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于李安的电影中场战事

2021-03-08 08:53易娟云南师范大学
文化产业 2021年16期
关键词:林恩战事橄榄球

易娟 云南师范大学

以擅长融合东西方文化著称的李安拍了一部西方不亮东方亮的影片。在不被众人看好的情况下,依然做了第一个试吃新技术螃蟹的人,失去的票房却更凸显了他的电影梦想的可贵,同时也赢得了更多的尊重。

一、“探路人”李安热衷来自电影新技术的挑战

李安在2012年用3D技术拍摄的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口碑与票房俱佳,不仅让李安赢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更是获得了6亿美元的高票房。时隔四年,他推出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获内地观众充分肯定。但在北美市场,票房仅有174万美金,专业评分网站烂番茄的新鲜度只有46%,媒体平均分5.4,属于“烂片”级别,最终是口碑与票房“双塌”的结局。

李安的个人传记《十年一觉电影梦》中有这样一段阐述:“我一拍片就会忘我,像变了个人似的。其实导演就是给方向的人。从学生时代起,我拍片就有个目的:想练习一样新技巧。学生阶段,我没有特别的想法想表达,职业拍片后就有话要说,而不再只是练习新招了。直到现在,我还保持这个习惯,每拍新片总希望能触摸一些新技术。基本上我拍片的胃口很大,有很多好奇心,学到某个技术,就会有快感;而且我希望做出不同的效果,令人印象深刻,我就有很大的满足感。”深入分析《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为何会遭遇口碑与票房“双塌”,是一个极其有价值的课题,它会让人更愿意贴近李安的视觉角度看电影和看世界。

李安从影二十年多年一直在突破自我,《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所采用的技术前所未见,作为“探路人”的李安,也经历了难以想象的煎熬。面对拍摄中的种种“不可能”,李安表示:“有一个梦想很重要,一直坚持一直要求,有些不可能的事情就会发生。现在对我来说,拍困难的电影我没有兴趣,拍不可能的电影才能提起兴趣。做电影就是要拼命,不拼命,做电影好像也没什么意思。”

李安在拍摄《少年派》时,觉得24帧一秒的3D呈现,简直就是一场灾难。画面黯淡,快速运动时候闪频卡顿不清晰。李安在观看了120fps+3D+4K样片的时候,他问自己,为什么不直接用最好的技术来展现这部电影呢?于是在电影《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开拍的前几个星期,李安和团队决定,改用120fps。

二、不忍直视的PTSD拉低了票房

进入《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剧组的每个演员都被告知化妆师失业了,取而代之的是营养师,每个人都要以真实的素颜出镜。4K加120帧使得画面的清晰度与流畅度有了质的提升,观众可以清晰地看见演员脸上的细微神情变化,任何一张经过化妆的脸都将在镜头下变得不忍直视。

事实上,《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就是一部不忍直视的作品,影片用平行剪辑的方式进行阐述。观众的内心紧贴着比利的内心视角,看伊拉克战场和德州橄榄球赛场的来回切换,根本无暇抱怨所谓的剧情缺失了。北美的影评人和观众之所以不待见《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可能有两个原因:第一,影片没有塑造出他们心目中的英雄形象;第二,他们或许从未真正喜欢过替他们上战场的美国大兵。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讲述了19岁美军士兵比利,在2004年从伊拉克战场回到国内后的所见所感。比利在战场上冒险救助班长“蘑菇”的行动,被战地记者遗弃的摄影机在偶然下拍到,使他获得银星勋章,成为“国民英雄”。他与自己所属的B班暂时回到国内,一是护送班长“蘑菇”的遗体回国并参加他的下葬仪式;另外则受一位橄榄球队老板的邀请,在一场橄榄球比赛中场休息时,作为美国英雄的代表与娱乐巨星“真命天女”组合一起演出。

比利回到家中受到了英雄凯旋般的接待,母亲为他做了最爱吃的食物,餐桌上的主题无疑是围绕着比利所参加的战事。姐姐凯瑟琳直言这场所谓的反恐战争,其实就是与石油利益争夺有关。

眼看着政治话题就要笼罩在祥和愉悦的家庭餐会上,试图控制局面的母亲忍不住狠狠拍了一下桌面,那一声“砰”的声音把比利惊弹回了战场,此时母亲肉掌发出的声音堪比战场上敌人投下的一颗炮弹。这个细节已经将比利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捆绑上了。在家里,凯瑟琳是唯一没有将比利视为“国民英雄”的人,她知道弟弟是因为她而惹祸被迫参军,她知道这场战争不是正义之战,战争带给弟弟的不是荣誉而是伤害。受过严重车祸创伤的凯瑟琳自己就有过PTSD的经历,她知道心理干预的重要性,于是她向弟弟比利推荐心理医生,但是比利轻描淡写表示自己没事,凯瑟琳的反应则是:“没事?怎么可能?”

