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族服饰和纹样在文创产品中的应用
——以广西瑶族为例

2021-03-08 08:53麦雅文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文化产业 2021年16期
关键词:瑶族纹样服饰

麦雅文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瑶族服饰纹样是瑶族的文字,蕴含着极大的内涵。瑶族服饰纹样直观的体现了瑶族文化的价值及意义,具有强烈的审美功能与文化价值。文章通过分析广西瑶族的民俗文化、饮食习惯和居住环境等方面,探索瑶族服饰和纹样的图案样式特点和组合方式,从而提取元素进行再设计,结合当代流行趋势在文创产品中进行创新设计实践。

一、研究背景

广西是一个少数民族的聚居地,而瑶族主要分布在广西的金秀、巴马、都安、大化、富川和恭城等地方,有盘瑶、茶山瑶、红瑶、茶山瑶、土瑶等。由于广西传统农业占据了主导地位,以至于广西习惯于为农业和工业制造服务,导致文化经济基础薄弱,知识储备比较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缺乏。

因此,真正能体现瑶族个性特色的文创设计产品实例少,瑶族文化技术面临失传等问题。然而,少数民族文化蕴含了许多先民的智慧与经验,所以继承和发展少数民族的文化遗产则是当代设计师们应当关注的问题。现代许多少数民族文化产品创意设计中,有很多产品过分注重其观赏性、概念性及文艺性的设计,然而实用性和功能性设计较少,致使无法和市场对接,产品在市场上无法销售出去。

与此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民经济消费结构改变,从“物质消费”为主转为“精神消费”为主,推动了我国文化创新设计产品的发展。此外,近年来我国政府发布了多项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政策。如《文化部“一带一路”文化发展行动计划(2016一2020年)》,此计划中提到以一系列文化创意为重点邻域,推动我国的一系列文化创意“走出去”。因此,文化产品的销售市场更加广阔,使文化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文化创意产品种类也更加丰富多样,相关产业也在不断增长。

二、研究范围

文章的研究范围是广西的瑶族,瑶族由于战乱频繁迁徙,分支复杂,因此本篇文章只针对布努瑶、红瑶、过山瑶和茶山瑶进行研究。通过从瑶族的民俗文化对服饰和纹样从古至今进行分析。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随着人民需求的不断改变,人们更加注重文化精神上的享受,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开始研究各个少数民族的文化。现在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歌舞、节日、建筑、绘画作品和民俗文化等几大类。与此同时,发现对于瑶族文化的研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针对瑶族服饰纹样图案研究的比较少,由于瑶族迁徙频繁,导致许多的纹样了来源和演变历史没有记录;第二,瑶族的相关文化创意产品非常少,大多以旅游产品为主,贴图居多,表达的元素、符号或图像也只是简单的罗列,如把纹样未经设计的直接印刷在丝巾、 T恤、餐具和首饰等产品上,非常死版、生硬,实用性和创意性不强,无法把瑶族的真正文化内涵提炼出来;第三,关于瑶族的文化创意产品市场非常局限,许多仅面向本地市场,暂且没有打开对外市场。企业模式还不成熟,在生产、营销宣传、策划没有考虑全面,产业链尚未形成,对于现在流行的线上网络平台尚未充分利用。

四、研究目的和意义

在改革开放以前,瑶族居住在深山中,不与外界联系,在开放后,由于经济和技术的发展,封闭的环境改变,瑶族逐渐被汉化,瑶族文化受到冲击,许多非遗技术基本消失。例如:平地瑶的侗场服饰,在二十五年前几乎每家每户都有织锦机,而如今已不足20部织锦机;过山瑶的包头类服饰、单帕服饰已不足二十套,重帕服饰只遗存了两套,其次,学习尖头瑶服的挑花人也逐年减少。由此可见,保护瑶族文化迫不及待。

五、研究创新点

第一,文章从瑶族的历史文化出发,探索瑶族的传统服饰纹样,与此同时,总结纹样组合形式,样式特点。

第二,文章选取优秀文化创意产品,结合现代研究方法,由浅入深进行剖析,概况成功原因,汲取经验。

六、瑶族文化习俗概述

瑶族的服饰与瑶族崇拜“盘瓠”(犬)有关,据汉代文献《后汉书》记载了有关瑶族人“好五色衣服”的故事,除此之外,有许多史籍都有收录瑶族人民有关盘瓠的传说。在传说中,盘瓠是一只五彩斑斓的花狗,因立下大功,而迎娶公主,而后与公主在深山中生活繁育。瑶族人民为纪念先祖,均模仿盘瓠的颜色和形状,制作衣物。因此现在的许多瑶族仍有“好五色衣服,制裁皆有尾形”之景象。

