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环境设计和文化打造的策略与研究

2021-03-08 08:53金琳陕西服装工程学院
文化产业 2021年16期
关键词:布置物质精神

金琳 陕西服装工程学院

幼儿园为广大幼儿提供了一个集中学习和成长的环境,幼儿园环境的优劣与学生的健康发育和成长密切相关,幼儿园的环境设计和文化打造显得尤为重要。对幼儿进行日常管理与监督是一项十分烦琐的工程,为了确保幼儿的安全与快乐,在开展幼儿教学活动时,务必确保环境的安全、有趣。因此,幼儿园环境布置需要讲究一定的方式方法,尤其是在新的教育形式下,人们越来越关注幼儿的成长问题,幼儿园的环境在某种意义上代表了幼儿园的教学风格和质量,对幼儿园区的发展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幼儿园进行的幼儿教育是对幼儿的身心产生直接影响的因素,而幼儿园的环境文化布置则是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幼儿的身体和心理健康的因素,这两种因素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都十分重要。因此,幼儿园应当在科学的教学环境下开展高校的幼儿教学活动,使环境发挥一定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的探究和互动。当然,幼儿园的环境布置需要以幼儿为中心,根据他们的心理状态和年龄特点来设计富有童趣的幼儿园环境。这样幼儿才能够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受到环境的影响,感受到环境给他们的活力。

一、幼儿园环境布置要以幼儿为主体

由于环境是为儿童布置的,为幼儿使用,所以幼儿园环境必须适应幼儿的发展。考虑到这个原则,幼儿教师在布置儿童班级时就需要以儿童为主体,这个主体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环境的布置要从幼儿的喜好和特点出发,给他们带去舒适愉悦的活动环境;其二是幼儿园环境的布置要让幼儿亲身参与,在教师和幼儿的共同努力下布置班级,幼儿对整个集体会产生更加强烈的归属感,促进幼儿的情感发展。

(一)布局方面

考虑到幼儿的活动量大,幼儿园的环境布局应当以简约为主,无论是活动室内部还是外部的走廊部分,都不能用大量的挂饰进行装饰,少部分挂饰的装饰也要放置在儿童无法触及之处,避免误伤幼儿或被误食。但是作为幼儿活动的区域,其装饰也不能过于简单,除了活动必备的设施外,还可以设计一些与活动相关的图画、天然饰品等,增添活动区的趣味,打造一个较为梦幻的童话区域。这样幼儿才更有可能受环境的感染,沉浸在环境的氛围里,自由地发展自己的情感。例如,在设计活动室时,将必要的活动设备放置在两侧,中间留出大片的区域作为幼儿行动的区域,角落里用圆滑的假石充当座椅,周围墙体用绿叶和大树掩饰,再增添一些动物的图案,一个森林的活动区域便形成了,幼儿能够从中想象出森林的样子。

(二)师生共同参与从而增加幼儿的归属感

在幼儿园的环境文化布置中建议师生能够共同参与,教师负责设计,将布置的任务分配给幼儿,甚至在布置时采用部分幼儿的美术作品,则幼儿进行活动时,都能够从环境中感受到归属感,会认为这是他们自己的作品,是属于他们的空间,这种归属感会让儿童的身心更加放松,从而在活动中表现得更加自我,乐于将自己的内心打开。

二、幼儿园环境布置的文化打造策略

(一)适时提供物质材料并调整环境设置

幼儿对事物的认知需要通过活动来深入,他们对世界的认识也是通过对具体物件的接触来进行的,所以幼儿活动是他们成长过程中的重要部分。而幼儿活动需要耗费大量的物质资料,为了更好地满足幼儿活动的需要,教师需要及时调整物质材料,确保活动能够在物资完备的情况下有效进行。但是对环境进行调整绝不是单凭教师的主观臆断来决定的,是需要教师通过幼儿的活动表现,或者是直接对幼儿展开询问式调查,了解他们对物质材料的需求,进而根据课程活动的安排和需要来对环境进行适当的调整,让幼儿园环境实时满足幼儿的发展。此外,随着幼儿的认知加深、年龄不断增长,他们的心理会产生变化,此时对环境的需求不同,幼儿教师只有慢慢地深入了解才能够把握幼儿的成长特点,提供恰当的活动场所。而幼儿的个性化发展更是要求教师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物质材料,如喜欢音乐的儿童需要一个充满音乐氛围的环境,而喜欢美术的孩子则需要一个美术氛围十足的环境。总之,在不同的阶段,针对不同的孩子,幼儿园需要为他们提供充足又恰当的物质,适时调整活动环境,让环境起到正确的感染和导向作用[1]。