比利并不是完全没有想过治疗,然而随之发生在他和B班士兵的橄榄球中场秀的经历,让他看清了放弃治疗重回战场才是正确的选择,这也是唯一的选择。自从上了战场开过第一枪,“国民英雄”其实就已经丧失了选择权。这对一个19岁的年轻人来说实在太残酷了,这也就是这部影片不容直视的原因所在。

三、李安对电影新技术的追求

美式橄榄球号称是危险系数最高的体育运动之一,但那些身强力壮的橄榄球运动员也无法理解什么叫战场。他们围着比利询问使用的武器的杀伤力和现场杀人的感觉,比利只能告诉他们其实没感觉。如果一定要说感觉,就请他们自己体会在球场上为了取胜,而拼命往对方身上猛撞时的感觉。这群运动员听得若有所思然,但显然依旧似懂非懂。战场不是赛场,拼的不是身强力壮,拼的其实是麻木和延迟崩溃时间。

橄榄球是美国人最喜爱的体育比赛,然而影片中居然没有一个像样的橄榄球竞技的近景镜头。李安使用了最先进的摄影技术,却保持住了对竞技镜头的克制,他没有去迎合观众的需要,他需要的是把握影片的节奏。

影片中的橄榄球老板将版权价格压到了可怜的5500美元后,还大言不惭地劝B班班长戴姆接受“有一点总好过什么也没有”的现实。遭到戴姆的否决之后,橄榄球老板试图劝说比利接受他提出的条件;而比利的回答更是让他颜面尽失,比利说“有时候,什么都没有会好过有一点。”《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北美票房174万美元,也算是勉强有一点。如果它只有74万,甚至只有4万呢?这岂不就应验了比利电影中台词“有时候,什么都没有会好过有一点。”吗?李安拍这部电影简直就像是在拍自己。

B班士兵与球场管理员总共发生过三次冲突。前两次分别是在球场与中场秀的舞台上,第三次是B班汇聚在卸货场等待坐车离开时,球场管理员带了一帮人从背后向B班士兵发起报复性袭击。关键时刻,担任公共事务协调员身份的麦克格林少校朝天空鸣枪发出警告,才将气势汹汹的球场管理员们吓退了。公共事务协调最终需要靠枪,这是最具讽刺性的一幕。“国民英雄”居然还要靠枪保护自己免受“国民”的伤害,他们终于意识到属于他们最安全的地方,只能是回到伊拉克战场。

B班士兵此次回国除了充当背景板和猎奇对象,从头到尾都没有感受到一丝尊重。比利在和啦啦队队长菲珊的那段看似最美好的感情线,走到最后也现了原形,菲珊爱的是那个有“国民英雄”光环的比利,而不是比利本人。比利在最后见到姐姐凯瑟琳时半开玩笑地承认,也许这一辈子到死他都会是个处男了。此言将大男孩士兵比利的真实处境揭示得淋漓尽致,也让深爱弟弟的姐姐无比感伤,凯瑟琳在驱车离去之前留下一句感伤的“我爱你”。

纵观全片,最初的“我爱你”发自班长“蘑菇”之口,他在执行导致他丧生的任务之前,向每个B班战友一一道出了“我爱你”三个字。经历中场战事后,迅速成熟起来的比利面对他的B班战友们,也发自肺腑道出了“我爱你”三个字,而他的战友们也都一一回应了他的“我爱你”。他们这次回国参加“蘑菇”的葬礼,也参加了橄榄球中场秀,甚至每个人还都收到了一个橄榄球做礼物,但是他们真正唯一的收获是来自彼此的“我爱你”。

李安拍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满足了自己对电影新技术的追求,也收获了每一个看懂他内心世界的观众的爱。李安,我们爱你!

猜你喜欢
林恩战事橄榄球
Turkey Day在美国,人们如何过感恩节?
二战“军中甜心”歌手薇拉·林恩逝世,享年103岁
木兰从军
中国最早记载的一场战事竟因盐而起
地球,一个足球还是一个橄榄球?
浅析触碰式橄榄球在中小学发展的可行性
援越抗美战事回忆点滴
只要我们在一起
秦淮河水冷,战事几回伤
英式橄榄球对抢花炮运动发展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