瑶族几经迁徙,从而导致分支众多,分布广泛,因此不同支系的瑶族服饰也产生了差异。例如“布奴瑶”服饰颜色多为黑、青两色,基本形式为上衣下裙,袖口和长裤裤脚上绣各式各样的彩色图案;”红瑶”的红色服饰,上身的绣衣在藏青色棉布上,用红线刺绣出丰富多样的纹样,织衣以白线为经,红线非纬;下身穿着红绿相间的百褶裙,用黑色布绑腿;“过山瑶”头饰最为特别,形状千姿百态,纹样也丰富多彩。由此可知,瑶族服饰蕴含了许多瑶族的文化,是瑶族极具代性的东西。

七、瑶族服饰纹样

(一)工艺

瑶族人民生活的高山之中,广西地处中、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降水充沛,因此植被类型复杂多样,当瑶族人民上山狩猎、耕种是,衣服会沾染上植被、矿物的色彩,长此以往,人们从沾染的服饰上总结了经验,把此发展成了一种技术。古代文献中有记载“染以草色,好五色衣服“,由此说明,瑶族人民很早就已经开始运用此染色技术。

根据调查研究得知,瑶族的服饰均以天然矿物质、植物为染料,染色技艺分为蜡染、扎染、刺绣、靛染。

1.蜡染。蜡染是瑶族传统的印染之一。古时以枫树蜡(松油和牛油混合)为原料,随着时代的发展,原料的来源也更加丰富,例如:蜂蜡,白布,魔芋,草灰,蓝靛等。蜡染技术制作工序繁杂,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将丝线放置在蓝靛浆中均匀染色;第二,把染色的丝线取出出,放置于白布上,勾勒出大致轮廓;第三,将融化的蜡灌入描好的缕花形状中,俗称点蜡;第四,将绘制完成的布,放入染缸中,静止10-15分钟后拿起悬挂在空气中,等待氧化。

2.刺绣。瑶族的刺绣,凝聚了瑶族深厚的历史文化。在瑶族中,瑶绣代替了文字,记载了瑶族上千年来的更迭。在广西桂林,瑶绣收录在桂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瑶族人民把刺绣运用到了生活的各个地方,如服饰、配饰、礼物和日常用品等。瑶绣用红、绿、黄、黑、白五色丝线作为原料,通过针绣(平绣)和剪纸绣(凸绣)在事先描绘好的布料上搭配方式缝制出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纹样。瑶绣作为一项流传了几千年的技术,其最大特点是刺绣手法大胆独特、敢于创新,结合自然形态,整副画面生动形象、非常具有民族特点。

(二)纹样

瑶族服饰纹样形态万千,变幻莫测,非常富有民族特色。瑶族支系众多,每个支系的纹样都独具特色。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盘王印和太阳纹是许多支系瑶族都会运用的纹样。这些纹样与瑶族的信仰息息相关,盘王就是瑶族的始祖盘瓠,太阳象征着盘王的地位,高高在上。盘王印的结构复杂多样,由许多不同的图案构成,分为里中外三层,每一层都由红色、黄色、绿色和白色四种绣线构成“虹”图纹。外层,由红色、黄色、绿色和白色编织成一个太阳纹;中层,由四十八中鹿形纹排列组合而成,每一边由头朝外的白线绣成;里层,中间是正方形的“十” 字形,十字形中间由四个小正方形,分别为红色、黄色、绿色和白色,小正方形中间绣黑色十字,周围点缀着八朵桂花。

(三)颜色

瑶族分布各地,服饰也不尽相同,但是服饰纹样色彩基本一致,通常由红色、黄色、绿色、白色、黑色组成。传统瑶锦则多以艳丽色彩为主色,例如明黄、大红等,中间会以少量的绿色、白色和紫色作为点缀,色彩艳丽,风格明确,古艳厚重。在瑶锦中,不同的颜色也象征着不同的寓意,例如:红色象征着对火的崇拜,黄色象征对太阳的崇拜,绿色象征对自然的崇拜,白色象征对纯净和质朴和黑色象征对土地的向往等。

猜你喜欢
瑶族纹样服饰
瑶族织锦
《瑶族婚俗古歌都才都寅译注》
动物“闯”入服饰界
东南亚瑶族研究回顾
瑶族舞曲
瓷上莲 历代瓷器上的莲花纹样
听诸子百家讲“服饰穿搭”
雪人的服饰
《2020年杭州亚运会纹样设计》
藏族传统纹样中几何纹样的类型及其文化解读