(二)要围绕幼儿们开展环境的创建与设置从而体现全面性原则

当提及幼儿园环境时,人们想到的往往是物质环境,但实际上幼儿园的环境布置不仅包含物质环境,还包括了幼儿情感上的精神文化环境,这两者是构成幼儿园环境的主要内容。物质上的环境我们可以通过场景和布局的设计来实现,但是精神环境则需要更深层次的能力,对幼儿园教师有更高的要求。此外,幼儿园的环境创设需要坚持全面性原则,就必须将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者融合起来,创建全面的活动环境,给幼儿的身体发育和心理发展提供良好的场所。例如,在认识自然的活动室内,幼儿园往往会将一些自然界典型的物质安置在活动区域,让孩子观赏和接触,进而认识自然。但是这种环境创建只做到了物质方面,为了体现精神层面,幼儿教师可以围绕着“森林之王”的童话故事来展开设计,既充分地展现了森林美,又能够在认识森林的基础上体现故事主人公对森林的向往和热爱。受故事的启发,幼儿也能够在活动中明白什么是热爱、理想和向往。

1.幼儿园人文环境的创设要有的放矢,体现对幼儿的关爱

前文提及了精神文化环境的重要性,精神文化环境的创设虽然并不复杂,但也需要注重方法,做到有的放矢,才能够充分地展现对幼儿的关爱。具体而言就是要遵循幼儿园的自身条件,结合幼儿的发展状态,设计恰当的人文故事,引导幼儿对世界和社会进行逐步的认识。例如,在幼儿园里,不同班级的孩子自身特点不同,为了创设有的放矢的人文环境,教师根据幼儿的成长状况,设计活动方案,结合活动策略,对活动环境进行设计,同时考虑到幼儿的精神文化需求,设置环境时引入恰当的故事背景,在故事中激发幼儿的情感认知[2]。

2.注重幼儿园精神文化环境的创设,塑造和谐、融洽的幼儿园氛围

就局部而言,精神文化环境的创设有利于人文精神的传输;就整体而言,精神文化环境的创建对幼儿园环境的融洽与和谐具有重要影响。精神是引导思想的一个重要部分,通过精神的感染,幼儿自身的善良、美好品质被激发,在和谐的环境中,他们会表现得更加温柔,促进他们内心修养。例如,在开展涂鸦游戏活动时,幼儿园为孩子提供了彩色笔、白板等物质材料,同时还以粉刷匠的故事为背景,进行精神环境的引导,让幼儿在欢快的氛围下进行涂鸦创作。但是为了更好地突出合作性,培养幼儿的团结意识,幼儿教师可以设计小组合作的涂鸦活动,以“海洋”为主题,让幼儿充分想象海洋的样子,并以小组为单位,对幼儿的作品进行指导和评价,引导幼儿团结互助,共同构建他们心中的海洋世界。此时儿童的内心世界打开,以涂鸦为基础,结识新的朋友。当幼儿身边有小伙伴陪伴时,他们会感到更加自在,对幼儿园产生一定的归属感。因此,幼儿园教师要重视精神环境的创设,自觉地把幼儿园的精神环境当作日常业务来开展,不断地创新精神环境的建设,让幼儿在和谐、美好的精神环境中提升素养、健康成长[3]。

总之,幼儿园环境的布置不是纯粹的物质环境堆砌,而是需要以幼儿为主体,进行精神文化环境和物质环境的双向融合。利用物质环境来激发幼儿的实体感受,利用精神文化环境来引导和发展幼儿的思维和想象,两者结合时,共同激发儿童的情感、意志。环境对幼儿的成长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幼儿的家庭环境不同,会导致他们形成不同的性格特点,而幼儿园作为幼儿集中活动的场所,要考虑到所有学生的性格特点,在绿色、美化、整洁、干净的物质基础上增加人文环境的创建。

猜你喜欢
布置物质精神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
活动室不同区域的布置
CTCS-3至CTCS-2等级转换应答器组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