神龙湾、獾子洞国家湿地公园环湖路窄,旅游大巴车错车困难,通行存在安全隐患。二是旅游厕所满足不了游客需求。三是旅游标识系统不完善。五龙山、巴尔虎山、獾子洞国家湿地公园、辽河神龙湾、财湖、秀水河子战役纪念馆引导标识、导览图、景物介绍牌数量少,不规范。

(三)旅游项目竞争力弱,市场吸引力不足

一是缺少龙头旅游项目支撑。“满天星星不见月亮”,没有核心资源引领带动。二是待开发项目较多,但部分项目落地涉及环保红线、土地指标、林地产权调整等问题,造成迟迟不能签约开工建设。

(四)旅游产业链不完善,旅游产品品质有待提升

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不健全。“食”:菜品单一,同质化较为严重,服务质量与菜品开发较为滞后;“住”:无星级酒店,农家乐接待服务水平低,民宿产业有待扶持与培育;“行”:部分景区可进入性差;“游”:景区主要以门票收入为主,二次消费少;“购”大部分景区无旅游商品购物店,地方特色商品影响力弱,吸引力小,未形成品牌效应;“娱”:缺少娱乐项目,地方旅游演艺项目有待开发[2]。

三、法库县发展文旅产业的几点思考

(一)坚持总体布局

紧紧依托沈阳830万人的客源市场,结合本地旅游资源,突出辽北乡村特色。迎合短线游、小长假等节假日,以厚重的地域文化为依托,做好文化定位。法库地域文化历史悠久,先后出过大辽六位宰相,建有22座都城,满蒙时期法库处于顶点时期。四家子蒙古族乡是满蒙文化交融、满蒙联姻的风水宝地,也是满蒙文化的繁荣地区。按照多规合一的要求,着重规划半拉山子村、公主陵村、尚屯、和平村的乡村旅游发展,实现国土资源与旅游发展多规合一。

(二)加快项目建设

一是强化项目支撑,培育拳头旅游项目。培育财湖旅游度假区或以白鹤楼为核心区。建设财湖生态旅游度假区为东北低空旅游圣地,发展水、陆、空体育旅游项目。开展热气球、直升机、固定翼、旋翼机、滑翔机、动力伞等空中观光旅游项目;水上飞机、赛艇、皮划艇、龙舟体验项目;直线加速赛、自行车赛、环湖马拉松、公益欢乐跑等陆上运动项目。二是完善獾子洞国家湿地公园旅游设施。建设环湖步行路、生态停车场、游客中心、湿地生物博物馆、生态观鸟台等设施。

(三)提升产业水平

一是历史文化资源要承继好。文化是旅游的灵魂。相信大家都有这样的感受,我们到一些旅游景点,看的不单单是风景多么优美,建设多么漂亮,占地多么庞大,而感受的是文化有多么厚重,历史上有什么事件,什么时候挖掘的资源,有什么可传颂的美好故事。因此,在打造、推介文旅景点项目以及开发产业产品时,要与文化深度融合起来。如多方筹资和吸引社会资本在辽代风情小镇或叶茂台、四家子择地仿建辽代州城,演绎辽代历史故事,与白鹤楼形成遥相呼应之势;在巴尔虎山建设蒙古大营,复建僧王陵,抢修杨宇霆墓打造民国往事民宿村等等经典景区,再现法库历史的珍贵记忆,让文化文物动起来、活起来、传下去。二是民族风情资源要开发好。我们有1个蒙古族民族乡,也是满族文化聚集地,我们应大力挖掘民族饮食、服饰、生产生活方式、民族节庆、民间曲艺等为主的民族旅游特色资源,打造民族民俗风情体验地。三是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要发展好。把秀水河子、五龙山红色旅游景点景区和东北航空纪念馆发展好,以进行红色教育,传承红色基因,打造沈阳县域红色文化旅游新高地。

(四)提高服务能力

一是挖掘旅游文化内涵。让当地村民留住记忆、留住乡愁的同时也同游客们一并感受到厚重文化的熏陶。二是完善旅游产业链。完善景区水、电、路、通讯等配套设施,延伸旅游“六要素”产业链条,拓宽收入渠道,配套完善餐饮、住宿、购物、娱乐等各类服务设施,满足游客多样化消费需求;大力开发陶瓷艺术品、收藏品、纪念品,让游客享受亲自动手参与制作的乐趣,推动旅游商品营销线上线下相结合,努力构建旅游商品立体化营销模式。三是积极响应国家旅游厕所新三年计划。推进旅游景区旅游线路沿线的厕所建设。

(五)强化保障措施

一是政策保障。建议出台相关文件,将文旅产业发展纳入全县绩效考核,实施差异化考核。二是资金保障。前瞻性地策划包装好旅游项目,积极向上争取项目扶持资金;县财政设立相应数额的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用于对重大急需项目的支持和对有突出贡献单位及个人的奖励;整合乡村振兴建设等专项资金,配套到重点景区(点)握拳发展。三是人员保障。成立法库旅游专家库,为法库旅游发展提供智力支持;职业高中设置旅游专业,培养旅游专业管理、服务、营销人员。

猜你喜欢
法库法库县白鹤
调兵山市捐赠20万元防疫物资驰援法库
独孤求败白鹤滩
白鹤滩水电站有多“牛”?
白鹤的真爱
智救小鸭
辽宁法库叶茂台七号辽墓的年代及墓主身份
《趣味课堂》2019年全国小学生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核心素养知识竞赛获奖名单
辽宁法库5月产销率仅5成,陶企资金压力巨大
续写《坐井观天》
快门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