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思想对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意义

2021-03-08 07:00甘晓霖普洱学院云南普洱665099
文化产业 2021年15期
关键词:因材施教高校学生理念

甘晓霖 普洱学院 云南 普洱 665099

一、传统文化思想中蕴含的管理思想

(一)以人为本思想

以人为本是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中最为重要的思想之一。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对于这一理念也是极为推崇的。可以说,以人为本的理念对于推动我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在现代社会中,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则是科学发展观中的核心内容。

(二)因材施教思想

世界上每个人都是不同的,这种不同不仅仅是外貌上的不同,更是每个人内在品质以及思想上的不同。在传统社会中,教育者们往往也会根据学生们的特点采取因材施教,现如今这种理念依旧十分重要。可以说,因材施教这一理念不论是对于古代社会的发展而言还是对于现代社会的发展而言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修身正己思想

修身正己不仅仅对个人的发展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而言也具有十分深刻的作用。社会是由许多人构成的,如果社会中的每个人都能够做到修身正己,那么整个社会也将会向着积极的方向发展下去。在高校之中,教师是学生们的引导者,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不仅仅要做到为学生们传授理论化的知识,也需要为学生们树立起良好的榜样作用,通过自身的修身正己,对学生们产生更加积极的影响。

二、将传统文化思想融入我国高校管理工作的策略

(一)将传统文化融入高校班级管理工作中

1.营造以人为本的班级氛围。在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以人为本这一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校是由许多班级组成,而班级又是由许多学生以及教师组成。因此,可以说学生们是一个班级中的重要组成,在开展相关的班级活动中,还需要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基点[1]。就目前情况来看,一些高校在进行相关的班级活动中,班级的氛围过于紧张,很多学生也出现了目的性较强的情况。长此以往对于学生的身心成长而言是十分不利的。学生是班级活动中的主角,教师则是班级活动中的引导者,因此,教师还需要在日常多关注学生们的心理状态,让学生能够在班级活动中保有一定自由的空间,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在这种以人为本的班级氛围之中,学生才可以更好地成长与发展。

2.因材施教的学习氛围。学生们的生长环境不同,对知识的掌握能力以及个人的性格特征等都存在着诸多差异,导致每个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及学习状态会有所不同。作为高校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营造因材施教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们能够在学习中充分发挥出自己的特长。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学校可以创办多种不同类型的社团,让拥有同样兴趣的学生们能够进行交流与沟通。在对学生们进行评价的时候,教师也应该要注重多元化地评价,既要让学生们保持自信也要让学生们能够从中有所收获。这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对于培养学生们的合作精神与团队协作能力都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二)利用优秀传统文化推动高校管理变革

虽然在我国古代有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但是一些文化并不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因此在利用优秀传统文化进行高校管理的过程之中,相关教育者还需要对传统文化进行适当变革,使其能够更加符合当今时代的发展。在利用优秀传统文化推动高校管理改革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先寻找到具有内涵的优秀文化,其次还需要依托于当今高校管理的现状来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改革与开发,并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运用[2]。

其次,相关教育人员还需要注重把我国传统文化和外国的传统文化进行对比。无论是哪个国家的传统文化,都是当时管理者的总结,通过这二者的对比,得到具有一定世界性且不失本土性的文化,来合理运用到高校的管理之中。目前在把传统文化运用到高校管理的过程中,一些教育者过于关注中国特色,事实上对于西方较为成熟的管理理论,相关教育者也可以进行借鉴,并可以在中西比较这一基础上来理解管理学中的一些普遍问题。只有这样,才可以真正利用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推动高校管理的变革。

(三)注重规范养成教育宣传并完善相关考核制度

1.注重规范养成教育宣传。新时代的一些高校学生存在着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把传统文化融入高校的管理之中,能够帮助高校生重塑正确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

首先,在进行实践类活动的过程中,一些高校学生由于年龄趋于成熟,容易忽视教师的管教。基于此,高校可以开展一些具有传统文化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们能够通过此类活动认识到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从而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之下提升自身的思想境界。比如,高校可以组织一些如“将相和”之类的话剧让学生们进行表演,在表演的过程中学生们一方面需要通过集体合作来完成,锻炼了学生们的合作意识;另一方面在排练这类优秀文化题材的话剧过程中,学生们也能够从中获得更多感悟,了解到生命的可贵之处,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其次,依托传统文化来对高校学生进行规范养成教育的过程中,还需要做到以学促管。比如,以晨跑这件事为例。如今许多高校都有晨跑或者早操,虽然目的是能够帮助学生增强体质,然而过于强制的性质容易让学生们产生一定的厌烦心理。基于此,学校可以在新闻栏挂出“闻鸡起舞”等标语,或者是开展相关的早操活动等,让学生们可以更加自主地选择运动项目。

2.完善相关考核制度。高校参考传统文化制定相关管理制度的同时,需要注重以下几点。首先,需要使师生的积极性有所增加。古语中有这样一句话“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事实上这句话就深深地体现了管理者在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注重被管理者的需要。所以,高校在制定相关考核制度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学校教师以及学校学生们的意见。其次,在制定相关考核制度的时候,需要依据“和而不同”这一传统观念来进行[3]。考核的制度如果定的过于细致且锱铢必较,容易使学生以及教师产生排斥心理。合理的制度需要做到抓住核心,不用凡事都面面俱到,另外还应该要逐渐完善相关制度。

总而言之,高校在把传统文化融入学生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还应该注重师生们的意见,可以在制定相关制度之前先进行相关的调查问卷,并依据问卷的结果来制定相关制度,尊重在校师生们的意见,使高校管理的效率能够有所提升。

(四)坚持因材施教教育模式与无为而治管理理念

1.坚持因材施教教育模式。所谓因材施教的教育模式,其意义主要是为了使学生们的潜能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激发,帮助学生们更加充分地发挥自身的优势。这种因材施教的教育管理模式不仅仅符合古代社会,也十分适用于当今社会。因材施教的教育模式,并非单纯地让学生们逃避自身的短板,而是要让学生们更好地展示自身的优点并在这一基础上对自身的短板进行适当地弥补。依托于因材施教的教育模式,来进行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能够为我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栋梁之才。

2.无为而治的管理理念。无为而治的管理理念,一方面强调的是不采取较为强制性的手段来开展相关的管理工作,另一方面又需要相关的管理人员能够对高校的各项情况有所了解,从而可以及时地掌控全局。

学生是我国未来的希望,在对高校学生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充分融入优秀的传统文化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我国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其中蕴含着许多优秀的管理理念。作为高校教师及其管理者,应该把这些优秀的管理理念充分运用到高校管理中,使学生们的身心健康能够朝着更加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

猜你喜欢
因材施教高校学生理念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
因材施教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